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3-5-1、2脊索动物门和圆口纲.ppt_第1页
动物生物学3-5-1、2脊索动物门和圆口纲.ppt_第2页
动物生物学3-5-1、2脊索动物门和圆口纲.ppt_第3页
动物生物学3-5-1、2脊索动物门和圆口纲.ppt_第4页
动物生物学3-5-1、2脊索动物门和圆口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5.1 最高等的动物门类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进化地位 生物学特性 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起源 2.原索动物之一:尾索动物亚门 3.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 3.5 脊索动物类群 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脊椎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 的一个门。占动物界5%。 进化地位: 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演化而来,与棘皮动物和半 索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门。 生物学特性: 身体结构复杂,生理机能完善。现存种类在形态结构上和生活方式上都有极 显著的区别,但是作为同一个门类,仍具有共同的特征: 1)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三大特征。 2)肛后尾、闭管式循环系统、心脏位于腹面等次要特 征。 3)脊索在低等种类终身保存,以后被脊柱取代。背神 经管在脊椎动物分化为脑和脊髓。 3.5.1.1脊索动物门的特征和起源 1、特征 脊索(notochord): 是脊索动物位于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位于消化 道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具有弹性,不分节的结构。 脊索内部由泡状细胞组成,外面包有厚的结缔组织鞘脊索鞘。使 整条脊索极有弹性、结实,起骨骼的作用。所有的脊索动物胚胎期 均具有脊索,以后或保留,或退化。 低等种类:终身具有脊索。高等种类:胚胎期出现,成体时由脊柱 取代。有的:只见于幼体。 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位于身体背部脊索上方的中空管状结构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脊 椎动物分化为脑和脊髓。 非脊索动物:神经系统中枢部分呈索状,位于消化管的腹部。 鳃裂(gill slits): 消化道前端咽部两侧,有左右成对排列的裂孔,直接或间接开 口于体表,称为鳃裂(咽鳃裂)。是呼吸器官。 低等脊索动物和鱼类终生存在,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时 出现(如蝌蚪) ,成体退化消失。 以上是脊索动物最主要 的三大特征,除此之 外还有一些次要特征 : 其他特征 心脏和大动脉位于消化管 的腹面,肛后尾、内骨骼 。 心脏: 无脊椎动物心脏和 大动脉位于消化管的背面 。 肛后尾:无脊椎动物的肛门 开口于身体末端,脊索动 物的尾位于肛门后。 2、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万多种,分属于3 个亚门,简述如下: (一)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二)头索动物亚门( Ceplalochordata) (三)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es) (有头类)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脊索动物在分类上常用名词: 无头类: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因头部不明显,没 有明显的感觉器官和脑的分化,称为无头类。 有头类:脑和感觉器官集中于前端,有明显头部 。 无颌类(Agnatha):没有颌的脊椎动物,现存的类群只有 圆口类。 有颌类(Gnathostomata):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包括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原索动物(无头类) (Protochordata) 3、脊索动物的起源: 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其中与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亲 缘关系较近,因为: 棘皮和半索动物均为后口动物。 由原肠腔法形成中胚层。 短腕幼虫和柱头幼虫含有肌酸和精氨酸。 所以,认为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半索动物具有具有共 同祖先。而且生活在寒武纪之前。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联系 区别:三大特征,心脏和大动脉位于消化管的腹面,肛 后尾。在生物化学方面,脊索动物参与肌肉收缩能量 代谢的非蛋白质含氮浸出物是磷酸肌酸(creatine) ,无脊椎动物的是磷酸精氨酸(arginine)。 相同:后口、三胚层、两侧对称、真体腔、分节现象等 ,表明脊索动物起源于无脊椎动物。与棘皮动物和半 索动物亲缘关系较近。 3.5.1.2原索动物之一:尾索动物亚门( Urochordata) 本亚门包括海鞘(Ascidia)、柄海鞘(Styela)等在内的大 约2000种海生动物,成体大多营固着生活。个体从几 mm至30cm长。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仅限 于尾部。幼体经变态至成体后只保留鳃裂。体外包被 特殊的被囊(tunic),由近似植物纤维素的被囊素构 成,又称被囊动物(Tunicata)。 1.成体的结构 1)外形结构: 海鞘的外形呈长椭圆形, 基部固着在海底岩石 、贝壳或船底之上。 身体的最外层是被囊 ,被囊内是一层柔软 的外套膜(mantle)。 顶端有2个开口,顶部 开口是入水管口( incurrent siphon), 侧面的开口是出水管 孔( excurrent siphon)。 2)消化和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口、咽、食道 、胃、肠和肛门。 口:入水管孔下方。口后为宽 大的咽,几占体34,咽壁 为大量鳃裂贯穿。咽下为短 的食道。食道下连膨大的胃 (囊状)。肠略呈弯曲。肛 门位出水管孔下方,开口于 围鳃腔内。 围鳃腔(atrium):是由身体表 面陷入体内形成的空腔,咽 壁被许多鳃裂洞穿,水进入 咽后再经鳃裂进入围鳃腔, 经出水管孔流出体外。 呼吸:当水流在咽部经鳃裂流 入围鳃腔时,在鳃裂处进行 气体交换。 3)排泄器官: 柄海鞘无专门的 排泄器官,仅在 肠附近弯曲处有 一堆具排泄机能 的细胞,称为小 肾囊(renal vesicles),其 中常含尿酸结晶 。排入围鳃腔。 4)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但同一个体 的精子和卵子不同时 成熟,为异体受精。 5)循环系统: 海鞘血液循环独特.开管式循环,血管无动脉和静脉之 分。而且血液的流动每隔几分钟就周期性地改变方向, 这种循环方式在脊索动物中是唯一的,在动物界也是极 少见的。血液无色。 6)神经系统和感官 由于营固着生活,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都很退化 。 神经中枢仅是一个神经节,位于入水管孔和出水 管孔之间的外套膜上,由此发出若干神经分支到 身体各个部分。 无集中的感觉器官。仅在外套膜、出、入水管孔 等处有分散的感觉细胞。 2.幼体及变态: 1)海鞘的受精卵经 过胚胎发育,形 成外形似蝌蚪、 自由游泳的幼体 ,体长仅几mm, 有一肌肉质的侧 扁长尾。 2)幼体具有脊索动 物3大特征:长尾 内有典型的脊索 ;脊索背部有中 空的背神经管, 神经管前端膨大 成脑泡,并具眼 点和平衡器;消 化道前端分化成 咽,咽壁上有鳃 裂。此外尾在肛 门后方,心脏位 于腹面。 3)幼体经过几小时自由游泳,借助眼和感觉细胞,寻到合适的栖 息地,用身体前端附着,开始变态。失去一些脊索动物应具有 的特征:其尾部连同脊索逐渐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 ;感觉器官消失。但咽部扩大,鳃裂数增加。同时附着突起背 面生长迅速,其他部位生长迟缓,使其内部器官旋转了大约 90。体壁分泌被囊素形成被囊,开始营固着生活。 象柄海鞘这类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失去了一些重要 的构造,形体变得更加简单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retrogressive metamorphosis)。或称退化变态。 3.尾索动物亚门的分类 最低等,遍布世界各个海洋,约1.375种,分3个纲。我国已知 14种左右。 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 海鞘纲 (Ascidiacea) 樽海鞘纲 (Thaliacea) 单海鞘目 玻璃海鞘 长纹海鞘 瘤海鞘 乳突皮海鞘 3.5.1.3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data)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脊索动物门三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脊索纵贯全身、且延伸到身体最前端,终生保留,故称头索动物。 又因此亚门动物都缺乏真正的头和脑,所以又称无头类。 代表动物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1.外形和生活方式 1)外形 文昌鱼体形略似小鱼,左右侧扁,两端尖细,又称双尖鱼(Amphioxus) ,海矛。半透明,长约50mm,最长的一种,可达100mm。在水质清澈的 浅海身体通常半埋泥沙里,仅露出头瑞。产于我国厦门、青岛、烟台等 地的海滩,以浮游生物为食。寿命2年8个月左右。 文昌鱼有1背鳍、尾鳍和腹面的臀鳍。臀鳍前方的腹面两 侧各有一皮肤下垂,而形成的褶状物,叫腹褶,其横断 面略呈三角形。 身体前端腹面有漏斗形口笠,周围有触须。腹褶与臀鳍的 交界处有1腹孔(atripore) 。尾鳍腹面偏左有肛门。食 物颗粒随水流进入口中,食物留在咽部,水流进入围鳃 腔经腹孔排出。 2.内部构造特征 1)皮肤:表皮和真皮组成。 薄而透明,由单层柱状细胞的表皮和胶冻状结缔组 织的真皮两部分构成。表皮外覆有一层角皮层 (cuticle)。幼体时表皮外生有纤毛,成体后消失。 2)骨骼: 尚未形成骨质的骨骼,主要是以纵贯全身的脊索作为 支持动物体的中轴支架。脊索细胞呈扁盘状,收缩 时可增加脊索的硬度。 3)肌肉:大部分在背部两侧,呈“V”形的肌节组成 ,尖端朝前,肌节间以结缔组织的肌隔分隔,两侧 的肌节交错排列,便于做弯曲运动。肌节数目是分 类的主要依据。 4)消化系统: 由口、咽、肠组成。 身体前端腹面有口笠,周围有触须、缘膜,起过滤作用。 口后为咽,收集食物和呼吸。占消化道全长一半,两侧有许多鳃裂。 咽内壁有咽上沟和内柱(腺细胞和纤毛).将食物团推入咽上沟,再进 入肠。 肠为一直管,在起始处向前伸出一盲囊进入咽右侧,称肝盲囊 (hepatic diverticulum)。能分泌消化液,相当于肝脏。 5)呼吸:当水流流经鳃裂时,在咽内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 6)循环:闭管式循环 咽部腹面有腹大动脉(有搏动能力)和入鳃动脉,进入鳃裂进行气体 交换,后注入成对的背大动脉根,向前供应各器官,向后汇合为一 条背大动脉,发出血管到体后各器官和内脏。 动脉血在组织细胞内变为静脉血,左右前主静脉和两条后主静脉的 血液全部汇流至一对横形的总主静脉,然后流入腹大动脉。 从背大动脉分出内脏支,分布到肠壁,从肠壁返回的血液集合成肠 下静脉,前行至肝盲囊处的血管称肝门静脉,入肝盲囊后,又形成 毛细血管,再汇合成肝静脉,并注入静脉窦内。 血液中没有细胞,没有血红素(呼吸素),故血液无色。循环途径 与脊椎动物基本相同。 文昌鱼循环路线图 7)排泄器官: 位于咽壁背方两侧。数10对按节排列的肾管组成,每个肾管是 一短而弯曲的小管,一端是肾孔开口于围鳃腔,另一端以管细 胞紧贴体腔。 管细胞收集代谢废物,然后由肾管,经肾孔排入围鳃腔,再随 水流经腹孔排出体外。 8)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是脊索背面的一条背神经 管,由前端脑泡发出2对脑神经。神 经管其余部分发出成对脊神经。按 体节分布。一对背神经根为混合神 经,数条腹神经根为运动神经。 感觉:背神经上有一系列黑色的小 点,称脑眼(ocell) ,有感光作用 。 其中前端有一个大的眼点(eye spot),无感光作用,但可遮挡阳光 。 在口笠背中央有一沟状结构哈 氏窝,能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素。 相当于脑下垂体。 3 发育和变态 雌雄异体,生殖腺位于肌节腹面的围鳃腔两侧,26对厚壁小 囊,性成熟,精巢为白色,卵巢为淡黄色。生殖细胞成熟后 ,落入围鳃腔,随水流经腹孔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发 育。 受精卵经过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等阶段,发育成纤 毛幼体、沉入水底变态、3个月左右成熟。 4.头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地位 关于最早的原索动物没有太多的化石资料支持。只有湛江动物群 中的“华夏鳗”和加拿大寒武纪中期的“皮克鱼”与文昌鱼相似。但 还是不能确定与最早脊椎动物的关系。 文昌鱼具有: 1)脊索动物3大特征 2)脊椎动物的一些特征:分节的肌肉、血液循环模式、肝盲囊、 周围神经的背腹根、相当于脑下垂体的哈氏窝等。 不同: 1)无头、无成对附肢、无心脏、无集中肾脏、特化的口器等。被 认为是前脊椎动物的原始类群、脊椎动物的姐妹群。 3.5.1.4 脊椎动物亚门( Subphylum Vertebrata)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的一个亚门,是脊索动物门中 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等,与人类最 密切的一大类群。与其他两个亚门动物共性:即在胚 胎发育早期有三大特征。 但有明显头部和附肢,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 后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是由许多脊椎(vertebra) 前后连接而成,故称脊椎动物。 一、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神经管前端分化出脑,有头骨包围和保护 ,出现嗅、听、视等重要感官。脊椎动物又有“有头类”之称 。 2、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支持身体的主要结构。 3、除圆口纲外,出现了上、下颌(jaw)。增强捕食能力。 4、除圆口纲外,出现了成对的附肢(paired appendages),即水 生动物胸鳍、腹鳍,陆生动物前、后肢,(人的上、下肢), 增加活动范围。提高了取食、避敌、求偶的能力。 5、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只在胚胎期或幼体出现鳃裂,成 体则用肺呼吸。 6、复杂的肾脏代替了分节排列的肾管。更有效排出代谢废物。 7、能够收缩的心脏代替了腹大动脉,高等种类缺氧血和多氧血分 开代谢率进一步提高。 二、脊椎动物的起源 已知最早的脊椎动物是无颌类,化石出现在5.15亿年 前地层中,称为牙形石动物,认为与现存的无颌类 盲鳗相似。所以人们一致认为牙形石动物属于最早 的脊索动物。 在我国出土的5.5亿年前的昆明鱼和海口鱼经研究是最 早的脊椎动物,是最古老的鱼类,是脊椎动物最古 老的祖先。 小结 脊索动物门的动物在生命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或一生具有 纵贯全身的脊索,并因此而得名。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 可能有共同的生活在前寒武纪的祖先。所有脊索动物具 有3大特征即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以及肛后尾及其 他次要特征。本门分为3大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 动物亚门仅由脊索为支持结构,无头部分化。在尾索动 物中,其幼体具有上述特征,脊索仅在尾部,自由游泳 ,经过逆行变态而成为成体,大部分成体固着生活。头 索动物鱼形,是典型脊索动物的缩影,代表动物是有名 的文昌鱼。 脊椎动物亚门动物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作为支持 结构,其中圆口纲因具雏形脊椎骨而被包括在脊椎动物 中。脊椎动物有头的分化,而且重要的是出现了内骨骼 即脊柱等中轴骨和成对附肢,使动物有较大体型,并提 供肌肉附着,大大加强了运动能力,伴随其他系统的完 善,使脊椎动物有很强的适应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