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_第1页
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_第2页
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_第3页
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_第4页
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5 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 【摘要】城市是现代世界经济活动中心,是人口、经济、商品、信息、文化、金融、交通和科技资源的聚焦点,城市化进程本身就是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一系列深层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尤其是解决就业和“三农”问题的最主要的手段。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面向 21世纪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是西部地区通向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解决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诸多现实问题的根本举措。西部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要突出“以水为源、以人为本、以绿为美”,并建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本文着重对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财政政策做一粗略地分析。 【关键词】西部地区城市化城市财政公共财政政策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推 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循环累积效应。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在区域发展中充当着增长极的作用,有着巨大的规模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城市可以发挥辐射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的一个历史进程,城市化以工业 化为前提,工业化的发展又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来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5 说,城市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在新世纪之初,城市化问题再次升温,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经济意义,而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更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理论历来是科学研究的热点,并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城市研究学者和一系列城市研究理论。从区位理论、结构理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理论的理论演进,体现了人们对城市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区位理论主要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 ;结构理论包 括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刘易斯 拉尼斯 费景汉”模型、乔根森的二元经济模型、托达罗的劳动力迁移和产生发展模型、舒尔茨的农民学习模型、线纳里塞尔昆的就业结构转换理论 ;人口迁移论包括推 拉理论、人口迁移转变假说、配第 克拉克定理 ;非均衡增长论包括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 边缘理论、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论、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生态学派理论包括田园城市论、古典人类生态学论、有机疏散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论、山水城市论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探讨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没有必要局限在“大 小”之争,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以及它们的协调发展,将是中国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刘福垣认为,城市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不能笼统用一个标准来判断,更不宜抑大崇小,或崇大抑小。朱铁臻认为,单纯强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5 调发展“大”或“小”都不太切合实际。中国巨大的农村人口,实现城市化的目标,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分流,那种人为地控制某一类城市的发展是不可取的。蔡宇平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大中小城市都应放开,政府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人为地限制某一类城市的发展,而鼓励另一类城市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应是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共同 前进的过程。 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起步晚、水平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 20 多年间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正在不断扩大,呈现出低速发展的缓慢态势。西部地区城市化的滞后,使得国民经济运行缺乏重要的依托和载体,大量生产要素分散于农村,结构松散,布局混乱,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国民经济长期外延扩张,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轴,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西部地区长期的经济增长乏力和经济发展落后,使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扩大。西部城市化就是要把经济增长极交给城市,充分发挥城市的先导效应, 通过城市化的发展来驱动经济发展,以城市经济带动地区经济。,: 88、 108、 166. 刘勇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王雅莉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张跃平 北京:民族出版社 . 高义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5 牛凤瑞等 北京:社会科学文学出版社, 2002, 9: 243、 84、 86. 孙铁军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21. 柳叶兰 论 1993:385. 郎咸平 中国工业经济出版社, 2000: 103. 侯岩 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 45、63. 高鸿业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 23. 孙铁军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68. 李文伟 2004: 54. : 25、 54. 高本权、吕志敏 2001: 384、 385、386. 庞凤喜 1997: 46. 陈共 2004: 4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