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家长会》PPT课件.ppt_第1页
《学前家长会》PPT课件.ppt_第2页
《学前家长会》PPT课件.ppt_第3页
《学前家长会》PPT课件.ppt_第4页
《学前家长会》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班全体师生 各位家长: 你们好!感谢你们能从百忙之中抽出 时间来参加我们班的家长会,这让我感 受到了你们对我们工作的信任、理解与 支持,也表现了你们对孩子的无微不至 的关心和爱。在此,我真诚地对你们说 一声:“谢谢”!同时,我们和在座的 各位家长的心愿都是一样的一切为 了孩子。 自我介绍: 我姓张,是学前班 的班主任,电话是学校作息时间。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学生家庭作业的辅导。 谈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 家长会内容: 一、 学前班作息时间 早上到学校:7:30 下 午 放 学:4:00 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有一次,七十多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 集会,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 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出乎意料, 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 园学到些什么?”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 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 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道歉;要仔 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 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到会的科学家 的普遍看法,也说明一个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 受益终生。 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1.生活习惯的培养:制定家庭作息时间表, 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 候起床,什么时候上学等时间久了好的 习惯就会逐步养成。当然每个家庭的情况 不一样,但是希望家长可以尽量按照时间 表来要求孩子。 2.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不要陪同孩子写作 业,一定要让他独立完成,但是写完作业 时家长必须检查。并签上您的名字。对孩 子 的作业多给予鼓励,少批评。 3、卫生习惯的培养: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书包等 。 4、交友习惯的培养交友习惯的培养:学前班幼儿的自我控制 能力明显提高,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要 提醒孩子在和朋友玩耍时注意安全,不说脏 话,不捉弄别人,不给别人起绰号等。 5、行为习惯的培养:坐姿端正,礼貌待人, 拾金不昧,排队上车和购物,不高空抛物等 。 六、对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要求: (1)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和 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保持文具 和书包的整洁。 (2)重视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和握笔 姿势。提出三到:做到心到、眼到、 口到。 (3)书写工整 家长要起到监督与管理的作用。 四、对家长的一些要求: 1、教育孩子懂礼貌、讲文明。孩子每天入 校要和老师问好,和小朋友问好。平时要 学会礼貌用语。 2、教育孩子讲卫生,勤洗澡、勤剪指甲和 洗手,保持个人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生。 3、孩子每天入校前家长们要检查孩子的书 包、口袋。检查书、笔带齐了没有,特别 是铅笔一定要在家里削好。不要让孩子带 零食和玩具及有危险的东西(弹子、刀片 、火机)进学校。不要让孩子穿拖鞋进学 校。 五、学生作业情况 大部分同学都坚持每次完成作业。 有时候出现忘带作业的情况。最好让学生 养成自己收拾书包的习惯。上课前一天晚 上就将第二天要带的文具、书籍和本子收 好,放进书包。 家长如何辅导学生作业 1、读题三遍,认真理解题目要求。 2、独立解决,自己检查, 3、三种改错的方法。 A类:粗心的错误。 B类:方法、知识错误 C类:无法理解的问题。 学前班孩子易拖拉,如,吃饭时注意力分 散,导致吃饭慢。不重视这样的小细节, 长久后会养成做事不专注的坏习惯。孩子 完成作业时,家长焦急地催促不仅没作用 ,反而影响孩子情绪。所以,家长应该这 样 1.在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不要聊天、看电 视、玩游戏,这样会造成孩子心理不平 衡。 2.做孩子的小闹钟,养成给做作业计时的 习惯。一段时间后和孩子一起比较分析 作业时间变化,给予大大的精神奖励, 如打五角星、奖励小图章。 一个学校最重大的事是教育孩子! 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同样也是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是我们父母和教师的职责,能教育 孩子应该是我们大家的荣幸! 可当孩子上学了,你是否有过这种观点呢?吃 穿问题由家长解决,而教育问题全部由教师去管。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亲爱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 导师,而一位教师常常只是孩子成长中一个阶段的 导师。 你又是否曾想过:同样一个教师在同样一个班 级上课,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表现好,而有的学生 学习表现差一些呢?这其中关键在于家庭教育。 六、期待共同教育之花开放 言传身教、环境育人。 心理学家说:“孩子生活在批评中学会指责 ;敌视中学会好斗;恐惧中变得畏惧;鼓 励中学会自信;安全中学会理解信任”。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入是最明智的投资, 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所以我认为我们应 该和孩子共同努力,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 关心孩子的学习中去,把孩子培养好、教 育好,做到问心无愧!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与他们一起成长, 是责任,是幸福, 也是一门艺术。 我们可以这样做: “有两个人,都在一片荒漠上栽了一片胡杨林苗, 苗子成活后,其中一个人隔三差五就要给他的树 苗浇水,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飞沙走石;而另 外一个人则不然,树苗成活后,他就很少去侍弄 ,偶尔过去一次,也不过是把被风吹倒的树苗顺 手扶一把,不浇一点水,也不多培土。人们都预 测,这片树木指定不能成林。两年之后,忽然有 一夜,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肆虐了一整夜 。第二天风停的时候,人们到两片幼林去看,感 到十分惊讶:辛勤浇水的那个人的树几乎被暴风 连根拔起,有的摔折了,有的被拔出了根须,惨 不忍睹。而那个悠闲的人种的树,除了一些被风 撕掉的树叶和一些被折断的树枝,几乎没有一棵 被风吹倒吹歪。” 故事讲完了,事态的发展不难分析:人都 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植树和育 人是同样的道理,对之太殷勤,就助长了 惰性,树根不往泥土深处扎,只在表浅盘 回,怎能经得起风雨呢!而那些被“忽略” 的树木幼苗,却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 探寻生命的源泉,根深蒂固的生命是很难 被摧毁的。所以,别给生命以适合的温床 ,人无逆境不立! 七、需要克服的小问题: 1、希望在家的教育要与幼儿园的要求基本 保持一致,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明确告 诉孩子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不应该做。 2、孩子都已进入学前班,生活自理方面的是 希望不要包办,这样会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 机会。 3、现在孩子已经处于学前班,马上就要升入 小学,班级的学习内容很多、而且活动也 特别的多,所以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请你 坚持每天都把孩子送到学校 4、收起自己的主观的、老化的教育观念, 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成长空间。 关于幼小衔接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他在人生路上的 第一个关口,这一关如果过不好,将影响 到他日后的学习生活。但在幼小衔接的准 备过程中,大多家长只注重孩子上学前的 物质准备,有的给孩子买了漂亮衣服;有 的早早拿到一年级课本,给孩子在家提前“ 热身” 只有做好孩子的入学心理准备才 是最重要的。从孩子的身心发展来看,小 学一年级是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 时期,因而,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 。处理不好就会使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或学 习障碍。德国教育专家哈克教授总结,处 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面临六个方 面的断层问题: 1、师生关系的断层:“幼儿 园老师像妈妈”,这是在幼儿 园里孩子们学的一句歌词。 而孩子到了小学,要接受 严肃的小学老师,心理会 对新老师缺乏认同。有的 孩子甚至会问:一个班里 有这么多和我一样的学生 ,老师会不会喜欢我呀?此时 聪明的家长就应该告诉孩子, 老师最喜欢爱学习的孩子!这 样,孩子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和 希望。 2、学习方式的断层: 幼儿园的学习以游 戏为主,而小学是 以学为主的系统学 习阶段,40分钟的 课堂教学不能乱动 ,让孩子感到学习 是很不好玩的一件 事情。如果此时家 长了解不到孩子的 心理不适应,缺乏 对孩子的鼓励,孩 子长期处在这种心 理状态下会身心疲 惫,到成年时会显 现出隐性心理疾病。 3、行为规范的断层:在幼儿园,孩子可以 迟到早退,行为规范比较自由;而在小学 ,行为规范比较严格和制度化、秩序化。 孩子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 制。 4、社会结构的断层:入小学后,孩子要与 幼儿园原来熟悉的小朋友分离,需要建立 新的人际关系,在新的班集体里寻找自己 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 5、期望水平的断层:在幼儿园,家长和老 师对幼儿都是以维护快乐和兴趣为主,没 有硬性的学习要求。而对小学生来说,则 有一定的学习目标,自由玩耍的时间少了 ,孩子会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 发生了变化,此时孩子会感到压力和约束 。 6、学习环境的断层:幼儿园孩子是在活泼 、自由、轻松的环境下自发学习;而到了 小学,却是在老师的支配和家长的监督下 学习,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学。 许多父母给了孩子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 却不知道孩子内心世界究竟最需要什么? 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美国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可以把人的需要分 为5 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 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 1、生理的需要是人对食物、空气、 水、性和休息的需要。有的家长认为 ,现在条件好了,这个需要肯定都能 满足孩子,果真如此吗?双休日的兴 趣班遍地开花,孩子们忙碌地奔波于 各个兴趣班。当我们看到孩子疲惫的 眼神时,不禁会感慨,孩子连基本的 生理需要休息都得不到满足,怎 么会有充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去学 习呢? 2、 安全的需要是在心 理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 孩子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陌 生的校园环境、陌生的老师同 学都会使孩子的安全感受到一 定的影响,心理上都会产生不 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耐心 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 心理感受,引导孩子顺利度过 不适应期。 3、爱和归属的需要。孩子在幼小衔 接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家长给予孩子 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比如鼓励孩子带 新同学来家里做客,让孩子重新建立 起新的亲密伙伴关系,孩子的归属感 就能获得满足。许多人认为,如今独 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爱别 人。其实不然,爱与被爱是人与生俱 来的本能。如果家长不善于表达自己 ,可以用写信的方式来对孩子表达自 己的爱,在信中多表达孩子带给你的 快乐与幸福,把爱传递给孩子。 4、尊重的需要。有的家长专 门在外人面前指责自己孩子的 不是,目的是为了刺激孩子, 而这恰恰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孩子也希望获得尊重,得到 家长的高度评价,这种需要获 得满足后,孩子会体验到自己 的力量和价值,孩子会随着这 种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增强 自己的自信心。 孩子们的心声 1、父母不要吵架。 2、大人说话要守信用。 3、爸爸妈妈要彼此谦让,不要彼此责怪。 4、爸爸妈妈要维护我们的自尊心。 5、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6、有适当的文娱活动;希望爸爸妈妈和我 们一起玩。 7、爸爸妈妈言行不对时,要接受我们的 批评。 我们老师面对的是全班孩子,很多东西我 们都只能给予引导,所以家长们的辅导是 很重要的,如:孩子的书写、阅读、计算 这些家长完全可以给予督促的。幼小衔接 的最佳途径是培养孩子好的习惯,而非超 前学习。超前学习的确会影响孩子对今后 学习的兴趣。小学一年级新生暴露出的问 题,其实多数是学习习惯问题,这并不是 超前学习就能解决的。孩子的学前学习是 为一年级打基础的。孩子能否顺利地进入 小学,这一年起着关键的作用。希望各位 家长,在这一年内不要放松对孩子的督促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 七、爱心陪伴,耐心交流。 除了物质,多给些真挚关爱和真诚交流。 少些责怪,多给孩子些动力!有动力才有活 力! 孩子学习的动力往往来源于家长的期望,家 长要经常性的了解学生的在学校表现情况,学习 情况(包括听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动脑筋解 决问题的情况等)、和学生共同制订学习目标。 家长要更多一点的投入精力关心学生的学习。对 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了解知道孩子什么时 间该上学,什么时间放学,一天学习多长时间, 完成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孩子感受到 家长对其学习的关注,当然在学习上就会非常用 功,努力把学习搞好。 八、重视心理健康。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备加呵护,却忽 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品质素养非常重要, 有专家指出:“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 废品,心理不好是危险品,思想不好是危害 品”。我们应该从言语交谈、举止文明、待人 接物各方面从正面引导示范孩子,让孩子从 小热爱生活,积极生活,举止文明,不受社 会不良现象所影响。 多陪同多交流 请不要因为今日的“忙” 留下日后对孩子的“愧”。 有空和孩子聊聊天, 多带孩子去书店看看书。 (读书成就美好人生) 完全靠学校, 无法面面俱到。 完全靠家长, 头疼孩子撒娇。 要想孩子成长好, 家校结合最有效。 八不准 1、不准擅自到河里游泳、玩水。 2、不准在公路上玩耍、打闹。 3、不准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4、不准带玩具、刀具、火机等危险物品来校。 5、不准带早餐、零食来学校吃。 6、不准用铅笔戳人。 7、不准追逐打闹。 8、不准做危险的游戏。 .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1、严重损害了幼儿心理发展,是一种拔苗助长的 教育 2、幼儿快乐玩耍的年龄背负了沉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