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讲座 古诗鉴赏 2008.9 北京 古代诗歌鉴赏的特点与要点 1.高考考查的诗歌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基础; 2.理解诗歌并且泡开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 3.精答问题时要扣住三个层次要点依次落实; 4.泡诗和精答都是“读”“写”的综合训练。 诗歌鉴赏的三个层次要点 语言、技巧 形象、意境 思想、感情 核心 形而下 形而上 答题流程 语言 技巧 形象意境 思想 感情 终点重点起点 怎么理解诗歌? 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作者和标点,确切 把握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将诗句意思连缀整合。遇到不 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相关诗句推断。把含 蓄、跳跃的诗句“泡”开,变成散文、故事,变成诗人 的一篇日记。 * 苏小小墓 唐李贺 幽兰露,如啼痕。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 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 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注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但为阮家所 阻,遂与忧伤中咯血而死,时年十九,葬于西湖畔西泠之坞。 例 译诗 苏小小墓 在西陵坟墓间,幽兰上每一滴露水,都如一只沾泪 的眼睛。没有可以用作同心丝带的物件,而袅袅青烟里 绽放的花朵,又总是隐没在无边的黑暗。绿茵茵的青草 如毯,碧森森的松树似盖,风一样清冷的衣裳,水一般 幽凉的佩玉。一乘小小的油壁车,夜色中一个凄清的身 影静静守候。那翠色的烛光如豆,光影黯淡,幽幽闪烁 。西陵坟墓下啊,寒风吹着冷雨 *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例 “泡”开诗歌 山居秋暝 秋夜,雨后初晴。一轮皓月当空,洒下清凉的月光 ,照着远近一带的松岗。岗上远眺,但见周围群山环立 ,在淡青色的屏幕上叠出黑色围屏。岗下,平湖如镜。 清风徐来,湖上波光闪烁;月光下澈,林间枝影横斜。 雨后湿润的空气中,弥散着松脂、青草、荷叶的清香。 耳边忽传来潺潺的水声,循声望去,岩边一幅素练,凌 空抖动银光,淙淙作响那原来是山泉映着月光,在 青石上流淌,欢呼雀跃地向岗下湖中一泻而去。 蓦然间,山下依稀传来少女们轻快婉转的歌声,那是勤 劳的浣纱姑娘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穿过湖边竹林走 回村来。竹叶沙沙,伴着女孩子们一路的欢歌笑语,似 是彼此应答。湖上也唱起旋律悠扬的渔歌。歌声起处, 一只只渔舟穿出湖边荷塘,徐徐驶向湖心。迎着月光, 鱼贯而行,撑船人和渔舟的剪影在银光闪闪的湖面上缓 缓前移。何必一定留恋春天的美好景色?即使像现在, 春天的百花芬芳已经消歇,不还是令我欣然陶醉吗?为 什么我不长期的、永久的留在这里呢? *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清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歌中精炼传神的字被称为诗眼。你认为这首诗颈 联的哪两个字是诗眼,为什么? * 例 备考答案 这首诗颈联中“咽”和“冷”两个字写得好,堪称 诗眼。“咽”和“冷”精炼传神、绘声绘色,描绘出一 幅幽冷的环境、清静的情境,很好的表达了诗人对隐逸 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 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 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 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评分答案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 ,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 ”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 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 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评分答案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 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的人,以此 来表现“思家”之情。 * 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 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 ,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评分答案 一层:写景写出郊野美丽可爱的景色。二层叙 事写牧童手执鞭子,骑着老黄牛,三层:议论写作 者对这幅画的感受。 * 评分答案 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 四个物象,构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 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 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 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 评分答案 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 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 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 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 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 * 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宴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 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山,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 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忙、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 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 评分答案 一幅几枝鲜花的花辨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答出几枝鲜花的,给1分;答出沾着水珠等意思的,给1分。 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一、作者接 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 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 望年丰。” 答出不是惜春伤怀并答出两方面理由的,给2分;答出不是 惜春伤怀但只答出一方面理由的,给1分。 *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 感情。 * 评分答案 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 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的心情。 * 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 的思想感情。 * 答出下阙内容的,给2分;答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给2分。 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 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 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 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 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 地区。 *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 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 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 静,手法巧妙。 *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 ”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与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 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 相同点: 。 不同点: 。 比 较词(夜游宫)诗(书愤) 相同点 自许封侯在万里塞上长城(空)自许 鬓虽残镜中衰鬓已先斑 相异点 有谁知 心未死 空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评分答案 相同点: 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 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 不同点: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 情怀。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 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 *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评分答案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 ,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 精神境界。 *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评分答案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 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 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 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 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译诗 新晴野望 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 雾气尘埃。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 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 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 后。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 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 简要分析。 * 评分答案 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 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 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 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恰 切地表达了恬静怡然的心境。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评分答案 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 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 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 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 ,使整幅画面更灵动,感情更丰富。 * 例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 之。 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fy):车前(草名),可食。 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有:得到。 掇(du):摘取、拾取。 捋(lu):成把地握取。 袺(ji):手持衣角盛物。 (xi):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译词 芣 苢 车前子儿呀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 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 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 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 *赋 关于“赋 、比、兴” 郑玄:“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郑玄 :“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郑玄引 郑司农语:“兴者,托事于物。” 周礼注 评分答案 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采有掇捋袺 )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 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 备考答案 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唱的旋律里, 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 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 轻松欢乐的情调。“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 着发现野菜的信息。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 动过程。“掇”,一片片、一颗颗地摘取、拾取;“捋”,由 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袺”,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 到手持的衣角里;“ ”,再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 。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 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 评分答案 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 景象。 备考答案 我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 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 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 。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 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 *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 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 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 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 火。 译词 望江南超然台作 暮春季节还没有来到,风轻轻吹着,修长的柳条倾 斜着摇摆。尝试登上超然台眺望,只看见半壕的春水满 城的春花,烟雨蒙蒙,笼罩着万户千家。 * 寒食节过后,酒意醒来还难免叹息。不要面对老朋 友思怀故乡吧,姑且点燃新火烹起新茶品尝一下,吟诗 饮酒就要趁着这大好时光。 *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 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 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 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 * 评分答案 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 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 评分答案缺陷 过于笼统,没有分析,语言不连贯。 现状改换力图 备考答案 “咨嗟”写出了“酒醒”长长叹息的神态、动作。酒醉 ,只能一时排解郁闷,并不能真正将深沉的“怀人思乡”的 郁闷化解,“超然台”上难超然。但诗人马上警醒,不应该 沉溺在这种低沉的情绪里,更不应该这样去影响老朋友 ,由“休对”到“且将”,就表达出这种心情的调整与转换。 诗人性格是豁达的,他可以这样去开导朋友,但自己的 郁闷之情又是深重的,“咨嗟”是感性的流露,“休对”和“且 将”,是理性的宽解,纠葛成“欲说还休”的复杂情感。 * 评分答案 “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 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 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 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 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 于景的功力。 *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评分答案 “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 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 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 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 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 于景的功力。 * 评分答案缺陷 不合题意,词不达意,句不达意,层次混乱。 备考答案 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写“春未老”之景,景中 有情。寒食节刚过,明明春还“未老”,但“烟雨暗千 家”的景象,却使愁绪缠绕心头。细细的风,斜斜的柳 ,半壕春水,满城飞花,触目所见,都笼罩着排遣不开 的郁闷。或者说,正是由于积郁,这些景物才分外鲜明 地进入视野,化为词句,构成一幅烟雨愁情的画面。词 的下阕以抒情为主,抒“思故国”之情,情由景生。诗 人借酒浇愁,酒醒更愁,但旋即自我宽慰,托茶化解, 豁达之下,愈显愁肠郁结。“诗酒趁年华”总括全诗, 是旷达之语,更见无奈之情。全词景中有情,因景生情 ,因情取景,情景交融,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例诗歌鉴赏2007年辽宁卷15阅读下面两首古 诗,然后回答问题。 *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 译诗 秋夜独坐(节选) 一个人独坐在空堂上,陷于人生的悲哀,看到自己 两鬓花白,此夜又将二更,时光无法挽留。从雨声想到 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像听见它们正被秋雨摧落;透过 灯下,可以听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堂屋来叫了。* 夜深 空荡荡的堂室没有人的声响,独坐书床,灯下夜读 ,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就连打更声也没有听见。门外不 知什么时候雪已经停了,遥望一轮残月挂在远峰半腰, 近看门外一溪流水已悄然成冰。 *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评分答案 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 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 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 景。 * 评分答案缺陷 要点缺失,不够完整。 备考答案 王诗写的是“秋夜”,描写了听到的室外山中果落应 和着室内灯前虫鸣的景象;周诗写的是“春夜”,描写了看 到的门外春雪初晴、残月挂山照耀着溪水成冰的景象。 王诗描写的是听觉感知的动态景象,周诗描写的是视觉 感知的静态景象。 * 评分答案 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 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 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 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 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 评分答案 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 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 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 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 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评分答案缺陷 不够准确,也不够完整。 备考答案 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秋 夜孤寂独坐,感触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雨中果 落,灯下虫鸣,声声在耳,心境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 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虚室独坐,专注夜读 ,满床书卷,一盏灯明,心绪宁静,不觉夜深;三、四 句用室外景色在“不知”中的变化衬托诗人夜读的专注,而 雪霁月冰恰是诗人光洁宁静心境的形象写照。* 例诗歌鉴赏2007福建卷9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 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 ),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 此诗时将近十年。 *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 简要分析。 * 译诗 武夷山中 十年的岁月连回家的梦想都不曾有过,此时此刻我 独立青峰之上面对着野水无涯。山雨初停的时候,天地 间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 那样的品格呢? *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评分答案 武夷山中这首诗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 ;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循、坚贞自励的 情怀。 * 评分答案缺陷 要点笼统,不够完整,有些地方不够准确。 备考答案 武夷山中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拯救国家危亡 的努力失败,徙隐山中多年,面对破国亡家,抗元武装 斗争渐趋平息之后的茫然、痛苦与无奈的感情;并借山 中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以梅花的品格相期许,独立 世外、坚忍自励的情怀。 * 评分答案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 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 * 评分答案缺陷 理解有误;回答笼统,要点似是而非。 * 备考答案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诗借景抒情,表面描写山雨 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实际表达了诗人在痛失亲人将近 十年后,又面对抗元武装斗争渐趋平息,国家灭亡行将 成为现实之后的茫然、痛苦与无奈的感情。 * 例诗歌鉴赏2007上海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第1416题。 * 阮郎归 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 棋声惊昼眠。 *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 译诗 初 夏 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浓绿深处,新蝉歇鸣。 南风吹起,碧纱窗下升起袅袅香烟,棋落有声,惊醒睡 梦中的人。 * 细雨停了,荷叶被风儿翻转,石榴花如火一般盛开 。醒来的少女端着玲珑的小盆,她用纤细的巧手,拨弄 一池清水,水溅荷叶,如珍珠碎玉般圆润、晶莹。 14“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 * * 。 长短句 (诗余、曲子词等)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景,显得鲜明 生动。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 雅。 棋声惊昼眠。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 榴的生机。 榴花开欲燃。 *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委婉,境界开阔,韵 味悠远。 “境界开阔”的分析有误,本词写了初夏幽居时轻 松、微妙的心情,在抒发情怀方面比较细腻、婉约。 阮郎归 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 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 16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 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 评分答案 “琼珠碎却圆”十分精细地描绘出初夏时节,小雨 过后的一个特写镜头:清新的景,纤秀的手,拨弄泉水 ,溅起水花,水花在荷叶上散开,却又即刻复原,水珠 圆润晶莹的瞬间景象,真切入微地展现了诗人轻松、愉 悦的心情。 * 评分答案缺陷 要点有缺漏;某些表述不够完整、准确。 * 评分答案 “琼珠碎却圆”十分精细地描绘出初夏时节,小雨 过后的一个特写镜头:清新的景,纤秀的手,拨弄泉水 ,溅起水花,水花在荷叶上散开,却又即刻复原,水珠 圆润晶莹的瞬间景象,真切入微地展现了诗人轻松、愉 悦的心情。 * 备考答案 “琼珠碎却圆”十分精细地描绘出一幅园池初夏的 动态特写。一个可爱的少女,酣香的昼眠在棋声中醒来 ,透过碧纱窗看到微雨过后满园清新:小荷初成,随风 翻转;榴花经雨,盛开似火。这秀色生机让她陶醉。少 女禁不住端着玲珑的瓷盆到池塘边玩水。她纤秀的手, 拨弄清泉,溅起水花。水花撞击荷叶,飞溅散开,落到 荷叶上,化为许多珍珠般滚动的水珠,碎珠旋即聚合成 圆润晶莹的大珠。可以想见,少女的心情恰如这瞬间的 景象,喜悦得有点不能自持。这幅小品,间接而真切地 传达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 例诗歌鉴赏2008北京卷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 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 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 译诗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重阳节这一天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晚秋时节,不免心 惊,你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瞩望。离别思念的情怀唯 有靠浊酒排遣,忧愁中满目都是丛生的菊花。我且把自 己这一腔报国的忠肝义胆留存给苍天大地,让故国的江 山见证我斑白的鬓角吧。多多承蒙你千里之外的关怀询 问,我是一个亡国之人,如同被放逐一样,已经无家可 归。 *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 人震惊。 *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 人震惊。 * 是日惊秋老这一天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暮秋时节,不 免心惊。 *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相望各一涯你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瞩望。 *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离怀销浊酒离别思念的情怀只能靠浊酒排遣。 *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逐客已无家我是一个亡国之人,如同被放逐一样, 已经无家可归。 *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 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情感? 评分答案 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 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备考答案 肝胆:报国的忠肝义胆,借代的写法,指代驱逐清 兵,恢复故国的心志。阅:见证,拟人的写法。这两句 诗的意思是:“我且把自己这报国的忠肝义胆留存给苍 天大地,让故国的江山见证我斑白的鬓角”,表达了作 者在抗清复国无望中,矢志无愧于天地民族,将浩然正 气流传后世的坚贞之情。 *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 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评分答案 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 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 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备考答案 顾炎武的这首诗展现出沉郁苍凉,悲壮凝重的风 格特征。 * 简要分析:顾炎武的这首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 作,在晚秋的背景下,抒写着身事、家事、国事的 情怀惊觉秋老,满眼黄花,萧索的色调充溢字里 行间;故人天涯,离怀浊酒,悲怆的感慨触手可接; 两鬓斑白,逐客无家,苍凉的情绪弥漫不散;天地变 色,神州易主,郁结的哀愁直透骨髓;但肝胆犹存, 江山作证,坚贞的心志更催人泪下。诗人将满腔块垒 ,诉诸这些交织的形象,熔铸成一首节奏铿锵的五言 律诗,展现出沉郁苍凉,悲壮凝重的风格特征。 * 例诗歌鉴赏2008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 ,然后回答问题。 *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译曲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从浔阳江高高的岸边远眺,万里长江像白色的绢带 一样由西向东蜿蜒铺展,江北淮河那边的数点山峰呈现 着凝重的青蓝色。江面上几片船帆疾速得就像箭矢,山 间的泉瀑如闪电般从高处飞泻而下。傍晚的云朵全都变 化为露水降下,一弯新月渐渐显现就像刚刚展开的折扇 ,塞外飞来雁阵排成“一”字,远远看去就像一条线似 的。 * 备考答案 比喻例将远望的蜿蜒长江比喻作“白练”,将淮 河一带的数点山峰比喻作“淀”,将江上快速航行的帆 船比喻作“疾箭”,将山间飞泻而下的泉瀑比喻作 “电”,将 “一”字排成的雁阵,比喻作“线”; 夸张例“长江万里”,“山泉千尺”; 比拟例“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对偶例“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 露,新月初学扇”。 *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 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 散曲作简要赏析。 评分答案 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远景:长江万里、远 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 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 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从地面转到天空。 *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 ,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 流,是动态的。 备考答案 写景的顺序一、二句写远景:万里长江、数点淮山 ;三、四句写近景:几片江帆、千尺山泉;五、六、七 句转到傍晚天空:晚云、夕露、新月和塞鸿。 动静的角度一、二句写如练长江、数点淮山,是 静态景物;三、四句写疾箭江帆、如电山泉,是动态景 物;五、六、七句写晚云变露,新月学扇,塞鸿一线, 则是另一种缓慢变化的动态。 * 例诗歌鉴赏2008全国卷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 ,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 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 译诗 江间作四首(其三) 鄂州西山幽僻深邃,连通猛虎洞穴, 黄州赤壁江水之下,隐藏潜龙宫殿。 江山形势十分壮美,演绎三国故事, 大江之上波涛奔流,涤荡万世功业。 沙滩明亮白鹭睡眠,一腿娴静蜷缩, 天空开阔鸿雁远翔,逐渐退出视野。 此时我最向往渔翁,悠然持竿垂钓 , 钓罢尽兴驾船归去,雨声敲打船篷。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评分答案 “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 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 * 备考答案 第三联中“拳”和“退”两个字写得十分传神。 “拳”字形象地描绘出鹭鸟在明洁沙滩上栖息的形态 ,应该是一腿蜷缩、一腿伸展的样子。形态中有一种怡 然悠闲的神态,寄托着诗人的羡慕之情。“退”字表现鸿 鸟在辽阔天空逐渐飞远的状态,写的是飞行动作却呈现 出静态的画面,别致而有所寄托。两个字使作者江边俯 仰所见、由近及远的画面鲜活生动,表达出他触景而生 发的思慕退隐的感情。 *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 * 评分答案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 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 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 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 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 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 备考答案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远离功名,退隐江湖的生 活。 * 首联,写眼前宏观景象:虎穴龙潭,山川险要,正 是兵家必争之地。颔联顺势转入怀古:赤壁形胜,造就 了三国一代英雄,但是这万事功业终究被大江的波涛所 涤荡,深长的感喟里包含着对功名的失望。颈联又回到 现实,写眼前微观景物,作者描摹宿鹭的悠闲、飞鸿的 远引,透露出触生的羡慕之情。于是引发尾联的直抒胸 臆,用“渔竿客”这一归隐的典型意象,表达自己的感 情寄托;最后勾勒出一幅烟雨归船的想象画面,传达出 对退隐江湖的无限向往。 * 例诗歌鉴赏2008全国卷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 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 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译诗 春日即事 小雨抽出细细丝线,仿佛要编织出一张网拢住暮春, 满院落花一片狼藉,无可奈何间又接近了一日黄昏 。 罢官之后赋闲在家,门可罗雀再无扬尘的车马光临, 宿鸟归巢啼声在耳,在这鸟鸣声中我独自掩上院门。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评分答案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 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 喻非常生动、新奇。 * 备考答案 在“小雨丝丝欲网春”这一句诗里,作者用一个“ 网”字,把丝丝小雨比喻为用丝织成的网;进一步想象 这丝网好像是要网住暮春,表达着挽留春天的愿望。同 时,“网”字又凸现出一幅细细雨丝笼罩的画面,渗透 出一种抑郁纠葛,难以排解的情绪。 *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评分答案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 的情绪。 *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 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 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 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 世态冷暖的感叹。 * 备考答案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官场上政治斗争失意后的落寞 情怀,同时表达出感叹世态炎凉的心绪。 * 诗的一、二两句写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 的景象,这凄迷残败的景色表达着作者因政治斗争失意 而生出的落寞愁绪;第三句直写自家门前车马稀少,几 可罗雀的景象,可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第四句 以归巢的鸟鸣声中,关上自己家门的动作收束,传达出 被隔绝世外的落寞凄凉与抑郁无奈纠葛的情怀。 * 例诗歌鉴赏2008广东卷 木芙蓉 吕本立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730-2-13:2025 EN Automatic electrical controls - Part 2-13: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humidity sensing controls
- 新解读《GB-T 30520-2014会议分类和术语》
- 书面表达:校园生活-2026年中考英语一轮复习
- 重庆八中高中课件操
- 人称选用(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记叙文阅读
- 老年人社区家庭护理
- 《涉外文秘实务》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大学英语3B》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怀柔家某省市调
- 天狼星飞鹭会议
- 2025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课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设计
- JG/T 270-2010工业构筑物水泥基耐磨材料
- 建立隐患闭环管理制度
- 《多样的美术门类》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赣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T/CECS 10026-2019绿色建材评价建筑门窗及配件
- 企业往来款协议书
- 2025山东中考:生物高频考点
- DB65T 4815-2024 清洗消毒中心内畜禽及其产品运输车辆消毒技术规范
- 《儿童癫痫护理指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