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ppt_第1页
布鲁氏菌病.ppt_第2页
布鲁氏菌病.ppt_第3页
布鲁氏菌病.ppt_第4页
布鲁氏菌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布鲁氏菌病 定义 v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 染病。其特征是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 的局部病灶。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 国目前在人、畜仍有发生,给畜牧业和人类 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病原 v布鲁氏菌为球杆状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布鲁氏菌属有6个种,即马耳他布鲁氏菌( 或称羊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或称牛 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林鼠布鲁氏菌、 绵羊布鲁氏菌和狗布鲁氏菌。 病原 布鲁氏菌为细胞内寄生菌,可在宿主的巨 噬细胞及上皮细胞内生存发育,而不被宿主 细胞的免疫功能和药物杀死。 病原 v本菌对干燥和寒冷等外界因素的抵抗力较强 。在污染的土壤、水可存活1-4个月,在肉乳 食品中生存2个月左右。但对湿热的抵抗力不 强,煮沸立即死亡。一般常用消毒药的常用 浓度几小时內即可杀死本菌。 流行病学 v易感动物:本病的易感动物范围很广,包括 大多数家畜和野生动物。在家畜中,牛、羊 、猪最常发生,且可由牛、羊、猪传染于人 和其他家畜 流行病学 v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即通过 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也可通过皮肤、 黏膜感染。 流行病学 v传染源:病畜及带菌动物。流产母畜将大量 布鲁氏菌随着流产胎儿、胎衣、阴道分泌物 及乳汁排出体外,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流行病学 v流行特点:流产布鲁氏菌的主要宿主是牛; 马尔他布鲁氏菌的主要宿主是山羊和绵羊; 猪布鲁氏菌的主要宿主是猪;狗布鲁氏菌的 主要宿主是狗;林鼠布鲁氏菌的主要宿主是 沙林鼠。除了主要宿主外,它们还可交叉感 染。由于布鲁氏菌主要侵害生殖器官,所以 成年动物较易感;公牛比母牛抵抗力强些。 症状 v牛、羊最明显的症状是 流产,通常发生于妊娠 的中后期。流产胎儿多 为发育比较完全的死胎 (图I22,I-23)。有 时产下弱仔,但常存活 不久。 症状 v牛、羊最明显的症状是 流产,通常发生于妊娠 的中后期。流产胎儿有 时为发育不全的胎儿, 全身肿胀,有出血斑(I -23)。有时产下弱仔 ,但常存活不久。 症状 v流产前阴道黏膜潮红肿胀,有粟粒大的红色 结节,阴唇及乳房肿胀,不久即发生流产。 症状 v母牛流产后常伴发胎衣 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 阴道流出污灰白色或棕 红色有恶臭的分泌物, 可持续23周(图I 24)。 症状 v病公牛常发生睾丸炎或附睾肿胀,关节炎及 局部肿胀,配种能力降低。 病理变化 v主要病变为胎衣水肿增 厚,呈胶样浸润,表面 有纤维素或脓汁覆盖( 图I25),子叶上出 血。 病理变化 v胎儿淋巴结、脾和肝有 不同程度的肿胀(图I- 26)。有的散布有炎性 坏死灶。胎儿胃内有淡 黄色或白色黏液絮状物 ,胃肠和膀胱浆膜下有 点状出血。 诊断 v临诊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孕畜流产, 胎儿及胎衣的病理变化,胎衣滞留及不育, 公畜发生睾九炎及附睾炎,同群家畜发生关 节炎及腱鞘炎,可以怀疑为布鲁氏菌病。 诊断 v实验室诊断:确诊的手段。 1.细菌学检查:采病料 涂片镜检 分 离培养。 2.血清凝集试验:常用。 3.变态反应:较适于绵羊和山羊的群检。 防制 v培育健康畜群:通过检疫、淘汰病畜和培育 健康畜群是防制的根本措施。 v免疫接种:我国经常使用的菌苗有我国自行 培育的猪2号菌苗(适于羊、牛、猪)、羊5 号菌苗(适于羊、牛)和国外引进的流产19 号菌苗(适于牛),均有很好免疫效果。 v坚持自繁自养,引进动物时严格检疫。 结核病 定义 v 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 传染病。病变特征为多种组织器官形成肉芽 肿,干酪样和钙化结节。 病原 v一般特性:本病的病原是分枝杆菌属的三个 种。本菌为专性需氧菌,不产生芽胞和荚膜 ,也不能运动,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一般 染色法着色较难,常用的方法为Ziehl Neelsen氏抗酸染色法。 病原 v形态特征:显微镜下呈 直或微弯的细长杆菌, 呈单独或平行相聚排列 ,多为棍棒状,间有分 枝状(图I35)。 病原 v寄生方式:细胞内寄生菌。 v分类:分枝杆菌分为三个种 1.结核分枝杆菌 2.牛分枝杆菌 3.禽分枝杆菌 它们的形态稍有差异 病原 v抵抗力:对干燥、腐败和一般消毒药抵抗力 较强,对磺胺类药物、抗生素不敏感,但对 热抵抗力差,对链霉素、异烟肼等药物敏感 。 流行病学 v易感动物:本病可侵害人和多种动物。 家畜中牛,尤其是奶牛最易感,猪和家禽 易感性也较强。羊极少患病。 流行病学 v传播途径:主要有两条 1.通过采食污染的饲料、饮 水经消化道感染。 2.吸入带菌飞沫经呼吸道感 染。 流行病学 v传染源:病人和患病畜禽,尤其是开放 性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其痰液、粪尿、 乳汁和生殖道分泌物中都可带菌,散播 病原。 流行病学 v流行特点: 1.结核分枝杆菌 主要感染人 2.牛分枝杆菌 主要感染牛 3.禽分枝杆菌 主要感染禽 三种菌可交叉感染不同的宿主。 结核免疫的特点 v机体抗结核病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体液免 疫是次要的。 v传染性免疫和传染性变态反应:只有当结核 菌及其抗原在体内存在时,机体才有抗结核 的特异性免疫力和变态反应。当结核菌及其 抗原在体内消失后,免疫力和变态反应也随 之消失。 症状 v牛结核病 肺结核:1.易疲劳,常有短而干的咳嗽,病 畜日渐消瘦、贫血。 2.有的牛体表淋巴结肿大,常见肩前、股前 、腹股沟、颌下、咽及颈淋巴结肿大。 3.胸腹膜发生结核病灶时,胸部听诊可听到 磨擦音。 症状 乳房结核:乳房上淋巴结肿大,乳房有 硬结,产奶量下降,乳汁开始无明显变化, 严重时稀薄如水。由于形成肿块和乳腺萎缩 ,两侧乳房可能不对称。 肠结核:多见于犊牛,表现消化不良,顽 固性下痢,迅速消瘦。 症状 脑结核:常引起神经症状,如癫痫样发作 、运动障碍等。 其它结核:粟粒性结核(全身性结核)、 淋巴结核、生殖器结核等。 症状 v禽结核:贫血,消瘦,鸡冠萎缩,跛行。常 因衰竭或肝变性破裂而突然死亡。 v猪结核:很少有症状。肠道有结核时下痢, 有时逐渐衰弱、消瘦,死亡。 病理变化 v剖检在肺脏常见有很多 突起的白色结节(图I 36) 病理变化 v结结切开为干酪样坏死 (图I37),切开时 有砂砾感。 病理变化 v有的坏死组织溶解和软 化,排出后形成空洞( 图I38)。 病理变化 v发生粟粒性结核时,胸 膜和腹膜发生密集结核 结节,呈粟粒大至豌豆 大的半透明灰白色坚硬 的结节,形似珍珠状, 即所谓的“真珠病”(图I 39)。 病理变化 v乳房结核可见乳房上淋 巴结肿大,剖开有大小 不等的病灶,内含有干 酪样物质(图I40) 。 病理变化 v肠道结核肠系膜淋巴结 有大小不等的结核结节 (图I41)。 诊断 v临诊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理变化 作出诊断。 v结核菌素试验(变态反应):临床常用。 v细菌学诊断:用于开放性病例的诊断。即采 取病料,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动物试验。 v血清学试验:荧光抗体技术具有快速、准确 ,检出率高的优点,其它血清学方法少用。 防制 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 v婴儿接种卡介苗。动物无疫苗可用。 v畜禽结核病一般不予治疗。 v通常采取加强检疫,隔离等措施防止疾病传 入。 v净化污染群,培育健康畜群等。 链球菌病 猪、牛、羊、马(腺疫)、兔、人 链球菌病 定义 v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多种人畜共患病 的总称。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引起化脓创 、败血症及各种局限性感染。链球菌病分布 广,严重威胁人畜健康。 病原 v形态:病原体链球菌, 呈长短不一的链状排列 (图II63),有的菌 株在病料中能形成荚膜 ,革兰氏阳性。 病原 v分群:链球菌分为20个血清群,对动物有致 病性的是B、C、D、L、E群等,群内菌分为 若干型。 v抵抗力:不强。常用的消毒方法和消毒药均 有效。 流行病学 v易感动物:多种动物和人。不同动物的易感 年龄可能不同,如猪为各种年龄,牛为3周龄 以内,马为4月龄-5岁易感。 v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受伤的皮肤及黏 膜。有时也可发生内源性传染。 流行病学 v传染源:链球菌分布广泛,正常情况下即存 在于动物和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等处,在诱 因的作用下引起发病。患病、病死动物及康 复带菌动物为本病的传染源。未经无害化处 理的病死畜禽肉、内脏等是散播本病的主要 原因。 流行病学 v流行特点:有一定的季节性。羊的季节性明 显,多发生10月到第二年的4月;猪的季节性 不明显,但7-10月份多发。饲养条件差,气 候炎热或寒冷以及干燥都是促进本病发生的 原因 。 猪链球菌病 对猪有致病性的是C、D、L、E群。前三个血 清群常引起猪的败血症、肺炎、脑膜脑炎、关节炎 、脓肿等,E群主要引起猪淋巴结化脓。对猪有致 病性的各血清群均表现为溶血。常为地方流行性 ,多呈败血型,短期内波及全群。临床上主要有以 下几种表现形式 : 症状 v急性败血型:以出血性败血症病变和浆膜炎 为主。高热稽留,鼻流浆脓性鼻汁。皮肤有 紫斑,黏膜浆膜出血。一部分病猪出现多发 性关节炎,跛行或不能站立。 症状和病理变化 v急性败血型:有的病猪 出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 状(图II64)。肺充 血、肿胀。淋巴结、脏 器肿大,尤其是脾脏增 大明显,可增大1-3倍 ,呈暗红色或紫蓝色, 胸腔积液。 症状和病理变化 v脑膜脑炎型:以脑膜炎 为主,多见于仔猪和断 奶小猪,表现神经症状 ,四肢共济失调,磨牙 ,卧地,继而后肢麻痹 。脑膜充血、出血(图 II65),严重者溢血 。 症状和病理变化 v关节炎型:一肢或几肢 关节肿大,疼痛,有跛 行,甚至不能站立(图 II66)。 症状和病理变化 关节囊内有黄色胶样液 体(图II67)或纤维 素性脓性物质。 症状和病理变化 v有心内膜炎时,见纤维 素性心外膜炎,左心室 瓣膜增厚,表面粗糙, 心瓣上有菜花样赘生物 (图II68)。 症状和病理变化 v猪淋巴结脓肿:颌下、咽部、颈部等处淋巴 结化脓,形成脓肿,脓肿破溃排脓后,肉芽 组织新生,逐渐康复。病程2-3周。 诊断 v临诊诊断:根据症状、病变和流行特点做出 初步诊断 v涂片镜检:采取脓汁、关节液等,涂片、染 色,镜检。 v分离培养 v动物试验 防治 v预防接种: 应用C群弱毒疫苗和当地分离的 菌株制备油乳剂灭活菌苗对猪进行免疫接种 ,对预防和控制本病传播效果显著。 防治 v加强管理:也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平时 应建立和健全消毒隔离制度。保持圈舍清洁 、干燥及通风,经常清除粪便,定期更换褥 草,保持地面清洁。避免各种诱因的产生。 防治 v紧急接种和药物预防:当发现本病疫情时, 应立即采取紧急防制措施,可选用敏感抗生 素进行预防性治疗或用疫苗紧急接种。 v。 防治 v隔离治疗:一般首选青霉素,其次选用红霉 素、四环素等对病畜进行治疗,无效时,做 药敏试验 附红细胞体病 简称附红体病 病原 v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 v形态特征:多形态,多数为环形、球形和卵 圆形。附红体多在红细胞表面成单个或成团 寄生,少数在血浆中呈游离状态,革兰氏染 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瑞氏染色为 淡蓝色。 病原 v分类:立克次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 属。不同种的附红体分别寄生于不同的动物 ,且宿主特异性强,并分别以所寄生的动物 命名,如猪附红体,绵羊附红体等。 v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浓度的消毒药几min 内即可杀死。 流行病学 v传染源:患病及带菌的动物和人。 v传播途径:不清楚。可能通过直接接触,间 接接触(污染的注射器、剪毛等),吸血昆 虫叮咬和垂直传播引起传染。 流行病学 v易感动物:多种动物和人,如牛、羊、猪、 狗、猫等。 v流行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高温高湿 的7-9月份多发。 症状 v高热,扎堆,咳嗽,流鼻,呼吸困难。 v皮肤、黏膜:早期皮肤 发红(故有“红皮病”之 称),随后皮肤苍白, 在背部、腹侧、四肢等 部位皮肤出现红褐色色 渗血点。耳廓边缘卷曲 、淤血。黏膜发绀、黄 染。死后耳尖、四肢末 端和腹下皮肤发绀。 症状 症状 v皮肤、黏膜:早期皮肤 发红(故有“红皮病”之 称),随后皮肤苍白, 在背部、腹侧、四肢等 部位皮肤出现红褐色色 渗血点。耳廓边缘卷曲 、淤血。黏膜发绀、黄 染。死后耳尖、四肢末 端和腹下皮肤发绀。 症状 v粪尿:便秘或拉稀,粪便呈黄色或灰黄色; 尿早期淡黄,后淡红或红褐色。 v神经症状:后期走路摇晃,卧地不起,四肢 划动,死亡。 v部分怀孕母猪流产,早产,长期不发情,无 乳等一系列繁殖障碍综合症的表现。 诊断 v临诊诊断:皮肤渗血点,初期皮肤发红、尿 液淡黄,随后皮肤苍白、尿液暗红,耳廓边 缘卷曲、淤血,抗生素治疗无效等为具有诊 断意义的要点,依据这些特点,可做出初步 诊断。 诊断 v血液压片检查:最常用。方法为,取抗凝血 或鲜血一滴,加或不加生理盐水,制片镜检 。 诊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