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生态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研究 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学位申请人: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学位类别:工学硕士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答辩日期: 分类号: TU984 单位代码: 10086 密 级: 公开 学 号: 生态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研究 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 Research on the Green-transportation Planning of Ecological Cities -Take Baoding Hebei Province As Example学位申请人: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学位类别:工学硕士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答辩日期: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河北农业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河北农业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农业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 电话:通讯地址: 邮编: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及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而绿色交通系统作为城市系统中的一个复杂部分,在建设生态城市中起着关键作用,现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统一的交通系统的发展,城市交通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或促进着城市格局的形成和转变,对城市形态、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都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建设“生态城市和绿色交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绿色交通一方面包括交通系统内部的优化问题;另一方面涵盖交通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协调、共生问题,因此绿色交通和生态城市建设密不可分,本文在两者相结合方面以保定市实证为例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本文首先论述了研究的背景,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目标,以生态绿色交通理论为基础,依照“理论框架调研统计城市实例分析结论与分析”的路线,构建了保定市生态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的模式。根据保定市的城市性质、经济概况、城市用地和现有发展状况,在生态城市规划与绿色交通规划建设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上,以保定市“太阳能之城”、“低碳城市”、“园林城市”、“大水系建设”等多项规划建设措施使生态城市的一种或多种特征得以强化的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在调查分析城市的道路与公共交通的现状基础上,规划了适合本地实际特征的绿色交通系统,其核心内容为“步行系统规划、自行车系统规划、公共交通规划和亲水走廊规划”相协同的多种绿色交通方式发展策略。此模式的构建需配置以“公交优先”、“提倡自行车交通”、“重视行人路权”、“调控引导小汽车的发展”“构建绿色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辅助。城市交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系统,具有极强的基础性和社会性,绿色交通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交通运输的每一个环节和相关要素,因此绿色交通规划的实施还在于政策法规、交通规划、技术标准、经营规则以及管理体制上进行统一的协调和宏观调控。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绿色智能交通;Research on the Green-transportation Planning of Ecological Cities-Take Baoding Hebei Province As ExampleAuthor: Major: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Supervisor: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ownership of vehicles and the traffics on the road have dramatically increased. So it brings th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accordingly. Green traffic system as one of the most complex urban syste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city, plays a key role。Modern citys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efficient and unified traffic system. Urban traffic system also restricts or promotes the 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pattern . It plays a huge effect on the urban morphology,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For that,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city and the green traffic which are the essential part of establish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tend to be the social concern. Green traffic includes transportation internal system optimization problem, o n the other hand it covers the cooperation of the traffic system and external system coordination, so green traffic and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are inseparable. The thesis deal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bove two parts taking Baodingc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viewed the prese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oard, proposed the research objective, constructed the ecological city green traffic planning mode on the basis of the ecological green traffic theo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y framework - research statistics - city example analysis - conclusions and analysis .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Baoding city, the economic situation, its urban land and existing development condition, instructed by the coordination of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green traffic planning, the paper planned the green traffic system relying on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stablishing the solar city, low carbon cities, garden city, large water system construction which strengthe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Its core content lies in the pedestrian system planning, bicycle system plann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waterside corridor planning which are a coordinated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construction mode needs the assistance of the measures such as:bus priority to configure, the advocate bicycle traffic, emphasizing pedestrian right, regulation for the private cars building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Meanwhile, the urban traffic is a very complicated large system, with strong basic and sociality, the green traffic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that involves every part and some relevant factors of the transportation, so green traffic planning also l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technical standard and management rules as well as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unified coordination and macroeconomic control.Keywords: ecological city ; the green traff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目 录1 引言11.1 研究背景11.1.1 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11.1.2 城市交通问题凸显11.1.3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1.1.4 生态城市绿色交通理念的提出21.2 国内外研究综述31.2.1 国外研究综述31.2.2 国内研究综述3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41.3.1 研究目标41.3.2 研究内容41.3.3 研究方法5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的城市交通问题研究62.1生态城市发展的必要性62.2 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62.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72.4 城市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73 生态城市绿色交通理论研究93.1城市交通理论和绿色交通体系理论93.2 绿色交通特征93.2.1 影响城市绿色交通形成的因素103.2.2 绿色交通模式选择的原则103.3 绿色交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14 保定生态城市构建134.1 城市概况134.1.1 城市区位134.1.2 城市性质、职能及规模134.1.3 城市社会经济概况134.1.4 城市用地结构和发展时序144.2 保定构建生态城市的举措144.2.1 太阳能之城144.2.2 低碳城市154.2.3 园林城市164.2.1 大水系建设185 保定绿色交通规划215.1 规划指导思想215.2 城市道路与交通现状215.2.1 城市道路建设现状215.2.2 机动车拥有量分析225.3 城市公共交通现状225.3.1 公交线路225.3.2 公交车辆235.4 居民出行特征235.4.1 出行次数特征235.4.2 出行目的特征245.4.3 出行方式特征255.4.4 出行时耗特征265.4.5 出行时辰特征285.4.6 出行距离特征305.4.7 居民出行特征总结305.5 绿色交通现状分析315.5.1 步行系统现状分析315.5.2 自行车系统现状分析335.5.3 公共交通系统现状分析335.6 交通需求预测345.7 绿色交通规划355.7.1 步行系统规划355.7.2 自行车系统规划365.7.3亲水走廊规划395.7.4城市公共交通规划395.8 促进保定市绿色交通的保障措施405.8.1切实坚守绿色交通发展战略415.8.2尽快建立一个交通一体化管理机构415.8.3实行公交优先的交通管理措施415.8.4提倡自行车交通,推行自行车自助租赁制度425.8.5加强管理,重视行人路权425.8.6调控与引导个体小汽车的发展425.8.7加大投入,构建绿色智能交通系统426 结语44参考文献45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8作者简历49致 谢50生态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1 引 言1.1 研究背景1.1.1 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是人类的主要集聚地和集聚形式之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伴随着人类世界迈入21世纪,城市化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已经普遍存在并将继续存在的重要现象。21世纪,是全球的城市化世纪。20世纪初,世界人口中只有15%居住在城市,到20世纪中叶这个比例仅仅增长到20%,但到2000年时,城市的居住人口比例已经达到50%,标志着崭新的快速城市化时代已经来临。当前,在信息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下,资本在全球流动,劳动地域重新分工,全球城市出现体系化和多极化共存的发展态势这些重大变革影响到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也直接影响了人居环境的建设。在全球城市化的大趋势下,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0年的36%,再发展到目前的44%,相关研究预计在本世纪中叶将达到65%。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表明,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后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快速的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中国科学院于2001年发表的第8号国情报告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我国资源形势,指出在快速城市化的形势下全国的水和耕地资源都将临近国际上承认的一般警戒线,资源和环境压力陡增。1.1.2 城市交通问题凸显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社会经济活动的活跃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居民出行次数及出行距离均有增加,城市交通流量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汽车产业的政策倾斜和居民对出行方便性和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小轿车迅速进入家庭,城市机动化水平快速提高,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国机动化将达到每千人拥有127辆小汽车的水平,居民出行交通方式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构建带来巨大挑战。城市交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城市所面临的“城市环境污染、城市交通及城市住房”三大问题之一。各城市当前虽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网设施容量和道路面积增长速度很快,但交通需求和道路供给之间的矛盾依然严重。城市交通作为城市生活赖以运转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不仅要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也受到生态环境和资源短缺的制约。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交通环境污染、社会出行不公平等一系列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问题接踵而来,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碍,不仅造成了汽车尾气污染、噪声污染等自然环境问题,还造成了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等社会环境影响,产生了城市生态恶化、大气环境污染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虽然在道路建设、汽车环保等方面采取了各项措施,但随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上升,这些问题仍继续恶化,交通拥堵不仅浪费了时间和能源,还造成更多有害气体的排放,加重了人们的生活压力,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另一方面,由交通拥挤带来的交通系统服务水平下降、交通延误增加、交通事故频繁、能源浪费巨大、汽车尾气污染等诸多问题也日渐突出。此现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目标相违背。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已不能适应21世纪城市交通“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的发展要求,“以人为本”的交通规划方法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绿色交通理念及以此为核心的绿色交通规划方法应运而生,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构建生态城市绿色交通规划问题是本文研究目标。1.1.3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可持续发展”最早出现在1987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一词语自此之后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得到认同。“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当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主题。单纯的经济富裕不等于幸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顾及长远的利益,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统一;如果只满足于眼前的短期利益,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将会导致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城市交通在负担城市物质流、人口流的同时,间接地为城市发展所需的信息流、能量流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增长,交通需求日益剧增,传统的城市交通给城市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和负面影响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共同面临的难题,如何协调经济、环境、资源与城市交通的关系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城市绿色交通结构发展模式。1.1.4生态城市绿色交通理念的提出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工业的发达,以及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要求,“生态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的理念应运而生,从规划角度来讲,生态城市规划主要涵盖了静态土地利用规划和动态的生态交通规划。城市的发展与交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态城市交通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思想要体现生态城市的内涵,按照生态学和城市规划科学原理,将住宅、交通、基础设施及周边自然生态系统融为一体,“动静结合”来促进城市交通生态化系统运作。生态城市绿色交通其内涵是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合理的交通发展模式。这种交通模式既能够提供快捷、舒适的交通条件,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出行者的交通需求;同时对城市环境产生的负面和消极作用达到最小化,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而且最小化地消耗城市交通资源,达到城市交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张,环境可以承受的汽车拥有量是有限的,我们必须限制小汽车的增长,尤其是必须尽快向私家车亮起红灯,根据本地实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绿色交通规划。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 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于生态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城市规划思想的分类和治理城市交通阻塞模式的研究方面。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四种代表思想:一是E霍华德为代表的“分散式的”规划思想,强调保持城市与乡村自然景观相和谐地发展。二是“集中的”规划思想,以勒.柯布西耶的“城市集中论”思想为代表,这种思想认为从根本上改造大城市的出路在于运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减少城市的建筑用地,提高人口密度,改善城市的环境面貌。三是以伊利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思想为代表,倡导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实行有机疏散的规模思想。这三种思想都提出了城市土地使用结构中不同的交通设施的安排。四是美国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卡尔索普(Peter Calthorpe)1993年提出的TOD模式的概念,理论强调土地的混合使用,以公共交通站点为核心,将居住、零售、办公和公共空间组织在同一个社区步行环境中,社区的中心是公共交通站点和商业办公设施。若干个这样的社区构成了由公共快速交通系统连接的合理区域发展框架。以上四种思想侧重于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资源优化配置方面。治理城市交通阻塞模式主要包括以下集中研究方案:一是增加道路的供给面积。二是优先发展节约模式。三是通过制度化管理,规范公民意识。四是20世纪80年代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五是对于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规划思想。目前国外广泛开展了城市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工作,理论上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建立,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新确认;交通对于实现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和生态平衡的影响;长期资源和短期资源利用与分配原则等。核心问题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重新建立城市交通发展的价值观念、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1.2.2 国内研究综述通过查阅相关的期刊杂志、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到2010年11月为止,关于生态城市的研究共有10567条记录,关于绿色交通问题的研究共有1740条记录。国内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从1980年代开始起步,但进展迅速。杨晓光认为绿色交通系统不仅仅是生态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心理因素的改善以及交通与社会、未来、资源的和谐,并且以“平等、协调、有序、平衡、延续”为原则,以“绿色技术、以人为本、政府决心、公众参与”为指导。马世骏、王如松等提出了城市生态值的概念;王如松、刘建国等对北京和天津等地的生态库进行了专门研究。李宏文探讨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指标体系;吕永龙提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人机交互模拟模型;黄光宇提出了创建生态城市的十条评判标准,黄光宇等(1997)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梁鹤年在“城市理想与理想城市”中提出:生态主义的城市理想原则是生态完整性和人与自然的生态连接,中心思想是“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就可以按城市系统和自然系统各自的需要来进行规划。国内对于生态绿色交通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对绿色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关系上的探讨,从与城市交通有关的空间规划策略、降低排放的技术策略、发展非机动化交通模式、加强绿色交通规划,分类调控交通运输市场和调节使用的政策和经济手段分析的方式建立绿色交通体系,最具代表性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宏观背景下,构建了以中心水域为核心的放射型、网络式生态格局;高效集约式的用地模式,以绿色交通系统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实现绿色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的紧密结合,提高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的出行比例,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创建低能耗、低污染、低占地的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充分利用低耗高效可再生的能源,从系统的角度开创了我国对于生态绿色交通问题研究的热潮。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1.3.1 研究目标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交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成果和结论,但对于生态绿色交通体系的研究还是现代城市学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国内外专家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还未形成系统,我国对于交通系统规划方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重点侧重于宏观理论层面、概念和探索的阶段,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绿色交通理念与具体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实践之间进行实践转换的研究甚少,缺乏对与交通问题相关的其它问题的综合评析,解决交通问题没有很好考虑资源的优化利用及环境保护,研究集中在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交通拥挤、轨道建设、静态交通、智能交通系统等几个热点问题上,而对城市交通发展结构的关注较少或研究不够。本文通过“理论-实践-应用”的实证研究,在借鉴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在对保定城市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构建针对保定这所古城为例的绿色交通规划模式。1.3.2 研究内容1. 引言本章通过对全文思路的概述,主要介绍了生态交通问题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对于此问题的研究成果综述。2. 生态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相关理论的阐释阐释了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交通理论和绿色交通体系理论,归结了绿色交通的特征,并进一步揭示了绿色交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 保定生态城市构建根据生态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的理念,结合保定地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绿色交通运行的生态背景框架,根据保定的职能性质与规模,积极主动的推进城市生态周边环境,“太阳能之城”、“低碳城市”、“园林城市”、“大水系建设”等多项规划建设措施使生态城市的一种或多种特征得以强化。4. 保定绿色交通规划本章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对城市居民出行现状调查分析和绿色交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步行系统、自行车系统、亲水走廊慢行系统、城市公共交通几方面进行了绿色交通规划。5.结语本章主要回顾了全文的思路,总结了生态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的研究内容,得出以保定市为例的生态城市绿色交通的规划方法。并指出了论文在继续研究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探索的内容及深化的思想。1.3.3 研究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生态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本文以绿色交通理论概念来指导保定市城市的绿色交通规划。2. 实证分析法在理论上分析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规划的关系,结合实例来对所阐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具体验证。3.定性定量指标综合分析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了保定市现状交通状况,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指标,全面研究生态城市绿色交通规划方法。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的城市交通问题研究2.1生态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城市是人类的主要集聚地和集聚形式之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全球化城市发展城市进程中,中国的城市化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化进程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着生态危机,全球正在提倡“人类应与自然和谐一致,可持续地发展并为后代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的口号,建设一个高效、健康、平衡的城市社会并创造宜人的人居环境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发展正是直面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这对尖锐矛盾提出的直接解决策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城市交通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机动车拥有量及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整体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城市交通拥挤日益严重、交通安全问题突出、交通污染严重等日益影响生态城市发展的因素,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发展生态城市的必要环节。2.2 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生态学”是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1925年提出的。城市生态学从宏观角度对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把城市作为以人类为主体的人类生态系统来加以考察研究。我国大约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城市。古人在城市的选址、建设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生态的观点。我国现代生态城市理念的提出仅仅有几十年时间,主要经历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两个阶段,生态城市建设正是在此基础上延续和深化的。 1987年,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系统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观点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其目的是在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找到的一种平衡,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安全的同时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要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改善和提高地球的资源生产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它强调发展的持续,强调要求保护与利用要合理地结合起来,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正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中提到的“绿色交通是为了解决历史交通问题、处理现实交通矛盾、应对近期交通危机而制定的交通目标及实践过程,其实现不如生态交通那般遥远从而更关注于当代人类,其实践不像可持续交通那样宽泛,从而更关注于具体时代、具体地区的具体交通问题”。2.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的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它要求人类在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发展的同时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点,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所以,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经济总体发展的同时必须以保护、改善和提高地球的资源生产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为前提,而不应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本质上解决环境问题。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以普遍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为目的,因此它强调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充分提高人文素质,号召全面提高公民意识,以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依据进而全面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发展。2.4 城市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城市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第一,城市交通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城市交通有机地联系了社会的生产、分配、物流和消费各个环节来,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协调发展提供了交通方面有利保证。因此城市的交通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第二,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能够使交通资源合理运作,恰当的交通工具的选择能够节省城市资源,实现高效的合理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进而促进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第三,城市交通产生经济辐射作用,促进城市各个区域均衡发展,城市自身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出行需要形成了城市交通客运需求,对这种需求的满足本身就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第四,城市交通机动车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废气污染物,对人类环境、城市建设、居民工作和生活具有很大危害,造成了全球变暖、光化学烟雾、酸雨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如何合理优化配置交通资源是解决生态环境的必要因素。城市交通作为生态城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不能仅仅局限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而应该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城市发展维度协调,城市交通系统服务的效率、安全、公平和便捷是生态城市赖以存在的基础,这部分是传统城市交通规划所关注的核心。而维持和运转城市交通系统所需的资源、能源和同化交通系统排放的污染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限定了城市交通系统对自然的影响。如果城市交通对自然的影响超越了这些生态极限,则城市交通系统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偏离了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而当前,城市交通对自然的影响已经成为城市活动对自然影响的一个主要部分。如全球相当多的城市和国家的交通污染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贡献者;发达国家的交通能耗占国家能耗的1/4以上,而且该比重还在不断增加;而城市交通对土地的占用则更是惊人。因此,研究并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关键前提和核心内容之一。因此生态城市绿色交通问题研究一方面要缓解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平衡交通供应方式,另一方面也要缓解并最终解决由城市交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其它问题,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持续发展。3 生态城市绿色交通理论研究3.1 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城市交通是指满足城市居民为从事正常的生产、生活、教育、文化活动等而产生的人流、物流需求的一切输送活动。它既包括地面、地下的道路交通,也包括空中、水上交通运输;它既有车辆、行人在道路上往来,飞机、船舶在空中、水上航行的动态交通的内涵,也有交通工具及行人停驻(静态交通)的内涵。20世纪90年代,Chris Bradshaw提出了绿色交通体系(Green Transportation Hierarchy),将绿色交通工具进行优先级排序,级别最高的是完全使用人力、太阳能、风力、畜力等可再生能源的各种出行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车等,接下来依次是公共交通、共乘车,级别最低的是单人驾驶的私人小汽车。绿色交通理念强调 “以人为本”,创建以绿色交通系统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实现绿色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的紧密结合;提高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的出行比例,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创建低能耗、低污染、低占地,高效率、高服务品质、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城市绿色交通发展典范,从而为城市居民的交通行为提供合适的交通设施,改善、优化城市交通条件,并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随着城市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观点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交通问题,认为城市交通不仅要保证通达的基本需求,更关系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绿色城市交通的概念应是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绿色交通首先应满足交通的基本需求,从生态学的基础出发, 把生态的原理应用到交通,确保生态基因的自由交流和生态系统的基本要求, 同时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由交通网络、交通工具、交通对象来保证其本身发展及城市系统发展可持续要求以达到环境组成的生态复合型交通系统。3.2 绿色交通特征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认为,绿色交通是协和的交通,是交通与环境、交通与未来、交通与社会、交通与资源多方面协和的交通系统。项贻强在其研究论文指出,生态绿色交通是“以自然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将传统与创新科技所发展出来的方法与成果对交通系统做统一的整体评估,并对交通网络、交通工具、交通对象和交通环境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以确保生物基因的自由交流和生态系统的完整,借以维系交通与环境的协调、资源、社会、发展的协调。王如松认为,生态交通是按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经济生态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由交通网络、交通工具、交通环境、交通对象组成的生态型复合交通系统。绿色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资源、环境与系统的可扩展性,建立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关键在于实现交通、资源环境和价值观念三者的内在统一,生态交通首先应满足交通的基本要求,同时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它从生态学的基础出发,把生态的原理应用到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中,强调了一种理念的转变,这是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生态交通的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建设绿色化、多元化、现代化的高效的城市生态交通。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绿色交通涉及的范围超越人们通常的认知,即交通与环境及能源的关系,往往还涉及到交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交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绿色交通不仅要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机动性的要求,而且应该满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采用可再生能源等与外部系统协调发展的要求。绿色交通的特征可概括如下:社会协和:绿色交通只有在交通系统与城市布局、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外部系统协调共生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目标。由于资源与生态负荷的有限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机动车的发展速度必须与道路资源的发展速度相匹配;运输服务能力的提高与运输需求增长速度相匹配;对环境的污染强度与环境的自净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相匹配;对环境的建设速度与环境的退化速度相匹配等等。环境友好性:交通系统的污染排放应在城市系统环境可接受幅度内,注重地方传统风貌以及历史文脉的延续与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协调。交通体系的资源消耗最终实现可持续的资源消耗指标。3.2.1 影响城市绿色交通形成的因素1. 可达性因素:一般是指到达一个地方的方便程度,其中涵盖了出行时间、交通成本、交通舒适程度等概念。城市各个方向相对可达性的不同,将会导致城市不同方向扩展速率的差异,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特征形态。同时,城市内部结构的分散或集中,也受到可达性的影响,在规划中,若能有意识的运用可达性的吸引作用,就可以人为的引导城市形态的演变,以增加城市发展中的可控制性因素。2. 机动性因素:是指人或货物发生空间移动的力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与其运输机动性之间存在一种彼此促进的关系。发展城市交通的目的,就在于促进相关区域机动性的提高。机动性的增加使人们获得更多的活动空间和选择自由,城市的形态也为之而发生变化,体现在随着机动性得提高使得城市范围扩展。机动性的提高同时也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从步行时代进步到马车时代小汽车时代随着文明发展,交通技术不断革新,机动性也随之革命性的提高。”3. 城市密度:城市人口与就业的密度会对不同交通方式产生作用。城市密度的下降会使公共汽车出行的费用相对于私人交通增长快得多,密度下降私人交通的出行比例增加,公共交通出行比重降低。3.2.2 绿色交通模式选择的原则“绿色”即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其主要手段是减少那些有污染和排放对人体有害气体的个人交通工具的使用,增加道路和城市公共绿地面积,保护新开道路的生态平衡,并大力开发协和式交通运输体系,可持续性最终目标是确保自然资源的可再生复原。城市绿色交通模式选择应当以社会权利的公平、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具体原则有:1. 公平性原则城市的每个居民应对城市的交通资源享有合理的分配权,即每个城市居民都有共享城市交通资源的权利以此来满足他们对于交通需求的权利。城市交通模式选择的目标应保证城市的交通能够向每个市民提供到达市内任何地方的可达能力。迄今为止,只有城市公共交通能够向市民提供这种最低交通需求,也只有公共交通最能体现公平性的原则。2. 高效性原则城市交通的模式应通过自身的运行高效性使人和货物在城市都能以最少量的投资和经营成本进行流动,交通不拥挤的城市才可能是生产效率较高的城市,因此城市交通通过运行高效性为城市效率做出重大贡献。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但这种专业化发展需要更多的货物流动和人员流动,因此工业和商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城市交通的畅通和高效率。相反,效率低下的城市交通却压抑了经济的增长。虽然我国大城市汽车化水平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但比起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要低得多,而面临的交通拥挤状况比这些国家却严重得多,所以选择高效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至关重要。3.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模式即为绿色交通模式其本质是保证城市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可持续性是前提和根本,离开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不可能达到。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交通模式,就是要优化使用城市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减少交通系统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占有和消耗,绿色交通模式是土地资源友好模式、能源友好模式、环境友好模式、居民出行友好模式各个方面的综合,以此来达到城市、社会、环境与交通的均衡发展。遵照以上原则,考虑到公共交通方式具有运量大、占地少、效率高、节省能源、对环境污染小的明显特征,步行和自行车是节约能源、生态环保的绿色交通方式。不管从理论上还是现实生态环境要求上面来说,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非机动车)将是生态城市中的最理想的主要交通方式,也符合生态城市的生态要求。3.3 绿色交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绿色交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交通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绿色交通只有符合可持续发展才会具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交通的实施得以实现。在可持续发展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绿色交通可以减轻交通对城市大气的污染和噪声污染,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更深层次上的含义是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它包含:交通与生态的、心理的环境和谐;交通与以最小的代价或最小的资源维持交通需求的环境的和谐;交通与社会安全的和谐;交通与适宜于未来发展的交通模式的和谐。一方面,城市环境容纳城市交通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同时提供城市交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环境资源,因此城市交通的发展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它不能突破环境最大的污染物容量和所能提供资源的上限;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的发展,有助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间接提供改善环境质量所必需的资金与技术。因此化有限的城市道路空间资源利用,减少交通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消耗,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是土地资源友好模式、能源友好模式、环境友好模式、居民出行友好模式的综合,最终达到城市、社会、环境与交通的均衡发展。城市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体现在从生态学的角度探索城市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最佳环境质量,运用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运动的规律,自觉地调节物质与能量运动中的不平衡状态,同时,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城市生态系统最低限度地排出废弃物。城市生态学原理是建立城市生态模型的依据,为城市总体规划服务。“绿色交通”的核心是交通与资源、环境和系统的可扩展性,是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交通系统的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因此,绿色交通一方面包括交通系统内部的优化问题;另一方面涵盖交通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协调、共生问题。4 保定生态城市构建4.1 城市概况4.1.1 城市区位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第一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初等教育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合肥长丰县朱巷镇中心学校临聘教师公开招聘5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保安员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版商业用地使用权租赁合同(含租赁合同生效条件)
- 2025年度实验室场地及设备租赁服务协议
- 2025版儿童玩具安全检测与购销合同
- 2025年国际博览会专用摊位租赁及品牌推广合同
- 2025年水面土地流转与承包合作协议书
-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8年级下册期末试卷附完整答案详解【名校卷】
- 三角形的概念 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
- 2025年保密观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面试专项练习含答案
- DBJT15-98-2019 建筑施工承插型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设计(含教学设计)
- 医院护理管理课件
- 2025年秋季第一学期开学典礼校长致辞:在历史的坐标上接好时代的接力棒(1945→2025→未来:我们的责任接力)
- 变电运维安全活动个人发言
- 2025年艾梅乙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消防设施操作员培训模块1 职业道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