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doc_第1页
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doc_第2页
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doc_第3页
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doc_第4页
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眩 晕 的 临 床 诊 断 与 班 级 :针推1103 治 学 号 :111041901041 疗 姓 名:来 保 勇摘要: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病可以引起眩晕,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前庭器官在人的内耳中,它和耳蜗紧密相连,总称位听器官。位置的位,听觉的听。前庭负责身体的平衡,耳蜗负责听声音。 引起常见的疾病: 1.高血压病:高血压所致的眩晕多数是由于情绪变化、精神紧张或受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使血压产生波动而引起的。也有的是滥用降压药,使血压突然大幅下降,发生眩晕。2.低血压症:低血压眩晕也是非常多见的,特别是年轻人,容易反复发作。姿势性低血压眩晕则多见于中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时突然眩晕,旋即消失,再做同样动作时又觉眩晕。3.动脉硬化症:动脉硬化造成脑血栓附着可诱发脑缺血发作。这种脑缺血如果来自颈内动脉,就可出现浮动性眩晕和眼前发黑。4.脑瘤:发生在中枢前庭系的小脑、脑干易发生旋转性眩晕。脑瘤引起的眩晕一方面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脑瘤的压迫而致血循环障碍,使前庭神经核区及其通路直接或间接受损而造成眩晕。5.脑血栓:轻度的脑血栓可引起眩晕。这是因为动脉硬化造成动脉管腔内膜病变出现狭窄后,其远端部分仍可通过自动调节,使血管阻力减低,并建立侧支循环而维持“正常”的血流量,暂时不使脑血栓形成。但是患者仍可出现头晕或眩晕。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等症状。6.贫血:贫血容易引起脑缺氧而出现眩晕,恶性贫血眩晕尤为明显,患者可因中枢神经系统缺氧,导致神经系统的器质性变化。因此,患者的运动或位置感及下肢震动感均可丧失,眩晕加重。7.甲状腺功能减退:本病患者血压低、心脏输出血量减少、血流迟缓而致前庭系缺氧出现眩晕。此外,新陈代谢较低,血中乳酸聚集波及内耳,也可引起眩晕。8.运动不足:有些人平时缺乏锻炼、心肺功能较弱,如果突然剧烈运动,可出现头晕。运动时间过长,体内营养物质耗损过多,血糖浓度降低,或者剧烈运动时,呼吸加快体内氧气供应不足也易产生眩晕。9 .内耳疾病:耳源性眩晕常见者有美尼尔氏综合征,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等。10.某些药物服药期的不良反应。 在门诊及临床工作中以眩晕为主诉的病人较为常见,病因复杂,症状较重,涉及多学科,易造成误诊。临床上根据病变部位及眩晕的性质可分为1、系统性眩晕 (1)、周围性(真性)眩晕;是前庭感受器和前庭神经核一下颅外段病变引起。 包括梅尼尔病、运动病、迷路病毒感染、迷路卒中、前庭神经元炎、蛛网膜炎、药物中毒、内耳损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 临床表现:眩晕、 眼球震颤 、平衡障碍、前庭冷热水试验减弱或无反应、前庭器官紧邻耳蜗可有耳鸣、耳聋,自主神经症状出汗、面色苍白、呕吐,中枢神经系统可无脑干、小脑和大脑功能损伤表现。(2)、中枢性(假性)眩晕:是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核以上纤维、内侧纵束、大脑皮质及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病变所致。 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血栓形成、延髓背外侧综合症、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桥脑及小脑梗塞或出血,脑干、小脑、第四脑室周围肿瘤、脑干脑炎、多发性硬化、癫痫性眩晕、颈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等。 临床表现:眩晕可较轻、眼球震颤粗大、平衡障碍、前庭冷热水试验正常、可有耳鸣、耳聋,自主神经症状不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可有相应损害体征。2、非系统性眩晕 是由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疾病引起,常见的有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病窦综合症、贫血、眼部疾病、感染、中毒等。 引起眩晕常见疾病鉴别诊断:1化脓性迷路炎:1眩晕,自觉外物或自身旋转,恶心,呕吐频繁,患者闭目,卷缩侧卧于眼震快,不敢稍事活动,2平衡失调,3耳鸣,患耳全聋,4. 自发性眼震,快相向健侧,强度较大,躯干向眼震慢相侧倾倒,当眼震快相从健侧转向患侧时,应警惕有颅内并发症之可能,5. 体温一般不高,若有发热,头痛,同时伴脑脊液变化(如白细胞增多,脑脊液压力增高)者,示感染向颅内扩散,6因迷路已破坏,故瘘管试验阴性。一些病人前庭神经切断后经病理检查,可发现前庭神经有弧立或散在的退行性变和再生现象,神经纤维减少,节细胞空泡形成,神经内胶原沉积物增加。(2)急性前庭神经炎80%病人在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后,多于晚上睡醒时突然发作眩晕,数小时达到高峰,伴有恶心,呕吐,可持续数天,数周,尔后逐渐恢复正常,老年人恢复慢,可长达数月,多一耳患病,偶有两耳先后发病者,有自发性麻痹性眼震向健侧,可以一家数人患病,亦有集体发病呈小流行现象,病期中无耳鸣,耳聋现象是其特点。(3)慢性前庭神经炎多为中年以上患病,可反复发作眩晕,程度较轻,直立行走时明显,可持续数年,恶心,呕吐少见,常表现为长久不稳感。治疗方法急性期应给予安定、冬眠灵等镇静药物,激素也有一定疗效。慢性期应增加营养,锻炼身体,去除病灶。如长期久治不愈,可考虑做前庭神经切断法治疗。饮食保健(4)糖尿病Schuknecht等(1972年)报告认为,糖尿病可引起前庭神经元变性萎缩,导致反复眩晕发作。一些病人前庭神经切断后经病理检查,可发现前庭神经有弧立或散在的退行性变和再生现象,神经纤维减少,节细胞空泡形成,神经内胶原沉积物增加。疾病诊断单纯周围性前庭性眩晕,无耳蜗受累症状,1.冷热变温试验前庭功能部分或完全性丧失,有时呈向健侧优势偏向,2.无头痛及其他神经体征,3.急性期内血象白细胞可增多,4.发作期中有自发性眼震。检查方法1.头位性眼震检查令患者坐床上,先仰卧垂头位,观察10秒无眩晕及眼震后,令坐起再观察10秒,再令头侧向一方仰卧,观察10秒,再仰卧垂头向另一方,观察10秒,每次变动体位,坐起及躺倒均应在3秒钟内完成,如在某体位时出现眼震,应持续观察30秒,如眼震持续不消失即为试验阳性,如右耳向下时旋转眼震向右,眼向左侧凝视则出现垂直性眼震,反复试验均为阳性,称为非疲劳型;反之,反复测试不再出现眼震,称为疲劳型,在不同头位出现的眼震方向不变称为定向型;如出现不同方向的眼震则称为变向型,凡眼震在单向头位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有潜伏期,定向型有疲劳反应者,多是周围性病变;反之多属中枢性病变,视跟踪及视动等其他试验一般均正常。2.冷热变温等前庭功能试验正常。3.纯音听力测试多正常。并发症化脓性迷路炎 化脓菌侵入内耳,引起迷路弥漫性化脓病变,称化脓性迷路炎,本病内耳终器被破坏,功能全部丧失,感染可继续向颅内扩散,引起颅内并发症。(6)位置性眩晕位置性眩晕是指由一定的头位所诱发的,持续短于30秒的剧烈眩晕。症状体征1.周身情况良好,只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等,如变换体位到另侧,好迅速好转,重复某种体位后症状又出现,一般潜伏期23秒,持续时间很少超过1分钟,很少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现象,更少发生倾倒。2.眩晕发作中无耳鸣,耳聋现象,已有的耳蜗症状亦不加重。3.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行缓解,个别人也可待续到数年。4.病期中不头痛,亦无其他中枢神经体征。治疗方法本病病因复杂,且未完全明了,无特殊预防措施。本病可在数周到数月内消退,但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位置性眩晕西医治疗方法;(一)保守治疗此症预后良好,可在一年左右不治自愈。个别长期不愈者可采用对症疗法,如口服安定、俗维素药物。亦可采用强迫体位锻炼,利用具有疲劳反应的特性,每日固定在诱发体位上进行长期锻炼,久之即可适应而不再有眩晕感。如眩晕严重,应用4%利多卡因、硫酸链霉素做鼓室内注射,可收良效。(二)手术治疗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可采取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有条件者最好做后壶腹神经切断,可单纯消除后半规管壶腹嵴的异常冲动而治愈。应和下列诸病相鉴别,(一)中枢性位置眩晕常见于大脑第四脑室肿瘤及血管病变,可有头痛,恶心,呕吐及其他阳性神经体征,常有自发性眼震,体位测试眼震持续在30秒以上,无潜伏期,无疲劳,CT及MRI可进一步确诊。(二)前庭神经炎突然发病,可持续数天,冷热试验减低,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血象白细胞轻度增多。(三)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可压迫椎动脉或刺激颈交感神经而引起椎动脉痉挛,使前庭供血不足,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眩晕发作与特定头颈位置有关,常合并其他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如头痛,视觉障碍及上肢麻木等,颈椎X线摄片可见第46节颈椎有骨质增生或其他畸形。检查方法折叠编辑本段1.头位性眼震检查令患者坐床上,先仰卧垂头位,观察10秒无眩晕及眼震后,令坐起再观察10秒,再令头侧向一方仰卧,观察10秒,再仰卧垂头向另一方,观察10秒,每次变动体位,坐起及躺倒均应在3秒钟内完成,如在某体位时出现眼震,应持续观察30秒,如眼震持续不消失即为试验阳性,如右耳向下时旋转眼震向右,眼向左侧凝视则出现垂直性眼震,反复试验均为阳性,称为非疲劳型;反之,反复测试不再出现眼震,称为疲劳型,在不同头位出现的眼震方向不变称为定向型;如出现不同方向的眼震则称为变向型,凡眼震在单向头位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有潜伏期,定向型有疲劳反应者,多是周围性病变;反之多属中枢性病变,视跟踪及视动等其他试验一般均正常。2.冷热变温等前庭功能试验正常。3.纯音听力测试多正常。并发症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等。(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耳鼻喉科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本病属于中医“眩晕”、“厥证”等范畴。其病机常与血虚血滞,夹痰上扰,气机受阻有关。疾病病因1、颈椎骨质病变 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强直、椎间盘突出、颈椎脱位、颈椎结核及外伤等,压迫椎动脉使管腔狭窄。颈椎骨质病变还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百反射性收缩,使血管痉挛、变细、血流量减少。2、椎动脉粥样硬化 为常见病因之一,动脉内粥样硬化病变多阻塞管腔,引起血流量减少,一侧椎动脉阻塞另一侧椎动脉通畅时,尚可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可不发生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双侧椎动脉发生阻塞,则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3、解剖异常 双侧椎动脉粗细不一,或一侧椎动脉缺如者,较易发生。疾病概述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本病属于中医“眩晕”、“厥证”等范畴。其病机常与血虚血滞,夹痰上扰,气机受阻有关。症状:病人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步行不稳,肢体震颤,或视力模糊,或眼睛颤动,语言不利。舌暗淡,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搏沉弦,或弦滑无力。治法:益气活血,清化痰热,温通经络。疾病描述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于前斜角肌和颈长肌之间上行,穿第16经椎横突孔,向上行走至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后方转向后内,通过椎动脉沟,穿寰枕后膜和硬脊膜,经枕骨大孔入颅,向前达斜坡,于脑桥下端两侧脊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基底动脉行至脑桥上边时分为终末支,即左、右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沿途发出脊髓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脑桥支、小脑上动脉。供应脊髓颈段、迷路、脑干、小脑、丘脑、大讨颞叶基底部和枕叶。症状体征1、前庭系统症状 眩晕为常见症状,多为旋转性眩晕,眩晕发作常于25min内达高峰,维持215min,常伴有共济失调,但多无耳鸣及听力下降。2、视觉症状 因脑干及大脑缺血可引起视力模糊、复视、单眼及双眼同侧视野缺损,出现黑蒙,甚至失明。3、大脑症状 头痛为常发症状,为跳痛,有时呈炸裂痛,多位于枕部,弯腰或憋气时加重,常伴有神智迟钝,昏厥或跌倒,构语障碍,言语含糊不清,记忆力减退等。4、锥体束症状 面部及四肢麻木,感觉异常等。病理生理1、颈椎骨质病变 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强直、椎间盘突出、颈椎脱位、颈椎结核及外伤等,压迫椎动脉使管腔狭窄。颈椎骨质病变还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百反射性收缩,使血管痉挛、变细、血流量减少。2、椎动脉粥样硬化 为常见病因之一,动脉内粥样硬化病变多阻塞管腔,引起血流量减少,一侧椎动脉阻塞另一侧椎动脉通畅时,尚可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可不发生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双侧椎动脉发生阻塞,则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3、解剖异常 双侧椎动脉粗细不一,或一侧椎动脉缺如者,较易发生。诊断检查(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本病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有时诊断较困难,应仔细询问病史、症状,并进行心血管功能、神经系统、耳科学、听力学、前庭功能等全面检查,此外还应进行颈椎影像学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头颅CT或MRI等检查,椎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治疗方案1、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动脉粥样硬化可采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恩如阿司匹林肠溶剂),血管扩容剂(右旋糖酐),脑血管扩张剂及白蛋白光量子疗法等。颈椎骨质增生者可行颈椎牵引。2、手术治疗 可行血管介入治疗,椎动脉再造术或成形术,以改善其血流。用药安全网提示(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1、减少睡前的活动量。2、睡前可喝一杯热牛奶,避免饮咖啡和浓茶等。3、听轻音乐,给予娱乐性的读物。4、热水胞脚,洗热水澡,背部按摩。5、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6、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7、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疾病护理要点1、安排病人和他人交谈的机会,以帮助其减少睡眠的需要。2、考虑病人晚间的必要活动,如把便器放在床旁。3、遵医嘱给予镇静催眠的药物,如安定等观察药物效果。4、安慰关心病人,增加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消除其焦虑心理。(5)小脑、脑干梗塞或出血 :这是眩晕症中会立即致命者 , 其特征是眩晕持续不止 , 头痛厉害 , 意识逐渐不清 , 眼球偏向。脑干是生命中枢 , 人体之心跳与呼吸均由其所控制 , 一旦出血或梗塞 , 很难存活 , 亦无法手术取出血块 , 章孝慈校长即是脑干出血。此病之诊断由计算机断层扫描或核磁共振造影可清楚看出 , 但常因医师顾虑病患经济负担而疏忽没照 , 或误诊为梅尼埃病 , 贻误病机 , 造成医疗纠纷。(6) 小脑肿瘤 :走路不稳是主要症状 , 常在早晨起床后头痛、头晕 , 未进食即呕吐不止 , 其中孩童病例不少。女性四十余岁时 , 如有头晕、头痛 , 全身莫名的不舒服 , 有可能是小脑脑膜瘤, 不要自认是更年期障碍。起立性调节障碍 : 突然站立时 , 感到身体飘浮、头晕、脸苍白、冒冷汗、无法久站 , 常在早晨起床后即开始不舒服 , 一直要到中午才妤转 , 检查时会发现起立时与躺下时血压与心跳相差颇大 , 起立时血压下降 , 心脉加速 , 很多学童都因此无法上学。起立性调节障碍是自律神经失调引起 , 自律神经控制血压的升降 , 有些病人眩晕发作时血压上升 , 此并非高血压引起眩晕 , 而是眩晕使自律神经失调所致 , 血压急速下降也会引起眩晕 , 可见血压高低与眩晕没有绝对关系 , 主要关键在自律神经。(7)听神经瘤听神经瘤是指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多源于第脑神经内耳道段,亦可发自内耳道口神经鞘膜起始处或内耳道底,听神经瘤极少真正发自听神经,而多来自前庭上神经,其次为前庭下神经,一般为单侧,两侧同时发生者较少,肿瘤外观呈灰红色,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质底视脂肪性变与囊变的有无和程度的差异而软硬不同,瘤体表面有膜,显微镜下瘤细胞多呈纺锤形、核长杆状,排列成栅栏或漩涡状,胞浆似纵纤维状,内含粗面内质网等细胞,瘤细胞边缘有很多长突起,交错伸延于细胞间隙内,和胶原纤维与罗斯小体并存,有的瘤细胞为多形,成团群集、界限不清,组成大小形状各异的团网,细胞间有含粘液的微空隙两型细胞可共存,唯多以其一为主,肿瘤增长较缓慢,不同时期速度可不同,若发展过快,其中心可液化囊变,瘤体本身血管分布不多,源于神经但无神经从中穿行。是颅内神经瘤最多见的一种,占颅内肿瘤的7%-12%,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临床以桥小脑角综合征和颅内压增高征为主要表现,是良性肿瘤,早诊早治疗效好,肿瘤较大合并颅内高压者手术是唯一出路。症状体征1.耳鸣或发作性眩晕,一侧听力进行性减退至失聪。2.进食呛咳,声嘶,咽反射消失或减退,同侧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面瘫等。3.走路不稳,眼球水平震颤,肢体运动共济功能失调。4.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治疗方法1.外科手术治疗为主。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刀、X-刀):无颅内压增高,肿瘤直径3CM者可考虑,肿瘤较大者亦可先部分切除和/或脑室分流术缓解颅高压后再行-刀、X-刀治疗。3.预防感染、营养神经治疗及并发症处理。(1)药物对肿瘤本身无特效。(2)纠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以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为主药,必要时可使用人血白蛋白。(3)注意电解质与体液平衡,术中补充失血。(4)术后酌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联合用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脑细胞康复。(5)对症治疗,有并发症者针对并发症处理。饮食保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及新鲜蔬菜汁或果汁,饮食宜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预防护理折叠编辑本段预防常识:推拿治疗眩晕(一)1捏背在督脉经上施术,自上而下,反复三遍,采用三捏一提法,但第一遍只捏不提,捏后配合掌揉法、散法,以缓解疼痛,手法轻重以患者能耐受,感觉舒适为度。2 腹部综合手法采用腹部团揉,摩腹,补泻同施,大小相合,使腹壁、大网膜及肠壁等组织温热。3头面部综合手法见不寐章节。4颈部综合手法医者先以法、点按法、拿法施术于颈肩部肌肉,使其完全放松,配点肩井、肩中俞、肩外俞、风池、风府等穴,得气为度;辅以拿揉及推桥弓,手法轻重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最后以颈椎不定位扳法,左右各一次。5辨证加减(1)肝阳上亢:揉膻中;点太冲;揉头维、角孙、太阳。(2)气血虚弱:揉中脘、天枢、脾俞、胃俞;点足三里。(3)肾阳不足:揉肾俞;推气海、关元;擦八髎。(4)痰浊中阻:一指禅推中脘、天枢;摩腹(大摩腹泻法)。(二)采用头面、颈、腹部和背部推拿的整体施术法,以调和气血、舒筋通络、活血定眩的原则,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1头面部操作: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其头侧。直推印堂三五十。先用双手拇指或中指指腹蘸“冬青膏”润泽额部皮肤,交替从印堂推向神庭30-50遍,局部以微热为度。分推前额揉太阳。双手拇指从额中向两侧分推,由下向上依次分推5-10遍,每次分推至太阳穴时,揉按双太阳23次。扫散头部点诸穴。先用双手指扫散头部,重点扫散头顶及头侧,继用点揉法揉按头维、百会、四神聪、率谷、攒竹、风府、风池等穴,每穴按压2-3次,每次以“得气”为度。“”形推眶揉睛明。用一指禅推法或双拇指分推法沿眶上下缘由内向外“”形分推3-5遍,再揉按睛明穴,最后用指轻叩击头部半分钟。2、2颈部操作;患者体位同上,医生仍然位于患者头侧。揉摩颈部活气血。用双手四指置于患者颈部,施揉摩法于颈部12分钟以舒经通络、调和气血。提弹分拨颈肩筋。先用双手中指沿斜角肌、斜方肌纤维自上而下施滑推手法,同时在有条索状及硬块处进行揉按、分拨以解除酸楚不适或疼痛。继用弹筋法提弹斜方肌1-2次,解除痉挛,消除疼痛。拔伸头颈利关节。用双手分别托着患者的枕部和下颌部,缓慢作不同方向牵拉,以舒展颈部经脉,滑利关节。2.3.腹部操作 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一侧。推摩脘腹揉三脘。先用双拇指或其他四指蘸“冬青膏”从鸠尾到神阙穴自上而下直推,名“推三脘”,双手交替推摩1020遍,继用同样的手法从胃脘部中央向两侧分推,反复分推1020遍,揉按诸穴痛经气。用指揉法揉按上脘,中脘,下脘,梁门,关门,滑肉门,内关,足三里穴,每穴揉按35次,最后用掌摩胃脘部23分钟。顺时摩腹理胃肠。先用手掌(单手或双手)顺时针方向摩腹12分钟,再用推摩法从左侧腹的外上方向内下方直推1020遍,最后用掌震法震颤腹部以调理胃肠。2.4.胸背部操作 患者仰卧,医者于身旁。推背理脊揉腧穴。心,脾。背部涂抹润滑剂,术者以双手拇指或掌根从上到下,自内而外依次推理背部的督脉、膀胱经1020遍。揉按腧穴畅经气。用指或掌揉法揉按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