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书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题目:二维运动平台的结构设计二维运动平台的结构设计 专业年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年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11 级级 学学 号:号: 姓姓 名:名: 指导教师、职称:指导教师、职称: 2015 年年 5 月月 27 日日 目录目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i 第一章 绪论 4 1.1 二维运动平台的研究背景 4 1.2 二维运动平台的研究目标 . 4 1.3 二维运动平台的实现方式 . 4 第二章 步进电机、滚珠丝杆及联轴器的选型 5 2.1 滚珠丝杆及其选型 . 5 2.1.1 滚珠丝杆的基本原理 . 5 2.1.2 滚珠丝杆的基本参数 . 5 2.1.3 滚珠丝杆的选型 6 2.2 步进电机及其选型 . 7 2.2.1 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 7 2.2.2 步进电机的基本参数 9 2.2.3 步进电机的选型 11 2.3 联轴器及其选型 . 13 2.3.1 联轴器的作用和分类 . 13 2.3.2 联轴器的基本参数 14 2.3.3 联轴器的选型 14 第三章 二维运动平台的结构设计及研究 16 3.1 二维运动平台功能原理的确定 . 16 3.2 二维运动平台尺寸结构的设计 . 16 第四章 二维运动平台的模拟仿真 21 4.1 二维运动平台的三维建模 21 4.1.1 三维建模软件的选择 21 4.1.2 二维运动平台三维模型的建立 21 4.1.3 二维运动平台三维模型的分析 25 4,2 二维运动平台的仿真分析 25 4.2.1 仿真软件的选择 25 4.2.2 二维运动平台的仿真 25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26 5.1 结论 26 5.2 展望 26 参考文献 27 致谢 30 i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机械化便已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对于现在人们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原本的参杂大量人力的“老式”机械化生产已略显颓势;作为被 誉为最可能是人类史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电子机械化,毫无悬念地取代了“老式”机械 化生产; 而其中的运动控制技术便是其时代下的典型产物, 本文以运动控制技术为基础, 根据运动指标的要求, 完成二维运动平台的自动控制, 并通过软件对平台进行运动仿真; 本文大体可分为二维运动平台的机械结构设计,三维模型的建立以及运动仿真分析三大 部分。 就二维运动平台的机械结构设计,根据具体任务要求先从标准件的选型起手,确定标准 件后着手设计平台的其他非标部分,并使用 autocad 绘制出相应的二维工程图,之 后使用 pro/e 以平台的二维工程信息为基础进行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最后使用 pro/e 的仿真模块对平台进行运动仿真,从而达成二维运动平台的设计。 全套图纸,加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 ii iii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mechanization has deeply rooted in our life; for now peoples grow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needs, originally mixed a lot human “old- fashioned“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has been slightly decline 1; as known as the most likely is the third time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mechanization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the electron, there is no suspense to replace the “old“ mechanized production; and the motion control technology is a typical product, under the age of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motion control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movement indicators, complete automatic control of two- dimensional motion platform, and through software for motion simulation platform; this article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mechanical structural design of two- dimensional motion platform 2, the establishment of three- dimensional model and movement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ree parts. the mechanical structural design of two- dimensional motion platform,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mission requirements from selection of standard parts on hand first 3, determine the standard set out to design platform after other non- standard parts, and use autocad draw the corresponding two- dimensional engineering graphics, after using pro/e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the two- dimensiona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hree- dimensional entity model, finally using pro/e simulation module to motion simulation platform, to achieve the design of the two- dimensional motion platform. 4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二维运动平台的研究背景二维运动平台的研究背景 制造业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产业,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若没 有强大的制造业的支持,在现今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形势下是无法生存的;制造 业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一只普通的铅笔,大至一个国家的军备设施。一 个国家工业是否发达,从其制造业的水平上就能体现出来,人类历史上几次重大 的技术革新形成了现今具有自动、精准、快速等特点的制造业。就目前而言,随 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机械制造取代人力制 造已是大势所趋,作为 20 世纪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自动控制技术可以说是实 现现今机械制造的基础,也是最为核心、关键的技术之一;而又在现代工业生产 与经济活动中,随着电子科学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的已逐渐成为现今制造业 的主流之一。 本文所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便是以固高科技的运动控制卡为核心控 制部件,以软件编程为基础,以成本最低为原则,至少实现最为基本的工作平台 的二维移动控制。 现阶段市场上的二维运动平台多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础部件, 如数控车床的纵 - 横向进刀装置、数控钻或数控铣的 x- y 工作台、电子元件表面贴装设备等。 1.2 二维运动平台的研究目标二维运动平台的研究目标 本文所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是以固高科技的运动控制卡为核心控制部件, 以软件 编程为基础,以成本最低为原则,实现最为基本的工作平台的二维移动控制。本 文所设计的运动平台要实现通过软件的编程, 让运动平台可以再一个二维平面上 画出任何可以用线条组成的图形。 1.3 二维运动平台的实现方式二维运动平台的实现方式 由于经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本人经过多番考量,决定选用固高科技的运动控 制卡作为本文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的核心控制部件, 驱动电机采用日本松下公司 生产伺服电机;型号为 no.mhmd022p1u。传动机构选用滚珠丝杆,用联轴器 直接连接电机与丝杆,实现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运动平台的直线运动。二维 运动平台通过上下垂直分布的 x、y 轴实现方向上的两个维度;通过平台的、 y 方向上的移动,以一支固定的画笔实现在平台上作图。 5 第二章第二章 步进电机、滚珠丝杆及联轴器的选型步进电机、滚珠丝杆及联轴器的选型 2.1 滚珠丝杆及其选型滚珠丝杆及其选型 2.1.1 滚珠丝杆的基本原理滚珠丝杆的基本原理 滚珠丝杆副早在 19 实际就已发明, 其是在普通的螺母丝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两者基本原理相同, 滚珠丝杆是通过丝杆上已加工好的螺纹与螺母中的滚珠配合 实现对对应的直线位移与旋转角度之间的互相转换,其具有传动效率高,定位精 准等优点,是精密制造最为基础的零部件之一。若丝杆作为主动件便可以实现将 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 4,其直线位移与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与丝杆的螺距、 导程、线数等参数有关;反之,若螺母作为主动件则可以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 运动。 滚珠丝杆的实现形式有很多种,从循环方式上可分为外循环和内循环 5。 外循环:简单的理解就是在滚珠循环过程中与丝杠有脱离接触的循环方式;外循 环滚珠丝杆是以在螺母外表面外接插管的形式实现循环的, 根据外循环的返回方 式的不同,外循环滚珠丝杆主要可分为端盖式、插管式和螺旋槽式三种。 端盖式滚珠丝杆:端盖式滚珠丝杆在螺母的端盖上加工有滚珠回程口,并在螺母 中加工有纵向通道,利用端盖上的回程口引导滚珠进入纵向通道,令滚珠回到起 始循环位置,参加下一次循环。 插管式滚珠丝杆:插管式滚珠丝杆在螺母外侧设置有外接弯管,利用外接弯管作 为回程通道引导滚珠回到起始循环位置,实现滚珠的循环,但由于设置外接弯管 使其径向尺寸偏大,因此这类滚珠丝杆实用性偏低。 螺旋槽式滚珠丝杆: 螺旋槽式滚珠丝杆在螺母外圆上加工有与螺纹滚道相切的螺 旋槽,并配合在槽加工出的通孔构成返回通道,引导滚珠实现循环。这种结构虽 解决了插管式滚珠丝杆在径向尺寸偏大上的不足,但由于制造过于复杂,实用性 也不高。 内循环:简单点理解就是在循环过程中滚珠与丝杆始终未脱离接触的循环方式; 内循环式滚珠丝杆一般采用反向器实现。 作为现代高精度传动元件的代表,滚珠丝杆有其及其独特的优点,其具备传动效 率高、精度高、可靠性高、无背隙与高刚性等优点。 由于滚珠丝杠的丝杆与滚珠之间接触类型为点接触,属于滚动摩擦;因此其传动 效率极高。一般情况下其效率约是普通的丝杆螺母副的二至四倍左右,可达 90%98%。 滚珠丝杆的精度高。由于其滚珠与丝杆及螺母之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大大降 低了运行过程中的摩擦阻力。又因为其滚珠与丝杆及螺母之间的接触为点接触, 大大提高了其运行的灵敏度。因此可实现精密地控制输出元件的进给大小。 2.1.2 滚珠丝杆的基本参数滚珠丝杆的基本参数 螺纹的主要参数 1)外径 d(大径) :也被称作公称直径。是一虚构的圆柱面的直径。且该圆柱面 与丝杆外螺纹牙顶圆相重合。 2)内径 d(小径) :把与丝杆牙底圆重合的虚构圆柱面的直径称作内径。 6 3)中径 1 d :与丝杆上牙厚宽与牙间宽相等处重合的虚构圆柱面的直径作为内径 1 d 。一般情况下这个值约等于螺纹的平均直径,即: 1 0.5(d d)d =+。 4)导程 s:导程即螺距。其是螺杆每旋转一周螺母的轴向位移,是将中径圆柱 面的母线与丝杆相邻两牙同侧之间交点的轴向间距作为导程 s。 5)线数 n:丝杆的线数也称作头数,即是丝杆螺旋线的数目。丝杆线数越多, 其传动效率就越高, 但由于其制造复杂, 一般情况下丝杆的线数都小于或等于 4。 导程=螺距线数。 6)螺旋升角:螺旋升角也称作导程角,在中径圆柱面的母线上螺旋线切线与 垂直于螺纹轴线的平面之间的角度,螺旋升角与螺纹的自锁与放松密切相关。 7)牙型角:与螺纹牙型两侧相切平面间较小的夹角。 2.1.3 滚珠丝杆的选型滚珠丝杆的选型 1)滚珠丝杆公称直径的确定:公称直径也被称作外径。丝杆的直径与负载 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说负载越大,丝杆的直径也就越大,且其值还与动额定负载 及静额定负载有关。动额定负载:一般是指系统在运动转台下负载对丝杆的轴向 力。静额定负载 6:一般是指系统在静止状态下轴受到系统施加的轴向力。通常 在设计时只需考虑动额定负荷 7即可。另外,额定负荷与最大负荷并不相同,设 计时应该是额定负荷大于实际负荷。根据任务要求取12dmm=。 2)滚珠丝杆导程的确定:导程与线速度有关,在输入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导程 与线速度基本成正比。根据任务要求本处暂取导程ph=4mm。 3)滚珠丝杆长度的确定:丝杆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传动部分与支承部分。设计 时一般只考虑其全长与螺纹长度两个参数。而螺纹长度中也可分为两个部分,设 计时一般考虑其螺纹全长与螺纹的有效行程两个参数。 螺纹全长指的是螺纹部分 的总长,而螺纹的有效行程指的是螺母沿丝杆移动的理论长度。其间的关系为螺 纹长度等于有效行程长度加上螺母长度再加上设计余量的长度。因此在设计时, 丝杠全长=有效行程+螺母长度+设计余量+轴承长度+锁紧螺母长度。 考虑到本文 所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的行程,取滚珠丝杆的长度 l=300mm。 4)滚珠丝杆临界 8转速的计算:可由式 21 得出 27 2 10 knkn nfdl= (21) 式中: k n 表示滚珠丝杆的临界转速(minr) ; nk f表示支承系数(可见表 21) ; 2 d 表示丝杆的螺纹底径(mm) ; n l 表示丝杆的临界长度(mm) 。 表 21 滚珠丝杆的支承系数 支承方式 nk f 固定固定 27.4 固定支承 18.9 7 支承支承 12.1 固定自由 4.3 本文取27.4 nk f= 因此可计算得出 27 27.4 10 300104840 k n =(minr) 所以允许工作转速0.83800 kperk nn(minr) 取3000 kper n=minr。 综上所述:选则规格型号为 1604- 3 的滚珠丝杆。 2.2 步进电机及其选型步进电机及其选型 2.2.1 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 步进电机是安培定律实际应用的典型案例, 它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 的作用这一特性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交位移或直线位移的执行元件 9, 步进电机 一般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定子上绕有绕组,即通电线圈。转子一般使用软 磁或硬磁材料制作。当控制系统将一个脉冲加到定子绕组上时,步进电机则会以 一个确定的旋转方向旋转一步,其中脉冲的频率决定电机的转速,而其旋转的角 度则与输入脉冲个数成正比;因此,只要改变脉冲的数目或频率,就能达到精确 控制电机旋转的目的。 步进电机一般可分为反应式步进电机、永磁式步进电机和混合式步进电机三类。 1)反应时步进电机 d c b a s s s s vcc 0 1 2 3 4 5 a b c d 图 2-1 四相反应式步进电机原理图 反应式步进电机其实是通过接通定子不同相上的电源, 使其在定子上形成一个按 一定规律旋转的磁场,利用物理上的原理:磁通总是力图使自己所通过的路径的 磁阻最小 10,令其产生的磁阻转矩,从而带动转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旋转,达到 输出转矩的目的。图 3- 1 为四相反应式步进电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四相步进电机按照通电顺序不同可分为单四拍(通电方式为 abcda) 、 双四拍(通电方式为 abbccddaab) 、八拍(通电方式为 aabb 8 bcccdddaa)三种工作方式 11 ;其中步进电机的步距角的大 小可由转子的齿数、绕组的相数和通电方式决定,式 22 可计算得出: 360o mzc = (22) 式中:c电状态系数(单拍取 1,双拍取 2) ;m电机相数;z转子齿数。若 步进电动机通电的频率为,则步进电动机的速度为: 60f n mzc = (23) 式中:的单位为 hz;n 的单位为minr 。 2)永磁式步进电机 一般将转子材料使用永磁材料的电动机称为永磁式步进电机 12。这类电机的转 子是一对极或者多对极的永磁性金属,其定子上绕有两相或者多相通电线圈。如 图 3- 2 所示。当给定子绕组以 a- b- a 顺序施加直流电源时,转子就会以顺时针 的方向转动45o;反之,同理,转子就会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同一个角度。其步距 角为360omzc =,其中 p电动机的级数,m电动机的相数。 n n ss 0 a b 图 2-2 永磁式步进电机原理示意图 3)混合式步进电机 混合式步进电机的结构相较普通电动机类而言复杂的多, 其是依据永磁原理及变 磁阻原理共同作用使其运转的 13 。其电机的转子可分为铁心、永磁体以及旋转 轴;其励磁源便是永磁体,可给磁路励磁,转子的铁心是用作引导磁路分布的, 旋转轴是用作转矩的输出。在转子铁心的外圆周上均匀地开有许多小齿,转子一 般可分为 n 极与 s 级两段;如图所示,转子 n 极与 s 极的齿中心线沿着轴向相 互错开半个齿。 9 ns a a b b a-ab-b 1 2 3 4 5 6 7 8 1 28 7 6 5 4 3 图 2-3 混合式步进电机原理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转子磁钢充磁后,a 端转子的铁心呈现 n 极性,b 端转子的铁心 呈现 s 极性。 当定子每相绕组依次施以直流电信号的情况下, 转子每次将会旋转 一个角度;其值为 360 2 o mz = (24) 式中:z 表示步进电机转子齿数; 1 m表示运行拍数 2.2.2 步进电机的基本参数步进电机的基本参数 1)步距角 控制器每发出一个电脉冲信号,电机转子对应转过的角位移的理论值称为步距 角;它一般不是电机实际步距角。 用表示步距角则有: 1 360o r m z = (25) 式中: r z 转子齿数; 1 m 运行拍数 2)相数 将电机内部通电线圈的组数称作电机的相数, 电机相数不同, 其步距角也不相同。 3)齿距角 电机的齿距角表示相邻两齿中心线间的所构成的角度。用 s 表示齿距角可得: 360o s r z = (26) 式中: r z 表示转子齿数 4)保持转矩 也被称作最大静转矩, 是通电步进电机在额定电流下不产生连续旋转的转矩的极 限值;一般情况下,其值在电机低速运行时约等于保持转矩。 6)矩角特性 是指各项绕组的通电状态均不变的,步进电机的静转矩与失调角之间的关系,即 10 ( )tf =,如图 24 所示 01 2 3 4 稳定平衡点 静稳定区 t 最大静力矩 - 图 24 步进电机的矩角特性 7)最大静转矩 每项绕组在保持一定通电状态的情况下, 电机所能达到最大力矩称之为最大静转 矩。 8)响应频率 也被称为极限启动频率或跳变频率;是指电动机在稳定运行的状态下,不产生失 步的最大频率。 9)启动矩频特性 在外加力一定的情况下,起动频率与负载转矩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起动矩频特性, 也叫作牵入特性。如图 25 所示。 0 频率(pfs) 转矩 自启动区 最大静转矩 牵入转矩 牵出转矩 工作区 极限运行频率 极限启动频率 图 25 矩频特性 10)运行矩频特性 当负载惯量一定时,运行频率与负载转矩之间的关系称只为运行矩频特性,又称 为牵出特性。如图 25 所示。 11)运行频率 指外力一定, 频率连续增加的情况下,电动机能够运转且不失步运行的频率的最 大值。 12)惯频特性 指在负载力矩不变的情况下,频率和负载惯量之间的关系。如图 26 所示。 11 0 惯量(g.cm ) 极限启动频率(f) 图 26 惯频特性 13)单步响应 是指电机在通电而不运行时,变动电压的数值,转子从启动到停转的运行轨迹。 如图 27 所示。 0 t 图 27 单步响应 2.2.3 步进电机的选型步进电机的选型 对与电动机型号的选取,一般要负荷一下三个要求:电动机的步距角应该符合系 统脉冲当量的要求;步进电机的最大静力矩应符合传动系统的空载启动力矩要 求;电动机的额定电流应略大于其工作状态下的电流 14。 1)系统脉冲当量的确定 系统的脉冲当量指的是当操作系统给定一个定位脉冲时, 运动机构对应其脉冲信 号而产生移动的距离。对于开环系统而言,其值取 0.005- 0. 01 毫米较为合适, 本文定脉冲当量为 0.01 毫米。 2)电机步距角的确定 电机步距角可以由式 27 得出 360o h = (27) 12 式中: 表示电机的步距角;h表示丝杆的螺距 mm;表示系统的脉冲当量 mm。 将4hmm=,0.01 =带入式 26 可得: 360 0.9 4 0.01 o o = 因此步距角0.9o =。 3)负载力矩的计算 电动机轴上的负载力矩一般由切削分力产生的切削负载力矩、 导轨摩擦力产生的 摩擦负载力矩、滚珠丝杠的预紧力产生的附加负载力矩三部分构成 15。由于本 文设计的是二维运动平台,不存在切削负载力矩,因此只需计算摩擦负载力矩与 附加负载力矩即可。 摩擦负载力矩 n t (n mg)由式 28 可以得出 2 a u f l t = (28) 式中: a f 丝杠的轴向负载力;l电机每旋转一圈,系统轴向移动的位移; 系统的总效率,取=0.9。 将180 a fn=,0.04lm=带入式 27 中得: 180 0.04 1.27 20.9 u t = g 因滚珠丝杠预紧力产生的附加负载力矩 f t 可从式 29 得出 02 0 (1) 2 p f f l t = (29) 式中: p f 滚珠丝杠的预紧力 n; 0 l 滚珠丝杠的导程 m; 0 滚珠丝杠的效 率,取 0 =0.98。 将2283 p fn=; 0 0.04lm=带入式 28 得: 2 2283 0.04 (1 0.98 )0.64n 20.9 f t = g 通过上面计算结合式 29 可得负载力矩 t uf ttt=+ (210) 所以所选电机的 max tt最大静力矩负载力矩 13 将1.27,0.64 uf tn tn=带入式 210 可得: 1.270.641.91tn=+= 4)电机额定电流的确定 由于本文制作的二维运动平台工作在市电 380 伏电压下, 可大致取其额定电流为 1.6 安培。 综上所述, 本文选取松下型号为 mhmd022p1u 的伺服电机坐位本文二维运动平 台的电机。 2.3 联轴器及其选型联轴器及其选型 2.3.1 联轴器的作用和分类联轴器的作用和分类 联轴器是用来传递扭矩的机械结构。 现在市场上的联轴器一般可以分为刚性联轴器、 挠性联轴器以及安全联轴器三大 类 16。其中刚性联轴器又可以分为凸缘式联轴器、套筒式联轴器以及甲壳式联 轴器; 安全联轴器又可以分为挠性安全联轴器、 刚性安全联轴器以及永磁联轴器。 目前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联轴器有一下几种: 1)弹性联轴器:一体成型的金属弹性体,具有零回转间隙、可同步运转,较高的 抗扭矩性; 较高的刚性以及较高的灵敏度, 顺时针与逆时针的回转特性完全一致, 无需维护、抗油及耐腐蚀性高等特点。 通常情况下比较适用于旋转编码器、步进电机。 2)膜片联轴器: 使用环形或着方形弹性不锈刚片变形制成, 具有高刚性; 高转矩、 低惯性;高扭矩刚性以及高灵敏度;零回转间隙;顺、逆时针回转特性一致,无 需维护、抗油及耐腐蚀极强的优点。 通常情况下比较适用于伺服电机、步进电机。 3)滑块联轴器:具有使用方便;安装简单;尺寸应用范围广;转动惯量小;方便 目测检验;轴套和中间件之间的滑动能容许大径向和角向偏差。如图 28 所示。 适用于普通微型电机。 图 28 滑块联轴器示意图 5)梅花联轴器:其梅花弹性体有四瓣;六瓣;八瓣及十瓣,紧凑、无齿隙,提供 14 三种不同硬度弹性体,固定方式有顶丝,夹紧,键槽固定,具有结构简单、方便 维修、便于检查。可吸收振动;可补偿径向和角向偏差等优点。 通常情况下比较适用于伺服电机、步进电机。 6)刚性联轴器: 主体材质一般是铝合金或者不锈钢, 无法容许偏心, 具有重量轻, 低惯性和高灵敏度,无需维护,抗油性及耐腐蚀性能好等特点。 通常情况下比较适用于伺服电机、步进电机。 2.3.2 联轴器的基本参数联轴器的基本参数 公称扭矩: 联轴器的公称扭矩就是使该轴在受到该扭矩扭转运行时能够不让联轴 器产生疲劳断裂的扭矩的最大值。 许用转速:联轴器的许用转速范围会根据联轴器的材料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其为 材料允许的线速度和最大外缘尺寸,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联轴器的材料来提高联轴 器许用转速范围。 计算转矩:故名思义,通过计算得出的转矩,可通过理论转矩及其工况系数之间 的关系得出,是联轴器选型的主要参数之一。 联轴器联接尺寸:包括轴的直径 d 和轴的长度 l。 2.3.3 联轴器的选型联轴器的选型 联轴器的选型大致可分为转矩计算、初选型号、调整型号三部分 17。 1)转矩的计算:可根据动力机的功率和转速计算得到高速端的理论转矩 t;并 能依据工况系数和其他相关系数,计算得出联轴器的计算转矩。 联轴器的理论转矩: 9550 w p t n = (211) 式中: w p 表示驱动功率 kw;n 表示工作转速minr。 由电机的型号可知0.2 w pkw=,3000minnr=带入式 211 可得: 0.2 95500.64 3000 tn m=g 联轴器计算转矩: cwzt ttk kk k= (212) 式中: w k 表示动力机系数;k 表示工况系数; z k 表示启动系数; t k 表示温度 系数。 通过查表可得 w k =1.0,k =1.0, z k =1.0, t k =1.1,带入式 212 可得: 0.64 1 1 1 1.10.704 c tn m= =g 2)初选型号:由计算转矩 tc 通过查表,从标准系列选取与计算转矩值相近的公 称转矩 tn,并且应符合计算转矩公称转矩。然后初步选定联轴器的型号;确 定其的最大径向尺寸 d 和轴向尺寸 0 l 。 通过查表可初选联轴器的型号为: gb1175, 并从表中可知 d=10mm, 0 l =20mm 15 3)型号调整:通过已选型号,初步确定联轴器的直径 d 和长度 l,若不满足主、 从动端轴径的要求,还要依据轴径 d 调节联轴器的型号。 由于已选滚珠丝杆与电机的型号,因此经过调整最终选取联轴器的型号为: gb11712。 16 第三章第三章 二维运动平台的结构设计及研究二维运动平台的结构设计及研究 3.1 二维运动平台功能原理的确定二维运动平台功能原理的确定 本课题所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要求能够同时承受上下左右等各个方向的载荷 18,并且在伺服电机的控制下能够精确完成 xy 定位19,达到毫米级的定位精 度 20 。 二维运动平台是伺服步进电机驱动的线性滑轨平台 21, 行程是 400mm400mm, 运动速度最大为 100mm s。工作电压为 380v,可通过变频器来驱动伺服步进电 机的运行,通过人机界面进行软件编程来控制电机的运行状态。 图 31 二维运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31 所示,本文所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分为 x、y 两轴,两轴空间垂直重 叠上下分布;两轴直线导轨上分别装有滚珠丝杆,平台 1 与滑轨 1 通过一个滚珠 丝杆副相连接,平台 2 与滑轨 2 通过另一个滚珠丝杆副相连接,平台 2 与滑轨 1 之间固定连接;滚珠丝杆通过联轴器直接和步进电动机相连,平台可随滚珠丝杆 的旋转运动进行相应的往复直线运动 22 ,通过控制电机可对滚珠丝杆进行精确 的旋转控制 23 ,从而可精确的对平台进行控制。 3.2 二维运动平台尺寸结构的设计二维运动平台尺寸结构的设计 根据任务要求对二维运动平台进行结构设计,就一些特殊的结构给出二维图,如 17 下图所示为二维运动平台一些重要结构的二维图。 1)上平台 设 计 绘图 审阅 黄 懿 黄 懿 下平台 20150507 比 例 重 量 图号 材 料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 学院 本科毕业设 计 1:1 a 其 他 3.2 3.2 3.2 技术要求: 1、铸造后时效处理。 2、铸件不得有沙眼、 缩松、夹渣等缺陷。 3、为注明倒角c1 图 3-2 上平台 cad 图 2)下平台 设计 绘画 审阅 黄懿 黄懿 20150509 本科毕业设 计 福建农林大 学金山学院 图号 材料 比例 数量 1:1 1 上平台 a 其 他 技术要求: 1、铸造后时效处理。 2、铸件不得有沙眼、 缩松、夹渣等缺陷。 3、为注明倒角c1 图 3-3 下平台 cad 图 18 3)上导轨 设 计 绘图 审阅 黄 懿 黄 懿 上导轨 20150507 比 例重 量 图号 材 料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 学院 本科毕业设 计 1:1 技术要求: 1、铸造后时效处理。 2、铸件不得有沙眼、 缩松、夹渣等缺陷。 3、为注明倒角c1 其 他 a 图 3-4 上导轨 cad 图 4)下导轨 设 计 绘图 审阅 黄 懿 黄 懿 下导轨 20150507 比 例重 量 图号 材 料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 学院 本科毕业设 计 1:1 技术要求: 1、铸造后时效处理。 2、铸件不得有沙眼、 缩松、夹渣等缺陷。 3、为注明倒角c1 a 其 他 b 图 35 下导轨 cad 图 19 5)滑块 技术要求: 1、铸造后时效处理。 2、铸件不得有沙眼、 缩松、夹渣等缺陷。 3、为注明倒角c1 4、材料ht200 1.6 1.6 1.61.6 a 其 他 ht200 设 计 绘图 审阅 黄 懿 黄 懿 滑块 20150507 比 例 重 量 图号 材 料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 学院 本科毕业设 计 2:3 图 3-6 滑块 cad 图 6)电机座 设 计 绘图 审阅 黄 懿 黄 懿 电机座 20150507 比 例 重 量 图号 材 料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 学院 本科毕业设 计 2:3 技术要求: 1、铸造后时效处理。 2、铸件不得有沙眼、 缩松、夹渣等缺陷。 3、未注明倒角c1 4、材料ht200 ht200 a 3.2 3.2 其 他 图 37 电机座 cad 图 20 7)加强块 设 计 绘图 审阅 黄 懿 黄 懿 加强块 20150507 比 例 重 量 图号 材 料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 学院 本科毕业设 计 2:3 技术要求: 1、铸造后时效处理。 2、铸件不得有沙眼、 缩松、夹渣等缺陷。 3、为注明倒角c1 4、材料ht200 ht200 3.2 3.2 其 他 图 38 加强块 cad 图 8)装配图 c5 a a a-a (材料标 记) 阶段标记 重 量 比例 福建农林大 学金山学院 二维运动平 台 (图样代号) 1:1 共1张 第1张 工艺 审核 批准 设计黄懿 20150507标准 化 标记 处数分区更改文件号签名年、月、日 序号名称数量材料标准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底板1 1 2 导轨4 3 上平台1 4 下支持架1 5 电机2 6 丝杆2 7 轴承座2 8 轴承 7210c 2 9 联轴器2 10 下平台1 11 滑块8 12 加强筋2 13 垫板2 14 螺栓2 1604-3 gb/t292-2007 mhmd022p1u gb11712 技术要求: 1、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 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2、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 锈蚀 3、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 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 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图 3-6 总装 cad 图 21 第四章第四章 二维运动平台的模拟仿真二维运动平台的模拟仿真 4.1 二维运动平台的三维建模二维运动平台的三维建模 4.1.1 三维建模软件的选择三维建模软件的选择 三维模型是物体的多边形体现,可以表示实际存在的事物,也可以表示虚构出来 的事物。三维模型的生成方式多种多样 33;目前物体的三维建模方法一般有: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模;利用设备测量建模 34 ;利用图像或者视频建模三种, 本文采用的是三维软件建模建模; 三维建模软件是将物体的三维信息进行有限元 化、数据化,并将数据化后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现阶段已有的比较有名 的三维建模软件有 3dmax、ug、proe、autocad、softimage、adams 及 ansys 35等。考虑到各个软件的主要功能与建立三维模型的能力不同,本文 采用 proe 36 建模。 4.1.2 二维运动平台三维模型的建立二维运动平台三维模型的建立 本文所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件:底板、下支承导轨、下运动 平台、上支承导轨、上运动平台、电机以及连接块。下面就这几个主要部件的三 维模型的截图进行展示。 1)底板 图 41 底板 22 2)下支承导轨 图 42 下支承导轨 3)下平台 图 43 下运动平台 23 4)上支承导轨 图 44 上支承导轨 5)上平台 图 45 上运动平台 24 6)连接块 图 46 连接块 基本部件的建立如上文所示,下面是本文二维运动平台的整体装配三维图。 图 47 二维运动平台装配图 25 4.1.3 二维运动平台三维模型的分析二维运动平台三维模型的分析 三维建模是建立物体的三维特征,并不具备其应有的其他非物理的特征原理,因 此像电机的运行这种模型在本章中就不建立三维模型, 此外在三维模型的装配过 程中出现了下平台、连接块以及轴承座的中心孔上下不对齐的情况,就此设置了 垫板对连接块及轴承座进行对齐,使得这三个部件的中心孔的中心线对齐。 1)连接块垫板及轴承座垫板 图 48 连接块垫板 图 49 轴承座垫板 4,2 二维运动平台的仿真分析二维运动平台的仿真分析 4.2.1 仿真软件的选择仿真软件的选择 使用三维模型实现现实情况下发生的本质过程称之为仿真,又可称做模拟。其可 大大减少实际生产过程中用于实验模块的成本,工程意义重大。就目前而言,仿 真的主要方法是针对计算机所建立的模型进一步数据化, 对其各个部件之间的联 系通过施加连接副校以实际情况下的真实反应,进而实现仿真。现有的仿真软件 有很多, 如 ansys、 ug、 proe、 adams、 proteus、 simulink、 labview、 fluent 等;就以上所提及的仿真软件的主要功能的考虑,本文采用 proe 进 行仿真。 4.2.2 二维运动平台的仿真二维运动平台的仿真 通过建立丝杆螺母之间的丝杆螺母副,电机的旋转副以及各个部件之间的滑动 副、固定副等连接副得到下面运动仿真结果。 图 210 二维运动平台仿真 26 第五章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结论 本课题以实现二维运动平台是实现工业自动控制最基本的要素为基点, 结合国内 外二维运动平台的控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设计了以固高科技运动控制卡位核心控 制部件,以 c 语言为编程语言的二维运动平台;本文只涉及二维运动平台的结 构设计,本平台采用步进电机为驱动电机,以滚珠丝杆副为中间传动部件,采用 proe 三维建模软件建模并仿真,主要设计研究成果有一下方面: 1)依据任务要求设计二维运动平台的机械结构。 2)绘制了二维运动平台的三维模型。 3)对二维运动平台的三维模型进行了仿真。 本文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可以实现任意二维平面图形的绘制,结构简单易于操 作,通过在计算机上使用 c 语言编程驱动电机的旋转,带动滚珠丝杆副进而实 现平台两个方向上的移动,并可通过旋转编码器对电机的转速进行反馈控制,从 而控制电机以致平台实现精确的运动,绘制出预定的图形。 5.2 展望展望 迅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代名词,手工制造业已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 求,自动控制的优越性与迅速性成为现今工业生产的顶梁柱已呈现无可厚非之 势,而作为自动控制基础的二维运动控制技术便更是日益重要。结构简单、功能 适用、控制方便以及经济性能好的运动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所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虽可实现绘制任意图形但控制精度为毫米级的, 还无 法满足许多工业控制的要求,为了能够精益求精,现总结如下发展方向: 1)设计多维运动控制平台。 2)采用更小螺距的丝杆螺母副,设计反馈控制系统对电机进行实时反馈 控制,以使系统在精度上达到一个本质的提升。 3)开发设计更为简单实用的人机交互界面,使控制变得更加简单快捷。 2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cruz s m a, ferreira m, cardoso a j m. output error voltages- a first method to detect and locate faults in matrix convertersc .proceedings of the 34th annual conference of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orlando florida usa,2009:1319- 1325. 2peuget r,courtine s,rognon j p.faul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on a pwm inverter by knowledge based mode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1998:1318- 1326. 3omega r, nicklasson pj, speed control of stepmotors,automation,1996:455 一 460 4孙伏,栗婷.滚珠丝杠副的选型自动化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4,04:12- 14. 5刘建佐.滚珠丝杠副力学特性及滚珠循环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6徐凤翔.滚珠丝杠副轴向静刚度理论分析及试验平台开发研究d.南京理工大 学,2014. 7刘波.滚珠丝杠副额定动载荷值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其计算实现d.浙江大学,2006. 8黄育全.滚珠丝杠副的选型计算与应用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1,19:46- 48. 9张晓松.步进电机的选型j.机电信息,2009,24:125- 126. 10张明.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j.科技信息,2007,09:83. 11范超毅,范巍.步进电机的选型与计算j.机床与液压,2008,05:310- 313+324. 12tieluo lin, jianxun zhang, dsp- based microstep controller of stepper motor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2006:41 一 45 13石东峰.步进电机的原理及选型j.科技与企业,2011,10:44. 14 王 军 锋 , 唐 宏 . 伺 服 电 机 选 型 的 原 则 和 注 意 事 项 j. 装 备 制 造 技 术,2009,11:129- 131+133. 28 15刘宝志.步进电机的精确控制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 16陈克乐.运动平台中电机容错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 所),2014. 17胡昌话, 许化龙著.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的分析和设计 fdl.北京:国防工业出 版社,2008. 18肖潇,杨金堂,全芳成,李京,田晓波,汪谱发.伺服电机的选型原则与计算j.机床与液 压,2014,22:44- 46+49. 19邱维宝.嵌入式步进电机二维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 20牛传猛.基于单片机的二维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9. 21李徐佳.精密二维运动平台实时标定实验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22r.miklosovic,z.gao.a robust two- degree- of- freedom control design technique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j.proceeding of the iee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society world conference.2004:1495- 1502. 23方菲.宏微双驱动高精度二维运动平台的实现d.浙江大学,2012. 24覃攀.基于 mm440 二维运动平台控制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1. 25佟志忠,丛大成,姜洪洲,何景峰,韩俊伟.三自由度运动平台可视化设计研究与实现j. 系统仿真学报,2007,04:794- 798. 26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g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副校长在全体教师大会上的讲话: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师生共赴的成长之旅
- 化学空气氧气试题及答案
- 装饰公司物资管理办法
- 智能化驱动与供应链融合-洞察及研究
- 规范餐饮标准管理办法
- 财务外包交付管理办法
- 融资招投标管理办法
- 《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 行政仓库库存管理办法
- 老小区如何管理办法
- 综合应用能力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管理类A类)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单元课件
- 兼任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负责人备案表
- 华中科技大学青年长江学者答辩模板
- 顶储罐施工方案
- 形婚协议书版
- 血液灌流操作流程课件
- 电力系统分析(郝亮亮)
- 查缉酒驾实战培训课件
- 铁路客运规章全套教学课件
- 计算机组成原理-鲲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