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整脊手法的临床应用_第1页
“三小”整脊手法的临床应用_第2页
“三小”整脊手法的临床应用_第3页
“三小”整脊手法的临床应用_第4页
“三小”整脊手法的临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三小 ” 脊 诊整脊调颈手法介绍 “三小 ” 整脊手法的特点 “ 三小 ” 整脊手法的临床应用 “三小 ” 整脊手法的特点 “ 三小 ” 整脊手法(即小角度、小力度、小幅度)以 “ 准、缓、轻、柔 ”为特点。 在 “ 三小 ” 整脊手法的临床应用过程中我们遵循 “ 整肌、整筋、整骨 ” 的三兼治的治疗原则。 “三小 ” 整脊手法的临床应用 三小整脊手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概念 椎动脉颈段受颈部疾患的影响而致的一类中枢性眩晕。其特点是: 眩晕随颈部的活动而加重 。 椎动脉的走行特点 ( 颈段、椎骨段、枕段、颅 内段) 颈段: 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在颈长肌和前斜角肌的裂隙内上行,故前斜角肌痉挛可致椎动脉受压。 椎骨段: 从进入颈椎横突孔到出横突孔,称为第二段。颈椎椎体两侧的钩椎关节,位于椎动脉的前内方,该关节骨赘形成时,甚易压迫椎动脉,使其歪斜,扭曲,造成管腔狭窄,严者甚至可完全梗塞。据观察,第 5颈椎的横突孔距离椎体较近。因此,该处发生钩椎关节增生更易压迫椎动脉。 颈段 颅内段 枕段 椎骨段 枕段 : 从寰椎横突孔突出,向后绕过寰椎的侧块(上关节突),到寰椎后弓上面外侧的椎动脉沟内,然后转向前方,穿过寰椎枕后膜向外上行,经枕骨大孔入颅腔。 第 3段椎动脉的分支有支和后颅凹的脑支。此段椎动脉在寰椎上关节突的外侧和后侧,曲较大,故头颅转动时,该动脉受牵拉而狭窄,影响血流通过,可产生头晕等。 临床表现 1)眩晕 、 耳鸣、耳聋。 眩晕与颈椎活动有关 为典型临床表现 这是因为头向右转,右侧寰椎关节被肌肉固定,头颅和寰椎一块转动,使右侧椎动脉发生扭曲,致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闭塞,此时左侧寰椎关节则向前下滑动,不发生椎动脉扭曲,血流通畅,通过魏力环代偿了右侧椎动脉功能,所以在左侧椎动脉正常情况下,向右侧转头不会发生缺血表现。如果左侧因颈椎病骨赘压迫出现了狭窄,不能起代偿作用,则向右侧转头即发生椎动脉缺血症状。 2)头痛 二者可同时存在,或头痛为主伴眩晕、或眩晕为主伴头痛。一般早期以头痛为主,晚期以眩晕为主。头痛病变侧为主,部位以枕部或顶枕部,可放射同侧颞部、面、耳、牙部。多为跳痛、胀痛。 3)植物神经紊乱症状 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等 4)视觉障碍 轻者表现视雾、复视等。严重者可突然失明或弱视。 5)倾倒发作和意识障碍 椎动脉急性缺血特殊症状。 诊断要点 1) 40岁以上,经常有颈部不适及头晕,慢性或突发性头晕、耳鸣、听力减退。眩晕多与颈部活动有关。 2)脊诊示:颈椎侧弯,颈 1 53)体 证:旋颈试验阳性、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 4) X 线: 正位片显示:颈椎侧弯、钩椎关节增生、寰枢椎两侧间隙不等宽,颈 2棘突偏移。 侧位片显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增生、项韧带钙化、椎体移位。 双斜片显示:钩突骨赘大小及对椎间孔压迫。 5) 动脉供血不足或痉挛、血流速增快或减弱 (增快为早期代偿性压迫,减弱为慢性失代偿性压迫 ) 治疗 急性期:理筋为主 重点松解 2、 6椎旁压 痛点及颈肩部肌肉 慢性期:采用三小整脊手法整复错位之关节。 手法注意事项: 三小整脊手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此病发病率高,主要由于 间盘退变,钩椎关节增生,及椎体失稳 等因素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臂丛神经上肢的分布 臂丛神经在上肢的分布图 一、根痛型 多为颈椎间盘型 髓核后突出 损伤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植物神经,表现为疼痛、运动无力、血管神经营养改变。 颈 4以上,主要表现为 颈丛分布区 (头、颈、项,背部)与颈型相类似。 颈 5胸 1主要表现为 臂丛前后支分布区 ,即颈、肩、臂、手疼痛综合症。咳嗽、喷嚏、甚至深呼吸时均可诱发疼痛加重,可伴有麻木、酸胀、烧灼感,夜间尤甚(特点:睡眠时患肢向上,喜屈肘侧卧位) 临床表现 体证: ( 1)颈活动受限,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由于向健侧转颈时症状加剧,向患侧转颈不受限,或疼痛减轻,(屈肘凝肩头向患侧歪斜) ( 2)压痛点,颈椎旁及患侧的胸 8以上均有压痛点。 ( 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阳性。 ( 4)肌张力改变 A、发病初期,该肌肉神经根激惹表现肌张长增高甚至出现痉挛。 B、发病晚期,该肌肉受到拟制时,出现肌张力下降,即肌肉发软,多发生在疾病的慢性期或中晚期。 ( 5)有一定的植物神经紊乱表现,如怕冷,发凉、紫疳、肿胀、阿迪森试验阳性。 二、麻木型 发病年龄较高,多为慢性发作。 没有明显的运动障碍和肌肉萎缩,一般没有疼痛或仅有轻度的酸胀痛,突出表现是受累部位 麻木 。颈 5 6肩臂和上胸臂麻木;颈 7胸 1以前臂和手麻木为主。 体证 麻木型不如根痛型体症明显。 1)受累神经根支配的区域呈节段性感觉障碍。 2)臂丛神经根受累的椎旁或神经根按压时出现麻木或疼痛。 3)颈神经根牵拉试验或仰头试验阳性。 三、萎缩型 突出表现为运动障碍,临床上表现疼痛或麻木,初期表现为患肢肌肉松驰无力,进而出现肌肉萎缩,以 上肢远端大小鱼肌 最多见,主要为颈椎椎体后缘压迫脊神经所致。 诊断要点 1) 40岁以上患者有有颈肩疼痛或臂手麻木,当胸压或腹压升高时,可引起放射性剧痛或麻木。 2)颈部活动受限,有压痛点并伴有感觉及运动障碍。 3)脊诊示:颈椎侧弯,患侧颈肌痉挛压痛,颈 67、胸 1 4椎旁可有压痛。 4)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击顶试验阳性。 5) 正位片显示:颈椎侧弯、钩椎关节增生。 侧位片显示: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 双斜片显示:椎间孔变形(如有骨赘形成应观察是来自椎体后外侧的钩椎关节,还是来自上关节突的增生或前突) 神经根受压定位诊断 4椎间隙 以上病变 表现为 颈部痛或麻木、枕大神经压痛 ,枕部痛温觉减退,颈项肌和冈上肌压痛,并有不同程度的颈项肌无力和萎缩。 5椎间隙 病变 表现为 颈部疼痛 ,沿肩顶至 上臂外侧和前臂桡侧 达腕部 ,有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并可出现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二头肌、肱桡侧腕伸肌无力和萎缩,以三角肌 受累最明显。颈 4 5椎旁肌压痛。 6椎间隙 受累 疼痛或麻木沿 上肢外侧和前臂桡侧放射到拇指和食指 。受累肌肉较在上述颈 4 5椎间隙病变更广泛,表现 为肱二头肌、旋后肌、桡侧腕伸肌、旋前及掌指屈伸肌群,共 30块肌肉无力或萎缩,其中以 肱二肌受累最明显,并有 肱二头肌腱反射障碍 。但三角肌不受影响,可以此与颈 5神经根病变相鉴别。颈 5 6椎旁肌压痛。 7椎间隙 病变 疼痛或麻木沿上述路线放射到 食指和中指 神经根病变相似,但以 肱三头肌 受累最明显 ,并出现该肌腱反射障碍,可以此与颈 6神经根病变相鉴别。颈 5 6椎旁肌压痛,往往伴有肩胛部肌肉压痛。 胸 1间隙受累 上肢疼痛或麻木,沿 上臂内侧和前臂尺侧 放射至无名指和小指 。受累肌肉的分布特点是集中在手和前臂,二三头肌反射无明显改变或完全正常。颈 7及胸 1椎旁肌或肩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