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氢新燃料》PPT课件.ppt_第1页
《液化氢新燃料》PPT课件.ppt_第2页
《液化氢新燃料》PPT课件.ppt_第3页
《液化氢新燃料》PPT课件.ppt_第4页
《液化氢新燃料》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液化氢新燃料 项目及市场概要 目录 第一章 项目简介 第二章 项目背景、产品特性及优势 第三章 国内市场概况 第四章 经济指标 第五章 国际市场概况 第六章 项目计划 第七章 结论 第一章 项目简介 v项目的名称:液化氢新燃料项目; v应用领域:替代液化气使用领域,民用燃料、工业燃料、新能源车 用燃料用途; v政策依据:属国家新能源鼓励项目,依据国家建设部、标准委员会 颁发的2008年城镇燃气用二甲醚行业标准、2009年燃料甲醇 国家标准;标准的实施表明,煤基醇醚燃料替代能源已具合法身 份,可以正式进入城镇作为替代燃料推广; v技术水平:拥有成套规模生产设备实用新型专利及添加剂发明专利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v建设地点:化工及危险品工业区; v投资经济指标:项目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入 1.55亿元,流动资金0.45亿元;年产20万吨,年销售收入10亿元人 民币;年利税约3.7亿元,其中税金约0.84亿元; v项目建设周期:24个月; v项目占地面积:200亩。 第二章 项目背景、产品特性及优势 2.1项目背景 v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超过70% ,煤炭的采收和利用 的总效率比世界先进水平低了近一倍。我国的单位 GDP 能耗高,我国的GDP总量占世界 GDP 的6% ,但是我们 消耗了全世界31%的煤炭以及7.5% 的石油。 v我国是所谓的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每年排放63 亿吨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一些污染物的排放也处于世界榜 首。 v哥本哈根会议后,中国绿色低碳能源的战略核心为经济 、环境双赢的能源战略“低碳、绿色能源战略”,通过三个 子战略,发展三种概念的绿色能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 的新型能源道路:1、大力节能,提高能效,控制总量。 2、洁净化利用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使这一黑色能源“ 绿色化”。3、 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发展,使其成为中 国能源的绿色支柱。 2.2产品研发 v液化氢新燃料是一种能取代液化石油气,它主要以煤 基醇醚-甲醇与二甲醚通过科学的配比和适当的技术 混合,生产出的一种新型液态燃料,该燃料无色无味 、无腐蚀性、无致癌性、无毒性。燃烧热值高,且燃 烧性能好,热效率高,燃烧过程中无残渣、无黑烟、 CO、NO排量低。在常温、常压下可以贮存 ,储存运 输方便、安全。是目前取代液化石油气最为理想的清 洁、节能、环保新能源。 v项目发明人经8年的自主研发及技术创新,从高纯高压 提氢到一种以煤基醇醚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合成燃料, 并形成了成套生产设备及添加剂技术,获得了实用新 型及发明专利,其命名的液化氢新燃料经国家测试中 心进行检测,各项指标合格。 v液化氢新燃料选用液 态的碳一氢化合物甲 醇,作为燃料的基础 原料,然后加入适量 的催化剂、助燃剂等 添加剂改性、混合生 产出在常温、常压下 可以贮存的新型液体 燃料。 v经过催化反应以后, 去除了杂质、二氧化 碳、一氧化碳。达到 绿色、环保的效果。 项目 甲醇二甲醚 相对分子质量 3246 液态密度 (Kg/m3) 742667 沸点(C) 64.5-24.9 自燃温度(C) 385235 低热 值 (KJ/ m3) 2587664686 (Kcal/K G) 480010786 气化潜热(KJ/ Kg) 1109468 动力黏度(20C 时)(MPaS) 0.580.15 饱和蒸汽压 (20C时)(MPa) 1.030.511 爆炸极限() V6.7-363.4-17.0 生产工艺 单产 甲醇、合成 胺联产 甲醇 甲醇脱水、直接合 成 2.3产品特性 2.4产品优势 v液化氢新燃料产品以煤基醇醚为复合燃料完全响应国 家号召,高度重视开发利用新能源,把能源开发利用 作为增加能源结构、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的策略。 v液化氢新燃料产品安全性高于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及 同类产品。 v液化氢新燃料产品为绿色环保燃料,为长远发展奠定 了基础。 v液化氢新燃料产品的各种参数优于常规的液化石油气 、天然气及同类产品,燃烧后无残留。 v液化氢新燃料产品的生产原料为煤基醇醚,易于采购 ,成本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低,这样为占据市场提 供了有利的保障。 v液化氢新燃料产品与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相比,其价 格受国际原油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小,有明显的竞争优 势。 2.5产品比对分析 项项目液化石油气ME 新燃料 理论热值论热值1072011930 钢钢瓶压压力 夏6.5公斤 冬3公斤 常年始终终保持常压压(2.3 公斤) 爆炸极限4%-24%高低 燃烧时间烧时间35.5L瓶装连续连续 燃烧烧 比石油液化气多4小时时 残留物 冬天:1.5KG 无 夏天:1KG 燃烧烧排放 二氧化碳无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少量一氧化碳 成本比对对5000元/吨 3500元/吨 2.5.1化学性状 vME 新燃料的主要原料为煤基醇醚。甲醇的主 要化学成分是碳、氢、氧。其中氢占2/3(按 体积计算),它的热值为3800千卡。在它作为 燃料时,由于发生催化反应,其热值可以提到 6000千卡左右,再加入二甲醚及添加剂它的热 值可达到11930大卡以上。 v液化石油气由于其中C5以上成分沸点较高,在 C3、C4等汽化之后,C5以上仍以液态残留在 容器之中;同时,液化石油气燃烧又不完善, 因此,石油液化气的实际热值大约为10720大 卡。 2.5.2安全性 vME 新燃料无毒无味,对人体无害。可以在常温( 不大于50)常压下以液态方式贮存,因此,该 产品同样可以用液化石油液化气钢瓶充装,这种 新的液体燃料(不需要对燃烧灶具装置进行改动 ,因产品压力稳定,只需更换减压阀、调整气门 )。在压力容器中不管零下20以下,38以上 ,它的压力始终保持平稳。 v液化石油气体积膨胀系数大约是在同温度下的体 积膨胀系数的10-16倍,因此,在满液情况下,温 度每升高1度,压力会升高2-3Mpa,所以液化 石油气不能超装,一般需留有15%的空间,以免 发生超装后,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导致压力升 高而钢瓶破裂。 2.5.3易爆性 vME新燃料的密度是三种气体中最小的,因为“ 轻”所以称为安全(轻气),它的蒸气比重比液 化石油气轻,万一发生漏气它向上飘,迅速散 逸至大气中,不会出现石油液化气、天然气、 乙炔等气体的爆炸聚集危险。 v液化石油气相对密度一般为空气相对密度的 1.2-2.0倍,点火能量约为0.31-0.38毫焦耳, 引爆的最小电流强度为0.36-0.48安,若在空气 中的浓度高于9.5%,含氧量高于11.5%时,极 微小的火种,都足以引起燃烧或爆炸。 2.5.4残留物 vME新燃料热值高,在燃烧时完善,不会 产生残渣、残液留在容器中。 v液化石油气燃烧不完善,因为C5以上成 份沸点较高,在C3、C4等汽化后残渣、 残液留在容器中,留在容器中的大约重 量,冬天在1.5KG,夏天在1KG左右,这 种残液留中容器中在我国民用石油液化 气中普遍存在性较高。 2.5.5价格 vME新燃料的选用煤基醇醚为基础的液体 燃料,煤基醇醚燃料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已进入低成本大 量供应市场,资源量非其它替代能源可 比,每吨:甲醇*45%+二甲醚*45%+添 加剂,且比例可做调整,成本控制合理 ,在3500元/吨左右。 v液化石油气价格已经超过5000元/吨,最 高甚至达到7000元/吨以上。且受国际原 油价格走势影响较大。 2.5.6环保性 vME新燃料通过燃烧后不会产生有害气体 ,新燃料通过制备装置反应,取消二氧 化碳,只有微量的一氧化碳,燃烧后对 大气无污染。 v液化石油气通过燃烧,在燃烧过程中会 产生有害气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造 成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和人 体健康。 第三章 国内市场概况 3.1国内液化气市场价格走势概述 v2009年的国内液化气市场呈现“M”型的走势。 全年最高日均价5654元/吨出现在11月21日, 最低日均价2971元/吨出现在5月29日,价差为 2683元/吨。 v2008年与2009年的价格相比,价格走势变化 较大。08年的日均最高价格出现在5月30日, 为7077元/吨;最低价格出现在12月31日,为 3293元/吨。年度最高价与最低价价差高达 3784元/吨。09年的日均最高价格出现在11月 21日,为5654元/吨;最低价格出现在5月29日 ,为2971元/吨。年度最高价与最低价价差为 2683元/吨。 v08年的最高价和09年的最低价同时出自该年度的5 月份。08年的5月,由于汶川地震、火炬传递、炼 厂保价等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使得当月市场涨势良 好。而09年的5月,国内炼厂的产量较大,各地炼 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低价进口气到岸比较密 集更是对国产气产生冲击,使得价格不断下行。 v08年的最低价和09年的最高价均出现在该年度的 冬季。08年的12月,由于东北、华东、华中部分 单位检修,导致国内液化气供应量略有下降,单 日供应量在34650吨左右。国际市场持续走跌,国 内进口贸易商利润丰厚,受此影响,12月全国冷 冻货到岸量激增到45.2万吨,较11月23.5万吨, 上涨92.3%,国内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直线 下降。09年的11月,当月CP大涨,进口成本高位 支撑市场心态。加之当月中国内大范围降雪降温 ,对液化气的需求激增,价格迅速升至高位。 v另外,09年的月涨跌幅度除11月之外,其余月份 均低于08年同期水平。这与国际原油的走势和国 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3.2国内进口气价格评述 v2009年的华南进口成本和实际成交价格一直呈震荡上扬 的走势。 v第一季度,由于经历中国的传统春节,市场需求降低,2 、3月份的进口量也大幅下降,1、2月份的实际成交价格 与进口成本处于一个倒挂的形式之中,3月份受资源量少 支撑,进口商开始处于盈利状态。 v第二季度,4月份的进口成本较为稳定,但是华南地区资 源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因此进口码头的盈利幅度开始 缩小,到5月份已基本处于盈亏的边缘。6月国际市场价 格走高,而国内进口资源减少支撑进口价格不断上涨, 华南开始处于盈利状态。 v第三季度,随着进口资源的增多,华南地区的码头出现 卸货压力,需求平淡导致进口气价格上涨缓慢,市场在7 月份进入亏损状态。8月,华南市场进口气码头多以固定 价格买货。而此时国际市场价格小幅走跌支撑进口成本 反弹,加之进口气资源到岸较少,华南进口气码头重回 赢利状态且一直延续至9月份。 v第四季度,由于进口气到岸比较密集,加之国产气供应 充裕,华南进口气码头全季处于微幅赢利水平。 v2009年的华南市场进口气与国产气的价格走势 惊人的相似。上半年在年初经历一波小涨之后 就逐步进入下行通道。年中价格触底。下半年 开始进口气与国产气携手呈台阶式上行。 v全年的进口气与国产气价差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 1月初由于经历元旦及春节,市场需求较少 ,故有少数几天形成进口气与国产气价格的倒 挂。年内其余时间两大资源的价差主要控制在 200-400元/吨之间。从价差上来看,进口气与 国产气价差缩小至100元/吨左右时,两大资源 的竞争尤为激烈,进口气对国产气形成明显冲 击,而此时的进口资源到岸量也较为集中。当 进口气与国产气价差扩大到500元/吨以上时, 国产气的销量明显好于进口气,而此时的国际 液化气补给成本基本处于高位,进口资源到岸 量也并不大。 3.3国内液化气产量分析 v第一季度,原油价格在年初跌至低谷底且此时正值春节需求淡季 ,国内炼厂生产积极性降至冰点。同时为应对大量低价进口气的 冲击,各炼厂积极削减原油加工量,加之地炼纷纷停工减产也就 导致了液化气产量的缩减。 v随着南方工业需求逐渐复苏,国内原油加工量同步提升,而此时 原油再度走强,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国内炼厂开工率急速上升 ,液化气产量于3月来到年内最高的161.6万吨。而二至三季度国 内成品油市场零售价分别于6月初、末及9月初经历三次上调,致 使国内炼厂开足马力,直接造成总产量在7月及10月份再度攀上 高点。而4月及9月份的偏低产量主要是因为炼厂的集中检修,检 修单位大多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和山东地区的中石化炼厂以 及部分地炼。此外,9月因华东主力炼厂临时检修及装置故障导 致其商品量一度下降;同时为保证60年大庆期间的北方物流通畅 ,华北主力炼厂被迫移库,使得资源输出量大为减少;成品油市 场黯淡造成山东地炼自用量增加及个别单位临时停工也使得国内 产量出现缩减。 v进入第四季度后,前期检修炼厂陆续恢复生产,但受成本高位影 响,各炼厂继续削减加工量导致10-11月国内整体供应呈现缓慢 下降的趋势。11月因大雪酿成国内天然气荒致使国内燃气市场供 应告急,从而刺激各炼厂不得不在12月对原油加工量作出上调, 使得国内液化气产量重新回升至161.5万吨。 3.4国内液化气进出口量统计分析 v2009年的中国液化气进口总量在424万吨,同比上涨69.9%。 v由于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国际能源需求减少, 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拉低进口液化气价格不断回落,国内 外价格倒挂情况得以缓解,企业进口积极性恢复。而中国对清洁 能源的需求呈现增长趋势,加之国家取消了对液化石油气的临时 价格干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液化石油气进口。 v2009年,由于国际经济大环境的萧条,年初原油价格达到低点, 国际液化气价格受此带动,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国内液化气市场 价格在上半年也徘徊在较低水平上,国内炼厂第一季度的液化气 产量并不高,而此时的国内需求开始上升,因此进口资源量的上 升成为必然。另外,从液化气产量与进口量的联动关系图上可以 清晰的看出,国内液化气产量与进口量呈清晰的反比关系,因此 ,国内液化气需求基本可以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v2009年,中国液化气进口主要来自于伊朗、卡塔尔、阿联酋、沙 特和澳大利亚。其中来自伊朗的进口量较去年上升了11%,来自 卡塔尔的进口量较去年上升了7%,来自阿联酋、沙特和澳大利亚 的进口量有所下降,分别较去年下降了8%、9%和4%。 v沙特曾经是中国进口液化气的最大供应国,2006年来自沙特的供 应量多达226万吨,占中国进口气市场份额的近2/3。随着沙特出 口量的减少,2009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降到10%。沙特石化供 应扩建能力投产将使该国2010年的液化气出口量锐减。然而伴随 着中东地区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和出口液化天然气设施的建成, 卡塔尔、阿联酋和伊朗液化气出口量将猛增。 3.5国内液化气出口量统计分析 v2006年至2009年这四年间,中国液化气出口量逐年上升, 06年到07年增长幅度为121%,07年到08年增长幅度为 108%。2009年的中国液化气出口总量在86万吨,同比上 涨30.2%。 v2009年,液化气的主要进口国需求有所下降。日本和韩国 的液化气进口量减少。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液化气进口国, 2009年日本液化气消费量将连续第4年下降。越南从2007 年起成为中国液化石油气的最大买家,2008年从中国进口 液化石油气34.4万吨,进口量增长1.6倍。进口自中国的液 化石油气几乎占据了越南25%的供应市场。越南虽然只有 60余万吨进口气市场,但却是中国出口液化气的主要销路 之一。该国2009年2月份投产的首座炼油厂因技术原因一直 运转不正常,开工率和液化气产量都偏低。该炼厂常规运 转时进口量将减少。2009年底,该炼厂检修,支撑该国对 进口成品油和液化气的需求上涨。 v2009年,中国出口越南的液化气仍占到出口总量的43%, 但比2008年的50%略有下降。出口中国香港的液化气由 2008年的27%上升到2009年的37%。2009年出口菲律宾的 液化气比重也升至11%。 3.6国内液化气表观消费量统计分析 v据统计,我国2009年液化石油气进口量为 424.43万吨,较2008年的249.80万吨上涨了 69.9%。2009年液化石油气出口量为86.45万吨 ,较2008年的66.4万吨上涨了30.2%。与此同时 ,中国2009年液化石油气产量同比上涨了4.73% 至1792万吨,08年产量为1711万吨。 v根据上述数据,我国2009年液化石油气表观需 求大约为2130万吨,较08年1894万吨上涨了 11.1%。由此可见,我国液化气的进口依存度在 逐年减小。 第四章 经济指标 4.1应用材料 v1、甲醇; v2、二甲醚; v3、助燃剂; v4、辅助材料: v5、其他各种材料; v(以上的原材料价格与石油格同步浮动, 始终比液化石油气价格低30%左右。) 4.2甲醇市场分析 v2010年前5个月,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约860 万吨,国内产量为668万吨,进口量192万吨 ,出口5000吨。进口甲醇占到消费总量的22% 。 v“在价格方面,虽然甲醇的价格同比有所提高, 前5个月的平均价格约为2456元/吨,但远低于 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价格,连2004年的价格 都达不到。”冯世良表示,究其原因就是被进口 甲醇的价格给压制住了。“15月,进口甲醇 平均价格为311.7美元/吨,比国内甲醇的成本 价还低,非常具有竞争力。” v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甲醇消费 量约为1661万吨,其中国内生产量约 1133万吨,进口甲醇527.6万吨。排在我 国甲醇进口国前四位的都来自中东。 v到2010年底,国内原计划投产的甲醇在 建项目共有25个,产能合计861万吨。国 内甲醇总产能将至少达到2953.4万吨。 另外,我国还有25个拟建或处于规划阶 段的甲醇项目,产能合计2440万吨。如 果甲醇行业仍然保持现有的产能扩张速 度,到“十二五”中期,即2013年左右, 国内甲醇产能将很有可能超过5000万吨 。即使在这一时期淘汰掉900万1000 万吨落后产能,国内甲醇仍然处于严重 过剩的局面。 4.3二甲醚市场分析 v20092010年,我国计划投产的二甲醚项目工程有14 个,产能合计395万吨/年,预计2010年我国二甲醚总 产能将达到850万吨/年。 v二甲醚在我国的市场主要为替代液化石油气用作民用 燃气和替代柴油作为公交车燃料。随着国际油价的大 幅下跌,液化石油气的价格也一路随之下跌,而同期 二甲醚原料甲醇的价格却居高不下,受此限制,国内 二甲醚产业,如今处在了水深火热之中。二甲醚价格 跌势之猛令人咋舌。据统计,今年以来,二甲醚行业 开工率甚至不到20%,众多企业出现了成本倒挂、经 营困难,甚至停产。 v2009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及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国内 二甲醚价格也随之大幅下跌,多年来由于产能过度扩 张而累积的风险开始集中显现。当前二甲醚面临比较 严重的市场问题,产品用途比较单一,缺乏相关政策 扶持,市场开拓不利将给这个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阻 力。 4.1.3 ME新燃料成本预算 序号类别类别经济经济 效益核算表金额额 1主要原料 甲 醇2000*45%=900 2610 二甲醚醚3800*45%=1710 2添加剂剂平均每吨217 3工资资平均每吨40 4水电费电费 用平均每吨15 5折旧 48 6运输费输费1元*吨/公里(以250公里为为半径)250 7税金平均每吨200 8管理费费及财务费财务费 用平均每吨150 9生产产成本平均每吨(元)3530 4.4成本 v每公斤ME新燃料热值是11930大卡,每公斤液 化石油气热值是10720大卡;每吨ME新燃料成 本约3500元,液化石油气每吨在5000元左右 ;每公斤ME新燃料是液化石油气成本的70% ,从我国能源资源及消费看,石油资源更受制 国际市场,因此,液化石油气的价格会随着油 价的不断走高也居高不下,使用每公斤ME新 燃料与液化石油气对比可以节约成本30%;使 用ME新燃料是安全、经济、节能、环保的新 能源。 第五章 国际市场概况 v2009年底,国际原油价格达到80美元/吨 附近,市场人士认为2010年的国际原油价 格有可能突破100美元/吨,这将会对国际 液化气市场产生一定的支撑,因此,国际 液化气市场在2010年的需求和价格还将延 续2009年的态势,不会出现大跌的行情。 另外,中东地区将要缩减供应量,导致国 际液化气资源减少。 v曾被比作“巴黎香水”的天然气似乎一改多年来价格追随 油价波动的“惯性系统”,出现价格持续疲软的态势。本 报记者从业界了解到,自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国际油 价已从最低40美元水平攀升至80美元以上,而天然气 价格却未同步回升。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是北美 页岩气开采出现革命性突破,使得全球天然气供应突 然饱和,价格随之一蹶不振。 v目前,天然气出口国已如坐针毡。后者不得不在近期 开会讨论油气价格挂钩与削减产量,并谋求诞生一个“ 天然气欧佩克”。而对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天然气市场 的中国而言,国际天然气价的下跌意味着中国有必要 适时行动,加快天然气价改步伐。专家预计,未来3个 月是天然气价改的“重要窗口期”。改革之后,国内天然 气价涨幅或在20%以内。 v由于国内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国内天 然气价长期与国际脱节,两者间存在巨大的价差。而 正是这种价差的存在使得国内天然气价改革一方面极 为迫切,另一方面却又步履维艰。如今,随着国际天 然气市场大幅震荡,国内天然气价改更应有所行动, 以一个更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来迎接天然气新格局。 第六章 项目计划 vME 新燃料项目产业化计划为以地级市为单位进 行布点,先行启动年产20万吨规模,市场可辐射 一个地级市,并以此为基地,扩大产能至100万 吨辐射到整个地级市区域。 v目前,安徽宁国市年产30000吨ME醇醚合成燃 料项目已经开始建设,同时要求项目产业化后配 送到各个燃气站。项目用地落户在港口镇工业园 区 ,占地30亩,园区为成熟的化工园区,配套 完善,土地已经平整。 v项目总投资2亿元,产业化后,销售收入10亿元 ,年利税约3.7亿元,其中税金约0.84亿元。 6.1 ME新燃料年产20万吨投资预算 品名规规格产产能20万吨(万元) 土地使用200亩亩1000 土地设设施40000 2000 原料储储罐(甲醇)2000m31000 原料储储罐(二甲醚醚)2400m31200 成品储储罐2400m31200 充装机160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