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县抚仙湖孤山岛80亩地块策划方案.doc_第1页
江川县抚仙湖孤山岛80亩地块策划方案.doc_第2页
江川县抚仙湖孤山岛80亩地块策划方案.doc_第3页
江川县抚仙湖孤山岛80亩地块策划方案.doc_第4页
江川县抚仙湖孤山岛80亩地块策划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川县抚仙湖孤山岛80亩地块策划方案项目策划摘要 根据我们对江川孤山岛旅游度假区旅游业现状考察,站在云南旅游业发展及国际旅游业的大格局思考,我们认为江川孤山岛旅游度假区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孤山岛旅游度假区市有可能发展为江川旅游的重要产业。该项目名称:江川县抚仙湖孤山岛80亩地块策划方案。具体包括四个重点项目:孤山岛禅文化区、黄金海岸海滨公园、农家乐休闲娱乐园、影视文化园。项目用途:1.建设以佛教文化为中心的孤山岛旅游胜地,主要功能为宗教,祭祀,体验,修心养性,度假,休闲。参考国内知名佛教文化胜地,结合孤山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打造高档的文化旅游精品。2.以孤山岛为中心,完善黄金海岸等周边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丰富旅游项目,建设成旅游、度假、娱乐、养生、影视文化的公园。公园内设置海水洗浴,水上运动,沙滩排球,艺术沙雕园,儿童娱乐园,鱼文化科普园等3.引入高档休闲酒店,spa生活会馆,提高景区档次。4.通过影视堵车的热播,打造影视基地策划手法:旅游、文化、生态、宗教多个行业有机嫁接,突出孤山岛风景区的特色。项目建设方式:政府支持、规划企业出资建设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运作项目目标与意义:1.现状1、目前孤山岛旅游片区服务设施不完善,知名度和吸引度不高,缺乏特色文化2.建设目标:国家级优秀旅游项目示范基地;江川县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特色、山水生态园林、科普等展示点;可持续生态旅游建设发展示范项目开创一种崭新的旅游地产发展模式,大胆开拓更广阔的风景名胜旅游运营之道。 3.建设意义:1.对孤山岛再次开发是提升江川县旅游档次和品牌的迫切需求2.建设完善的孤山岛片区旅游项目,江川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江川县抚仙湖孤山岛80亩地块策划方案目录项目摘要一、项目背景二、市场分析2.1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宗教旅游2.2、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生态旅游2.3、江川县旅游度假市场分析、三、同类项目案例参考3.1杭州孤山3.2靖江孤山3.3山西孤山四、江川县抚仙湖孤山岛整体概念规划方案4.1设计总规4.2项目前期策划定位4.3孤山岛佛教文化区的建设构想五、项目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六、孤山岛旅游形象策划与推广七、项目建议结论一、项目背景江川县概况中文名称:江川县地理位置:云南省中部,昆明市东南面面积:850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冬暖夏凉资源优势:人文历史,自然环境抚仙湖概况 抚仙湖,抚仙湖远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60多公里。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有158.9米,湖容量达206.2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太湖的4.5倍,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江川孤山岛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总体战略如下: 江川孤山岛旅游度假区旅游规划战略指导思想:资源开发上,坚持区域特色开发与旅游产品开发并举,特别做好水资源的充分开发以及以佛教文化、鱼文化、山水文化、休闲养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的深度挖掘与开发。突出自然旅游的“山水特色”和人文旅游的“佛教文化” 特色。在近几年坚持内涵发展。在加强对外宣传树立形象同时,立足现有资源,加强深度开发,做到内容与形式一致。时刻瞄准国内外市场,尤其是省内与国际旅游市场。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实现旅游营销的市场化与社会化。做到在保护基础上开发,以开发促保护,走生态旅游持续发展道路。这一切是以合理规划,准确定位,科学管理,有序推介,规模集约开发为前提。江川孤山岛旅游度假区旅游未来发展目标:(一) 确立“禅文化之旅”、“鱼(渔)文化之旅”、“山水之旅”、“休闲养生之旅”的整体形象。(二) 大力加强以地域为特色的旅游的开发。(三) 加强基础建设,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服务水平与管理水平。(四) 通过旅游商品与旅游市场开拓,重点加大吸引资金开发旅游业的力度,培养优秀旅游人才。 根据我们对江川孤山岛旅游度假区旅游业现状考察,站在云南旅游发展的大格局思考,我们认为江川孤山岛旅游度假区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孤山岛旅游度假区有可能发展为江川旅游的重要产业。项目地理位置与特点 孤山的面积八十余亩,地理位置极佳,四周险峻,特别是东、南、北三面高出水面二十多米,均为悬崖绝壁。民间传说:“孤山山高无路”,“孤山独座虎难行”。 澄江亦是沉江的谐音,古滇国曾在这里辉煌,如今古城已沉于抚仙湖底,只留下了孤山。 海中之山有仙迹,山中之水为珍泉。抚仙湖在云岭之中,孤山岛在抚仙湖内,可谓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孤山在滇中五大湖泊里是独一无二的,在云南二十几个高原湖泊中首屈一指,故有云南第一岛之称。抚仙湖湖水碧绿如玉,孤山岛恰似镶嵌在绿玉上的一颗宝珠,故又得名“环玉山”。因孤山四周碧水环绕,起风之时四周碧水雪浪,又称“水金山”、“瀛海山”。历史上孤山还用过海中山、涌泉山、瀛山、小金山、等名,但是最确切的还是应叫孤山。号称“孤山不夜岛” 二、市场分析2.1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宗教旅游 宗教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宗教是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思虑和试图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做出解释。一方面,宗教作为一种世界观和价值体系,在其内在的责任心的推动下必然产生强烈的扩张愿望。在我国,佛、儒、道三教构筑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经济上的富裕,也带来了精神上的自由。人们被长期压抑的对神秘宗教文化的好奇和向往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旅游的大发展一起进发出来。10多年里,我国旅游消费保持着持续热旺,旅游开发建设蒸蒸日上。作为我国文化旅游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宗教旅游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案例分析1997年11月15日,中国“五方五佛”之一的无锡太湖灵山大佛落成开光,来自世界各地的近10万名信众和游客专程前来参加仪式,车流绵延达20余km;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去年接待游客167万余人次,创造了连续15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的好成绩;雪域高原的布达拉宫,2001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近20万,接近2000年全年的接待量;2001年国庆长假,广州举办的“中国古代珍奇佛像展”引起了广州市民的极大兴趣,前来参观的市民达10万人之多。在市民的强烈要求下,佛像展延长1周。2.2、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生态旅游99昆明世博会和1999年国家旅游局的“99生态环境旅游”主题活动虽然大幅度推进了中国的生态旅游实践,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成为世界性的主题。在2001年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10万人以上的保护区已达12 个。但是在具有众多生态旅游资源的县级城市,生态旅游由于受到旅游市场的冷落、缺少推介和宣传,并没有提升旅游经济,更没有把具体的资源展示的机会。二、市场分析2.1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宗教旅游 宗教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宗教是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思虑和试图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做出解释。一方面,宗教作为一种世界观和价值体系,在其内在的责任心的推动下必然产生强烈的扩张愿望。在我国,佛、儒、道三教构筑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经济上的富裕,也带来了精神上的自由。人们被长期压抑的对神秘宗教文化的好奇和向往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旅游的大发展一起进发出来。10多年里,我国旅游消费保持着持续热旺,旅游开发建设蒸蒸日上。作为我国文化旅游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宗教旅游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案例分析1997年11月15日,中国“五方五佛”之一的无锡太湖灵山大佛落成开光,来自世界各地的近10万名信众和游客专程前来参加仪式,车流绵延达20余km;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去年接待游客167万余人次,创造了连续15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的好成绩;雪域高原的布达拉宫,2001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近20万,接近2000年全年的接待量;2001年国庆长假,广州举办的“中国古代珍奇佛像展”引起了广州市民的极大兴趣,前来参观的市民达10万人之多。在市民的强烈要求下,佛像展延长1周。2.2、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生态旅游99昆明世博会和1999年国家旅游局的“99生态环境旅游”主题活动虽然大幅度推进了中国的生态旅游实践,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成为世界性的主题。在2001年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10万人以上的保护区已达12 个。但是在具有众多生态旅游资源的县级城市,生态旅游由于受到旅游市场的冷落、缺少推介和宣传,并没有提升旅游经济,更没有把具体的资源展示的机会。2.3、江川县旅游度假市场分析 1.江川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绮丽独特,人文景观源远流长。有“百里湖光小洞庭”的星云湖,有“天然图画胜西湖”的抚仙湖,有“巍然形胜冠南州”的孤山,有稀世珍宝“牛虎铜案”为代表的李家山青铜器文物,有“武当别院”碧云寺,有“两湖相交,鱼不往来”的界鱼石景观,有鱼会嗑瓜子的神鱼泉等10多个风景旅游点。其中玉带河的界鱼石、孤山的青鱼阵、渔洞群的车水捕鱼被称为三大奇观。阳光海岸、孤山岛、明星鱼洞、李家山青铜文化、“三道菜”已成为知名的旅游品牌。 2、江川县历史悠久,先秦时期属古滇国地。深厚的历史积淀,给易县的旅游资源带来了更为浓重的文化内涵,游客在此不仅得到身心上的愉悦,还更多的获取了对历史人文知识的了解,并增强了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意识。深厚的文化内涵,大大提升了项目的附加值。 三、同类项目案例参考3.1、杭州孤山山虽不高,却是观赏西湖景色最佳之地。既是风景胜地,又是文物荟萃之处,南麓有文澜阁、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馆和中山公园,山顶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东北坡有放鹤亭等。其中放鹤亭是为纪念宋代隐居诗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鹤子之传说。亭外广植梅花,为湖上赏梅胜地。诱人之处 这里是风景胜地,也是西湖文物荟萃之处:宋理宗在此建过西太乙宫,清康熙、乾隆在此建过行宫;孤山东南隅,有“平湖秋月”;南麓有面湖背山的精美园林中山公园;平台东有景物奇秀的“西湖天下景”园亭、有收藏四库全书的浙江图书馆、有清代学者俞木越的故居俞楼、有陈列文物史记的浙江博物馆、有纪念宋代学者欧阳修的六一泉、有清代我国七大书阁之一的文澜阁、有百年老店楼外楼;山之西面有我国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学术团体西泠印社,旁有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墓和雕像;北麓有放鹤亭,为纪念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而建,千古流传的“梅妻鹤子”故事发生在这里;山颠有宋建四照阁,废后近几年重建四照亭。杭州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闻名遐迩,唐诗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运脚低”,明代凌云翰有“冻木晨闻尾毕浦,孤山景好胜披图”的佳句。古人有诗曰:“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孤山碧波环绕,山间花木繁茂,亭台楼阁错落别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立体园林。 杭州孤山闻其名便知,乃湖中一孤峙之岛,白居易称之为“蓬莱宫在水中央”。南宋这里兴建四圣延祥观和西太乙宫,作为御花园,清康熙年又辟为行宫所在地。孤山自然风景绝佳,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诗为证“钱塘之胜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如走马观花,半日就可尽历西湖天下景、中山公园、放鹤亭、西冷印社、秋瑾墓等胜迹。中午还可在楼外楼菜馆一尝杭菜风味,午后,如果您游兴未尽,时间允许,不妨在西冷印社四照阁泡一杯龙井茶,闲眺西湖秀色,领略“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的情趣。3.2.靖江孤山是靖江最早的陆地,原为海上孤岛,成陆于距今约7000250万年。孤山与天目山、黄山(江阴)同出一脉,是天目山的余脉,也是南通狼山以西、连云港云台山以南苏北平原唯一的山。孤山行似坐狮,高53米,总面积约5.8公顷。山上古木葱茏,大树林立,丛林密布,通体碧绿。孤山的开发时间在距今约1800年。靖江人很早就在山上建成孤山寺等建筑,成为一处宗教的热土。如今山上有蹑云坊、孤山寺等景点,山脚旁建有靖江烈士陵园。每年农历三月三的孤山庙会场面壮观,远近闻名。3.3.山西孤山 位于五指峡内东、西柏坡两村之间的深谷之中。因此山与周围山体断隔,独立河中,故称“孤山”。孤山,卧于“U”型河谷正中,由于受湍急河流长年累月冲刷,河槽越来越深,孤山的下部切割成悬崖绝壁。山上生长着诸多松柏、灌木等天然植物,仍然保持着原始状态。站在公路向下观望,可看到孤山的整体形状。进了黑龙潭攀悬梯,登索桥便可见到孤山的断裂缝隙,在近处一睹孤山美景。四、江川县抚仙湖孤山岛整体概念设计4.1.设计总则第1-1条 总则 为了科学合理地保护抚仙湖孤山岛的风景名胜资源,抚育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强化风景名胜区的特色,创建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反映时代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风景旅游环境,提高风景名胜区的形象品位,协调有序地搞好各方面建设,统筹兼顾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规划。第1-2条 规划依据1、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213号文件)2、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设部等九部委,建规2002204号文)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4、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发198576号文件)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年8月15日)6、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建城1993848号文件)7、云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96年7月8日)8、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0、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1993年版)11、其他有关法规、规范和现状基础资料。第1-3条 规划指导思想 风景名胜区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正确处理风景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在严格保护风景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以旅游促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正确处理好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其它行业与风景旅游的关系,保障风景区的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第1-4条 规划基本原则第1-4-1条 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严格保护好各类风景资源,保持自然风貌和自然特色,在风景资源不受损害的前提下,为提高风景资源的景观价值,可适度开发适合现代旅游要求的旅游项目。严禁大规模改变地形地貌,防止超出景区环境容量负荷的建设性破坏,并要求风景区内的一切活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第1-4-2条 坚持地方特色的原则。风景区建设应从风景资源实际情况出发,以江川孤山岛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优势和特色为规划建设的基本出发点,突出景区个性和特色。第1-4-3条 坚持远近结合、重点突出的原则。充分发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优势,根据财力、物力条件,先主后次,先易后难,扩大游览规模,完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第1-4-4条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加强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加强保护沙滩和湖水及湖内生物的力度,制定详细的保护措施。第1-4-5条 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风景旅游规划与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环卫、交通规划,旅游土特产品开发规划,渔村居民点发展规划等等要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审美、文化和科学价值,开展各种类型的旅游活动,促进风景区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第1-5条 规划目标1、总目标 在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和风景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风景资源,使该风景区成为一处景观优美、生态平衡、环境洁净、设施齐全、服务配套,具有鲜明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旅游胜地。从而达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发展。2、近期目标(1)进一步健全风景区管理机构,加强专业管理人员培养,加强对全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依法行政,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2)在保护整个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景区品位。(3)加强风景区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的建设,形成显著的风景入口标志。(4)搞好旅游项目策划,积极引导,多渠道投入风景区旅游度假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接待能力。(5)加强风景区森林植被抚育,重点栽培和丰富林下观赏植被,保护古树名木,建立健全古树名木的档案资料。3、中期目标(1)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风景资源保护,进一步对已有重点景点充实提高,对一般景点进行调整完善。(2)风景区建设向纵深发展,有步骤地开发建设景区服务基地。4、远期目标(1)继续保护好风景名胜区的风景旅游资源,加强对植物景观的培育。(2)完善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服务网络,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游览观光、旅游度假和休闲娱乐活动。(3)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旅游服务设施一流的省级风景名胜区。4.2项目前期策划定位在保护原生态景观的大前提下,发展宗教文化与高级休闲养生会所,打造高档豪华的岛屿休闲地。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风景资源保护,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旅游服务设施一流的省级风景名胜区。4.3.孤山岛佛教文化区的建设构想4.3.1、整体规划建议 就本项目来说,区域风景秀丽,项目地可开发利用的山、水资源丰富,生活氛围幽远而纯静。每一座山,每一棵树,每一片水真正诠释了惬意生活的内涵,同时本区域内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人文底蕴,更为项目增添了一种禅缘意境。水有灵性,山有动性,人有和谐性,本案在此基础上,综合旅游观光、生态养生、历史文化、科技生活、休闲度假,创造出项目特有的规划设计思想“山水环境”、“和谐生活”、“人文底蕴”三者之间“天人合一、物我谐和”的关系,充分发掘与利用项目地优越的自然资源,建立旅游全新开发模式,使每一位到访者在此真正达到“纵情自然物我皆忘”的境地。以“自然”、“和谐”、“人文”为内核,以“自然+文化+休闲+养生”为目的的规划开发模式,使建筑、人、自然有机结合,使其真正体现生活之趣,形成“全新休闲生活”概念。 4.3.2佛教文化 毛主席说:佛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大乘佛教的宗旨是普度众生,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普度众生。毛主席的母亲信佛,具有博爱精神,毛主席在祭母文中高度称赞。革命先驱瞿秋白认真研究佛典,为救民于水火,从容就义。佛教虽然是出世的宗教,但是落脚点确是在人间。 六祖慧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共产主义理想与佛教的人间净土精神是一致的。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佛教徒在辩证思维方面处在较高发展阶段。在辩证法上,佛教提出不二法门,既任何事物要走中道路线,不左不右,过犹不及,这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也是相同的。 中国佛教会长赵朴初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思想,他说:“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群众,就会自觉地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佛教认为恶有恶报,善有善报。马克思主义也提出因果法则。 佛教本来就应当正名为佛陀的教育,它的中心任务就是净化人生,启迪智慧,劝化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佛教是培养人的学问,佛教强调:定、慧、戒。佛教的中心任务就是教育,因此,我们在千佛塔国际康乐园项目中将高度重视教育,重视培育高级人才,而且对佛教徒进行佛化教育,从小种下善根。4.3.3孤山历史文化 清朝江川令彭贤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 年)在重修孤山寺记中这样写道:“孤山向为迤东胜景,辟草攀萝,遂脐其巅,始由烂柯石,探南天洞,登弄珠岩,俯鱼乐国,众山献翠,两海环碧,颇如吾楚潇湘洞庭。”蜀人杨慎也曾到孤山饱览风光,留下了一些诗篇。当时游人、隐士所留大量诗词、碑记说明:孤山不仅是“巍然形胜冠南州”,而且是“迁人骚客停留者不可胜纪”的地方。明末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写道:“滇山唯多土,故多勇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徐霞客得出抚仙湖最清的结论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清朝初年,战火四起,社会动乱,孤山的古建筑遭到了毁坏。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虽有澄江知府王贞宇重建孤山,也只修了坐孤山寺,已不及当年之宏伟。到民国时期,只留下一座破庙了。如今,孤山已经获得新生,并呈现着一派生机。是个高原断陷湖泊,湖面海拔1720米,三面环山,一面接着澄江坝子。湖面北部宽阔而深,南部狭小而浅,中部细长,似如葫芦。湖底不平,到处是岩石暗礁,起伏很大。湖水主要来自雨水聚积,并南受上游星云湖注入,北有澄江梁王河、东大河、西大河及西龙潭、热水塘的泉水流入,东面的海口河是唯一的出水口,江南盘江,归南海。4.3.5出发点1.地理环境:四周险峻,特别是东、南、北三面高出水面二十多米,均为悬崖绝壁。孤山岛南与海门公园风景点几里相隔,北与明星风景点碧云寺上的“莲花峰”俯仰相望。北面平缓,西南陡峻,石壁如削,西面有巨石方正平坦,取名“栏柯坪”,也叫“棋盘石”。 2.历史因素:孤山自然风景绝佳,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诗为证“钱塘之胜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 湖中西南面,原有两个小岛,名大孤山和小孤山。明代曾建一座“饮虹桥”把两岛连接起来,明末一夕风雨把桥和小孤山荡尽。明时很多名人、学士以此岛为乐园,捐助钱银,兴建殿阁,逐渐出现了飞檐细雕的建筑群。至崇祯年间,岛上已具规模,计有殿八、阁五、亭三、堂一、庵一,还有一座铜塔,塔基广五尺,共13层,塔上有佛像、铃锋、扁额、对联,备极奇巧。孤山岛为当时澄江胜景。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虽有澄江知府王贞宇重建孤山,也只修了座孤山寺,已不及当年之宏伟。到民国时期,只留下一座破庙了。3. 风俗习惯:每年旧历六月初六日,当地百姓还在孤山举行庙会。做会期间,人们都要带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彩色“米花团”及其他食品,投入湖中,吸引成千上万条青鱼前来受领祭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孤山岛独有的“青鱼奇观”。4.神话传说5、 项目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按照打造佛教旅游,生态旅游,把孤山岛变为江川县精品旅游项目的战略部署,孤山岛景区将以佛教文化为载体,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机结合,将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有机整合,展示生态江川,文化江川,科技江川等特色,让孤山岛景区带动周边经济文化发展,成为江川县,乃至云南省的精品旅游景区。5.1孤山岛佛教文化区 佛教文化区在整体规划上处于孤山岛中心区,规划以静为主,根据禅宗的意境进行景观设计,突出环境对人的教育功能。佛教对中国的诗歌与文学具有重要影响,唐代许多诗人都对禅宗深感兴趣,甚至直接影响诗歌创作。 谢灵运曾经对净土宗始祖慧远倾心仰慕,他在禅定中,将佛作为清静相好的理想对象,通过对彼岸世界得清净观,一步步移性入境,最后达到内外寂照的顿悟。而自然山水则成了清净境界得化身和象征。 谢灵运对自然山水的声影形色细细地观览、品味、体悟,在自然中久久地流连、依止,他的自然山水诗便是这种心境和禅境的表现。例如他的诗句“白云抱幽石,绿条媚清涟。”(过始宁墅诗)。 盛唐诗人孟浩然与禅僧交往较多,对自然山水有共同的兴趣,禅家坐禅入定的功夫影响着他对自然的观察,因此他对自然观察特别细致,感受特别丰富。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首写夏日的诗,别有韵味,孟对自然时序的感受也是非常之深,著名的诗歌春晓可以明证,“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佛教文化的传播产生许多著名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饱含普度众生的理想,将这些乐观积极的故事与健康养生的佛教方法引入到老年社区,创造人间的极乐世界,这是明慧法师的愿望。从救助受灾群众到教诲失足青少年,明慧法师以慈悲的心劝化众生。进而产生弥陀村的设想,注重人们的精神需求,建立健康的邻里关系,通过美的环境与愉快的精神生活,将客家文化的传统美德与佛教的众生关爱之心相互结合创造中国人的极乐世界。5.2黄金海岸海滨公园 黄金海岸与孤山岛一水之隔,与孤山岛遥呼相应。是集沙滩浴场、景观绿化、水上娱乐、餐饮休闲等服务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 规划方案还包括:一干渠作景观渠改造;餐饮休闲区、停车场、小型供货亭、预警设施等附属设施的建设;景观设施及园林小品的设置等。 5.2.1文化科普区设立专门的文化科普区,宣传展示鱼(渔)文化,江川的历史文化,青铜文化。设立艺术沙雕区设立儿童专区5.2.2水上娱乐区(1) 设立沙滩排球等运动娱乐活动区,增强黄金海岸的可玩性(2) 室内水上娱乐活动中心建设项目,作为一项可以带动“黄金海岸线”一年四季的客流的旅游资源,它有着充足的客源市场与足够的发展空间,这种空间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源于“黄金海岸线”大的环境容量优越、充足;二是源于自身定位准确,可以添补沙滩旅游消费需求空白,该项目不受年龄限制,不受水性限制,没有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