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一),考试说明,考点阐释,解题指导,鉴赏训练,_,考试说明对古典诗歌鉴赏的要求,(1)理解词语的含义 (2)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作者的思想倾向 (4) 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5) 评价思想内容 (能力层级 e 级),鉴赏作品中的形象 1 把握形象特征.形象指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 2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鉴赏作品语言 准确理解关键词语意义 词语意义指: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 2 准确理解语句意义,如语句的深层意义、言外之意 赏析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如描绘形象、创造意境等,考点阐释,赏析表达技巧 1 修辞技巧: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通感 双关 反复等 2 表达方式:叙述 描述 议论 抒情 3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 4 抒情方式:直抒胸意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等 5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 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 铺垫等 6 其它写作技巧:衬托 对比 渲染 联想想象 欲扬先抑,考点阐释,考点阐释,评价思想内容 1 概括主旨 2 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 3 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4 指出其局限性,解题指导,读懂诗句的原则:把握主旨,把握“词不离 句、句不离篇”的语境,准确把握形象的原则:抓住景物特征、事物特 征、人物特征,找到景与情、事与情的结合点,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要遵循内容形式统一的原则,4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要运用正确的思想标准,古典诗歌鉴赏的内容,一.形象 诗歌的形象有:(1)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2)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林中的男女主人公。 (3)写景诗中描写的景,如孟浩然的 春晓,如常见的边关沙场,大漠长亭,日月风雨,小桥津渡,黄沙山石,霜荷蛙鼓等。 (4)咏物诗中描写的物,如常见的红叶、落花、流水、春风、白云、冬雪等。 (5)咏史诗中借以言志抒怀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三国赤壁。,二.语言,第一,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注意三点: (1)形象性强,跳跃性大。读时要充分想象和联想。 (2)含蓄凝练。 (3)富有节奏感和韵味。 第二,根据具体诗歌,品味炼字炼句的妙处。 第三,根据具体诗歌,辨析语言风格。,三、表达技巧,(一)丰富的想象 主要运用于三方面:. 一是运用想像再现来组合画面。如刘禹锡的乌衣巷,诗人依靠想像勾勒画面,寓情、寓理于形象的画面中。 二是运用想象描绘人物形象。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月夜闻琵琶,细听琵琶音,琵琶女自陈身世等情节,以想象为基本方法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三是运用想象安排情节。木兰诗写木兰替父从军在前线作战的情景完全出于诗人的想象。,(二)移情入景,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去看景、写景,把情感融入客观的景物中,使无情的客观景物变得主观有情,达到了物我合一的有我之境,即所谓“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移情入景。如柳永的雨霖铃,秦观的踏莎行。 移情入景的重要方式还可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实现。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欧阳修“泪眼问花花不语”(拟人),(三)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是情因景而生,因景而变。一般是先有景而后有情,景和情相融相生,互为表里。莺歌燕舞,欢乐明快的景色,容易引起喜悦的感情;秋霜冷雨,萧瑟阴晦的景色,容易引起孤寂忧伤的感情。 白朴的天净沙.春:“春风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拢,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曲中描写的景色是明快的,它所触发的情感是喜悦的、愉快的。 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的景色是萧瑟的,它所引发的感情是孤寂的、凄凉的、是深深的断肠人的离愁。,安塞,托物言志的诗,写的是“物”,言的却是“志”,“志”通过“物”表现,“志”包含在“物”中;“物”为了说明“志”,“物”是“志”的外壳。托物言志的诗,多以咏物诗的形式出现,需要拟人化、象征和比喻等表达方式,通过自然的“物”引申出所咏之志,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物”与“志”的有机统一。,例如:曾巩咏柳 “乱条犹为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四)托物言志,( 五)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古典诗词中涉及的修辞手法较多,且作用各不相同。运用准确贴切的比喻,表达的思想感情更为形象、具体、生动;运用鲜活生动的拟人,实现了描写事物的人格化,有助于诗人思想情感的表达;运用鲜明突出的对比,能强烈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运用张皇铺饰的夸张,能扩大事物的特征和情感的内涵,增强了表达效果;运用富有意蕴的比兴,能引起读者的联想、想象,有助于对诗歌作品的理解;运用新颖别致的通感,能调动读者的多种感官,以便从多方面去感知事物,实现形象地具体地去感知某些抽象陌生的事物。以下各举一例予以说明:,比喻 元曲作家周德清小令塞鸿秋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对比 袁 枚的诗马嵬驿:“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拟人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夸张: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比兴, 通感,通感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而且由于运用通感而成就 千古名句名篇的例子不胜枚举。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一段音乐描写,诗人调动起了读者视觉、触觉等各方面的生活积累,着力表现听觉所感受到的琵琶曲;李煜相间欢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将抽象的离愁比喻为无法理顺的乱丝,将无形的愁情具体的呈现了出来,表现了诗人极度痛苦的心理;林逋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将嗅觉美的暗香通感为视觉美的浮动,色香俱佳,情景交融;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将无以言说的“闲愁”用可视可感的三样景物来烘托,透露出“闲愁”之多。以上例句中的通感,是诗人为了尽可能的让读者通过已有的生活积累,通过联想,调动起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以易于对抽象的香、味、声、情的感知。,动与静,是相对而言的,他们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的存在的条件。没有动就无所谓静;反之,没有静亦体现不出事物的动。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深谙动静反衬的规律,往往以动显静,有时也以静显动,二者相互映衬。 (1).以动显静 例如:欧阳修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飞禽掠岸飞。” (2).以静显动 例如:王昌岭长信秋词(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六)动静反衬,(七)以小见大,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这里的“小”,即细小和具体的事件、景物、形象、动作等;“大”即指事件的背景重大,景物所显示的境界阔大,形象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很大。怎样以小见大呢?刘熙载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此话可谓点中要害。 例如(1)李煜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2)刘桢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声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经岁长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八)形象化的议论,诗歌作品中恰如其分地阐发议论,能够突出和深化诗歌的主题。诗中的议论,往往表达的是诗人的一个看法、一个意念,并且寓议论与形象之中,通过形象阐发诗人的议论。 例如(1)苏轼题西林壁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杜甫的律诗蜀相尾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陆游歌行体诗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而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麒麟。 呜呼!楚虽三户可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九)虚实相衬,古典诗词中的虚写,即侧面描写,虚写针对实写而言,因而虚写是靠实写来体现的。一般的讲,虚实相衬的艺术手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实写虚,一是以虚写实。 (1)以实写虚 例如:驻马听 “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 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地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墓儿打碎龙碑帽。 (2)以虚写实 例如:杜甫月夜 今夜富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忆虚幌,双照泪痕干。,(十)情趣盎然的细节,古典诗词的创作过程中,一些诗人注重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趣盎然的细节的描写。这些细节能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能使环境描写细致入微,能使诗歌的情趣富有生机。 例如(1)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2)毛铉幼女词 “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3)刘长卿酬李穆见寄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十一)诗中有画,提到诗中有画,人们自然想到王维的诗。其实,诗中有画的艺术技巧在古典诗词中是诗人们广泛、频繁用于表达情意的手段之一。 例如:(1)白朴天净沙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 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2)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 窦 ,知有行商来买茶。”,(十二)运用典故含蓄抒情,运用典故是中国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技巧之一。所谓典故,即古书的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它在诗词中的运用,具有不可忽视的表达效果:用典故可以借古喻今,自如比况,可点化用事,以简 驭 繁,可逐步演化,推陈出新,可将错就错,妙趣横生。用前人论,就是:“故用典所贵,在于切意。切意之典,约有三美:一则委婉而尽,二则藻丽而富,三则气畅而凝。” 例如: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公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并回答问题,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如芙蓉浦.,“一一风荷举”的“举”字写出了风 荷什么样的特点?,“举”刻画了风荷在雨后初晴时渐渐挺拔、风姿绰约的神韵。,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 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分。,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双调折桂令 怀古 (元)查德卿,“蜀道寒云,渭水秋风”的含义是什么?,“一个农夫,一个渔翁”中的“农夫”、“渔翁”分别指什么人?,“一个农夫,一个渔翁”中的“农夫”“渔翁“分别指诸葛亮和姜太公吕尚,“蜀道寒云,渭水秋风”的含义是臣子的功绩,君王的霸业,早已成过眼烟云,如今蜀道只有寒云滚滚,渭水只有秋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会计差错更正重点难点突破试题
- 2025年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及答案:图表解读解析试题
- 自考专业(计算机应用)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含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5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师礼仪与沟通能力测试试题集及解析
- 2025年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统计推断与检验重点知识梳理与试题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学生心理辅导案例解题与试题卷
-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经题型强化题库: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理解能力试题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会计差错更正题型模拟试题
- 2025年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专业考试题库试题
- 2025安徽马鞍山含山电子工程学校招聘派遣教师4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共21课时)
- 船舶行业维修保养合同
- 影响宠物毛发质量的因素研究进展
- 网约车司机礼仪培训
- 山东省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课件
- GB/T 44621-2024粮油检验GC/MS法测定3-氯丙醇脂肪酸酯和缩水甘油脂肪酸酯
- 餐饮加盟协议合同书
- 知道网课智慧《睡眠医学(广州医科大学)》测试答案
- 糖尿病医疗广告宣传指南
- T CEC站用低压交流电源系统剩余电流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