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性支出》PPT课件.ppt_第1页
《购买性支出》PPT课件.ppt_第2页
《购买性支出》PPT课件.ppt_第3页
《购买性支出》PPT课件.ppt_第4页
《购买性支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购买性支出 主讲:胡奕璇 本章要点: v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构成 v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性质、构成 v文教科卫支出 v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v基础设施投资的含义、属性和方式 v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 v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v 购买性支出分为社会消费性支出和公共投资性 支出。 v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 出,后者是生产性支出。 v社会消费性支出主要项目: v 行政管理费、国防经费、文教科卫事业费和工 交商农部门事业费等。 第一节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v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属性 v二、行政管理费 v三、国防费 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属性 v 国家最基本职能:对内管理和抵御外敌。 第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是国家的基本支出。 第二,属于消费性支出。 第三,是社会财富生产的条件,间接服务于财富 生产。 第四,构成社会总消费的组成部分,有利于社会 生产循环的进行。 v 有人说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纯属对资源的 虚耗,对经济不利,你认为呢? v(1)从直接的生产和消费社会财富角度来看,这两类 费用纯属社会财富的“虚耗”,这两类支出越少越 好。 v(2)从财富生产的社会条件看,国防保护了人民生产 与生活的安全,行政活动维持了生产与生活的秩序 ,因而用于这两类活动的费用又不是在“虚耗”社 会财富。 v(3)从社会经济的循环周转来看,生产是产品的创造 ,消费则是产品的实现,而且如果没有消费,生产 不仅是一种无内容的概念,而且也不能正常进行。 行政活动和国防活动正是全社会消费的一个组成部 分。 二、行政管理费 (一)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构成 (二)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三)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及国际比较 (四)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构成 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各级权力机关、行 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的费用,包括 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查 支出和外交支出,分别涉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 等。 我国行政管理总支出结构表 年份 合计计行政管理费费公检检法经费经费武警部队经费队经费外交支出对对外援助 数额额 (亿亿元) 数额额( 亿亿 元 ) 比重 (%) 数额额 (亿亿元 ) 比重 (%) 数额额 (亿亿元 ) 比重 (%) 数额额 (亿亿元 ) 比重 (%) 数额额 (亿亿元 ) 比重 (%) 19971392.4703.752.9433.432.6120.99.135.92.735.52.7 20002025.7965.547.7760.537.5202.210.051.62.545.92.3 20044407.72417.054.81548.135.1287.16.594.82.260.71.4 表8-1 我国行政管理总支出结构表 (二)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随着社会发展,其绝对数额增加, 但在财政支出总额中的比重是相对下降 的。 1.社会经济发展,经济活动复杂化,公共事务增 多,行政管理支出增加; 2.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交往复杂,维持社会秩序 任务加重,公检法相关支出增加; 3.经济发展,外事活动增多,外交支出增加。 行政管理支出绝对额增加,但其占财政支出 比重呈现降趋势。 (三)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及国际比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五”到“四五”期间 ,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行政管理支出快速增长,占财 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 官民比例 1:7934 1:3927 1:2299 1:50 汉朝唐朝明朝 1:911 清朝 1:294 建国初期 1978年 1:30 1997年 专栏:机 构改革与 我国的行 政支出改 革 行政管理费增(减)变化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项项目 年份 行政管理费费增速财财政支出增速行政管理费费占财财政支出比重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3.3 16.7 4.3 15.8 19.6 17.2 22.9 35.6 15.7 18.1 19.1 33.0 4.1 17.8 9.2 17.8 22.5 19.0 15.7 11.8 15.6 19.1 4.4 5.4 6.5 9.8 12.8 11.3 6.4 13.5 13.9 14.3 14.3 表8-2 行政管理费增(减)变化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若干国家1995年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 国别 印度韩国泰国荷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 行政管理支 出占财政总 支出的比重 () 7.24.6310.6310.259.27.109.04 表8-3 若干国家1995年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 各国行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趋势图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现状与变化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 下降,而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不断上升 。 2.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变化的三个特点: (1)行政管理支出的快速增长和占总支出比重的 提高始于经济体制改革伊始的1978年。 (2)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速 度大大快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 (3)行政管理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1978年的 4.4%提高到2005年的14.3%。 资料:我国行政管理成本 v 据了解,我国的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作为湖北省 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建议中列出多组相关统计数字:从 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财政收入从1132亿增长到3 万亿,约28倍;同期行政管理费用则从不到50亿升至7000 亿,增长达87倍,而且近年来平均每年增长23%.行政管理 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2003年已上升到19.03%,远远高 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 、加拿大的7.1%、美国的9.9%.叶青说,28年里,我国公务 员的职务消费增长了140多倍,所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 也从1978年的4%上升到2005年的24%.而在国外,行政管理 费一般只占财政收入比重的3%至6%。 资料:我国机构改革历程 v 第一次(1982-1985)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 v 第二次(1987-1988)国务院下设永久性机构由72减为66个 ,临时性机构由75减为49个,人员编制由53000人减为45000 人。 v 第三次(1993-1996)国务院直属永久性机构由68减为59 个,临时性机构减为29个,人员编制由50000人减为30000人 。地方政府裁员200万人。 v 第四次(1998开始)永久性部门由40个减为29个,政府机 构人员编制削减47%。 v 第五次(2003年开始)国务院组成部门减为28个。 v 但经过五次机构改革,机构和人员膨胀势头并 没解决,中央每设一个机构,全国县以上就要设立 3000多个机构。 v根据传统的划分,中国的财政体制分为5级:在中 央政府以下,是31个省级单位,省以下是331个地区 级单位,2109个县和44741个乡镇级单位。 v试思考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 都有哪些? 三、国防费 v(一)国防支出的性质 v 国防支出具有纯公共产品的属性,必须由政 府来提供,是一种纯社会消费性支出。 v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 v 国家制度与对内对外的政策 国家经济力量 国际环境 国防军事现代化的压力 v(二)我国国防费规模和构成 v我国国防支出项目包括: v(1)人员生活费 v(2)训练维持费 v(3)装备费 (二)我国国防支出及其增长趋势 年份 国防支出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国防支出占财 政支出的比重(% ) 国防支出占 GDP的比重(% ) 1978 167.8412.615.04.60 1980 193.84-12.915.84.26 1985 191.536.09.62.12 1990 290.3115.49.41.56 1995 636.7215.69.31.04 2000 1207.5412.27.61.22 2001 1442.0419.47.61.32 2002 1707.7818.47.71.42 2003 1907.8711.77.71.40 2004 2200.0115.37.71.38 2005 2474.9612.57.31.36 表84 我国国防支出及其增长趋势 近年我国国防费构成 项项目 年份 人员员生 活费费( ) 活动维动维 持费费( ) 装 备费备费 () 合 计计 (亿亿元 ) 200033.534.232.31207.5 4 200132.033.734.31442.0 4 200231.934.333.81694.4 4 (三)我国国防经费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比较 v 据1994年数据,中国国防费为550.7亿人民币 ,折合美元63.9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防费的2.3%, 英国的18.3%,法国的18.6%,日本的13.9%,人均国 防经费仅为5.3美元,列世界第87位. 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的比较 图8-2 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的比较 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占GDP的比重 图8-3 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占GDP的比重 第二节 文教科卫支出 v一、文教科卫支出的经济属性 v二、教育支出 v三、科学研究费支出 v四、卫生支出 一、文教科卫生支出的经济属性 (一)含义: 是财政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及广播电台、电影、电视等各种社会事业支出的 总称。 v(二)性质: v (1)从静态、相对意义讲,文科卫支出具有 非生产性的特征; v (2)从动态、绝对意义上讲,他们对物质财 富生产作用越来越大了; v (3)顺应经济发展潮流,提高该类支出在财 政支出中的比重。 文科卫支出增速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年份增长长速度占财财政支出的比重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4.9 18.3 20.3 11.6 14.8 13.7 22.8 18.39 13.2 14.2 18.7 10.0 12.7 15.8 20.0 21.5 17.2 17.8 18.0 18.3 18.1 18.0 表8-5 文科卫支出增速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 二、教育支出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1.教育的分类: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 育、高等教育 2.义务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既 是每个公民的一种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带有强制性。 3.从经济属性看,教育是一种混合物品。 初等、义务教育具有很强的正外部经济效应 ;高等正外部经济效应较初等教育弱;中等和职 业技术教育外部性介于初等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 之间。 4.政府在教育投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1)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重大; (2)促进公平; (3)教育资本市场失灵。 (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 v 我国教育经费来源构成的基本特征是,仍以政 府投入为主。 我国政府教育投入的比重 表8-6 我国政府教育投入的比重(%) 项项目199520002001200220032004 全国教育经费经费 占 GDP的比重 3.13.84.24.64.64.5 国家财财政性教育经经 费费占GDP的比重 2.32.62.82.92.82.8 预预算内教育经费经费 比 上年增长长 20.212.023.820.610.916.6 占财财政支出的比重15.116.313.714.114.014.1 年份 我国教育投入总规模及各种来源的比重 (%) 表8-7 我国教育投入总规模及各种来源的比重(%) 年份 合计计 (亿亿元) 国家财财政 性教育经经 费费 预预算内教 育经费经费 社会团团体和 公民个人办办 学 社会捐资资和 集资办资办 学 学费费和 杂费杂费 其他 19951878.075.1654.761.088.6710.724.37 20003849.166.5854.192.232.9615.4512.78 20014637.765.9255.682.762.4416.0812.81 20025480.063.7156.833.152.3216.8413.98 20036208.362.0355.634.171.6818.0614.06 20047242.661.6655.614.801.3018.5913.65 (三)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和效益 初、中、高三级教育经费生均比的世界趋势是随 着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小。 一般地讲,初等教育投资收益率比中等教育高 ,中等教育又高于高等教育。 初等教育投入对公平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 世界各类型国家(1995年)和中国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 费对比 1 : 2.6 : 21.6 1 : 2.0 : 17.1 1 : 1.6 : 10.0 中国(全部教育经费) 1996年 2001年 2004年 1: 2.7: 3.0 1:2.7:12.8 1 : 1.2 : 2.9 1 : 1.5 : 2.2 世界平均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初级:中级:高级国家类型 表8-8 世界各类型国家(1995年)和中国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的对比 (以小学生人均经费为1) 教育投入结构和投入力度与公平和效率的关 系如何?应该怎样优化教育支出结构? 案例案例:政府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不同教育支出方式的选择 为了提高居民对教育这一公共品的消费并提 高教育支出的效益,政府在安排教育支出时,可 在三种不同的方式之间进行选择,这三种方式包 括学费补助、收入补助以及定额补助。 1、学费补助:学费补助不是直接补助学生 本人,而是补助给学校当局。在美国,这种方式 主要应用于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的支持。通过补 助,其目的在于降低私立学校向学生收取的学费 定额,从而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得到接受教育的机 会。 v2、收入补助:收入补助方式实际上是政府转移性支 出的一部分。它是通过福利性开支增加某些低收入 家庭的收入水平,以相应提高其教育方面的消费。 v v3、定额补助:定额补助的目的,是让居民享受到一 定数额的免费教育。在美国,它在中小学教育中应 用得比较广泛。定额补助的实行使居民不必放弃对 其他产品的消费也能增加居民的教育消费。 简要分析: 政府直接提供或积极促进教育的发展,对 社会经济发展、体现社会公平均有值得肯定的 意义。但用何种方式来促进教育的发展则应根 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哪种方式更加有效。一般来 说,如果政府某种教育支出的意图在于普及义 务教育的话,那么选择第三种方式定额补 助就最为合适。 学费补助的方式之所以不适用于普及义务 教育的目的,是由于学费补助通常只限于使那 些有机会和有能力进入高等学府的人和家庭受 益,而其他的人却不能因此受益。收入补助方 式对于受补者来说具有明显的收入效应,受补 者可任意将这种补助用于购买食品和服装,因 此收入补助方式亦不能够保证居民将专门补助 普及义务教育的费用用于此目的。如果要保障 每一社会成员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收入补助 的方法是不合适的。 思考题: 你认为政府应怎样扶持与促进 教育的发展? 三、科学研究费支出 (一)国家的科技投入政策 (二)财政的科学研究支出 (三)国际比较 (一)国家的科技投入政策中有关财政政策的内容: 1科技投入机制:渠道、规模、增长速度、重点 2税收激励:所得税税前抵扣、加速折旧、高技术企 业税收政策等。 3政府采购: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 (二)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 1.财政对科研支出的重点: 收益外溢性较强的基础性、公益性和高新科研 究经费是财政支持重点。 可以通过市场交换弥补成本的应用研究主要由 微观经济主体承担。 2.财政科研投入渠道: 财政拨款科研支出、科技三项费用、税收优惠 、财政补贴等。 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 年份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科学 支出 (亿 元) 52.964.6102.6139.1 302. 4 575.6 703. 3 816.2975.51095.31334.9 比上 年增 长(% ) /22.9/8.812.75.822.216.119.512.321.9 占财 政支 出比 重( ) 4.75.33.64.54.43.63.73.74.03.93.9 表8-9 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 科学经费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 项项目 20012002200320042005 科学经费经费 筹集额额(亿亿元):2589.42938.03459.14328.35250.8 政府资资金656.4776.2839.3985.51213.1 企业资业资 金1458.41676.72053.52771.23440.3 金融机构贷贷款190.8201.9259.3265.0276.8 研究与试验发试验发 展经费经费 (亿亿元):1042.51287.61539.61966.32450.0 基础础研究52.273.887.7117.2131.2 应应用研究175.9246.7311.4400.5433.5 试验发试验发 展813.3967.21140.51448.71885.3 R&D经费经费 占GDP的比重(%)0.951.071.131.231.34 年份 表8-10 科技经费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部分国家R&D经费支出 与GDP的比值(%) 图8-4 部分国家R&D经费支出与GDP的比值(%) 意大利(2003年) 中国(2003年) 加拿大(2003年) 德国(2003年) 韩国(2003年) 日本(2003年) 瑞典(2001年) v中国统计年鉴-2009科技经费支出.mht (一)政府介入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 (二)我国卫生费用的投入情况及国际比较 (三)我国当前卫生医疗体系的缺陷和进一步改 革的思路 四、卫生支出 (一)政府介入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 1.理由 : (1)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作用具有 外部性,如安全饮用水、传染病、寄生虫病等。 (2)减少贫困,避免“贫困恶性循环”,促进公平 。 (3)疾病的不确定性风险和医疗保险的缺陷。 2.政府介入医疗卫生服务的原则和范围 原则: (1)提供卫生医疗领域的纯公共品和部分准公共 品,保证这些公共品的生产、提供和消费达到最优化。 (2)纠正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缺陷,使医疗保 险兼顾效率和公平。 (3)补助穷人,使他们能够负担必要的保险,获 得相应的医疗服务。 范围: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计划免疫、以学校为基础的医疗 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和营养信息与服务、改善环境 而采取的调控和信息服务等。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妇女怀孕方面的治疗服务、计 划生育服务、传染疾病的控制、治疗婴幼儿严重疾 病等。 (二)我国卫生费用的投入情况及国际比较 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的路径: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用低廉的成本保护了 世界上最多的人口”;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严重问题。反映在投入力 度弱,城乡投入不公平,效益低。 我国卫生总费用 年份卫卫生总费总费 用(亿亿元) 占GDP的比 重(%) 卫卫生总费总费 用来源构成(%) 政府预预算社会支出居民个人 19983776.54.4716.029.154.8 19994178.64.6615.828.355.9 20004586.64.6215.525.559.0 20015025.94.5815.924.160.0 20025790.04.8115.726.657.7 20036584.14.8517.027.255.8 20047590.34.7517.029.353.6 表8-11 我国卫生总费用 v中国统计年鉴-2009卫生支出.mht 2003年一些国家卫生支出规模的比较 国别别卫卫生总费总费 用占 GDP的比重(%) 政府卫卫生支出 占卫卫生总费总费 用比重(%) 政府卫卫生支出 占财财政支出比重(%) 德国11.178.818.5 瑞典9.287.414.0 英国7.783.414.6 美国15.044.418.2 日本7.981.516.9 韩韩国5.649.49.0 印度4.824.83.9 中国4.917.04.5 表8-12 2003年一些国家卫生支出规模的比较 (三)我国当前卫生医疗体系的缺陷和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我国当前卫生医疗体系的缺陷: (1)政府投入不足,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 不完善;公益性淡化; (2)医疗保障机制不健全,还没有建立覆盖 城乡的基本卫生医疗保障制度; (3)城乡、区域和不同阶层差距大; (4)居民看病负担重。 深化卫生医疗改革的对策: (1)目标: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制度和不同形 式医疗保险体系。 (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个人积极参与; (3)建立“三重”保障制度:基本卫生医疗保障制 度、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 (4)同时进行卫生医疗和药品公共定价、购销和卫 生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制度改革。 (5)建立统一、精简、高效行政管理体制。 专栏:SARS危机凸 显我国公共卫生支 出体系的脆弱 防治 SARS 中央动用: 预备费亿 地方财政动用亿1 0 0(亿 ) v中国统计年鉴-200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mht 第三节 财政投资支出 v一、投资与经济发展 v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v三、基础设施投资 v四、农业投资 v一、投资与经济发展 凯恩斯 乘数理论 马克思 投资理论 v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一)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二)政府投资(指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在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政府(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一)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v 我国的政府投资指的是预算内投资。 v 财政投资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生 产性投资按财政支出项目划分,包括基本建设支出 、增拨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以 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也分为生产性 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两部分,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 基础产业投资,非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国家党政机 关、社会团体、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办公用 房建设。 v1.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可以极大地提 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v2.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 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v3.政府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 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 和领域。 我国基本建设支出增长率 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年份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比上 年增 长长率 50.222.022.120.523.4-1.019.923.99.10.216.5 占财财 政支 出的 比重 56.328.227.717.811.613.213.314.113.912.111.9 表8-13 我国基本建设支出增长率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 (二)政府投资(指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在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 v 政府投资在各国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存在 着相当大的差异,影响这个比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经济体制的不同。二是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构成 年份预算内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及其他 198128.112.73.855.4 198516.020.13.660.3 19908.719.66.365.4 19953.020.511.265.3 20006.420.35.168.2 20016.7 19.1 4.6 69.6 2002 7.0 19.7 4.6 68.7 20034.620.54.470.5 20045.718.55.370.5 20054.6 18.2 4.5 72.7 表8-1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构成 (%) v(三)政府(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就业创造标准 v三、基础设施投资 v(一)基础设施投资的含义 基础设施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基础产业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 ,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 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 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 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二)基础设施投资属性 v 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 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 v(三)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 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 基础设施投资 案例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v 三峡工程开工以来,通过国外出口信贷及国 际银团贷款、企业债券、国内商业银行贷款等多 渠道筹资,比原筹资方案减少支出23.5亿元。这 套既适应市场机制又符合巨型工程实际的筹资体 系,不仅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资金及时到位,而 且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的资金管理和概算 控制探索了一套成功的经验。 三峡工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 v 三峡工程预计总投资不超过1800亿元,资金来 源渠道广泛。其中,国家投入的资本金,即通过全 国电网征收的三峡建设基金和葛洲坝电厂发电收入 ,占工程投资总额的60%。这笔稳定的三峡资金来源 ,不仅解决了工程建设初期的建设风险与资金需求 两者间的矛盾,而且减轻了三峡工程的财务压力。 v 除运用国家政策筹资外,三峡总公司还积极利用 国内金融机构贷款。如国家开发银行从1994年至2003 年每年为三峡工程提供贷款30亿元,总额300亿元, 贷款期限15年。 v 三峡工程还使用了部分中短期商业银行贷款和商 业承兑汇票,满足中短期资金需要,改善负债结构, 降低融资成本。1998年分别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 商银行、交通银行签订了总额为40亿元、30亿元、30 亿元的三年期贷款协议。 v 国家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贷款约占三峡工程 投资总需求的20%。三峡总公司还尝试资本市场融资 。1997年,三峡总公司首次进入国内资本市场,面 向社会公开发行第一期企业债券(96三峡债),募 集资金10亿元,期限3年。此后,又分别于1999年、 2000年、2001年、2002年发行98三峡债、99三峡债 、01三峡债、02三峡债。 v 此外,三峡总公司还结合进口大型施工设备和 机电设备的契机,利用国外出口信贷。在左岸电站 机组、高压电气设备对外招标过程中,利用出口国 政府提供的出口信贷及国际商业贷款,在引进设备 和技术的同时引进国外优惠资金。1995年,三峡总 公司委托中国银行与加拿大EDC签订了1250万美元 出口信贷协议,提款期3年,还款期10年 v 1997年,又委托国家开发银行同国外银行签订左 岸机组招标利用外资协议,总金额11.2亿美元,主要 为出口信贷和商业贷款。由德国、法国、加拿大、瑞 士、西班牙、巴西、挪威七个国家提供的出口信贷约 占60%,期限19年到21年;以德累斯顿银行、法国兴 业银行与香港汇丰银行为牵头行的银团提供的商业贷 款约占40%,期限15年到17年,参与提供贷款的银行 达到26家。 v 1999年,三峡总公司通过左岸电站高压电气设 备的国际招标采购,再次成功引进外资1.8亿美元。 三峡工程还利用国家外汇储备贷款1亿美元用于进口 大型施工设备。据统计,出口信贷约占三峡总投资 的6%到8%。截止去年底,三峡工程比原总体筹资方 案的资金流少支付23.5亿元。节约成本主要来自以 下几方面:发行企业债券,逐步加大直接融资的比 例。 v 为满足中短期资金需要,改善负债结构,降低 融资成本,1998年分别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 银行、交通银行签定了总额为110亿元的三年期贷 款协议,通过借新还旧,蓄短为长,替代部分长期 资金,其利率比长期贷款低一个档次。与企业债券 发行相配合,每年有计划地使用部分临时周转贷款 ,期限在半年以内,债券资金集中到位后立即归还 。 v 采取公开询价等市场手段,降低了商业银行贷 款利率。首先对商业银行贷款条件进行公开询价, 各商业银行均承诺在人民银行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 的利率优惠,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基础上下 浮10%。随后,国家开发银行也对未提取使用的贷款 额度给予10%的利率优惠。通过对上述筹资手段的不 断优化,近年来,筹资成本一直呈下降趋势。 v 2002年三峡工程各类负债加权平均综合利率 5.59%,比2001年降低了0.30%。三峡工程整个建设 资金成本合理,资本结构良好。根据一、二期工程 建设进展情况,预计三峡工程总投资可以控制在 1800亿元以内。 四、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一)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1.农业生产为社会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 2.农业的发展史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 3.稳定农业是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v(二 )农业投资的资金来源 v1.农户自身积累 v2.银行信贷投资 v3.政府财政投资 v(三)农业财政投资的范围和重点 v1.农业基础设施 v2.农业科技进步与推广 v3.农户教育与培训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各项支出及其比例 年份合计计 占总财总财 政支出 的比重 (%) 支援农农村生 产产支出和农农 林水利气象 等部门门事业业 费费(亿亿元) 农业农业 基本 建设设支出 (亿亿元) 农业农业 科技 三项费项费 用 (亿亿元) 农农村救 济费济费 (亿亿元) 其他 (亿亿元 ) “五五”693.55 13.13 345.87 238.03 5.60 42.8261.23 “六五”658.488.80 437.19 158.57 8.25 49.514.96 “七五”1167.77 9.08836.08 247.7012.9671.03/ “八五”2271.95 9.32 1665.93 472.49 14.93 118.60/ “九五”4938.8822.583141.21 1533.49 38.47225.75/ “十五”9579.88 37.43 6641.71 2486.96 68.1 383.11/ 表8-15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 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 (2975亿元)的构成 图8-5 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 “三农”支出(2975亿元)的构成 案例分析:美国扶持农业发展的财政经济政策 v 由于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过程同自然再生产 过程的统一,而自然条件的变化对农产品供求与价 格都会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可能影响农业的稳定, 这使美国政府自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对农业采取 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以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v1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的教育、 科研工作。 v v 美国联邦政府举办以促进农业发展为中心的 大型综合开发项目,最为典型的是田纳西流域工 程计划。1933年,联邦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 理局,负责进行了以修筑水库堤坝、综合利用水 资源为主的大型公共工程,并在与各州及地方政 府的通力合作下,共修建了29个大坝,控制了洪 水,疏通了干余公里的航道,改善了水源供应, 发展了鱼类及野生动物的繁养,还开辟出优美的 游览区。这一大规模综合开发试验区取得的成功 ,使田纳西流域的收入增长了4倍,并提供了充足 的电力。 v 在农业教育和科研方面,每个州都建立一个州 立农业学院,或者在州立大学设立农学院,各州赠 地给学院建立农业试验站,联邦政府的农业部设研 究试验局,组织农业科研工作。同时,政府为农业 发展与应用研究提供经费。 v2推行休耕、限耕计划,控制耕种面积。 v 针对美国不断出现农产品生产过剩问题,为 避免由此推动农产品市场价格下降,导致农场主 收入下降情况的出现,美国政府每年制定有偿休 耕、限耕计划,以控制农产品生产,协调供求关 系(这一计划目前主要适用于饲料粮食、小麦、 稻谷和棉花这几种主要产品)。 v 具体方法是:每一农场主的基本耕种面积要分 为三个部分,即计划内面积、弹性面积和环保性休 耕面积。计划内面积必须耕种计划作物并可得到政 府的补贴,弹性面积可耕种任何计划作物和除水果 、蔬菜以外的任何计划外作物,但不能获得政府补 贴;环保性休耕面积是不耕种的面积。农场主是否 参加政府的休耕、限耕计划是自愿的,但凡是参加 这一计划的农场主都可得到现金、实物或贷款补偿 。 v 3价格支持政策。 v 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民收入,联邦 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对一些主要农产品进行价格支 持,即保证农民出售的农产品价格不低于官方提 出的最低价格。 v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联邦政府采取了无追索 权贷款和政府购买的手段。所谓无追索权贷款, 就是由联邦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发放给符合条 件的、生产特定农产品的农场主的一种贷款。贷 款率,即单位农产品的贷款额,是由联邦立法机 构或农业部长根据立法规则确定的。 v 如果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高于贷款率,那么 农场主在出售农产品后,可以归还这一贷款加上 应付利息;如果农产品价格低于贷款率,农场主 可以不归还贷款而把自己的农产品交给农产品信 贷公司,并且不负担任何费用或罚款。显然,贷 款率就是支持价格或最低价格。如果贷款率高于 市场价格,必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这时, 政府必须负责收购多余的农产品以维持支持价格 ,这就是所谓的政府购买。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 初,政府购买是维持支持价格的基本手段,但目 前这一手段只用于牛奶和糖两种产品。 v4直接收入支持政策。 v v 就是通过直接给农场主提供收入支持,保障他 们收入的稳定。其具体手段包括目标价格和差额 支付。目标价格,就是政府设置一个用于计算支 付农场主收入的价格,或者说是理沦上的合理的 农产品价格。 v 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那些符合规定条 件的农场主就可依法获得差额支付或补贴。支付率 ,即单位农产品应得的支付额或补贴额,等于目标 价格与市场价格和贷款率两者之高者的差额。就是 说,当市价高于贷款率,则支付率就等于目标价格 与市场价格之差,如果市价低于贷款率,则支付率 等于目标价格与贷款率之差。直接收入支持政策的 实施范围主要是玉米、小麦、棉花等主要农产品。 v5为农产品的销售创造市场。 v v 包括扩大国内消费和促进农产品出口。在扩 大消费方面,美国政府在支付社会福利费用时尽 量增加食品的消费,这包括向低收入者发放用于 领取食品的“食品券”,向在校儿童供应有政府补 贴的早、午餐等。 v 扩大出口方面,早在1954年美国政府根据国会 通过480号公法(1959年起称为“粮食用于和平 计划”),以赠予和长期优惠贷款的方式向第三世界 大量提供粮食、奶粉等食品,以帮助解决国内的农 产品过剩问题。70年代后,美国政府主要采取提供 补贴和给买主以出口信贷的办法来促进农产品的出 口。直到目前,联邦政府仍对小麦等农产品的出口 给予补贴。同时还对一些农畜产品的进口实施严格 的限额制度,以保护国内的生产者。 v参考资料:外国宏观经济管理中国物价 出版社 主编 靳晓黎 v简要分析: v 综上所述,可以明显看出,美国政府对于农 业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这些政策使农场主的收 入稳定提高,使他们应付经济危机能力得到加强 ,从而保证了美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当然,美国 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尤其是财政方面的负 担日益加重。因此,近年来美国经济界对现行的 农业政策展开了各种形式的争论,有的主张取消 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而代之以收入保险政策,有 的主张采取“收入稳定补贴”政策等,但由于长期 实行的这些支持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利益 集团,改革现行政策的阻力较大,因而现行政策 发生根本性改动的可能性不大。 v 在我国,农业从总体上讲仍属弱势产业,其特 殊的生产条件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客观上需要政 府的扶持。而美国对农业的支持的多种政策中,政 府财政投资、直接支出安排与政府购买都起着重要 的作用,这对美国农业的稳定和发展,对地区经济 的开发增长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其经验值得我国 学习借鉴。 v思考题:中国发展农业的财政支出政 策应如何选择? 人物:袁隆平 v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 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氏”、 “米神”等。 v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平(今北京 ),祖籍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现在居住在湖南长 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 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 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 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 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 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 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v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湖南省农科院发布了袁 隆平最新研制的“Y两优2号”超级稻,亩产达到926.6公斤 。如此高产,有人质疑超级稻是否含转基因? 袁隆平回应说:我们的超级稻绝对不含转基因。目前转 基因有抗虫抗病的,来自细菌,叫做“毒蛋白基因”,人吃 了会怎么样?又不能由人试吃,只能用小白鼠来做实验,但 人是人,小白鼠是小白鼠。大家对“抗病抗虫的转基因农作 物能不能吃”存有疑问,完全可以理解,国家也很慎重。单 从过去的实验来看,是没有问题的。 袁隆平:我愿意为科学献身,吃那个转基因大米,证明 没有问题。我也号召年轻人试吃,证明对下一代也没有影响 。 2011年10月06日12:57 来源:中国广播网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v一、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 v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v三、我国政策性银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v一、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 (一)财政投融资概念 (二)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一)财政投融资概念 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 ,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 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 (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 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所以 它也称为“政策性金融”。 (二)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银行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 融资渠道。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3.计划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