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诗可以怨”的看法.doc_第1页
浅谈对“诗可以怨”的看法.doc_第2页
浅谈对“诗可以怨”的看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对“诗可以怨”的看法“诗可以怨”出自于论语阳货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何谓“怨”?孔安国注:“怨刺上政。”朱熹注:“怨而不怒。”前者指出了怨的主要内容,但并不全面;后者则指出了“怨”要有节制。应当说,孔子所谓“怨”主要是指“怨刺上政”,即批评、指责为政者在政治社会方面的过失。但正如黄宗羲在汪扶晨诗序中所说:“怨也不必专指上政。”事实上,诗经中许多含“怨”的作品就表现出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如对一切不合乎“仁”的现象的指责和不满,男女由于爱情婚姻不如意而发出的种种怨叹等等。从孔子所说的诗经来看,其中就有大量的怨诗,“据统计,诗经的忧怨之作多达164篇,约占总篇数的54%。国风小雅是诗经思想、艺术的精华,怨诗所占比例更高。国风160首诗中有104首是怨诗,小雅74首诗中有怨诗54篇,大雅31首中有6首诗怨诗,只有颂没有怨诗。”从“怨”的内容上来看,文学史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怨刺上政”,对国家政治的怨,对在位之人的批评、谏言。这是作者忧国忧民的表现,这一类的作品往往出现在国家动乱、社会不稳定的时期,如杜甫后期的很多作品都体现了这方面的内容。另一类就是一切不合乎“仁”的现象的指责和不满,也就是我们现代汉语对“怨”的解释,埋怨。这一类的作品往往表现了作者个人的情感,比如仕途不顺、命途多舛等,这类作品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等心怀抱负却不为所用的人。在这两类中又有一类作品,如屈原的离骚同时表达出了两种“怨”,又刺上,又表达了自己内心被流放的失望之感。当然,“诗可以怨”作为孔子论文学的社会作用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它不仅是对古代献诗讽谏传统的总结,而且开启了以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文化传统,从而揭示出文学社会作用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规律。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到刘勰的“蚌病成珠”,从韩愈的“不鸣则已”到欧阳修的“穷而后工”,从李贽、金圣叹的“水浒评点”到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孔子“诗可以怨”的文论思想绵延于几千年的中国文论史之中。从中我们也不乏看到“诗可以怨”这一理论对文学史所带来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是对文学体裁的影响,最早“诗可以怨”只出现在诗歌中间,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这一理论也逐渐渗透到各种文学体裁之中,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刘勰的文心雕龙、韩愈的文论、还有一些文学小说的评点,甚至包括戏曲在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造成这一影响的,有正是“诗可以怨”本生这一观点。在历代文人对这一观点的解读过程中,“诗可以怨”不再单纯的用来“怨刺上政”,而是变得更加丰富,可以用来抒发作者个人的“怨气”了。比如杜甫所作几乎全是怨诗,古诗十九首大多也都是怨诗,豪放的李白也有行路难等多篇怨诗。这些作品中并非所有的诗篇都用来刺上的,有的只是作者的有感而发。钱钟书先生曾在日本讲学时,发表过一篇题为诗可以怨的演讲,列举了古今中外文人种种言论,表明他认为“诗可以怨”指诗歌由排遣心中郁结怨念而生,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如谈到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和史记自序历数自古的大著作,指出有的是坐了牢写的,有的是贬了官写的,有的是落了难写的,有的是身体残废后写的:一句话,都是遭贫困、疾病以及刑罚磨折的倒霉人的产物。他把周易打头,诗三百篇收梢,总结说:“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从“诗可以怨”这一理论来看,我们不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