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多自然型河流治理.pdf_第1页
日本的多自然型河流治理.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 日本的多自然型河流治理 日本的多自然型河流治理 (财)河岸水边整备中心 研究第四部次长 小林 稔 1. 前 言 1. 前 言 1990 年,建设省(当时)河川局汇总了 多自然型河流治理实施要领 ,并向全国 发出了有关推进多自然型河流治理 的通知。以此为契机,日本正式开始着手多自 然型河流的治理工作。在展开该项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在保护和再生自然环境方面创造 了成功事例并积累了经验,但也有存在课题的河流。 因此,在展开该项工作并经过 15 年的 2005 年,为验证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的现状以 及探讨今后的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的方向,设立了 多自然型河流治理调查委员会 。 该委员会整理了迄今展开的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在明示今后河流治理 方向的同时,汇总了推进该项工作需实施的措施,于 2006 年 6 月提出了展开多自然型 河流治理今后的河流治理的方向以及为推进之所需的措施建议。 本论文回顾日本在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方面展开的工作,同时基于目前存在的课 题而介绍今后应该实施的措施。 2. 日本在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方面展开的工作 2. 日本在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方面展开的工作 2.1 通知以前的河流治理 2.1 通知以前的河流治理 日本为对应战后复兴期频繁发生的灾害以 及随着经济高度成长期的城市化进展,将河流 治理的重点放在治水方面并优先了防灾效果, 故采用了河流的直线化或全断面衬砌护岸等工 法(照片-1)。其结果,虽然大幅度提高了治水 安全性,但也导致了河流环境的恶化。 照片-1 被直线化且用护岸固定的河流 - 2 -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城市河段留有的宝贵 开阔场所,河流空间逐渐受到注目。随之出现 了很多在河滩建造运动场和公园的事例,以及 为提高河流亲水功能而推进了台阶式护岸和绿 化护岸等的环保型护岸工程(照片-2)。 进入 70 年代后,河流治理也逐渐出现了注重环境的动向。例如注重了大型萤火虫 生栖的护岸工法一之坂河(山口市)(照片-3);属于典型的市区河流,但基本恢复自然 河流原有的浅滩、深潭和蛇行流态的 itachi 河(横浜市)(照片-4)等,可以说是多自然型 河流治理的先驱事例。 与此同时,在具有经常遭受严重洪水灾害等自 然特性的日本,自古以来就已创造出了适合于当地 河流特性并利用当地材料进行治水的工法。 这些传统的河流治理工法,不仅能够适应河流 的涨水特性,而且通过使用天然材料和多孔质结 构,可以创造出生物作为生栖和生育所需要的良好 环境条件(照片-5),因此目前也在活用传统工法并 进行河流治理。 照片-2在河滩建造的运动场 照片-3 注重萤火虫生栖的护岸 照片-4 恢复自然河流原有的低水路 照片-5 木沉床 - 3 - 2.2 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的起源 2.2 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的起源 日本的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是在瑞士和德国等欧洲国家推进的保护、再生能与人们 生活相互协调的丰饶自然并治理水边,即 naturnaher wasserbau 被介绍到日本为契机 开始着手研究的。其宗旨是创造出具有丰饶自然的同时,推进多样性河流治理而命名为 多自然型河流治理并实施之。 在 1990 年的通知中,将多自然型河流治理定义为在注重河流原有的良好生物 生育环境的同时,保护或创造出优美景观而实施的 工程 。初期阶段是将多自然型河流治理作为 先驱示范项目,仅在代表性河流实施。 其内容主要是采用自然石块或拥有间隙的混凝土砌块的低水护岸工法等,是以保护 或复原水边区段的临河土地为中心进行治理(照片-6、图-1)。 随后开始了河流水边的普查以及河流生态 学术研究 。通过将河流的生态系作为调查、研究的 对象,积累了有关的数据和经验。继之组合构成河流 环境的河畔林、静水滩和深潭等因素,推进了保护和 复原多自然型河流工作(照片-7、图-2)。 图-1 改造水边 照片-7 创造出浅滩和深潭 照片-6 在框格砌块上覆盖填土的护岸 改造了低水 护岸的结构 现在 计划 施工河段 改造了低水 护岸的结构 流向 - 4 - 2.3 拓宽了河流治理的视野 2.3 拓宽了河流治理的视野 在 1997 年修改的河川法中,明文规定了河流环境 的治理和保护是河流管理目的之一。即在推进河流环境 保护工作时,除了目前的施工河段以外,还应将保护和 复原整个河流良好的自然环境为目标(照片-8、图-3)。 鉴于这种情况,多自然型河流治理已成为所有河流 工程必须实施的基本方向。 图-2 注重空间构成因素 照片-8 保护河畔林 图-3 将整个河流放入视野的计划 图-4 以整个流域为对象再生河流的功能 保护深潭 保护河畔林 保护静水滩 现在 计划 施工河段 保护静水滩 保护河畔林 保护深潭 流向 砾石河滩 河畔林 静水滩 芦苇荡 深潭 砂州 潮漫滩 芦苇荡 整个河流 整个河流 保护森林 管理泥砂 再生河滩 恢复蛇行 管理营养盐类 管理水量 管理水质 确保连续性 再生泛滥源 - 5 - 另外,自 2002 年度实行自然再生推进法后,不仅是河道内,而将整个流域放入 视野并展开了自然再生工作(图-4)。 2.4 完善有关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的制度等 2.4 完善有关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的制度等 在推进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的 15 年中,展开了各种相关工作。 第一修改河川法、制定自然再 生推进法和景观法等完善了相关法律 制度(表-1)。 第二以河流生态学术研究会、 应用生态工学会、自然共生研究中心 等为主展开的学际研究(表-2)。 加之,通过市民与行政协同推进 河流治理的实践等,加深了市民与行 政的相互关系。可以说通过全国多自 然型河流治理主管人员会议和河流 日专题讨论会活动等的信息交换、整理河流环境探讨表等有关河流环境资料是 15 年来 的成果。 2.5 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的现状和存在课题的河流治理 2.5 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的现状和存在课题的河流治理 积极推进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的工作已历时 15 年, 在该期间出现了一批为保护和复原 河流自然环境的优秀事例。自 19912002 年度期间,在全国约 28,000 处实施了多自然 型河流治理。即多自然型河流治理工程约占整个工程的 60%以上。 与此同时,也存在未能充分达到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目的,或恶化生物的生栖、生育 环境及景观的施工事例。即采用划一性的规格断面进行规划、或将河床及水边改修成 单调状态,或推进恶化自然环境以及不能恢复河流原有的动态活力的河流治理等,可以 看到不少存在课题的施工事例。因此,目前的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成果还未达到使人满意 的程度。 年度 法律制度 1991 年度 河流水边的普查实施要领 1994 年度 河川审议会答申 今后的河流环境应有的状态 1997 年度 修改河川法 1999 年度 实行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 年度 实行自然再生推进法 2004 年度 实行景观法 年度 主要机构 1995 年度 河流生态学术研究会 1997 年度 应用生态工学会(2002 年从应用生态 工学研究会改称) 1998 年度 独立行政法人土木研究所 自然共生研究中心 表-1 完善了法律制度 表-2 学际研究的进展 - 6 - 在此介绍迄今实施的多自然型河流治理中,存在课题的施工事例。 【事例-1】 应尽量避免低水路的平坦化或采伐湖畔林等是最为理想的施工方法,但因未能遵守 这些基本注意事项而施工后,致使河流成为没有任何特色的状态。 【事例-2】 未充分理解该河流的空间结构,或没有改修后的明确河流形象目标而施工,有时会 反而恶化河流的环境(照片-10)。 【事例-3】 河流治理会受到地形、用地、时间和预算等各种条件的制约,尤其市区的河段需在 有限的河流空间尽快提高治水安全度,其结果形成了人工水路化的河流(照片-11)。 施工前 施工后 照片-9 未能遵守注意事项而施工的事例 照片-10 没有明确的河流治理目标而施工的事例 施工前 施工后 - 7 - 3. 今后的河流治理 3. 今后的河流治理 3.1 从多自然型河流治理转向多自然河流治理 3.1 从多自然型河流治理转向多自然河流治理 迄今以优先治水对策效果的河流改修、国土开发和城市化进展,对河流的自然环境 波及了极大影响。同时,河流原有的生物生栖、生育、繁殖环境以及景观的恶化,遮断 了长年累月构筑的人与河流的良好关系。 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是通过与自然相融和的河流治理而恢复良好的河流环境,据此 重新构筑人与河流关系的工程。在进行河流改修时,并非是说单纯收集自然因素或近似 自然因素多多益善,而应尽可能活用自然特性及拥有的功能。 多自然型河流治理,应成为所有治水工程、利水工程及河流管理中不断实践的河流 治理的基础,绝对不会存在多自然型河流治理以外的某种型式的河流治理,故今后推进 河流治理时,极有必要重新认识并在施工现场贯彻该理念。同时,应摆脱多自然型河流 治理似乎是一种特殊示范工程形式的误解,作为普遍的河流治理手法逐渐转向多 自然河流治理 。 3.2 从个别部位的多自然转向兼顾了整个河流自然状态的多自然 3.2 从个别部位的多自然转向兼顾了整个河流自然状态的多自然 迄今很多的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是立足于保护和治理个别部位自然环境的观点而实 施的。即成为各施工河段分别实施的多自然型河流治理工程,缺少如何针对整个河流 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和再生的整体规划。 多自然河流治理,是基于河流的自然状态推进治理的工程,故此应以大自然创造河 流,人们为了生存而适当改修河流为前提。 照片-11 制约条件较多,很难实施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的事例 - 8 - 因此,有必要保护及恢复河流原有的泥砂移动、流量变化等动态活力,同时为确保 连续性而努力。 充分掌握整个河流的自然环境,针对留有良好环境的河段如何加以保护,针对恶化 的部位如何进行再生等,有必要基于整体规划的一贯目标推进河流治理。 3.3 与地区生活、历史和文化紧密结合的河流治理 3.3 与地区生活、历史和文化紧密结合的河流治理 多自然河流治理的目标,并非是追求原封不动的自然,应该是充分反映了人们生活 的河流自然环境。在保护和再生生物生栖、生育、繁殖环境的同时,有必要推进与地区 生活、历史和文化紧密结合,并能创造出地区未来历史和文化的河流治理。 3.4 将整个河流管理放入视野的多自然河流治理 3.4 将整个河流管理放入视野的多自然河流治理 迄今实施的多自然河流治理工程中,存在着仅以施工为目的的现象。河流治理不得 是随着工程结束而终了,应该针对其后的涨水或自然环境的变化等,时常监测河流状态 并进行妥善管理。 今后推进河流治理时,应避免或减少河流工程对自然环境和景观波及的影响,同时 应在调查、计划、设计、施工乃至维持管理的河流管理全部过程中,与从事有关河流工 作的人员相互协助,共同推进多自然河流治理工程。 3.5 何谓多自然河流治理 3.5 何谓多自然河流治理 鉴上述的事项内容,在今后的河流治理中,将展开下示的多自然河流治理 。 它是指将整个河流的自然状态放入视野,在注重与地区生活、历史和文化取得协调 的同时,为保护或创造出河流原有的生物生栖、生育、繁殖环境以及保护多样性河流风 景而应进行的河流管理。 - 9 - 水系全体土砂管理 水系全体土砂管理 水系全体水量水質管理 水系全体栄養塩類管理 水系全体栄養塩類管理 森林里山保全 森林里山保全 汽水域環境保全 汽水域環境保全 氾濫原保全 生物生息生育環境保全 地域歴史文化創出 地域歴史文化創出 生活環境向上 市街地自然空間保全 市街地自然空間保全 生物移動確保 生物移動確保 美風景保全 河畔林水害防備林保全 河畔林水害防備林保全 快適親水空間確保 快適親水空間確保 淵 礫河床 水 田 瀬 瀬 水害防備林 堰 堤 市街地 水域連続性確保 川視点 图-6 今后的河流治理的视点 多自然型川多自然川展開 個別箇所多自然、河川全体自然営視野入多自然 地域暮歴史文化結川 河川管理全般視野入多自然川 実施対象広 特別箇所事業 、川広 視点広 個別箇所配慮、流域全体 視点持取組広 多自然川基本 多自然型以外型川 多自然型川進化 图-5 从多自然型河流治理转向多自然河流治理 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的进化 多自然是所有河流治理的基础 =没有多自然型以外型式的河流治理 从多自然型河流治理转向多自然河流治理 从个别部位的多自然,转向兼顾了整个河流自然状态的多自然 与地区生活、历史和文化紧密结合的河流治理 将整个河流管理放入视野的多自然河流治理 拓宽了视野 从注重个别部位逐渐扩展到 兼顾整个流域的视野 扩大了实施对象 从特别部位的示范工程逐渐扩大 到所有的河流治理 保护森林、山区 保护优美的风景 在整个水系管理泥砂 保护生物的生栖、生育环境 保护河畔林、水灾防备林 在整个水系管理营养盐类 确保水域的连续性确保生物的移动 保护泛滥源 在整个水系管理水量、水质 确保舒适的亲水空间 确保市街区的自然空间 保护汽水域环境 改善生活环境 创造出地区的历史、文化 市街区 静水滩 深潭 水灾防备林 砾石河滩 浅滩 浅滩 水 田 堰 堤 - 10 - 4. 今后为推进多自然河流治理的具体措施 4. 今后为推进多自然河流治理的具体措施 今后为推进应实现的河流治理目标,有必要组合并展开为解决河流治理存在课题的 措施;提高整个河流治理水平的措施。 4.1 为解决河流治理存在课题的措施4.1 为解决河流治理存在课题的措施 为推进多自然河流的治理工程,首先从事河流工作的有关人员应再次认识最低限度 的注意事项,以期解决河流治理存在的课题是极其重要的。 为此,有必要在施工现场贯彻不进行过分的裁弯取直 、 不采用划一性标准断面 而使河床或水边单调化 、 可以确保较宽河面的河段,应尽量确保其宽度 、 按照原来 的纵断形状计划纵断面 、 确保与支流和流域的连续性等,力图实现河流的自然状态 与治水对策能够取得协调的注意事项。 表-3 为解决河流治理存在课题的措施 措 施 内 容 总结以往多自然河流治 理的经验 总结以往的设计技术、学术研究、 通过市民参加的实践中所取得 的经验并汇总成容易理解的资料。 对多自然河流治理进行 技术支援 利用汇总的资料进行培训等, 以期能在现场技术人员中得以普及 并充分活用以往的经验和技术。 进而充实 2005 年制定的在激特事业及灾后扶助事业等中的多 自然型河流治理顾问制度 ,同时在灾后重建以外的河流治理中也将 广泛采用该顾问制度。 构筑这种技术支援能够综合性、高效性实施的机制。 构筑多自然河流治理的 评价体制 构筑河流行政现场主管人员共有各自工地的信息和经验、 就多自 然河流治理进行意见交换、促进钻研的机制。 构筑由学术专家和市民等参加并探讨多自然河流治理的机制。 向相关人员和市民广泛宣传多自然河流治理的优秀事例。 重新评估多自然河流治 理的实施体制 应在计划、设计、施工和维持管理的各阶段构筑决定多自然河流 治理方针、信息共有机制、 为实施灵活管理的事前及事后调查等实施 体制。 构筑能使市民积极参加 和多样性配合的机制 举办能够促进市民与行政交流的座谈会或专题讨论会等, 在加强 有关人员之间就河流环境的评价及信息交换等交往的同时, 构筑市民 能在河流治理的计划、设计、施工以及维持管理的各阶段积极参加的 机制。 普及多自然河流的治理 通过座谈会或专题讨论会等, 展开能让广泛市民周知和理解多自 然河流治理工作的宣传活动。 为推进多自然河流治理 的人材培育 采用以多自然河流治理施工现场的行政、 建设顾问公司、建材公 司技术人员等为对象的培训制度, 计划性实施人材培育计划。 同时在 日常业务中,构筑为提高多自然河流治理技术水平的 ojt 机制。 - 11 - 4.2 为提高整个河流治理水平的措施 4.2 为提高整个河流治理水平的措施 在尽快实施为解决河流治理存在课题的措施的同时,基于需要进而提高整个河 流治理水平的观点,有必要实施相关措施。 表-4 为提高整个河流治理水平的措施 措 施 内 容 提高多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