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兰的繁殖》PPT课件.ppt_第1页
《热带兰的繁殖》PPT课件.ppt_第2页
《热带兰的繁殖》PPT课件.ppt_第3页
《热带兰的繁殖》PPT课件.ppt_第4页
《热带兰的繁殖》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章主要内容 热带兰普通无性繁殖技术 分株繁殖 扦插繁殖 切茎繁殖 高位芽繁殖 热带兰组培微繁 热带兰有性繁殖 热带兰种子特性 无菌播种繁殖 热带兰工厂化生产 第一节 热带兰无性繁殖 分株繁殖 将连接假鳞茎的匍匐茎分开或切断,然后分别繁殖的方 法 a. 留用三 a. 留用三条茎 , 其余 的切除 b. 一般的栽植 法 C. 在盆底留 空 洞栽植法 石斛兰的分株繁殖 适用对象:复茎类热带兰 繁殖时间:植物休眠期后,新芽形成但是没有伸展之前 。多为春季。也可在花后新芽未长出时。 分株操作:将匍匐茎切断,断面涂抹木炭粉或墨汁,防 细菌感染。丛生类型的可以直接掰开。然后分别种植。 注意点: 兰头 ( 假鳞茎 ) 必须露出土面 , 不可埋在基质下 , 否则易 烂头。 栽培基质勿压得太紧。若基质间的空隙 太小 , 会引起烂根。 由于根系较多 , 种植时切勿强行屈折根系 , 应顺其自然 , 把植株向同一方向旋转。 换盆分株前基质宜稍干 , 以便脱盆 , 并可防止伤及根系 。 换盆后不应施肥,在盆底留空洞栽植法34 周后方可施肥。 分株用的刀具等应消毒。 每节至少两个假鳞茎。 特点 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增株快,开花较早,确保品质特性等 优点。 繁殖系数小 扦插繁殖 适用大多数合轴型或单轴 型热带兰 繁殖材料 花后的假鳞茎(如春石 斛) 花凋谢后的花序梗(如 鹤顶兰属) 特点 方法简单,成活率高,繁殖系数较高,开花较早,确保品质 特性等优点。 有一定限制,只适用于一些具有较长假鳞茎的种类。 切茎繁殖 单轴型兰花,如万代兰、火焰兰、蜘蛛兰等 将上部带叶茎段剪下另行栽植,而留下的“无头”母株 在基部叶腋处可以萌发新的植株 特点 简单 成活率高 可保留原品系的优点 繁殖系数低 高位芽繁殖 多用于石斛类 当高位芽长出新根和 兰头时,可分割下来 种植。 蝴蝶兰花梗上具潜伏 腋芽,适宜时也可产 生小苗。 高位芽 蝴蝶兰的高位芽诱导 花后的花梗节间上用刀刻伤, 涂生根粉或稀释1万倍的吲哚乙酸, 约半月后高位芽出现,越到8周后行成完整芽。 第二节 热带兰组织微繁 热带兰组织培养历史 1902年, 德国植物学家G.Haberlandt发表植物细胞培 养论文,提出植物细胞培养学说,认为单一细胞可以 发育成为独立的个体; 1922年,Kundson成功在含糖培养基上用种子培养出兰花 幼苗,建立一套兰花种子无菌萌发的方法与培养基配方, 此法为今后的杂交育种和兰花工业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条 件; 1935年,Cappellati认为,维生素C是兰花种子发芽所必 需的.他进一步证实,兰花新鲜种子可以无菌萌发,但陈 旧的种子需加入生长激素才能发芽; 以上Hos Burgeff, Kundson, Cappellati等人的研究结果被 总结为:在适合 矿物质营养,可溶性糖和适宜的PH条件下,兰 花种子可以无菌萌发. 1943年, White出版第一本组培专著植物组培培养手 册,组培技术进一步普及; 1948年,美国科学家F.Skoog与崔澄发现腺嘌呤或腺苷/ 生长素比例是控制芽和根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完善了 激素调控理论; 1949年,Gavino Roter首先地兰花组织培养获得成功,他 将蝴蝶兰茎节接上于Kundson C培养基上获得再生苗; 1957年,Hans首次采用兰花茎尖为外植体培养获得成功, 认为此法对兰花无性繁殖行之有效; 1958年,Steward实验证实细胞全能性假说.植物组培技 术进入实用阶段; 1960年,G.Morel 进行了兰属(Cymbidium)的茎尖离体 培养,实现了去病毒与快繁的两个目的.此种通过茎尖 PLB再生植株,称为PLB再生方式.这一方式(技术)很 快被欧美东亚许多国家的花卉生产企业所应用,实现了 兰花工业化生产,形成了特有的兰花工业 l中国兰花组织培养历史回顾 1960年,吴应祥开始研究兰花种子无菌萌发; 1959年迄今,徐锦堂等人用共生菌萌发法解决兰科植物 天麻的人工种植,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1973年,王熊用建兰,春兰,蕙兰,虎头兰等茎尖建立快 繁无性系,获得再生植株,并首次报道诱导建兰根壮茎 试管内开花; 1980年以后,国兰与洋兰的组培与快繁报道激增 热带兰组织培养 实验室设计与设 备 主要设备 超净工作台 高压灭菌锅 组织培养架 镊子、解剖刀等 玻璃器皿 其他,如天平、 冰箱等 超净工作台 高压灭菌锅组织培养架 实验室设计 化学实验室:放置组培所需的设备与药品,如冰箱、恒温箱 、摇床等 灭菌室 接种室: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等 培养室 缓苗区 灭菌室 接种室 培养室 热带组培主要概念 外植体 explant:把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 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叫做外植体 愈伤组织 callus:指植物细胞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形成 的无一定结构的组织团块,在适宜的条件下,愈伤组织 可再分化,形成芽、根,再生成植株。 原球茎 PLB (protocorm-like body):兰科植物种子萌 发时不出现胚根,而是原胚的萌动和膨大,种皮一端破裂 ,突破种皮的胚呈小圆锥状,称为原球茎。在兰科的组织 培养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结构。 石斛原球茎 热带兰组织培养主要流程 配制培养基 灭菌 外植体采取与消毒 接种 不定芽、愈伤组织、PLB的诱导 愈伤组织、PLB分化 增殖 长根 完整植株 培养基成分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铁盐 有机成分 碳水化合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 琼脂或其他支撑物 其他添加物,如活性炭、抗生素等 MS培养基成分 培养基灭菌 高压灭菌:121 ,20分钟 过滤灭菌:滤膜、注射器 培养基凝固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 茎尖和花梗组织培养 花梗腋芽 或顶芽 诱导营养芽 不定芽 茎尖 根尖 嫩叶 剥离茎尖 增殖生根完整植株 PLB 诱导 增殖生根完整植株 PLB 诱导 增殖生根完整植株 茎尖组织培养 叶片组织培养 外植体 最好是试管苗的叶片 切取叶片上表面朝上放置 叶基部比叶中部繁殖率高,叶尖不能繁殖 培养条件 初期1个月左右采用暗培养比较好 培养基 MS、kyoto、改良KC等 花梗节间培养 第三节 兰花种子繁殖 兰花种子繁殖历史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发表植物发生论 论文,提出植物细胞学说; 1840年,Link首先证实了兰科植物根部具有内生真菌; 1886年,Wahrlich对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种兰花进行 研究,证实内生真菌普遍存在,并研究了真菌在寄主细 胞内的消解变化; 1899年,法国Bernard发现兰花种子萌发需要真菌侵染, 提出真菌共生萌发假说.并于1902-1909年,公布了这方 面的成果,认为真菌能改进兰花种子和幼苗的营养状态 ,初步证实共生萌发假说. 1900年,德国Hos Burgeff认为,真菌可侵染正常种子, 他分离并命名了许多真菌,提出了真菌的消解是提供营 养物质给兰花的重要途径的理论.他还研究了兰花根系 被侵染的方式,指出多种兰科植物通过真菌获取碳源的 增加与叶片面积减少是平行的,有时还伴有光合色素的 减少; 以上的研究结果,发展与完善了当时的种子繁殖兰花的 共生萌发法,并在许多兰花中得到应用. 1959年,Hos Burgeff出版发行兰花根菌专著; 1922年,Kundson成功在含糖培养基上用种子培养出兰 花幼苗,建立一套兰花种子无菌萌发的方法与培养基配 方,此法为今后的杂交育种和兰花工业发展提供了必备 的条件; 1935年,Cappellati认为,维生素C是兰花种子发芽所必 需的.他进一步证实,兰花新鲜种子可以无菌萌发,但陈 旧的种子需加入生长激素才能发芽; 以上Hos Burgeff, Kundson, Cappellati等人的研究 结果被总结为:在适合 矿物质营养,可溶性糖和适宜的 PH条件下,兰花种子可以无菌萌发. 兰花种子的特点 小 数量极多 由一百个细胞所构成的 一团未分化的胚, 它缺少一般种子具备的 胚乳或子叶等贮藏养份 的组织或器官,更缺少 已分化完成的幼根及芽 顶等 自然条件下与真菌共生 才能萌发 A万代兰Vanda B上须兰Epipogum untans C血叶兰Haemaria discolor D坛花兰Acanthophippium sylheten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