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养生如何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摘要:“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关于四时养生的指导原则, 本文参考历代医家对“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在养生上的见解,结合对中医经典古籍的初步领悟和传统养生方法的切身体会,阐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机理及其在中医临床方面的应用。关键词:中医养生;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某些中医学派的影响,部分医家与学者将“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作为指导冬夏养生的原则,并经媒体的宣传混淆了视听,使许多人进入了养生的误区; 加之现代人对生活方式的过度追求,致使大众广泛接受了夏季养生必藉绿豆汤、西瓜甚至冷饮以“清凉解暑”,以及空调营造的低温环境,而一到秋冬季节就食用具温热之性的牛、羊、狗肉或参、芪、虫草以“冬令进补”的观点,形成了“春夏不知养阳,秋冬不知养阴”的情况。1 历代医家的见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曰: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揭示了人与天地四时相应,惟有顺应外界四时气机变动,采取适宜的养生方法,才能保持人体健康的道理2。具体到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原则的理解以及在指导养生的实际运用上 ,历代医家有不同见解,例如医家王冰认为“养即制也”,主张“春夏制其亢阳,秋冬制其盛阴”; 但大多数医家认同“春夏季养生当以温养人体阳气为主,秋冬季养生则以培补人体阴分为要”的观点3。诚如清代张志聪所言: “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其从根而培养也。”,张介宾认为“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4,马莳5、高世栻亦持此观点。换言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实质上强调了养生保健的原则在于顺应自然之道6。2“养”含义“养”字含义较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养”意指调和、调养。说文解字: “调,和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四气调神”即是说人应顺应四时之变而调养,也即春夏应调养阳气,秋冬应调养阴气,保证人体气机与四时季节的和谐统一,并非春夏应温补阳气,秋冬应滋补阴气。马莳认为: “圣人于春夏而有养生养长之道者,养阳气也; 秋冬而有养收养藏之道者,养阴气也。7”此即“顺气而养”的观点。人们之所以陷入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春夏补阳、秋冬滋阴的误区,系没有正确理解“养”字的本义,望文生义造成的误解误读。3 “春夏养阳”3.1“春夏养阳”的机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自然界变化的普遍规律。春夏之季,阳气活动旺盛,万物生机盎然,气候温热,机体腠理开泄,汗出多,阳气消耗亦多,加之乘凉饮冷,更易损伤阳气,这就是春夏养阳的简单道理所在8。3.2如何“春夏养阳”季百草发芽,推陈出新。肝气应春而旺,升发而条达。且春在五行中属“木”,有生长、升发、条畅的特性。故春季养生应顺应“生”的规律,养少阳生发之气,并辅以辛散升浮之品,以应时扶助阳气。春夏阳气升发,而非阳气旺盛,切勿过用寒凉之品伐伤内里阳气,日常饮食和治疗疾病都应护养阳气。民间流传“冬吃萝卜夏吃姜,免得医生开药方”,春夏饮食宜适当添加辛温之生姜,亦有此意。张志聪曰: “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如同自然界夏季地表热甚而深井之水颇凉9; 夏令之平脉为洪脉,亦可证明夏季气血趋向于体表。暑热则阳亢,气盛则伤阴,故夏季多见烦热多汗;阳加于阴谓之汗,故汗多易耗气伤阴。且汗为心之液,心气通于夏,而热易扰乱心神,故夏季应注意清心宁神,益气生津。但此处的清心并非是贪凉饮冷,汗出本已耗伤阳气,养阳应为护养阳气,防止伐伤生长之阳。老百姓所言“夏季宜食西瓜、绿豆汤等消暑之物”并非和夏季养阳相悖,但食物不宜冰镇,更不宜过度食用。抱朴子内篇有云: “夏不欲穷凉”10,摄生消息论夏季摄生消息亦指出: “不得在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11养老寿亲书夏时摄养第十道:“不可放纵取凉,以防贼风中人。”12其意为: 夏季过度追求凉爽容易耗伤阳气,尤其易伤体表之卫阳,使外邪容易侵犯机体,故平日也不可依赖空调等降温之物。同时,春夏阳气升浮,造成内里脾阳相对虚弱,且暑多夹湿,湿易困脾,使得脾气不升,脾运不展,容易出现脘腹痞满,精神疲乏,肢体困重的现象13,故还应适当辅以健脾之品。在中医用药时,春夏季节尽量勿伤人体阳气,尤胃之阳气,避免应用大量苦寒之品,或可稍加桂枝、升麻、薄荷等药物以养生长之气,可获良效。“冬病夏治”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采取夏月三伏天背俞贴敷疗法,配合内服培补脾肾之剂,亦取“春夏养阳”之意,此多为素禀阳虚之体,其病每于春夏稍愈,秋冬加剧,治疗则必须于盛夏阳旺之时,即予以培补,至秋冬才可能减轻症状或减少复发1415。4 “秋冬养阴” 4.1“秋冬养阴”机理秋冬气候肃杀,阴气当令,肌表致密,阳气内敛而致偏盛,更加之秋冬季节人们喜食辛辣温热之品,每易耗阴助阳,故秋冬应时时注意保全阴分,此谓秋冬养阴之理。4.2如何“秋冬养阴”秋季暑去而凉生,万物凋零,同气相求,与清肃下降的肺气相应。且秋季多燥,阴液易损,而肺为清虚之脏,喜润恶燥,故秋季应注意顺应其收敛、肃杀的特性,宜收不宜散,遵循“少辛增酸”的原则,切勿升散以免耗伤肺气。同时注意保护阴液,防止出现肺燥之证。冬季水气当旺,寒凉、闭藏同肾之性。人体阳气潜藏,腠理闭固,气血沉降,脉象偏沉。故冬应养“藏”,潜养阳气并保护阴液,防止中焦脾胃烦热耗伤阴液,导致干燥上火、大便秘结等症。“冬令进补”意为顺应冬季“藏”的特性,储蓄精气,保阴潜阳,并非等同于冬季宜过度温补。冬季切忌取暖无度,过食肥甘厚味,恣食温补之品,助阳伤阴。5讨论与总结总之,平人在春夏之时,饮食起居宜顺应阳气生长升发的特性,以助生长之能; 秋冬之时宜顺应阳气收敛闭藏的特性,以益收藏之本,顺应四时即是黄帝内经的养生观。要做到与万物俱浮,与万物俱沉,顺时气而养天和,达到人与天地协同而动的作用16,17; 并根据体质偏性适当调整。切忌生搬硬套,盲目跟风,而应以经文为指导,找到适合自身的养生方式。参考文献1王庆其主编 内经选读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72邓月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诸说辨析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 5) : 64 653程士德主编 内经讲义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824唐华伟 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实质是调整阳气的运行J 四川中医,2006,24( 7) : 28 295夏清华,曹勇,程科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观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 23) ,158 1596范占民,路现平,田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本意探析J 河北中医,2009,31( 3) : 454 4557 明马莳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8李志庸“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现实指导意义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 4) : 846 8479高彩虹,杨道文 浅谈“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中医养生方面的应用J 世界中医药,2013,8( 2) :152 15310梅全喜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今译M 1 版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2911陶弘景,丘处机 养性延命录_摄生消息论M 1 版 北京: 中华书局,2011:13512陈直 寿亲养老新书M 1 版 北京: 中华书局,2011: 9213周蓉,张文平四气调神大论“天人合一”季节养生法浅析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 6) :627 62814云刚,李晓光,徐涛 小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J 山东中医杂志,1998,17( 2) : 8915蒋垂刚,梁立安,谢感共“春夏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玉溪市江川区人民医院等招聘真题
- 中级财务会计学(下)(山东联盟)225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外歌剧鉴赏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外音乐鉴赏知到智慧树答案
- 医学心理伦理学考试模拟题(附答案)
- 老年护理模拟习题(附答案)
- 2025东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合同范本
- 2025独家旅游度假广告代理合同范本助力市场拓展
- 突发事件报道规范-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房建泥工班组劳务分包及建筑节能材料研发合作合同
- 2025年湖南湘西自治州州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幼儿园安全责任书及后勤管理制度
- 消防车辆事故课件
- 《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剑阁县普安镇污水处理厂扩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商务楼宇管理办法
- 肺炎护理试题填空及答案
- 中国兽药典三部 2020年版
- DB32T 4252-2021 民用建筑燃气安全规范
- 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手册和程序文件
- 《区域大地构造学》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