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技职体系企管类学制整体规划之研究THE STRUCTURE DESIGN FOR TH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GRAM OF THE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黄英忠国立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柯元达 黄培文国立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Ing-Chung HuangColleg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Yuan-Ta Ko Pei-Wen Huang Institut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摘要最近政府对于技职教育提出许许多多的改革措施,但是在执行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观念落差,例如:各级学制定位不明、技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没有区隔、各学制师资合用且欠缺实务经验、缺乏实习设备与师资、建教合作机构不足、证照制度未落实、教材重复或衔接不良、课程内容未能与企业所需及职业工作所用配合、教学评鉴未能真正发挥引导教学的功能、等。整体技职体系在学制规划、教学内容、师资专长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能力定位上,实有整体的规划之必要。本研究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教师对技职体系企管类学制各项教育活动内涵的看法,找出问题点并提出整体规划建议,包括建立技职教育的特色、清楚定位各级学制的目标及学生能力、订定师资条件、规划各学制课程架构,期望能作为各技职体系企业管理类科教育执行之参考。关键词:技职教育、企业管理ABSTRACT Recently the Taiwan government has proposed numerous measures to reform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se legislative actions are moving in the right direction. However, in the execution process, problems and conceptual differences exist. It is necessary to plan and design the entire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cess, particularly in the area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er specialties, teaching methods and student capability assessment. This study adopted samples using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o collect the point of view of teachers toward educational content activities, particularly i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grams. This study also attempted is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this problem and present a complete plan and proposal. The plan includes develop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clearly defining the system objectives and student capabilities, defining teacher 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s, and planning the course framework in various school systems.Key Words: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壹、 壹、 绪论一、 一、研究动机九O年代初期、台湾经济的奇迹式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和关注,九O年代末期,台湾又以全球第三大信息硬件生产国让举世刮目相看,在台湾自然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如何能缔造这些佳绩呢?主要原因除了政府的政策指导、良好的政经制度与环境以外,最重要的是台湾拥有高素质的人力。尤其最近几年,台湾能够顺利地从劳力密集经济走向高技术密集经济,技职教育的发展与配合功不可没。今天我们正处于游戏规则不断改变与技术不断创新的环境,在迎向千禧年,跨向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科技变革的脚步将日益加快,台湾能否在这波科技的波涛汹涌中再创佳绩,这是一个颇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的问题。二十一世纪是个知识挂帅的世纪,也是智慧资本的世纪,如何有效地开发人的智慧和创新技术,是未来国家面临信息科技的严重挑战下,能否持续发展领先国际的关键成功要素,然而在这方面台湾有相当大的隐忧。台湾过去在信息产业大部分停留在加工层次,基础研发能力相当薄弱,对于科技应用的能力也远落后先进国家。在欧美科技大国陆续购并和策略联盟,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持续追赶下,我们能否从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窘境中杀出一条康庄大道,技职教育的发展与提升将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经济正面临自由化、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严酷挑战,加速产业升级、带动经济转型,建设台湾成为科技岛,不仅是政府既定的政策,也是我们迎向未来的唯一选择。这个目标能否达成,取决于我们的技职教育能否配合国家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来培育国家社会未来发展所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由此可见技职教育发展与提升的重要性。技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在培育社会所需的人力,配合国家经建政策的需求,以因应高科技社会发展的趋势。近几年来政府对于教育改革相当重视,也提出许多的改善措施。诸如:技职教育多元化、弹性调整技职学制、多元入学管道、建立技职教育一贯体系、强化技职教师专业实务能力、落实职业证照制度、制订技术及职业校院法、规划多元学习体系、建立终身学习社会、以及建立高等技职回流教育等(中华民国工业职业教育学会,1999)。这一连串的措施,可以说已经对我国技职教育的改革,提出一个方向指引。然而在落实执行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观念落差。尤其,专科改制以后技术学院附设有专科部,整体技职体系包括研究所、四技、二技、二专、五专,在学制、教学内容、师资专长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能力定位上应该要有所区隔,衡诸实际却普遍产生混淆,实有整体的规划之必要。过去文献有针对课程(沈柏欣、许富顺,1995;林君维,1999)、教学方法(卢希鹏、朱锦文,1999)、教育制度的探讨(林腾蛟、张绍勋,1998;饶达钦、曾淑惠,1997),也有针对学生生涯发展系统的研究(林清泉、吕德财,1996;蔡惠华,1998),但多偏向就某一构面做局部性的建议,缺乏整体规划之研究。值此政府正着手制订技职教育白皮书之时,愿就目前技职教育执行情形,进行实证研究,找出普遍存在的一些偏差,期望从教育制度与环境、师资与教学方法、课程与教材、学生生涯发展系统等四个构面提出整体的规划建议,作为各技职院校企管类科教育执行之参考。二、研究目的来自www.三七二 二.cn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本研究正视技职各级学校升学与就业并存的事实,并基于以上动机,希望达成以下目的:(一)探讨技职院校企管类科的教育活动内涵现况与问题点。(二)规划技职院校企管类科的教育制度与环境、师资与教学方法、课程与教材、学生生涯发展系统。本研究的规划成果期使1.技职院校企管类科各级毕业生具备适合职位所需之就业能力。2.企管科系各级毕业生再升学时,学校层级间的师资与课程有分工及衔接性。贰、文献探讨技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点是在于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其教育活动内涵着重技术与实务的传承。不同技职教育的阶段与学制,应有不同的教育定位与内涵,以配合实务界的需求,培养不同层级的人才。黄德舜(2000)曾在企业管理教育的研究中指出,企管教育通常被诟病的是学的很广,但专业能力的深度却是不足,若能在每一阶段的教育中做好深根工作,不仅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起来,亦能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正说明了各学制应有不同的教育目标与学生能力定位,才能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培训各层级的专业技术与学养。民国85年开始,政府已规划完成技职教育体制,但是课程并没有随着技职教育体系的完备做适切的调整(黄政杰,1999)。以致在复杂的学制下,学生若继续升学,就会发生课程不衔接或重复的现象。有关课程问题,沈柏欣与许富顺(1995)在针对我国专科学校二年制企业管理科专业课程整合趋势的研究中指出,课程的规划,应配合教学目标与企业界的需求,使其相结合。吴淑莺(1993)在技职院校企管科系专业科目结构与衔接性的研究中发现,二专及二技的教材衔接性做法以课程的深浅作区分较佳。胡哲生等人(1994)则针对技职教育体系内商业类科系专业课程作整合性的研究,内容包含高职至研究所各阶段的商业类各种专业课程的体系规划,包括行销管理、财务金融、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提供了各学制课程衔接与学程规划的参考。民国85年教育部实施绩优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附设专科部以后,教育评鉴以升格为重心而偏离了谋求教育全方位的进步的本意。在评鉴引导教学下,专科学校教育产生许许多多的偏差。例如:评鉴专科学校有多少比例的博士教授,忽略了专科学校教育以养成实用专业人才,以及技术学院以培养高级工程及管理技术人才为宗旨(黄进南,1999)。在没有事先整体规划、充分准备下,贸然实施,反而造成学制混淆、学校定位不明、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另外,职等及学历较低的教师对专校改制的态度上普遍有较负面的趋势,其在升等与工作权的延续上亦表现出极度的关切(康自立等,1996)。显见专科学校改制前对于现职教师进修的准备不足,在目前许多专科陆续升格为学院或学院升格为科技大学之时,教育主管机关和各学校似乎有必要鼓励教师在职进修,以提升其专业素养,使技职体系教师具备技术与实务经验的条件。巫铭昌(1999)针对技术学院学生就学满意状况之调查研究中指出,技术学院应特别强调由学校到职场转换的重要性,协助学生不论其将来是就业或升学,都能拥有面对竞争所需的技能,说明了技职生拥有技术的重要性。林腾蛟(1994)在第九届全国技职教育研讨会中,提出技职教育的因应策略,包括(1)法规修正方面:应研拟技术及职业校院法或修订技职相关法规。(2)课程及教学方面:应改进技职教育课程,建立技职教育特色。强化技职学校学生正确观念,落实技能专精学习。(3)师资方面:应鼓励技职学校延聘优良师资,提升师资水准,建立教师升等及在职进修制度。(4)职业证照方面:应扩大技能检定职种,加强办理技职生技能检定,全面落实职业证照制度。针对各教育活动内涵的相关构面,提出了比较整体性的改进方向。综观以上有关技职教育的研究,以及企管类科的相关文献,多半只针对教育活动内涵的某一构面或技职教育的某一阶段,作深入的探讨。因此,本研究乃根据企管类科各学制的教育目标,规划学生能力定位,并按照教育制度与环境、师资与教学方法、课程与教材、学生生涯发展系统等四个构面,作整体性、系统性的规划,希望建立教育规划的全方位模式。图1研究观念架构资料改自:专科课程发展及衔接规划研讨会,国立中正大学(1999)。参、研究方法一、研究观念架构 如图一。二、资料收集方法本研究针对技职体系设有企管科系所的35家院校,于88年9月至10月间,访谈科系主任并发放问卷及收集师资及课程资料汇整分析,并据此规划企管科系各学制的教育活动内涵与对应能力的架构。问卷发放对象为科系主任及各科系二名教师,共发出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为34份,占32.4%。三、问卷设计本研究之问卷共分为系科主任问卷与教师问卷两种,两种问卷相同的内容为第一部份教师对技职体系企管类学制的各项教育活动内涵的看法,总共16题问题,包含教育活动内涵四个构面:教育制度与环境规划、师资与教学方法、课程与教材、学生生涯发展系统等各4个问题构面。问卷的测量采Likert五点尺度法,分为非常同意、同意、无意见、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勾选分数依次给5、4、3、2、1分。表1 师资结构统计表人数具两年以上实务经验人数具乙级证照人数专任教授910专任副教授75141专任助理教授2270专任讲师2577012专任技术教师000兼任教授100兼任副教授1410兼任助理教授300兼任讲师72460兼任技术教师000合计45313913第二部份为受访者的个人基本资料。另外,主任问卷特别设计该系所的学制、师资结构、培育目标及对学生的能力定位等开放式问题。肆、研究结果分析一、 一、受访者基本资料统计(一)受访者共计34人,男性23人占67.6%,女性11人占32.4%。(二)科系主任15人占44.1%,教师19人占55.9%。(三)硕士17人占50.0%,博士17人占50.0%。(四)讲师15人占44.1%,助理教授以上19人占55.9%。(五)最高学历企管相关科系27人占79.4%,非企管相关科系7人占20.6%。(六)年龄层35岁(含)以下11人占32.4%,3640岁15人占44.1%,40岁以上8人占23.5%。(七)在该科系服务年资3年(含)以下12人占35.3%,46年13人占38.2%,6年以上9人占26.5%。(八)在学术界服务年资3年(含)以下7人占20.6%,46年12人占35.3%,6年以上15人占44.1%。二、 二、师资结构统计师资结构根据15位科系主任的填答汇整如表1,教师人数合计453人,其中具两年以上实务经验者139人,占30.68%,大部分集中在专任讲师(70人)及兼任讲师(46人)。具乙级技术证照者13人,占2.87%,也大都是专任讲师。 三、 三、受教者能力定位现况与问题评析本研究综合15位科系主任针对学生能力定位问题的问卷填答与电话访谈结果,整理出学生能力定位的现状与问题点如下:(一)企管类科二专、二技、四技、研究所表2 教育活动内涵现状调查平均数统计表教育活动内涵构面教育活动内涵项目平均数名次教育制度与环境 1.技职院校评鉴制度流于形式化,不够具体。3.0612 2.专科升格技术学院,条件过于宽松。3.684 3.技术学院沿用大学法,无法显现技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异。3.763 4.技职教育的学制种类过多,各学制的区隔与定位不清。3.568师资与教学方法 5.师资结构太重视学历主义,未能建立技术教师的应有地位。4.032 6.同校各学制的师资有合用的现象。3.625 7.实习课程缺乏实习设备与师资。3.0313 8.教学方法欠缺实务性与技术性之应用。3.0014课程与教材 9.各校的课程规划内容分歧,科目流程不够明确。2.9415 10.常需配合教师之专长与偏好而开课。3.596 11.缺乏适合技职体系企管类之教材。3.2411 12.各学制常使用同一教材。3.4410学生生涯发展系统 13.专科生毕业后常选择插大。3.479 14.专科生毕业后直升二技,未发挥阶段性技职教育的功能。2.8516 15.技职生毕业后多选择直接升学,未能实时投入就业市场。3.596 16.建教合作机构不足,学生欠缺实习机会。4.261各学制的培育目标都定位为培育中、高阶企业管理人才,在定位上各学制间并未明确区隔成基层干部、中阶管理人才、高阶管理人才。(二)根据15位主任的看法,对学生能力的重视度依序为:(1)行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生产管理等五项管理知识与实务能力;(2)信息应用能力;(3)外语能力;(4)人际关系;(5)国际观;(6)个案研究能力等。但对于企管科系技职生所应具备的技术能力则缺乏积极的意见,也未强调企管科系学生技术证照取得的必要性。(三)由于各学制并存的学校在实习训练设备、师资、教学方法与教材等方面都有合用的现象,对于各学制学生能力定位,并未做明显的区隔。四、 四、教育活动内涵的现状评析综合表2的统计结果发现,建教合作机构不足,学生欠缺实习机会(M=4.26)是教育内涵中最大的问题,而各校的课程规划内容分歧,科目流程不够明确(M=2.94)与专科生毕业后直升二技,未发挥阶段性技职教育的功能(M=2.85)则呈现不表赞同的情形。经以此问卷向科系主任做电话访谈后,发现教育活动内涵的四个构面的现状与问题点如下:(一)教育制度与环境的现状与问题点:1.技术学院沿用大学法,无法显现技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异(M=3.76) 是最大的问题点。2.至于专科升格技术学院,条件过于宽松 (M=3.68),也获得较高的认同。(二)师资与教学方法的现状与问题点:1.师资结构太重视学历主义,未能建立技术教师的应有地位 (M=4.03),获得很高的认同。由师资结构表(表1)亦可看出,有实务经验的教师比例偏低,具技术证照者更少,至于技术教师人数则挂零。2.同校各学制的师资有合用的现象 (M=3.62),显示教师教学分工未落实。(三)课程与教材的现状与问题点:1.常需配合教师之专长与偏好而开课 (M=3.59),会影响课程衔接。2.各校的课程规划内容分歧,科目流程不够明确 (M=2.94),呈现不表同意的结果,显示各企管科系都致力于课程的规划与流程设计,且具成效。(四)学生生涯发展系统的现状与问题点:1.建教合作机构不足,学生欠缺实习机会 (M=4.26),是最获得认同的问题,尤其是偏远学校的科系主任感受最深切的问题。2.针对专科生毕业后直升二技,未发挥阶段性技职教育的功能(M=2.85)的问题,受访教师多持无意见或不同意的看法,对直升二技,也有部分设有二技的科系主任站在鼓励的立场。来自www.三七二 二.cn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5、 伍、 讨论与后续规划分析一、学生能力定位规划综合上述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本研究将技职体系企管类科各学制的培育目标与学生能力定位规划如表3所示。本研究认为应先将学生的培育目标与能力定位,依照各学制做明确的区隔,并据以规划各学制相关的教育制度与环境、师资与教学方法、课程与教材、学生生涯发展系统等教育活动内涵的四个构面,如此才能确立各学制的教育任务与功能,强化学制间的教育衔接性,以建立系统化的规划模式。二、 二、教育活动内涵的整体规划(一)教育制度与环境的规划:1.规划内容:(1)加速推动技职院校法。(2)专科改制技术学院办法检讨改进,已升格的技术学院则加强条件补强的辅导。(3)各学制间整体制度与环境的重新定位。2.特色:(1)建立技职体系的特色,与一般大学做清楚的区隔。(2)各学制的清楚定位,有利于未来各项教学活动的分工与衔接。(二)师资与教学方法的规划:1.规划内容:(如表4)表3 企管类科各学制受教者的培育目标与能力定位学 制培育目标专业知能与技能基础知能与价值观研究所高阶管理人才行销管理智能财务管理智能人力资源管理智能信息管理智能产业环境管理智能科技管理智能甲级技术证照全球化趋向领导思想四技二技中阶管理人才行销管理技能管理会计技能制造管理技能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信息管理技能组织管理技能乙级技术证照企业伦理劳资关系二专基层干部行销作业技能会计作业技能制造作业技能信息系统应用人事作业技能办公室行政作业乙级技术证照人际关系与沟通督导与训练表4 师资与教学方法规划表学制师资条件教学方法学生业界实习研究所1. 1. 副教授以上。2. 2. 具甲级、乙级技术证照。3. 3. 具实务界二年主管经验。4. 4. 技术教师具五年主管经验。1. 1. 项目研究。2. 2. 企业诊断演习。业界实习主管1年。四技1.助理教授以上。2.具乙级技术证照。3.具实务界二年干部经验。4.技术教师具五年干部经验。1. 1. 企业个案研讨。2. 2. 管理技能训练。业界实习干部一年。二技1.助理教授以上。2.具乙级技术证照。3.具实务界二年干部经验。4.技术教师具五年干部经验。1.企业个案研讨。2.管理技能训练。业界实习干部6个月。二专1.讲师以上。2.具乙级、丙级技术证照。3.具实务界二年专业技师经验。4.技术教师具五年专业技师经验。1. 1. 专业技能训练。2. 2. 三明治教学。业界实习1年。图2 各学制课程学程架构图2.特色:(1)技术教师的聘用,建立其在技职教育中的应有地位。(2)证照的重视,期能落实证照制度的技职教育理念。(3)实务技能与经验的传承,发扬师徒制的技职教育精神。(三)课程与教材的规划:1.课程规划内容:(如图2及表5)2.特色:(1)二专:单能力培训。着重商业基础课程、技术性课程与实务性课程。(2)二技:多能力培训。着重管理功能课程、分析性课程与策略规划课程。(3)四技:全能力的培训。商业基础课程、技术性课程、管理功能课程与策略规划课程并重。(4)研究所:高阶管理智能的培训。着重管理研究及项目研究等课程。 3.教材规划内容:教育部应多提供经费鼓励技职教师自编教材,并明确区隔各学制的教学内容与程度,以利教学分工与课程衔接。(四)学生生涯发展系统的规划:1.规划内容:(1)建立建教合作体系,提拨教育预算补助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并建立企业条件评估标准,以提供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及保障学生实习安全。(2)建立技职生升学与就业的健全管道,对于欲升学的专科生,应设立取得乙级以上证照的条件,才得准予直升二技。2.特色:(1)以实习提供技职在校生实务经验,为企业储训专业技术人才。表5 企管类课程学程架构内容课 程 类 别科 目商业基础课程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器概论、企业概论、微积分、英日语、商事法、会计学技术性课程商业计算(乙级)、会计事务(乙级)、计算机软件应用(乙级)、劳工安全卫生管理(乙级)、企业实习、劳工安全管理(甲级)、劳工卫生管理(甲级)、商业计算(甲级)实务性课程生产作业实务、会计作业实务、办公室行政作业、物料控管实务、人事作业实务、销售实务管理功能课程市场调查、消费者行为、人际关系与沟通、会计学、商业软件包、广告原理与应用、督导与训练、商业自动化、品质管理、行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业心理学、品质管理、采购学、劳资关系、企业伦理、企业文化、组织理论与管理、组织行为、公共关系、网络管理、流通管理、领导思想分析性课程行销个案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应用统计、进阶研究方法策略规划课程生产计划与管制、人力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竞争策略、企业政策管理研究课程组织社会学研究、全球化趋向研究、科技管理研究、产业环境管理研究、行销管理研究、财务管理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信息管理研究项目研究课程企业诊断、专题制作、企业个案研究、企业项目研究、论文写作(2)实务与技术证照条件的升学模式,建立技职生的专业技术本位的形象。陆、结论与建议一、 一、结论来自www.三七二 二.cn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技职教育在过去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极大贡献,而在未来我国迈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国家,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技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在配合国家经济建设需求以及社会发展趋势,但是今天一方面面临经济转型,技术大幅度提升,对于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论是量或是质都与过去有相当的不同。另一方面各技职校院目前正处于调整与转型的关键时刻,因此产生混乱和不配合现象。例如:各级学制定位不明、技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没有区隔未能显现技职教育的特色、各学制师资合用且欠缺实务经验、缺乏实习设备与师资、证照制度未落实、教材重复或衔接不良、建教合作机构不足、教学评鉴以改制为重心未能真正发挥引导教学的功能等。为改善以上缺失必须从教育制度与环境、师资与教学方法、课程与教材、学生生涯发展系统等四个构面做整体的规划。本研究建议从建立技职教育的特色、清楚定位各级学制的培育目标及学生能力着手,然后再根据各学制的定位及学生能力要求订定师资条件,规划各学制课程架构,一方面避免各学制课程重复,另方面也能够为学生回流教育与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衔接。本研究的规划成果,期能作为技职体系企业管理类科教育执行之参考。二、 二、建议本研究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下列几点建议:(一)建议教育执行单位能正视各学制定位不清,衔接性不足的问题,尽早实施明确的区隔,以发挥各级技职教育应有的功能。(二)建议教育主管单位提供技职体系更丰富的资源,建立更完善的技职教育制度与环境,以发扬技职教育的精神。(三)建议后续研究者,可针对教育活动内涵各构面深入探讨研究,或以个案方式针对各学制的衔接性问题作分析研究。参考文献1.中华民国工业职业教育学会(1999),技职教育白皮书草案。2.沈柏欣、许富顺(1995), 我国专科学校二年制企业管理科专业课程整合趋势之探讨, 第七届中华民国管理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国立成功大学,453-460。3.巫铭昌(1999), 技术学院学生就学满意状况之调查研究, 技术学刊, 14(1),1-11。4.吴淑莺(1993), 技职院校企管科系专门科目结构与衔接性之研究(一), 教育部技职教育发展研究计划商业类课程中心子计划。5.林君维(1999), 技职教育商业自动化专业才能之需求与课程区隔研究, 技术学刊, 14(1), 13-22。6.林清泉、吕德财(1996), 项目式建教合作个案研讨, 技术学刊, 11(3),289-295。7.林腾蛟(1994), 我国技职教育现况之冲击及其因应策略之探讨, 第九届全国技术及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一般技职及人文教育类,93-102。8.林腾蛟、张绍勋(1998), 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政策发展之实证研究, 技术学刊, 13(4), 539-548。9.胡哲生、杨践为、陈吉永、方世荣、黄旭男、汤宗泰、林君维、罗森荣、赖奎魁、林尚平(1994), 技职教育体系内商业类科系专业课程规划整合性研究, 第九届全国技术及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商业类, 117-136。10.国立中正大学(1999), 我国跨世纪技职体系商业类一贯课程规划项目, 专科课程发展及衔接规划研讨会。11.康自立、张菽萱、陈聪浪(1996), 专科学校教师对绩优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的态度及其辅导策略, 教育研究信息, 4(5), 42-45。12.黄进南(1999), 技职教育学生能力之探讨, 技术及职业教育双月刊, 52期, 22。13.黄政杰(1999), 技职教育一贯课程的构思及作法, 技术及职业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丰购房合同(标准版)
-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2025中外合资企业劳动合同范本
- 爱情保险合同(标准版)
- 概念结构设计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MySQL数据库-计算机类-电子与信息大类
- 办公家具安装合同(标准版)
- 办厂租赁合同(标准版)
- 航空维修防物体打击安全措施
-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购房合同购房合同书范文3篇
- 2025-2030电动船舶电池系统安全标准构建与产业链配套能力报告
- 数字时代群体冲突演变-洞察及研究
- 2025秋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2025年公安辅警招聘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标准)便利店转让合同协议书带烟证
- 廉洁文化知识试题(含答案)
- 2025《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解读课件
- 2025年中国PC工业计算机(工控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社区网格员笔试考试题库及答案
- 儿童学针灸启蒙课件
- 2025年中航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