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中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之立论依据医学课件_第1页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中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之立论依据医学课件_第2页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中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之立论依据医学课件_第3页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中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之立论依据医学课件_第4页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中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之立论依据医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7/18 1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中 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之立论依据 张 缙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研究员 主任医师 2013年 01月 “针刺手法”是一个体系。它包括:单式手法、复式手法、经络理论、针刺得气、针刺补泻,以及相适应的进针法和基本功训练。针灸学科是一门知识型与技术型相结合的学科,针刺手法是属于技术部分,是直接应用于临床,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针刺手法的主要内容是单式手法和复式手法。最重要的复式手法只有两类,一类热补凉泻的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一类是飞经走气,气至病所的龙虎大段通经接气手法。 新中国建国后五十多年来,从针感研究入手,已经完成了古典文献的正本清源研究,针刺得气研究,针刺补泻研究,基本功训练研究,单式手法及复式手法研究,以及与针刺手法相应的经络理论的研究。我国在针刺手法系列研究上是有序进行的和全方位推进的,从而为针刺手法制定规范,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 “ 烧山火 ” 和 “ 透天凉 ” 是寒热手法的通称。在 内经 里叫 “ 徐疾 ” 。在元 窦汉卿的 针经指南 里叫 “ 寒热补泻” ,在明 泉石心的 金针赋 里,才以 “烧山火 ” 、 “ 透天凉 ” 来命名。明代以后针灸界皆尊此。泉石心是窦氏学派传人,这在 金针赋 序言中已经写的很清楚。可见这寒热手法是一脉相承的。 内经 中的取热取凉手法是寒热手法的源头 在 内经 中有关取凉取热手法主要是记载在 灵枢 九针十二原 、 灵枢 小针解 和 素问 针解篇 中,这三篇的有关内容,必须要相互参阅,只有三篇合参才能看清 内经 中寒热手法的全貌。在这里既写了实际操作,也写了理论认识。 2017/7/18 6 九 针十二原 :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小针解 : 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 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 针解篇 : 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 满而泻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针下寒乃去针也 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 九针十二原 原 文 徐 而疾 则实 疾而 徐 则虚 灵枢小针解 原 文 徐而疾 则实 者,言 徐内 而疾出也 疾而徐 则虚 者,言疾内而 徐出 也。 素问针解篇 原 文 刺虚 则实 之者, 针下热 也,气实乃热也 刺虚须 其实者 ,阳气隆至, 针下热 乃去针也 满而泻 之者, 针下寒 也,气虚乃寒也 (刺实 则虚 ) 刺实须 其虚者, 阴气隆至, 针下寒乃去针也 素问 的错简和历代的误导 1. 针解篇 有关 “ 徐疾 ” 的译文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关于寒热手法的,这两段王冰一字未注。 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 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 这段经文讲的是按闭针孔是有关开阖的问题,王冰是随文加注。 唐迄今)一直用第二句译文和王注来作徐疾的正宗解释 。 难经 七十八难 中有 “ 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 ” 历代医家都把他视为 “ 提插补泻 ”的原出处。而提插又是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中的关键技术。泉石心制定的烧山火与透天凉的经典术式中,各有两次提插,即烧山火之 “ 紧按 ” 与 “ 插针 ” ;透天凉之 “ 紧提 ” 与 “ 徐徐举针 ” 。由此可见源于 难经 中的提插补泻是何等重要。 窦汉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合辄押韵的文字,逻辑性很强的排列顺序,技术上非常准确的一个赋文的对句写出凉热手法的真谛。用 “ 动退空歇 ” 和 “ 推内进搓 ”八个字,把取凉取热两种手法的用针方向,用力趋势和力度大小都交待的一清二楚。还用 “ 动 ” 和 “ 推 ” 为这两个字来领军,以合于 难经 之意。确可以从这个对句的字里行间品味出两种手法的不同操作特色。正是窦汉卿在 标幽赋 里对 “ 动” 、 “ 推 ” 两法的突出的摆法,才进一步使我们清楚了 难经 七十八难 中 “ 动 ”、 “ 推 ” 两法的正真价值。 原文 动 退 空 歇 迎 夺 右 而 泻 凉 泻 法 释义 针带力 向外 针向 上提 轻轻提针, 俨如空针歇止,说明用力之轻 迎而夺之,向外 拇指向 后捻, 针向右转 连词 为凉 泻法 取凉 原文 推 内 进 搓 随 济 左 而 补 热补法 释义 针带力 向内 针向 下插 进搓结合,力呈螺旋状向内,说明用力之重 随而济之 向内 拇指向 前捻, 针向左转 连词 为热 补法 取热 凉 暖 原 文 解 释 含 义 一 曰 在 金针赋 治病八法中占首位 烧 山 火 即从窦氏学派的寒热补泻中之热补法发展而来。 金针赋 中命名为烧山火 意指在一处穴位上取热,其热可传至病所乃至全身 治顽 麻冷痹 此处用顽麻冷痹代表寒症,在临床应用时,以痹症及脏腑寒症为多。 主治寒症 先浅 后深 用三才法,将穴分为天、人、地三部,先由天部施术,递次由浅入深,在人部、地部施术。每部要插针(主操作)三部共三次,然后一次提针(从属动作)回到天部,这三次与一次相比较,也寓意为慢。由浅入深则寓意由外向内。 用力方向 由外向内 速度要慢 用 九 阳 在天、人、地三部中的每一部都要用插针或插捻针相结合,其力度要用九阳之量,体现古代的量化理念。 用力程度与六阴比要强 而三进三退 指上法要反复操作,一般以三次为度,但不限于三次。 反复操作 慢提紧按 “慢提 ” 有轻提之意,乃是一种从属性操作; “ 紧按 ” 有重按之意,这是主操作。速度要慢,力度要强。 紧按是向下用力 热至紧闭 热至说明其效果,紧闭是指出针后,紧闭针孔。 插 针 这里单提出插针,是提示插针乃烧山火之技术关键,要与上文 “ 紧按 ” 联系起来。 技术关键是 插针 除寒之有准 结束语以主治为题,而且说得斩钉截铁,并与句首相照应,这也说明本法之临床价值。 原 文 解 释 深层次含义 二 曰 在 金针赋 治病八法占中第二位。 透天 凉 即从窦氏学派的寒热补泻中之凉泻法发展而来。 金针赋 上命名为透天凉。 意指在一处穴位上取凉,其凉可传至病所乃至全身。 治肌热骨蒸 主治热症包括周身肌肤发热和阴虚发热。 先深后浅 用三才法,将穴分为天、人、地三部,先将针刺入地部施术,递次由深向浅,在人部、天部施术。每部要提针(主操作),这三部提针与一次插针(从属动作)比较,也寓意为慢。由深向浅寓意由内向外。 用力方向由内向外速度要慢 用 六 阴 在天、人、地三部提针,或与拇指向后捻针相结合。用力方向向外,其力度要小于九阳,用六阴之量。 用力程度与九阳比要轻 而三出三入 指上法要反复操作,一般三次为度,但不限于三次。 反复操作 皆细细搓之 (此 “ 皆 ” 字乃指烧山火与透 天凉两法而言) “ 细细 ” 是对 “ 徐徐 ”的补充, “ 搓之 ” 是指向一个方向连续 360 搓针,这和向一个方向 “ 飞针 ” 正好吻合。 “飞针 ” 时要拇指向后,食指向前,这恰好与凉泻法也是一致的,用飞法取凉即是据此。向左搓针亦可取热,向左搓针亦可与 “ 插针 ” 合用,此时力度会更大,取热效果亦佳。 飞法就是由 “ 拇指向后细搓 ” 脱化而来,是取凉的关键 治病准绳 金针赋 单式手法里还有:“ 搓以去病 ” ,与此相合。 杨氏之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有以下五个特点。 1、杨氏分两层,泉石心分三层 2、杨氏两次强调了得气; 3、取热时杨氏主张患者要配合口呵五次; 4、取凉时杨氏主张患者要配合口吸一次。 5 针灸大成 的 “ 进火补 ” 和 “ 进水泻 ”也是对 烧山火、透天凉的补充。 真功夫在书外 1、手法的关键是 “ 随气用巧 ” ,巧的做法在书外 2、凉热的关键是 “ 力 ” ,如何把针成为力的载体,如何力贯针中,如何推力入内都在书外。 3、按 金针赋 赋文去做不行,这些含义都在书外 4、透天凉的徐出举针和空歇其针,书上没有解释,必须跟师学才行。 5、取气成功是冷热手法成功的前提,搓针取气是最佳的取气方法,如何才能搓成,达到提之不出,插之不入,捻之不转和气满自摇书内没有,也在书外。 在金针赋里: “ 赤凤迎源 ” 错当 “ 飞经走气 ” 杨继洲给纠正过来。它的用处是飞针取凉。其原文是: “ 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源,上下左右,四围飞旋。 ” 第一句 手法名称(仿生学方法) 第二句 大体样式(仪 举止,仪态)展翅 第三句 六句 1)提插取气 ( 2) 5、 6句为倒句(是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