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下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关于人口政策周孝正:“两个正好”是未来人口政策的方向 和讯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和讯网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访谈”,我是主持人易蔚,今天我们的话题是中国人口问题,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知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教授,欢迎周老师!(14: 04)周孝正:你好!(14: 04)和讯网:周老师,说到中国的人口问题,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马寅初先生,他提出的新人口论,与当时“人多力量大”的思潮是相悖的。这和后来计划生育政策有什么关系呢?(14: 04)周孝正:马寅初先生作为北京大学的校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他在第一次全国人民大会浙江小组的分会上说了,他的中心意思就是这么几句话,“中国人口太多,增长得太快”。注意,不是多,不是快,是“太多”、“太快”,所以,影响到中国的建设,他就提出来,“一对夫妇生两三个小孩,最好生两个小孩”。这句话就登在了1957年7月5日的人民日报上,他的发言被起了个题目叫“新人口论”,这个核心主张应该说是非常正确的,但遭到了批判,因为当时人多、议论多、热情高、干劲大,人多是好事,世界一切因素中,只要有了人,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的,一切因素中人是第一宝贵的。(14: 05)周孝正:当时“控制论”的人讲,人有一个口,代表消费,其实口还代表“表达”。当时没有说表达这个意思,就说消费。说人有两只手,一个口两只手,二比一大,人首先是生产者叫人多力量大,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实际上这个背景是学苏联。(14: 06)周孝正:当时毛泽东主席做了一个决策叫“一边倒”,那边是西方,这边是苏联,一边倒向苏联。而前苏联的国情是地方比较大,人比较少,加上各种战争,人口减员也非常厉害,再加上俄罗斯的妇女不爱多生,不像中国妇女叫“普遍结婚,普遍生育”,应该说它是个不生育的文化,中国是生育的文化。其实中国文化中也有两种,一种叫多子多福,还有一种叫多儿多女多冤家,无儿无女活菩萨。我们也有两种文化,只不过那时候是一边倒苏联。苏联认为你生五个孩子、六个孩子叫“英雄母亲”,所以,我们在50年代初也学苏联,叫做你生五个孩子,我们也叫“英雄母亲”,给你戴上大红花,让你坐上主席台上来,给你的待遇相当于劳动模范的待遇。所以,就走了弯路了。(14: 14)周孝正:到60年代前后,中国人口锐减了好几千万。到了64年,周恩来总理成立计划生育办公室。当时他们控制人口的理由并不是说人多,而是妇女解放。妇女老生孩子就很难参加工作,不参加工作就没有工资,她的收入就不独立,收入不独立、经济不独立,很难人格独立。为了妇女解放,妇女要顶半边天,不要生得太多。当时国家有规定,你生六个孩子才可以不生,后来这个规定太多了,到了1956年的6月30号,中共中央主持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同志下了一个指示,把“六个”改成“四个”,必须得生四个以上才可以绝育。如果还没生到四个必须得生,如果你想做绝育,医生不批准,医生同意给你做手术还要经过医院院长的批准才可以进行手术,因为绝育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当时还是“人多是好事”的基调。(14: 14)周孝正:到了64年成立计划生育还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人多是坏事,是好事。66年文革大革命的时候,这个事停了。到1970年,那时候中国妇女的生育速度,学术叫“总和生育率”,就是年龄、性别生育率之和(音),叫TF2,意思是妇女的生育速度和生育水平。1971年的时候是5.81。周恩来总理恢复成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到1973年又成立了一个计划生育领导小组。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经过了调研,定了一个基调叫“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两个正好就是基调,实际上就是1975年7月5日马寅初那篇“新人口论”的核心主张,就是一对夫妇生两三个,最好生两个。很多人认为这是治国良策,后来错批了一个马寅初,最后造成多生了好多人。(14: 14)周孝正:1970年是5.81,71年确定了“两个正好”的基调既符合国情也符合民意,到了1981年就降到2.24%。注意,这十年我们降得最快,全世界我们应该是冠军,亚军有可能是日本。因为日本二战以后生育率也下降,降的速度也挺快。但这些年他是亚军,我们是冠军。这证明老百姓明白这个道理,一对夫妇结婚了,生两个孩子,将来两个人不在了,留两个后代,人口零增长,这叫可持续发展。和讯网:后来78年怎么变成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呢?(14: 15)周孝正:如果两个人结婚生三个、四个,人口就越来越多,如果生一个或者不生,人口就越来越少。人口少的时候,人口老化怎么办?性别比失调怎么办?以后的劳动力怎么办?这都是问题,我想,我们中国的一个成功经验再加上失败的教训,就是欧恩来定的“两个正好”,所以,“两个正好”的基调必须深刻理解,它既符合国情又符合民意,十年就降到2.24了。(14: 15)周孝正:但周恩来在70年代末逝世了。不知道什么人擅自更改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定的,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基调“两个正好”改为“一个正好”,从而走弯路了。因为他把符合国情又符合民意,又经过实践检验的,而且符合科学发展观给改了。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两个人结婚生两个孩子家庭是可持续的,两个人结婚不生孩子,作为家庭当然不可持续。如果人类不生育,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就从地球上消失,生多了也不持续,因为生多了各种问题也会出来,所以,我们叫协调、全面、可持续。(14: 16)周孝正:他就不理解,你要是在那个位置上也得要一个男孩,将来成长为一个男劳力,这是人家明智的选择,而我们就坐着说话不腰疼,妖魔化我们的农村妇女。如果农村妇女也不生了,或者就生一个,现在2.3亿农民工哪儿来的?中国廉价劳动力哪儿来的?城里有月光族、啃老族,很多城市里的活城里人都不敢的,都是靠农村超生的小二、小三干的。如果农村只有一个,城里活谁干,妖魔化人家是不象话的事情。周孝正:由于我国将处于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简单重体力劳动范围内,男女是不一样的,所以农民想要一个儿子,将来成为长一个男劳力,这是天经地义的,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深刻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的明确选择。我们的超声游击队中,农村妇女生了一个少林寺,生一个吐鲁番,生一个海南岛,三个都是女孩,还要跑到外面生一个男孩,就把妇女给演的贪婪、愚昧与无知。太不象话了。周孝正:因为中国将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简单体力劳动范筹内男女是不一样的,男的可以当教授医生,女的也可以当医生教授,男的可以当总理、总统,女的照样当。但由于女的有“五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所以就必须保护妇女,也就是说妇女不可能从事高温、井下、野外、重体力。举例子,到地下几百米深挖煤,我不管女的体力好不好,愿意不愿意,不许,是不是歧视妇女,不是。女的可以当总统、总理,但体力劳动不可,这叫保护妇女。周孝正:有人说,让他生一个,为什么只有2.47,让他生两个,反而生2.24了呢?这说明广大中国人是讲理的。为什么到80年生2.24呢?就是老百姓都接受“两个正好”,但两个正好,就是100个妇女生两个孩子,25个妇女大约占四分之一,生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她们满意了;25个妇女大约占四分之一,生一个女孩一个男孩,她们也满意了;25个妇女也约占四分,生两个男孩,她们也马马虎虎,也满意了;还有四分之一妇女生两个女孩,我们叫双女户。双女户的继续生育行为极其顽强,继续生育愿望极其强烈,这就是国情。(14: 22)和讯网:只生一个的政策已经显示这样的弊端,你们认为我们计划生育未来的政策应该是怎样的?怎么去改善它?(14: 22)周孝正:这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世界上的人口问题是两种,一种是发达国家人口萎缩,一种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爆炸。从中国复杂性来看,中国不是一个国家,中国就是一个世界。中国素质高的人,比如说市民、革命军人、革命干部、知识分子、城里的人都是少生甚至不生,而农村要多生、早生、快生。这说明一个国家就是三个世界,北京、上海是第一世界,很多中小城市是第二世界,而我们的农村是第三世界。一个国家就三个世界。这种情况下,如果强迫人家不让生,那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因为科学发展观讲的是全面、协调。什么叫协调?比如说发达国家的日本、德国、意大利、新加坡甚至于韩国他们都不生了,也就是说他们的生育率都不到更替水平了,像德国,德国人不生,让人也不生,人家也没有人不让他生,他就是不愿意生,所以有人说500年以后德国将从地球上消失。(14: 23)周孝正:现在最发愁的是俄罗斯,俄罗斯人就不爱生,它就是不生育的文化,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说,俄罗斯一个妇女不管跟谁生,只要生出一个孩子奖励2万美元,她还是不生。最近又出来非常滑稽的办法,叫集中做爱日,就是隔一段时间该放一天假,叫集中做爱日,结过婚的在家待着,还得把窗帘拉上,集中做爱,将来有了孩子,奖励别墅,奖励汽车。这些招式非常滑稽,怎么样?效果不尽如人意,还是不生。(14: 24)周孝正:你把一个生育文化变成不生育文化,难不难?难,一旦接受不生育文化,再想让他生就更难。北京、上海就如此,这些年轻人可以结婚,但就是不生。丁克家庭大量出现,两人世界,双倍收入,尽享人生。人家信奉的就是中国的不生育文化,叫多儿多女多冤家,无儿无女活菩萨,尽享人生,二人世界。现在再还不改“独生子女”,人家就一个都不生了,走极端化了。今年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候,有几十个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要求迅速落实“两个正好”的科学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这就是可持续。(14: 26)周孝正:现在日本人口1.25亿,面积变了吗?没变,还是四个岛,大约38万平方公里。现在日本男的平均活到79岁,我们活到72岁,日本女的平均活87岁,我们女的平均活74岁。我们的人均收入大约2000多美元,而日本是4万多美元,我们一个人平均是1.4亩耕地,他是0.7亩。人家没有煤、没有石油、没有铁,我们都有。日本人说了,那是100年前日本统治者愚弄日本人的,说穷的原因是人多,所以就要拓展生存空间。完全不是这个事,这是多年误导(的结果)。周孝正:乘车难、住房难、就业难、就医难,人多绝对是错误的,但这些问题的根源不是人口数量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日本专家跟我们说过,一百年前的日本统治者也这么跟他讲的,他们多少人?4000万。为什么日本穷?人多,怎么办?拓展生存空间,首先占领朝鲜半岛,“918”事件占领东北,“77事变”占领华北,紧接着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最后挨了两颗原子弹,他也不打了,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14: 27)周孝正:中国所谓“只生一个好”,好什么?没有兄弟姐妹,没有手足,没有手足哪来手足之情,如果孩子从小没有手足之情将来就是人格缺陷、心理残疾,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威胁极大,还不说老话、性别比失调,就说自身的发育。所以,我们说一生就生俩,要么就别生,不让人家生出兄弟姐妹象话吗?(14: 32)和讯网:会不会出现很大的(人口)反弹?(14: 32)和讯网:我国区域差别很大,北京、上海可能是不生育的文化,但对中西部农村多希望多生,生更多劳动力周孝正:把生育文化变成不生育的文化很难,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接受了。比如独生子女结婚可以生俩,现在独生子女可以结婚了,可以生俩,但他就是不生。麻烦大了,所以,我们叫欲速则不达,为什么要强调两个务必,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能左右摇摆。现在说多生不好,只生一个好,好什么呢?当然应该生俩。(14: 33)周孝正:要注意农村也不多生了,如果不生的文化从城市蔓延到农村,中国的问题就大了。城里不生,农村也不生,2.3亿农民工这些廉价劳动力哪儿来的?所以,我们绝对不能走弯路。我一再说,1980年已经降到2.24了,为什么多那2.24,就是因为双女户大约占四分之一。(14: 33)周孝正:怎么解决双女户的继续生育行为?因为他们的继续生育行为非常顽强,继续生育愿望非常强烈。计生委前主任彭佩云说过,计划生育的难点就是如何解决双女户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两个思路,一个是大禹治水的思路,叫疏导。还有一个是大禹的爸爸鲧的思路,就是堵。什么是堵,就是不让你生,你跑就抓你。而疏导,就是用一系列人类再生殖的新技术,第一胎是女儿,第二胎保证生一个儿子,这不就完了吗?(14: 33)和讯网:您刚刚提到现在人口当中有一个问题,男女性别比失调。根据2000年统计数据来看,现在性别比是119.92%,已经偏离了正常值,您怎么看待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问题?(14: 33)周孝正:问题非常简单,让农民生一个,农民说我有儿子,让农民生两个,双女户占到四分之一,双女户还想要第三个,就是还想要儿子,就溺弃女婴,有选择的终止妊娠,各种招就来了。所以,就造成新生儿性别比连连失调,应该是100个女婴出生,就应该有103106个男婴,后来第三次人口普查已经达到108.48,之后是110,128,最近的数字是119.92,约等于120了。这就失调了,是大问题了,将来几千个男青年不可能有妻子,这会成为威胁社会的大问题。你们结婚了,可是几千万小伙子结不了婚,怎么办?社会怎么和谐呢。(14: 34)和讯网: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里面除了控制数量之外也提到要提高人口素质,但在来看,人口素质方面的工作做得并不是很到位,我们今后如何切实提高人口素质?(14: 34)周孝正:这是应景的话,他怎么说我要控制人口数量,要提高人口素质,要调整或优化人口结构,那两句话都是陪衬,它实际任务就是控制数量。(14: 34)周孝正:提高人口素质当然不是计生委的事,是全国的事,是国务院的事,把妇女受教育程度每提高一个档次,平均少生一个孩子。原来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的国家报告,有一个数字,文盲妇女平均生5.86个孩子,小学4.80,初中3.74,高中2.85,大专以上2.05。数字有些变化,但趋势不变。简单说,文化程度每提高一个档次,平均少生一个孩子。所有发达国家人口问题如何解决?没有一个国家搞强迫命令,没有一个国家搞计划生育,没有一个国家有计划生育委员会,照样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同时把性的文明程度提高,性的目的是生孩子,还有一个目的是快乐交往以及通过快乐交往维持双方的身心健康,让他把性和孕分开,所谓避孕就是这个意思,让所有人都有避孕的知识,给他提供避孕的药物和器具,这是关键,之后把他们的文化程度提高,把他们的性文明程度提高,这时候他们就不会再多生了,这就是人类的正道。中国有阴暗心理,说不成,中国人只要不强迫命令他,他就会多生。这不是对伟大的中华民族极大诬蔑吗?当时周恩来“两个正好”的时候,十年就由5.81降到2.24,你们说“一个正好”,超出了老百姓的合理范围,开使用各种办法把女孩弄掉,结果造成120多个男婴对着100个女婴,造成人口老化。(14: 35)和讯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把我们人口政策、计划生育和教育结合在一起?(14: 48)周孝正:如果觉得规定的婚龄低,可以改婚姻法,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正常程序把法定婚龄提高,这是可以的,没有提高之前,20岁就允许人家结婚。我们提倡你晚婚就是23岁,提倡晚育就是24岁生育,因为23岁结婚已经是晚婚了,如果没有婚前性行为就肯定是晚育,现在有婚前性行为就是另一回事。24岁生育是晚育,24岁生一个,25、26岁再生一个,就是周恩来说的那句话“一对夫妇两个孩儿,间隔三四年”,中国(人口)问题就这么简单。如果这么提倡,不是强迫,中国就没有人口问题。周孝正:计划生育不意味着独生子女,所谓计划生育就是我们提倡晚婚晚育,就是23岁结婚算晚婚,其实这和婚姻法不配套,婚姻法的法定婚龄由原来16改为18,后来又改为20。妇女婚龄20就是让人家在20岁结婚,不能不让人家结婚。(14: 48)和讯网:说到中国的人口问题,我们也关注到近些年中国的人口流动非常大,特别是从农村流到城市,从西部流到东部的情况。对日益庞大的流动人口,人口管理上应该如何有效解决?您对现在的户籍制度怎么看?(14: 48)周孝正:一直到了去年,这个建议明年可能就要接受,这个条款可能会变成二分之一条款,农民在政治权利上是二分之一的人。再过五年,再改选举法,农民兄弟是一个人。问题就出在这儿,就是政治上歧视,经济上比较盘剥。最近有一个统计,同样的工作,如果你是农民,一个小时挣1元,如果我是市民,我挣4元。所以,它和四分之一条款是配套的。怎么办?先把政治上的歧视解决,所以政府就建议,明年的人民代表大会要改,不能到二十一世纪还把农民兄弟当成“四分之一的人”。就是李昌平那句话,呼吁给农民兄弟以国民待遇,一视同仁,但又不可能太急,所以我们说,明年就可能变成“半拉人”,这是一个进步,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也基本涨了一倍。我们主张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周孝正:户籍制度必须得改。去年十七大政府报告里写了一个建议,就是党中央向人民代表大会建议,城乡逐步地按相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现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里有被称为“四分之一条款”的,就是96万个农民兄弟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24万市民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这叫“四分之一条款”。就是在政治上、制度上没有把农民当成人,而是当成四分之一的人。所以,2001年入世的时候,湖北一个县委书记李昌平就给总书记写信,叫“我替农民朋友说实话”,呼吁国民待遇原则,因为中国政府入世时承诺的,就是要一视同仁。(14: 48)和讯网:与人口相关的是就业问题。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另一方面,每年大量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岗位。前段时间有一个新闻,连研究生都争着竞聘卖猪肉的岗位,您对此怎么看?(14: 48)周孝正:举个例子,中国历史上千年以来人口没有超过1亿,西汉末年人口锐减七分之三,人口剧减的人间悲剧还不多,减到一半的也就四回。这些的情况照样有农民起义,不要说这么大的国土,我们把人口降到一亿,我们就有好日子了,胡说八道,照样会有动乱和打仗。现在我们人口达到13亿,基本上也达到了小康水平。不一定人口多就一定穷,人口少就一定好。周孝正:还有大学生600万一毕业就要找工作,找不工作意味着什么?他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市场经济中叫劳动力市场,姚明是状元秀,就是拍卖,姚明2.26,谁掏钱多就给谁,简单说拍卖不就是这个意思吗?所以姚明的工资几千万、上亿,所以谁仇他?姚明这么高,你有这么高吗?姚明打球你不是愿意看吗?而且美国NBA是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不像中国甲A足球都是俱乐部养着,都是大国企,都是拿着纳税人的钱给这些人开高工资,就他们的水平一年开好几十万,凭什么?人家NBA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姚明又是拍卖的,当然他的劳动力价格很高,因为它独特。所以,我们无可非议。劳动力市场也是这个意思,大家都大学毕业了,活谁干?谁愿意干就干,人多了工资就低,当然得有低保。美国有最低小时工资,这就是所谓劳动法,得控制你这个事,不能太市场经济,必须把政府的责任和市场监管承担起来,不能完全推给市场。所以,就业的问题并不是人多的问题。周孝正:任何事情都有几面,最起码两面。第一,劳动最光荣,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是应该提倡的,无论你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如果你去做服务业,有什么不动,人家是城市劳动。首先要承认,只要是诚实劳动,只要是合法经营,我们就要提倡,不要轻视劳动,不管脑力还是体力,还是说话,说话也是脑力和体力加一块。有人说我们是口力劳动,一般老师都是口力劳动,都是光荣的。“很多活没人干,很多人没活干”,要说两句话,只说一句话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普通逻辑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考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试题及答案
- 经济增长理论试题及答案
- WPS项目管理表格试题及答案
- 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网络安全防护工具评估试题及答案
- WPS文档处理中的重要考点试题及答案
- 解析2025年普通逻辑考试热点试题及答案
- 医院信息化建设2025年关键点:电子病历系统优化与数据安全报告
- Photoshop图像转换方法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 大学班会课件
- 2025年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 纳西族文化课件
- 2025届高三押题信息卷(一)语文及答案
- 矿石加工中的化学工艺安全技术考核试卷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纪律处分条例试行解读学习
- 国家能源集团陆上风电项目通 用造价指标(2024年)
- 湖北省2024年本科普通批录取院校(首选物理)平行志愿投档线
- 《教育心理学(第3版)》全套教学课件
- 【年产2000吨色氨酸发酵工厂的计算与设计(附布置图流程图)15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