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学习绪论概论教学课件学习课件PPT.ppt_第1页
道路勘测设计学习绪论概论教学课件学习课件PPT.ppt_第2页
道路勘测设计学习绪论概论教学课件学习课件PPT.ppt_第3页
道路勘测设计学习绪论概论教学课件学习课件PPT.ppt_第4页
道路勘测设计学习绪论概论教学课件学习课件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 论,绪论所讲述的内容,交通运输方式及道路运输的特点、地位与作用。 我国道路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近远期规划。 我国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分级分类和技术标准。 道路勘测设计的任务书、设计阶段划分和设计内容。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道 路,道 路: 具有一定几何形态并满足特定交通功能需求的建筑于大地之上并为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活动服务的人工构造物。,道 路 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机场跑道、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满足特定功能需求的专用道路等。 道 路的人工修建部分可视为人为景观。,机场跑道 分类 干线公路 国家干线 省干线 县公路 公路 乡公路 支线公路 道路 分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等级公路) 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快速路 主干道 城市道路 次干道 支路及街道 其它道路,道 路,勘 测 与 设 计,勘测:勘察和测量(主要指对所要修建的道路即将通过的地带按着道路工程所要求的技术指标进行勘察和测量)。 设计: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创造出过去未曾有过的形态。 设计不仅仅是把一些实体的形态构成要素组织在一起,令人爽心悦目,而且还应在实体的功能和成本之间求得平衡。, 道路的衍变,道路的出现同人类文明的出现是相一致的。从古到今,道路的发展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供行人和牛马及其它兽类行走、驮运货物的阶段。此时期的道路通常称为小路或小径(trail)。,第一阶段,供蓄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大道(cart way)阶段。 尧舜时代,道路曾称作“康衢”; 西周时人们将路分为以下几类: 可并行三辆马车为“路”; 可并行两辆马车为“道”; 仅能通行一辆马车的为“途”; 仅通行老牛车的为“轸”; 不能通行蓄力车辆而仅可行人或骑马的为“径”。,第二阶段,秦朝则建成以咸阳为中心遍及全国的驰道; 清朝对道路网进行了整顿,把驿路分为三等:官马大路、大路、小路。 在欧洲,罗马道路非常发达,有“条条大道通罗马”之说。,行驶汽车的公路(highway)阶段。内燃机汽车是德国人高特列希戴姆勒在1886年发明的,我国在1902年从国外引进汽车,1906年苏元春驻守广西时第一次修建了龙州到镇南关的公路。,第三阶段:,以高速度分道行驶为特征的高速公路阶段。也称为freeway或expressway。,第四阶段:,公路一詞,一般常與道路混為一談,蓋指係供公眾交通使用,在土地上所做之設施。其實道路之含義較廣,舉凡供車輛、行人通行之路,皆可稱之為道路,然公路則有不同,不僅指特定對象外,尚須有一定之設計標準。,公路與道路之區分,常因各國行政法令之不同,而有不同之解釋,以最具代表性之美、日兩國為例,美國所謂之道路,係指一種大眾有權通過或穿越之交通設施;,公路則係指利用大眾費用來維修之道路。美國之州際公路(interstate highway)、州公路(state highway)、郡鄉公路(country highway)等,皆統稱為公路。,日本只有道路,並無公路一詞,係指一般供公眾通行所為之設施,且依法令之不同而有不同之解釋。,依道路法分為高速自動車國道 (國道高速公路),一般國道、都府縣道(省道)、市町村道(縣鄉道),及依道路運送法解釋之自動車道(汽車專用之快速公路)。 其他依專業法規所設之農業道路、林道、港灣道路、魚港道路、礦場道路等,則相當於我國之專用公路。,我國台湾所稱之公路,係指公路法第二條第一款所列舉之國道、省道、縣道、鄉道,且可供車輛通行之道路而言。若非屬前述之道路,即或亦係供車輛通行,亦不能稱之為公路。,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及道路运输,一、交通运输方式的组成 及其特点 1.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道路、水运、航空、管道,铁路:远程客货运量大、连续性较强、成本较低、速度较 高,但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定点运行,中转多. 水运:水运通过能力高、运量大、耗能少、成本低、投资省,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大、连续性较差、速度慢。,2. 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航空:运输速度快、两点间运距短,但运量小、成本高。 管道:连续性强、成本低、安全性好、损耗少的优点,但其仅适用于油、气、水等货物运输。,道路运输的特点与作用,直达、机动灵活。 可自成运输体系。 通达深度广,覆盖面大。 投资少,周转快。 批量和时间不受限制。 以中短途运输为主。 (有时也可以进行长途运输),第二节 我国道路现状与发展规划,一、道路现状 (一)公路发展现状 1.公路发展历史与现状 1906年:在广西友谊关修建第一条公路 1949年以前:旧中国公路交通十分落后,1949年能通车的公路只有8.07万公里。 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公路交通进入了恢复发展的新时期,至1978公路总里程增加到89万公里。,1978年以后: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为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2008年底: 我国已经建成348万公里的等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将近5.5万公里。 近几年来,农村公路建设里程也以较快的速度增加,至2006年底,农村公路的通车里程已达302.6万公里。,高速公路现状,1989年:我国(大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为271km(不包括台湾从1970-1978.10修建的一条从高雄到台北基隆的373.4km的高速公路)。 1999年突破1万公里。 200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近过5.5万公 里,居世界第二。,我国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建设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中有约1/4的里程为山区高速公路,代表山区高速公路管理水平、设计水平、建设水平及成套技术等已经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2公路存在的问题,全国公路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数量相对较少少,公路网密度较低 质量相对较差、标准较低低。,高速公路存在的问题是: 中国高速公路总量不足,覆盖能力有限,尚未形成网络规模效益 。 对各地高速公路建设缺乏强有力指导和协调手段,不利于合理利用交通通道资源,不利于搞好跨区域通道的布局和衔接。,3公路发展规划,1991年交通部规划了“五纵七横”由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组成的安全、快速、高效的国道主干线系统,总长约 3.5万km。,2004年12月17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 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约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 线等其他路线约1.7万公里。,国道主干线的总体布局,五 纵,从同江经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福州、深圳、广州、湛江、海口至三亚。 由北京经天津、济南、徐州、合肥、南昌至福州。 由北京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至珠海。 由于连浩特经集宁、大同、太原、西安、成都、内江、昆明至河口。 由重庆经贵阳、南宁至湛江。,七 横,由绥芬河经哈尔滨至满州里。 由丹东经沈阳、唐山、北京、呼和浩特、银川、兰州、西宁、格尔木至拉萨。 由青岛经济南、石家庄、太原至银川。 由连云港经徐州、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至霍尔果斯。 由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 由上海经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至瑞丽,全长4000公里。 由衡阳经南宁至昆明。,(二)城市道路发展现状,1.城市道路发展 2.存在的问题 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落后于城市车辆增加的速度。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交通拥挤、堵塞和乘车难问题严重。 混合交通的机、非、人干扰大和行车速度低、事故较多、车流量大、人流集中。 交通管理水平不高。 。,第三节 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 一、公路分级与技术标准,1. 公路分级 (1) 公路为什么要分级: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规划交通量、路网建设和功能等的要求,公路必须分等级建设。 (2)分级的依据 功能:拟建公路是作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还是 支线公路。 适应交通量:由各级公路服务水平与所具有的通行能力决定的。,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根据公路的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 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均昼夜交通量为4500080000辆; 八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60000100000辆。,高速公路 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 多车道公路。,四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 六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一级公路:供汽车分向、 分车道行驶的多车道公路。,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500015000辆。,二级公路: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6000辆。,三级公路: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双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辆以下; 单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400辆以下。,四级公路 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2.公路技术标准,公路技术标准: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 公路技术标准反映了我国公路建设的技术方针,是法定的技术要求,公路设计时都应当遵守。,设计交通量和交通组成; 设计速度。 路线在公路网中的功能;,确定各级公路技术指标的因素,在考虑路线的使用功能和设计交通量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技术政策制定的,是技术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它对公路的几何形状、工程费用和运输效率影响最大(作用)。,设计速度,使用功能和设计交通量对设计速度的影响 路线在公路网中具有重要经济、国防意义者,交通量较 大者,技术政策规定采用较高的设计速度,反之规定较 低的设计速度。,对于某些公路尽管交通量不是很大,但其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比如通向机场、经济开发区、重 点游览区或军事用途的公路,可以采用较高的设计速度。,3.公路等级的选用原则,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期发展,经论证后确定。 突出了以功能作为选用公路等级和确定设计目标的理念 。,确定一条公路的等级,应首先确定该公路的功能是干线公路、集散公路或支线公路,即属于直达还是连接,以及是否需要控制出入等,然后根据预测交通量初拟公路等级。再结合地形、交通组成等确定设计速度、路基宽度。,预测的设计交通量介于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时,拟建公路为干线公路时宜选用高速公路;拟建公路为集散公路时,宜选用一级公路。 干线公路宜选用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4.选取技术标准应注意的问题,为保持公路技术指标的均衡连续,一条公路的等级或设计速度分段不应频繁变更。 设计速度相同的路段应为同一 设计路段。 高速公路设计路段不宜小于15km, 一、二级公路设计路段不宜小于10km。,等级或标准的变更处,原则上选在交通量发生较大变化或驾驶员能够明显判断前方需要改变行车速度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设在互通式立体交叉或平面交叉处;二、三、四级公路宜设在交叉路口、桥梁、隧道、村镇附近或地形明显变化处。,在标准变更的相互衔接处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主要技术指标应逐渐过渡,避免产生突变。应采用连续、均衡的技术指标。,二、城市道路分类与技术分级 1. 城市道路分类,(1)分类的依据 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 (2)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快速路:为城市中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 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集散交通,兼有服务功能。 支路:解决局部区域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快速路:分向高速行驶、立体交叉、需控制出 入,一般具有四车道以上、设中央分隔带。 主干道: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以解决 区间交通联系及对外交通为主的道路。 次干道:连接主干道之间的辅助性干道。 支路:是次干道与街道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 为主,解决地区交通。,二、城市道路分类与技术分级 2.城市道路分级,(1)分级的依据 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 (2)城市道路分级 除快速路外,其余各类道路按照分级依据划分 为、级。 级标准:大城市(指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各类 道路采用。 级标准:中等城市(20万50万)各类道路采用。 级标准:小城市(20万以下)各类道路采用。,二、城市道路分类与技术分级 3.设计年限,快速路、主干路为20年,次干路为15年,支路1015年,第四节 道路勘测设计程序,道路勘测设计程序简介,工程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任务书,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 ),初步设计(设计概算),定测,初测,定测,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预算 ),初测,初步设计 (设计概算),补测,技术设计 (修正概算),定测,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预算 ),设计阶段,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可以采用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 一阶段设计: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建设项目一般用两阶段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及其内容,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上次课所讲授的内容,1. 公路技术标准 2. 我国公路分为几级? 3.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 4.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上次课讲述的内容,道路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我国的道路发展概况。 道路的主要分类。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及公路运输的特点。 公路技术标准。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公路分为几级? 7. 设计速度。,公路技术标准 是指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公路技术标准反映了我国公路建设的技术方针,是法定的技术要求,公路设计时都应当遵守。 确定各级公路技术指标的因素 设计交通量和交通组成; 设计速度。 路线在公路网中的功能;,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根据公路的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 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快速路:为城市中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 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集散交通,兼有服务功能。 支路:解决局部区域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采用: 一阶段设计 两阶段设计 或三阶段设计,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一阶段设计: 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 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建设项目一般用两阶段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三阶段设计: 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可行性研究 预工程可行性研究 工程可行性研究 预工程可行性研究:主要是概略规划路线方案,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并为工程可行性研究做准备. 工程可行性研究:主要是路线方案的比选论证,确定路线的基本走向,为下达计划任务书提供依据.,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等进行综合研究,推荐最佳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为建设项目的决策审批和编制勘测设计任务书提供科学依据.,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一般包括下列内容:,1总论(或概述)。 2现有公路技术状况评价。 3经济与交通量发展预测。 4建设规模与标准。 5建设条件和方案比选。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工程建设实施计划。 8经济评价。,勘测设计任务书,目的:为公路工程的勘测设计提 供依据,下达设计任务和要求, 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勘测设计任务书的基本内容,1建设依据和目的意义; 2建设规模和性质; 3路线基本走向和主要控制点; 4工程技术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 5设计阶段及各阶段完成时间; 6建设期限和投资估算,对分期修 建项目应提出每期的建设规模和投资估算; 7施工力量的原则安排; 8附路线示意图。,2.各设计阶段主要内容 初步设计 两阶段和三阶段设计中的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或测设合同)和初测资料编制。 初步设计阶段的目的:确定设计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拟定修建原则、选定设计方案、计算工程数量和主要材料数量、提出施工方案、编制设计概算、提供文字说明及图表资料。 一般做法:应进行纸上定线,赴实地核对,落实并放出必要的控制线位桩。,设计阶段及其内容,2.各设计阶段主要内容 技术设计 三阶段设计中的技术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定测资料编制。 技术设计阶段的目的:是对重大、复杂的技术问题进一步落实设计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通过科学试验、专题研究,加深勘探调查及分析比较,解决初步设计中未解决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计算工程数量,提出修正的施工方案,修正设计概算。,设计阶段及其内容,2.各设计阶段主要内容 施工图设计 两阶段设计中的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定测资料编制; 三阶段设计中的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技术设计和补充定测资料编制。,设计阶段及其内容,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目的: 对批准的推荐方案进行详细设计以满足施 工的要求。 主要内容: 包括对审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决定加以具体和深化,最终确定各项工程数量,提出文字说明和适应施工需要的图表资料以及施工组织计划,并编制施工图预算。,设计阶段及其内容,第五节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一、技术依据 道路勘测设计主要的技术依据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 公路摄影测量规范(jtj065-97);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jtj066-98)。,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第五节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影响道路勘测设计的自然因素主要有 地形 气候 水文地质 地质 土壤 植被,二、自然条件,1.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直接影响道 路的技术标准和指标。 地形划分依据: 地表形态、相对高差 倾斜度、平整度 地形形态: 平原、微丘地形 山岭、重丘地形。,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方面。,自然条件主要影响到,第五节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平原微丘地形 平原地形:指一般平原、山间盆地、高原等,地表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3以内。,二、自然条件,第五节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微丘地形:指起伏不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相对高差在100m以下,布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二、自然条件,第五节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对于河湾顺适、地形开阔且有连续宽台地的河谷地形,河床坡度多在5以下,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沿河布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路线纵坡平缓或略有起伏,也属平原微丘地形。,二、自然条件,第五节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山岭重丘地形 山岭地形:指山脊、陡峻山坡、悬崖、峭壁、峡谷、深沟等,地形变化复杂、地面自然坡度大多在20以上,路线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桥、隧、涵及防护支挡构造物增多,工程数量及造价明显增加。,二、自然条件,第五节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山岭重丘地形 重丘地形:指连续起伏的山丘,且有深谷和较高的分水岭,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多受地形限制。,二、自然条件,第五节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山岭重丘地形 高原地带的深浸蚀沟,以及有明显分水线的绵延较长的高地,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也属山岭重丘地形。,二、自然条件,第五节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 二、自然条件,2.气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度、路基水温状况,以及泥泞期、冬季积雪和冰冻期等路面使用质量。 3.水文:决定排水结构物的数量和大小,水文地质情况决定了含水层厚度和位置、地基或边坡的稳定性。 4.地质构造:决定了地基和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决定有无滑坍、碎落和崩坍的可能,同时也决定了土石方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和筑路材料的质量。,第五节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 二、自然条件,5.土壤:是路基和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也影响路面类型和结构的确定。 6.植物:影响暴雨迳流、水土流失程度,经济种植物还影响到路线的布设。,第五节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三、交通条件,(一)设计车辆 1.定义: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2.作用:汽车的行驶性能、外廓尺寸以及行驶于道路上不同种类车辆的组成对于道路几何设计具有决定作用,比如确定路幅组成、车道宽度、弯道加宽、纵坡大小、行车视距等都与设计车辆有密切关系。,3.类型:作为道路设计为依据的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前三者为公路标准)。 4设计车辆的选择: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有大型集装箱运输公路以鞍式列车为依据。 其它公路以小客车和载重汽车为依据。 城市道路以铰接车作为控制。,设计车辆,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车辆外廓尺寸 长:与弯道加宽有关 宽:与车道高度有关 高:净空尺寸、视距考虑,5. 设计车辆与路线的关系,5.设计车辆与路线的关系,车辆自身特性: 动力性能:决定道路的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长陡坡上陡坡与缓坡的组合。 制动性能:与道路的行车视距直接相关 行驶稳定性:决定道路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和纵、横向组合最大坡度的取值,也影响道路纵坡度的设置。 操纵稳定性:汽车的转向特性影响着汽车在弯道上的行驶轨迹。 还包括燃油经济性、行驶平顺性、通过性等。,第五节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设计速度 1.定义: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二)设计速度,第五节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2.作用:设计速度是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道路的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直接与设计速度有关。同时也影响车道宽度、中间带宽度、路肩宽度等指标的确定。,(二)设计速度,3.公路设计速度的规定,第五节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4.公路设计速度的选取 各级公路设计速度应根据公路的功能、等级及交通组成,结合沿线地形、地质等状况,经论证确定。,设计速度与运行车速,设计速度,高速公路的设计速度,特殊困难的局部路段,且因新建工程可能 诱发工程地质病害时,经论证并报主管部门 批准,该局部路段的设计速度可采用60km/h, 但长度不宜大于15km ,或仅限于相邻两互 通式立体交叉之间,与其相邻路段的设计速 度不应大于80km/h。,一级公路的设计速度 一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且纵、横向干扰小时,宜采用设计速度100km/h或80km/h。 一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应结合混合交通量、平面交叉间距等对设计速度60km/h或 80km/h进行论证比选。,二级公路的设计速度 二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设计速度可选用 80km/h; 二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混合交通量较大,平面交叉间距较小的路段,设计速度宜采用60km/h; 二级公路位于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复杂的山区,经论证该路段的设计速度可采用40km/h。,三级公路的设计速度 三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宜选用40km/h; 位于地形等条件受限制的路段,宜采用30km/h。 四级公路:四级公路为县乡公路时,设计速度为20km/h。,运行车速,在实际行车中,驾驶员通常根据自己对道路条件的判断选择行驶车速,而不会按照道路的设计速度行驶,甚至绝大多数驾驶员不知道“设计速度”这一专业术语。,虽然,在同一个位置上,不同的驾驶员会采用不同的车速,但根据大量的统计观测,他们的车辆行驶速度有一定的规律性。驾驶员在道路上驾车行驶的速度即是一个统计量值。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取一个代表性的速度,即以实测的85%位车速为运行车速。,(三)交通量与通行能力,1. 规划交通量 2. 设计小时交通量 3. 标准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 4. 通行能力,第六节 本课程研究的内容,道路是供各种车辆通行的场所,按照其使用功能,道路是由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旅游风景区道路、机场道路、港口道路、国防公路以及其它特殊用途道路组成的道路系统的总称。 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是公路和城市道路,其理论和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其它各种道路。,道路是一种带状的三维空间结构物,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等工程实体。道路设计分为几何设计和结构设计两大部分,几何设计是对道路空间几何形状的研究,属于本课程研究的范围。,结构设计是对道路各工程实体的研究,属于各相关课程学习研究的范围。 结构方面的设计是以几何设计为基础的。 几何设计又要考虑各结构方面的要求,所以本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汽车行驶性能与道路各个几何元素的关系,以保证在设计速度、规划交通量以及地形和其它自然条件下,行车安全、快速、经济、旅客舒适以及路容美观。,本课程涉及人、车、路及环境间的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