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的农学思想及启示.doc_第1页
《吕氏春秋》的农学思想及启示.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吕氏春秋的农学思想及启示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和分析了吕氏春秋中关于“三才”理论、发展重农思想、农业技术思想等三方面的农学思想,并古为今用,做了一些思考和研究,以求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有所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吕氏春秋;农学思想;启示 吕氏春秋是一部用综合研究方法思想学说的专著。在汉书艺文志中被列为“杂家”。该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军事、农学、以及养生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卷末四篇农学论文,可以说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农史文献,学者齐思和曾高度评价说:“上农、任地、辨土、审时四篇,自具统系,盖先秦农家言之精华也”1(287),足见其非常珍贵。不过,学术界对其甚少论述。本文拟对此略作分析,以求古为今用,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参考。 一、农业“三才”理论 作为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农史文献,吕氏春秋卷末四篇农学论文,也是我国古代农学理论化的典型代表。其主要表现在对农业生产本质和规律的整体认识上,即农业是由天、地、人三大要素与作物构成的有机系统,通常称之为农业“三才”理论。 审时篇曰:“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2(936)这就明白地揭示了农业生产涉及的三大因素及其功能,实际上是现代所谓农业生态系统在古代的最早表述,深刻地揭示了农业生产与其自然的联系。这里所说的“稼”是指生物有机体,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对象;“天”与“地”主要指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天”有光、热、水气、四时变化,是供给作物能量和导致作物生死荣枯的天然因素,“地”有水、土、植被,是作物生长的载体,可以通过人类劳动,为作物生长提供较好的土壤条件。在农业“三才”理论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掌握自然规律,尽可能改变不利的条件,才能有效地进行农业生产,取得人类所需的农产品。 农业“三才”理论对农业生产与环境因素的整体揭示,有利于者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充分考虑所涉及的多种因素;对农业生产要素各自功能的揭示,则有利于管理者对不同要素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这在上农等篇论文中均有反映。 进行农业生产,首先涉及人的因素,需要的投入。上农诸篇中有许多对人的管理的禁令和措施,如通过政策制约,使民重农力田;通过技术督导,使民精于农道;通过农知传授,使民不违农时。在以往的“三才”思想中,为“天地人”的模式,而吕氏春秋的“三才”理论则反将“人”置于首位,变成“人天地”的模式,突出了人的地位和作用,反映出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自信。从而也利于在农作管理中注意充分投入劳力,发挥人力及其生产技能。其次就是对土地的整治与耕作。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直接参与作物生产过程,其状况优劣与作物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加大人力投入,改良土壤条件,通过“耕方”、“耕道”提高土壤肥力。吕书“三才”论将“地”的因素紧随“人”之后,表明人的劳动对象主要在于土壤,从而也为农业管理指明了方向。至于天时,为自然运行规律所支配,无疑是人类难以控制和干预的自然因素,但却是农作物不可或缺的获取外界能量的能源,农业生产不能不受其制约和影响。故而审时篇强调:“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3(卷26,17)可见天时只能遵从,不可违背,在管理上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二、发展重农思想 重农思想是吕书关于农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说,吕书关于农业教育的其他方面都是基于重农思想教育基础之上的。与商君书等农学书籍一样,该书认为发展农业生产是国家富强、民食充足的根本途径,是稳定的经济基础,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上农篇中的“上农”就是“尚农”、重农之意,该篇开宗明义地指出,“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并从经济作用、政治作用、教育作用三方面阐明了重农思想。 (一)农业具有安国兴邦的经济作用。经济是基础,经济的稳定是政治稳定的前提和条件,对此吕书表述地十分清楚和明白。其中指出,“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徙,轻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2(916)显然,百姓重视农业就家产繁多,家产繁多就会害怕迁徙,害怕迁徙就会固守家乡而别无二虑。反之,百姓如果舍弃农业就会不听政令,不听政令就既不能依靠他们防守,又不能依靠他们攻战。放弃农业百姓的家产就会减少,家产简单就会随意迁徙,随意迁徙在国家遭受困难时就会远走高飞,国家也就难于治理。 (二)农业具有强化法制的政治作用。吕书还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农业对于法制的重要作用。“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2(915916)这里就将农业与制联系起来,教育统治者要重视农业,原因在于百姓从事农业,作风就会持重,持重就会很少私下发表议论,很少私下发表议论就能使国家的法制确立。而一旦百姓放弃农业,就会喜好玩弄智谋,喜好玩弄智谋行为就会诡诈多端,结果就会在法令上投机取巧,就会失去是非观念,以对为错,以错为对。 (三)农业具有稳定统治的教育作用。吕书特别强调,“民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