高考化学考纲分析与后期复习策略.ppt_第1页
高考化学考纲分析与后期复习策略.ppt_第2页
高考化学考纲分析与后期复习策略.ppt_第3页
高考化学考纲分析与后期复习策略.ppt_第4页
高考化学考纲分析与后期复习策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纲分析与后期复习策略,第一部分 浙江省2010年考试说明的分析,第二部分 浙江省2010年理综样卷的分析,第三部分 选择题的命题内容及变化趋势分析,第一部分 浙江省2010年考试说明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及官能团 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中常 见的官能团 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能写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 间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物质的质量、气体体积 (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1)总体基本保持平衡,个别文字描述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的方向与针对性,1、0910年考纲比较(变化情况比较),2个别知识点要求降低: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了解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了解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了解盖斯定律,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3个别知识点要求提高(增加) 知道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了解它们(各类有机物)的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了解它们(各类有机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物质 过滤、蒸发、萃取、结晶、蒸馏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 的物质 掌握电子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掌握电子式结构简式、键线式的表示方法,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 的影响 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能写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1、增加的考点 了解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增加了对光导纤维的认识; 增加了镁铝合金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1b选修模块的考试说明,2、表述变化的考点, 评价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改为了解; 了解阿司匹林、洗涤剂等的合成过程,洗涤剂改为表面活性剂; 了解光纤的制造。了解纳米材料的特点和性能。 改为了解光纤、纳米材料。,第二部分 浙江省2010年理综样卷的分析,1. (20062008)浙江卷知识点考查情况变迁:,2.2009年浙江省理综卷与2010年参考卷的比较,3. 2009年浙江、福建、山东、全国一卷四地区比较,附件补充:近5年浙江高考实验专题考题变化趋势,评价:分析几个为什么?,0608连续三年未出现原电池、强弱电解质、原子结构等的有关知识;,b.盐类水解、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正误判断已有四年未进行考查;2010年参考卷出现离子方程式的判断-说明了什么?,c.2010年参考卷与测试卷多次在选择题中出现数据、图像之间的联系-说明了什么?,d.2009年,2010年参考卷和测试卷对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考查均出现数据与图像的综合-说明了什么?是否还是成为今年的重要题型呢?,e.07年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对集中在氧族元素,08年集中在mn及其化合物、金属ca和非金属c上,而新课程中的热点元素矿物元素al、mg、fe;海水中的元素cl、mg、na等均未涉及。09年主要考察金属cu、fe及化合物知识。样卷与测试卷分别出现了亚硝酸盐、铝及其化合物等知识-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呢?,f.关于溶液的ph值的问题连续五年(包括今年的样卷与测试卷均为出现)-说明了什么?,g.2010年样卷出现了定量分析与方案判断-说明了什么?,第三部分 选择题的命题内容及变化趋势分析,1近两年各地高考试题中的选择题的评价分析,【评价之一】选择题考查的主要内容,【评价之二】选择题命题的变化情况,(3)试题的基本特征 知识的原理化、能力的多元化、情境的多样化,(3)案例分析,特色之一: 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案例1:(09年江苏)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 可用于水的净化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mgo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案例:普通锌锰干电池的简图(如右下图所示),它是用锌皮制成的锌筒作电极兼做容器,中央插一根碳棒,碳棒顶端加一铜帽。在石墨碳棒周围填满二氧化锰和炭黑的混合物,并用离子可以通过的长纤维纸包裹作隔膜,隔膜外是用氯化锌、氯化铵和淀粉等调成糊状作电解质溶液;该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 zn2nh4+2mno2zn(nh3)22+mn2o3h2o 关于锌锰干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当该电池电压逐渐下降后,利用电解 原理能重新充电复原;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mno2+2nh4+2e- = mn2o3+2nh3+h2o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 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1 mol电子, 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参考模拟试题1:,特色之二: 注重思辩性和基础性,案例2:(2009年安徽省10)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nh4hno3hco3 bkal3so42nh3h2o cnakso32cl2 dnach3cooco32oh,参考模拟试题2: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的实验如右图。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离子,例3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 列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c ) a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b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不能使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褪色 c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苯与硝酸在加热时发生取代反应,甲苯与硝酸在常温 下就能发生取代反应,特色之三: 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参考模拟试题3:化学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将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可以受到直观形象、简明易记的良好效果。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中错误的是( ) afe在cl2中的燃烧产物:,b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al元素的存在形式,c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d分散系的分类:,分散系微粒直径(nm),2二、三轮复习中的选择题编制策略,(1)选择题的命题目标和维度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命题目标:,命题维度,知识、能力和呈现方式,(2)案例分析,第一:知识维度的命题策略:,知识维度: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知识维度试题的特点 首先,事实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比例比较小,而原理性知识的比例很大, 其次,在同一个情境下考查相关性强或看似相关性不强的多个知识点。,案例分析 例1下列有关ph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c ) a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酸钠溶液的ph减小 b 随着温度的升高,纯水的ph增大 c 新制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减小 d 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ph增大,同类型试题 例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硝酸银溶液通常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是因为硝酸银见光 易分解 b、乙醇的沸点比甲醚(ch3och3)高,主要原因是乙醇分子间能 形成氢键 c、反应agclnabragbrnacl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是因为 agbr比agcl更难溶于水 d、常温下浓硫酸可贮存于铁制或铝制容器中,说明常温下铁和 铝与浓硫酸不反应,第二:能力维度的命题策略,能力维度: 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能力维度试题的特点及案例分析,案例2:(测试12)已知ba(alo2)2可溶于水。 下图表示的是向100 ml 0.02 moll-1 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0.05 moll-1 ba(oh)2溶液时(25),生成沉淀的物质的 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的关系。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所加的ba(oh)2溶液的ph=13 ba点的值是80 ml cb点的值是0.005 mol d当v ba(oh)2=30 ml时, 生成沉淀的质量是0.699 g,类似题型1:,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 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加入na2 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类似题型2:(测试13)某同学用镀铜的石墨做阳极、石墨做阴极电解稀硫酸溶液,用曲线表示电解过程中阴极增加的质量(m)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用曲线表示溶液p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下列曲线图合理的是(电解初期溶液中h+放电)(a),自学维度试题的特点及案例分析,案例:(样卷13题)以葡萄糖 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 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 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放电过程中,h+从 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c6h12o66h2o24e6co224h+ c在电池反应中,每生成标准状况下co2 22.4 l, 共转移电子2mol d由于是微生物燃料电池,故不可能在高温下工作,案例:(样卷13题)以葡萄糖 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 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 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放电过程中,h+从 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c6h12o66h2o24e6co224h+ c在电池反应中,每生成标准状况下co2 22.4 l, 共转移电子2mol d由于是微生物燃料电池,故不可能在高温下工作,类似题型2:一种新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b、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 + 13o28co2 + 10h2o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负极,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 c4h10 + 26e + 13o2 = 4co2 + 5h2o,第三:选择题的呈现方式维度分析, 呈现方式的意图: 借助借助生产生活的情境 借助图、表、数字来叙述, 主要几种呈现方式: 常规叙述 出现新物质 新的提问方式 新的化学反应 新的实验 新图表或数据。,(3) 选择题设计的基本要素,试题设计的三要素 第一:以能力和态度的培养为出发点和目标; 第二:以知识为载体,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第三:以情境让知识变得生动有意义,注重能力、 态度与情境融合。,两种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怎样学、怎样用、怎样问,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怎样学、怎样用、怎样问,第一:怎么学在比较中寻找差异,案例2:右下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aa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d) a、h2s b、hcl c、ph3 d、sih4,案例3:实验化学教材中介绍了几种物质制备中对所得晶体进行淋洗的方法,下列关于使用各种物质淋洗沉淀的表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制备阿司匹林时,采用滤液淋洗,可以减少产品的溶解,收集更多的产品 b. 制备阿司匹林时,采用酒精淋洗,可以减少产品溶解,得到较干燥的产品 c. 制备摩尔盐时,采用酒精淋洗,可以减少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溶解,得到较干燥的产品 d. 制备nacl晶体时,晶体表面含有少量kno3,采用热水淋洗,可以得到较纯净的nacl,第二:怎么用在归纳中强化理解,案例4:人们利用反应过程的焓变(h)和熵变(s)的情况判断某一反应的方向。现有某化学反应其h= -189 kjmol-1,s= -268 jmol-1k-1,则以下关于该反应的自发性描述中正确的是( c ) 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c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d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第三:怎样问在推理中训练探究,案例6:下表中的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c ),第四部分 二、三阶段复习的教学目标与策略分析,第一:考试目标分析,1. 化学核心知识在试卷中出现情况,2考试目标与要求分析,(1)目标要求: 学习潜能 创新精神 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主要是指: 对科学技术术语和概念的了解 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 对科学的社会影响的基本了解,科学精神主要指: 奇心和求知欲求知 对事物的探索精神探索 不盲从的怀疑精神质疑 求证精神求证 能接纳所有不同意见和观点的公开性公开,(2)能力要求:,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复述、再现、辨认 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提取、整合、重组,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分解实际问题,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式,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表述过程-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图表文字、模型图形表达,并作出解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实验能力-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 能; 探究能力-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第二:教学策略与方法,1明确各阶段(三轮)复习的主要任务,第一轮-基础阶段 重点: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结构 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指导思想: 全面扎实系统灵活 第二论-小综合阶段 重点: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巩固、强化对高考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 指导思想: 巩固完善综合提高 第三轮-模拟阶段 重点:综合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模拟与调整 指导思想: 返扣调节模拟强化,(1)一、二轮复习的区别: 第一轮:分章梳理策略是“恢复和集成” 第二轮:分类整理策略是“问题为中心”,(2)第二轮复习任务分析 任务一:问题的专题性 任务二:知识的可回忆性,2第二、三轮复习主要任务与策略分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主体意识不到位,学生过手不足过手训练效率偏低,过多依靠课后训练,完成情况不可检测,缺乏真实状态的应试训练,教学设计 课堂强化与及时反馈、定时检测不足。课时目标与教学环节的对应与针对性不明晰; 缺少及时评价的环节,双基为本 重视基础训练 立足考纲和教材,加强针对性训练、定时训练。学生过手落实在每一节课,集体协作 重备课组研究 加强课堂高效性研究加强课堂过手训练和定时检测的学案设计,做好任务分工。,效率为先 强化问题意识 把握标高,细化目标,内容上抓重、难点,时间上抓课堂,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主要着眼点,案例2:某同学进行了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有关实验,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如下(见表格),请结合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判断,在上述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可能是 (填实验序号) (3)在利用比较某一因素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时,必须排除其他因素的变动和干扰,即需要控制好与实验有关的各项反应条件。其中: 能说明温度对该反应速率影响的组合比较是 ;(填实验序号) a和b、a和c的组合比较所研究的问题是 b和c的组合比较所研究的问题是 (4)教材是利用了出现黄色沉淀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请你分析为何不采用排水法测量单位时间内气体体积的大小进行比较: ,重点: 巩固、强化 指导思想: 巩固 完善 综合 提高,(3)第二轮复习的教学策略与指导思想,操作策略: 分块归纳,专题复习、强化训练。 重点放在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上,指导思想: 返扣 调节 模拟 强化,(4)第三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与指导思想,重点: 模拟与调整,任务: 从知识、能力、心理上全面做好就试准备,操作策略: 综合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对高考的适应性和应试能力。,(5)第二、三论复习要做到六个关注,关注新课程习题的基本特点 关注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关注无机推断题的演变 关注教材新增知识的运用 关注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与假设 关注知识与能力的融合,1关注新课程习题的基本特点,(1)新情景设计较新, (2)宽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较阔, (3)活设问方式、呈现形式较活, (4)高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案例:根据硫的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so2主要有三个来源:火山爆发、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 。 (2)在自然状态下,大气中的so2,一部分被绿色植物吸收;一部分则与大气中的水结合,形成h2so4,随降水落入土壤或水体中,以硫酸盐的形式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请写出so2 转化成h2so4的化学方程式: 。 (3)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so2排放到大气中,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并使许多地区出现酸雨。下列可以降低城市空气中so2含量的方法是 (多选扣分) 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呼吸面具,2关注对“裸露”知识的“包装”,(1)传统试题: 硝酸铵(nh4no3)受到猛烈撞击时能迅速分解产生大量一氧化二氮(n2o)气体和另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写出化学方程式:_ 。” (2)背景试题: 某报刊一则报道“雾锁路途,高速公路多车相撞,安全气袋救了两条命”.某学生查阅资料得知:安全气袋内部贮存有硝酸铵(nh4no3),当汽车受到猛烈撞击时,硝酸铵迅速分解产生的大量一氧化二氮(n2o)气体和另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充满气袋,填补在乘员和挡风玻璃、方向盘之间,防止乘员受伤。 (1)一氧化二氮属于( ) a. 有机物;b. 氧化物;c. 单质;d. 混合物 (2)一个硝酸铵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硝酸铵受到猛烈撞击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假设240g硝酸铵在撞击后完全分解,那么可以产生一氧化二氮气体多少?,3关注无机推断题的演变,关注化工生产、生活、以及新物质的衍变,提示:新课程与老教材比较比较: 了解焓变和熵变是与反应方向有关的两个因素。 了解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常见金属元素cu及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树立绿色化学思想。 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过程和方法、sts内容等。,4.关注教材新增知识的运用,5.关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假设,1)新教材的实验内容主题归纳,例题1硫酸亚铁铵的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商品名为摩尔盐。硫酸亚铁可与硫酸铵生成硫酸亚铁铵,一般硫酸亚铁盐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形成摩尔盐后就比较稳定了。三种盐的溶解度(单位为g/100g水)如下表,实验室欲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设计了如下方案。 (1)完成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称取4g铁屑,放入小烧杯,加入15ml10%na2co3溶液,小火加热10min以除去_,倒掉溶液,用蒸馏水把铁冲洗干净,干燥,备用。 将处理好的铁屑放入小烧杯,加入15ml3mol/l h2so4溶液,水浴加热至不再有气体生成为止,趁热过滤去剩余铁屑,并用少量热水洗涤烧杯及滤纸,并将滤液和洗涤液一起转移到蒸发皿中,则蒸发皿中溶液的溶质为_ _(填名称,不考虑水解), 其物质的量约为_ _mol。 加入 g硫酸铵到蒸发皿中,缓缓加热、浓缩至 为止、冷却,得硫酸亚铁铵晶体。,铁屑表面的油污,硫酸亚铁,表面出现结晶膜,教材制备实验的延伸与拓展,6、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新课程的考纲要求:“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高压 、适当温度 、催化剂,正反应,0.55,阳极,2ch4 + 3o2 = 2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