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 21、 放飞蜻蜓计划课时2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教学目标1、本课要求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12个。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读出句子的语气。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分角色练习人物对话,品味重点词句,体会陶行知对孩子们的尊重、关爱之情。 2、了解蜻蜓,懂得它是人类的好朋友,丰盈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理顺叙述思路;体会细节描写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挂图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想象;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四、布置作业:一、复习导入: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三、归纳总结四、布置作业第一课时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1、带着心中的疑问齐读课文。2、自读课文:A、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B、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C、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3、读后交流:A、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孓复杂B、理解:慈爱:慈祥。孑孓:蚊子的幼虫。口吻:口气。D、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4、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抢、蝇”后鼻音。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3、交流,辨析:抢枪 蝇绳 纹蚊钩构 饿我 夏复4、指导书写5、描红习字1、完成写字书。2、读课文。 第二课时1、检查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2、介绍陶行知其人。第一段:1、指名读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第三段:1、指名读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读出这种心情来!课文重点段: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小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要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清楚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A、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平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1) “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换成陈述句)C、陶行知先生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所以孩子觉得新鲜有趣。5、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把蜻蜓放飞。我们练习一下谈们的对话,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征。6、指导同桌练习全班展示1、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以后,回自觉自愿地把蜻蜓放飞?把前面大家讨论的做个归纳。2、听了他们的理由,我们真的也想把这只蜻蜓放飞,一起读一读“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读出大家一同的愿望。1、抄写词语2、查找资料: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指读词语理解词意书写课题齐读课题提出质疑带着疑问初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语理解词语意思试着理解词意试着说说课文大意读后交流读准字音解释词意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学生带读生字齐读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交流,辨析 练习书写 描红习字复习本课字词简介陶行知学习课文第一段指名读自由发言学习课文第三段 指名读 指名回答反复朗读深入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试着读出语气指名读评价齐读反复朗读独立思考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举手回答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说说原因讨论交流集体汇报继续朗读试着读出语气同桌商量集体交流说说感受理解词语学生表演试着读一读重点体会试着改写句子陶行知是什么样的人独立思考指名回答说说蜻蜓各部分特点及功能同桌练习朗读分角色朗读全班展示四人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齐读课文读出语气抄写词语查找资料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观察、品味、提高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通过评议学生发言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说清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勇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读书。作业设计(可附页)可附 页)板 书 设 计板 21、放飞蜻蜓小朋友陶行知捉循循善诱谈 蜻蜓放和蔼可亲 教学反思或案例分 析教学 检查意见检查人时 间课题 22、 在金色的沙滩上计划课时2教学内容分析 在金色的海滩上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文章通过记叙一位小姑娘在海滩上为一位画家看守衣服和画夹而谢绝回报的事,赞扬了小姑娘守信负责、乐于助人的纯朴的美好心灵。教学目标1、本课要求会认的字9个,会写的字15个。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学习课文中小姑娘助人为乐,诚实淳朴的美好品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再现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不要回报的场景,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教学难点: 领会文章是如何通过小姑娘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把人物写形象,写具体,写生动的;表现小姑娘金子般的心。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挂图、 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针对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段,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即对重点句段进行感情朗读训练,不失为好办法。换言之,让学生找出描写海景美和小姑娘外貌美的句子,细细品味,逐层想想。然后,边启发边引导学生朗读。如此“以读代讲”,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步入小姑娘那金色的内心世界,尽情感受甚于“景美”的“心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三、带着问题读课文:四、带着问题再次读书分段:五、学习生字:六、布置作业:一、复习导入:二、深入理解内容三、总结全文四、创设情境,配乐朗诵 第一课时导言:你到过海边吗?你喜欢海滩上那些奇形怪状、五光十色的贝壳吗?但是在海滩上还有比贝壳更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呢?学习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 在金色的沙滩上(板书课题)读课题。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1、齐读课文2、自己默读课文,想:课文中主要写的是谁?3、看图说话(在金色的沙滩上,画家遇到了一位拾贝壳的小姑娘。)1、小姑娘为什么不听老伯伯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画家回来?2、小姑娘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的眼圈为什么红了?1、自己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要求:读书时,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2、学生汇报分段情况。第一段(16)第二段(712)第三段(1320)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拾、肠、傻”是翘舌音,“灿”是平舌音。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3、交流,辨析:4、指导书写5、描红习字1、把自己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词或句子。)2、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 第二课时1、检查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2、读全文,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发生在金色的海滩上的事情是一件什么事?指名三人各读一大段。1、读第一大段,说一说主要内容。(第一件事是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2、当小姑娘捧着贝壳让画家看时,画家“笑了笑”,画家心里可能想什么?(画家看到小姑娘喜欢贝壳,又发现小姑娘在海滩上捡的贝壳不是很好看。心里想我去给她捡点漂亮的贝壳。)3、画家游向礁石,是给谁拾贝壳去了?小姑娘知道吗?她怎样做的?(画家是给小姑娘拾贝壳去了,小姑娘并不知道。她给画家看着衣服。)4、找出描写海滩美丽的句子,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望无际”的意思。5、总结学法。(1)读文知内容。(2)抓重点词句。(3)分析与概括。6、用上述方法学习第2、3大段。(1)第二大段主要讲什么?(主要讲小姑娘给画家看衣服的经过。)要抓的词语是“焦急”、“紧紧地”。 小姑娘为什么不听老伯伯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画家回来?(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课文通过天热,时间长,老伯伯的劝说,体现了小姑娘的什么品质?(乐于助人,认真负责的好品质。)小姑娘开始是焦急,当海水轻轻地漫上海滩时,她为什么要紧紧地抱?(2)第3大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出两件事来。(分成两层。)画家捡来的贝壳怎么样?为什么小姑娘不要?抓词语“灿烂夺目”什么意思?(她给画家看衣服,帮助别人不图回报。)画家感动之极,他怎样做的?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样?(故意丢壳,回报姑娘。)小姑娘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的眼圈为什么红了?(被小姑娘淳朴、诚实的行为所感动。)说说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1)文中有几个角色?(2)分角色朗读。(3)读出感情。 本文抒情意味很浓,使学生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去领会那美好的心灵。书写课题齐读课题提出质疑带着疑问初读课文齐读课文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独立思考举手回答看图说话试着说说课文大意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后交流集体交流汇报同桌商量给课文分段指名回答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语学生带读生字读准字音纠正读音齐读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交流,辨析 练习书写 描红习字复习本课字词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学习课文第一大段指名读自由发言说一说主要内容独立思考找出描写海滩美丽的句子解释词意总结学法学习课文2、3大段 指名读 指名回答反复朗读深入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试着读出语气指名读评价齐读反复朗读独立思考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举手回答讨论交流集体汇报说说感受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分角色朗读全班展示齐读课文读出语气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勇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 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读书。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观察、品味、提高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通过评议学生发言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说清课文内容。作业设计(可附页)可附 页)板 书 设 计板 在 看衣服 一定得等 认真负责 乐于助人 金 色 22、 的 不收贝壳 不随便要东西 沙 纯朴 滩 诚实 上 归还贝壳 喊 捡 还教学反思或案例分 析教学 检查意见检查人时 间课题 23、和时间赛跑计划课时2教学内容分析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很感人的记叙文。文中讲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在爸爸的启发下,看到从太阳落山、林鸟飞行中,明白了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教学目标1、本课要求会认4个字,会写11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明白时间一去不复返,懂得只要和时间赛跑,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是本课的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感悟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挂图、课件、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先谈一谈读懂了什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也可以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我”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或者让学生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个句子最能表达“我”和时间赛跑的体会,抓住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教学。在进行具体教学时,力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读自悟、质疑、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引导学生研读的过程中,能够提出重点语句共同讨论。可以边读书,边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或难以理解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或疑问。重点指导学生讨论重点语句。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全文初探 二、重点探究,解决问题三、布置作业一、交流和时间赛跑的收获2、 介绍林清玄背景3、 拓展练习四、布置作业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谁先猜到:“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不长脚,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头”。学生可能猜到谜底“时间”。然后教师问:“同学们对时间这个概念,是怎么认识的。”引出对时间不断流逝永不复返的认识。 让学生交流预习时搜集的材料,加深对时间的认识。教师小结:台湾作家林清玄不仅感受到了时间不断流逝,时间的珍贵,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他在生活中还能和时间赛跑(板书),今天我们学习第23课和时间赛跑。(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读后你明白了什么?在学生回答后出示预先写好的问题:(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什么意思?(2)“我”把什么当作一个谜?(3)“我”怕什么?(4)“说不出的滋味”是什么滋味?(5)“虽然明天还会有新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什么意思?(1) 学习课文(1-4自然段)教师:“从刚才大家疑问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第4自然段提出问题最集中,那么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些问题。”1、 这个谜是“我”对爸爸说的为什么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感到不理解,感到可怕。2、结合自己生活认识来谈。进一步理解“所有时间里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这句话的意思。(二)学习课文(6-8自然段)过渡:“是啊,就因为我对事物永远不会回来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对时间有了朦胧的可怕认识,促使我在生活中去有意观察。通过观察又有了新的认识。”(1)教师出示课件:画面的左上方一个钟表,右边有初升的太阳,随着钟表时间走动,太阳慢慢移动,由东方升到当空,再到日落,天气由暗到明,再逐渐变暗。让学生观察后感觉每天太阳都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但时间不同了,从而明白“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是今天的太阳了”这句话。(2)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谈:回忆自己过去最有意义、最留恋的某个时间或某件事情。问想不想再重新过一次,是不是特别渴望再经历一次。从而体会时间流逝的无情。(3)结合学生生活观察谈:充分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时间里事物消失的例子谈出来。(4)教师小结:时光一旦过去了,将再不会回来,当“我”留心观察后对爸爸说的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且心里感到了着急和悲伤。于是突发奇想,要与时间赛跑,下面请同学默读第7自然段,想作者如何“和时间赛跑”的,跑胜后的心情怎样?画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5)小黑板出示:“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你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讨论理解这句话,教师可引导,当“我”跑胜了太阳,提前回到家,赢得的时间可干些什么?从而理解快乐的无法形容。(6)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谈赢得时间后的感受。 课下也试着“与时间赛跑”,下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受。 第二课时1、教师导入:“上节课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作业,试着和时间去赛跑,感受跑赢时间那份收获的快乐。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2、读第9自然段,感受作者20年里受益无穷的喜悦。3、最后全班齐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感受融汇到读书中去。1、 由学生介绍林清玄背景。2、 教师补充。写有关珍惜时间的片断或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如原来自己是怎样对待时间的,今后又将怎样珍惜时光,和时间赛跑等等。(1)设计“惜时”专栏把自己搜集的珍惜时光的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散文制作成手抄报贴在宣传栏。(2)把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贴在桌子角上或床头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猜谜语自由畅谈对时间不断流逝永不复返的认识交流搜集的材料举手回答进入新课的学习书写课题齐读课题提出质疑带着疑问初读课文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其他学生补充质疑问难四人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学习课文1-4自然段指名朗读带着问题读书小组内交流汇报结合自己生活认识来谈学习课文6-8自然段自由朗读6自然段观察课件,帮助理解自由畅谈集体交流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同桌互说指名回答结合学生生活观察谈小组互说指名回答再读课文,深化认识默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画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指名读句子讨论理解这句话集体交流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试着读出语气感受与时间赛跑的快乐。评议小组比赛朗读小组内交流指名全班交流指名读9自然段读出语气评议全班齐读全班齐读10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介绍林清玄背景写有关珍惜时间的片断或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设计,培养了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以上全文初探过程,教师了解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程度,为重点探究做了准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勇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 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读书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通过评议学生发言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这一环节充分让学生谈,使学生此时的感受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观察、品味、提高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业设计(可附页)可附 页)板 书 设 计板 23、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 永远不回 可怕 不是滋味 过得飞快 着急 悲伤 赢得时间 高兴 激动 养成习惯 受益无穷 教学反思或案例分 析教学 检查意见检查人时 间课题 24*“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计划课时2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讲了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小时候想象力丰富,爱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正是这样,使他长大后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知道阿兰图灵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与他小时侯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是分不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教学难点: 理解小阿兰童年的“怪”与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之间的关系,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并掌握阅读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阿兰图灵相关资料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时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先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学生感到理解困难的,教师结合学生实际,适时引导。抓住牵一而发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做切入口,展开教学。如“读了课文,你认为小阿兰是个怎样的孩子?”“怪”“思维奇特”“与众不同”“特别”“思维跳跃”“充满想象”都是讲他跟寻常人不一样。接着思考,“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自读后,画出有关语句,讨论。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了解课文大意。 三、学习给课文分段四、作业布置一、复习回顾二、学习课文第一段三、学习课文第二段四、学习课文第三段五、总结升华,知识拓展。六、布置作业。第一课时 同学们最喜欢上哪门课?大家非常爱上信息技术课,那你们知道是哪位科学家最早提出利用机器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的吗?他叫阿兰图灵,是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计算机之父”。板书课题1、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2自读课文,提出问题。要求:自由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自己解决。自己思考或查字典后,仍不理解的词句意思,课文内容,用笔画出来,做简单批注。并画出小段的序号。3、课文主要将了一件什么事?4、再次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5、出示词语,认读词语。1、自己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要求:读书时,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2、学生汇报分段情况。第一段(14)第二段(58) 第三段(9)1、书写生字词。2、课后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 第二课时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请学生介绍阿兰图灵的有关资料。1、读第一段,想想这段讲什么?2、你怎样看待小阿兰的这种做法?3练习分角色朗读这段文字。1自己默读这一段,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在文中标出来。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断好句。2、从哪些地方看出阿兰有些“怪”?3学生汇报(1)表现阿兰“怪”的语句。要求:读书上有关语句后,再谈自己的理解。(2)(从埋木头水手,用花草制饮料、台阶粉,写书,研究爱因斯坦的理论,做小实验这五件事,让学生抓住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交流。)(3)问:小阿兰这么怪,你们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爱钻研,肯动脑喜欢动手操作的好孩子。)4、学生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1、小阿兰成年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被誉为“计算机之父”)2、他童年的“怪”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想象力丰富,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使他长大能够提出有关计算机理论。童年对科学的兴趣和勇于实践的态度,使他长大能敢于提出别人没有提过的设想,并加以实践。3、阿兰图灵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除了刚才同学们分析的两种情况,还有哪些原因?(他坚持不懈,不断开拓;家长的理解和认可等。学生说的合乎情理,师应加以肯定。)1生谈收获体会。2交流课外资料。摘录自己认为好的词、句。书写课题齐读课题提出质疑带着疑问初读课文自读课文提出问题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语理解词语意思试着理解词意试着说说课文大意读后交流再读课文读准字音纠正读音学生带读生字齐读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交流,辨析给课文分段 练习书写 描红习字回忆课文大意简介阿兰图灵学习课文第一段指名读自由发言分角色朗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指名读 学生汇报独立思考说说自己自己的理解举手回答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讨论交流集体汇报继续朗读试着读出语气同桌商量集体交流说说感受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同桌练习朗读分角色朗读全班展示谈收获体会集体交流汇报交流课外资料抄写词语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思维能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设计,培养了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读书。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观察、品味、提高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培养学生搜集、使用课外资料的能力,丰富学生知识面作业设计(可附页)可附 页)板 书 设 计板 24*“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 阿兰图灵 “ 怪”(丰富的想象力) 1.种小水手 2.制造汁液和饮料 3.写书 4.研究理论 5.做小实验 教学反思或案例分 析教学 检查意见检查人时 间课题 语文百花园六计划课时2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包括“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五部分内容。主要是诵读成语、写字练习、读背三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阅读一篇短文、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主动积累、运用语言的习惯;强化写字训练,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进行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提高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语海畅游”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2、通过“积少成多”的学习,让学生主动积累语言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3、通过“阅读平台”的学习,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普通话水平。4、通过“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的练习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2、主动积累名言警句。 3、学习和人交流,学习观察和发现。教学难点: 理解名言意思,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进一步撑握与人交际的技能技巧;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趣,发现趣,捕捉趣,进而记录趣,表达趣。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介绍比尔盖茨的文章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综合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求新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 二、分项训练: 一、导入新课二、学习“能说会道”三、学习“笔下生辉”第一课时今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语文百花园”,去采撷一朵朵知识的花朵、智慧的花朵。看看谁最聪明,收获最大。(一)“语海畅游”的第一题“诵读成语”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2、小组互读,互相正音。3、听教师范读,特别听准平舌音,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发音。4、自由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好。5、抽查读,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6、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请你说说。你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7、你能把这些成语背下来吗?试试看。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二)“语海畅游”的第二题“写好字”1、自由读,读准字音。2、同桌读,纠正错音。3、指名读,齐读。选你喜欢的字组词说话。4、默读,认真观察这两组字,你发现了什么?5、你最快记住了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6、你最有把握写好哪个字?能教大家写写吗?(三) 学习“积少成多”的“读读背背”1、自由读,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画出来。2、听教师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体解剖试题及答案
- 小学生BP撰写攻略
- 驾驶员考试题及答案
- 券商托管面试题及答案
- 家电公司行政管理办法
- 普洱市重点中学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考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 专题09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试题)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教师版
- 工厂减亏激励方案模板(3篇)
- 工厂器械防锈措施方案(3篇)
- 高级职称评定工作总结(3篇)
-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软件项目开发需求规格说明书(标准模板)
- GB/T 9797-2022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镍、镍+铬、铜+镍和铜+镍+铬电镀层
- GB/T 32288-2015电力变压器用电工钢铁心
- FZ/T 01008-2008涂层织物耐热空气老化性的测定
- 精神科病历书写精神科病历书写及范例
- 《乒乓裁判规则规程》考试题库(附答案)
- 依托自主化装备建设分布式能源三联供项目
- PCB全制程培训教材
- 应急保障措施及处置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