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①必修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PPT课件.ppt_第1页
思想政治①必修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PPT课件.ppt_第2页
思想政治①必修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PPT课件.ppt_第3页
思想政治①必修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PPT课件.ppt_第4页
思想政治①必修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小康的提出 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 3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谈话中首先提出,此 后,邓小平同志又多次重申“小康”概念,并把 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界定 为达到小康。 小康生活状态是什么? 用经济学的指标讲有两个含义,第一个称之为 人均收入,第二个称之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 系数是指居民的食品性支出,就是“吃”占整个消 费支出比重的系数,一般来讲高于60就认为 是绝对贫困。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吃占 60到50之间是勉强度日,我们叫温饱;占 50到40就认为是小康;40到20,就认 为是富裕。 探究一: 材料1: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 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 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 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材料2: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新“三步走” 战略: 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即2010年)实现国 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 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即2020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 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下世纪建国一百年时(即2050年)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 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在邓小平分“三步走”战略构想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分“三 步走”的发展战略,它更具体地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我国已经达到了总体小康社会 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 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 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总体小康水平的表现 (1)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 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从宏观上看,国家的 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探究二: 材料1:在经济总量上,2006年我GDP突破21万亿元,中国经济 总量在世界的位次连升两位,跃居第四。在人均收入上,我国人均 GDP跨入2000美元的平台。我国人均GDP虽然快步跃升,但还排 在世界100位之后。农村还有2000万贫困人口。我国目前仍处于并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材料2:我国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 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 提高。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3: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在综合国力增强的同时,城乡之间 、地区之间、不同群体收入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存在。按照2006年 数据,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GDP的比值是3.26:1.09:1;上海人均 GDP达到75990元,而贵州只有5750元。从城乡居民收入看,去年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将近1.2万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足 3600元。 (2)我国要实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说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 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 艰苦奋斗。 3、总体小康水平的特征 我国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 展不平衡的小康。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总要求: 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 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 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发展比较平衡的小康 更全面的小康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总体小康全面小康 区 别 标准 生活 质量 社会 发展 状态 联系 低水平低标准的小康。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 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 刚跨过小康的门槛 更高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000美元 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不全面小康生活所覆 盖的人群不全面; 小康生活的实际内容 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 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 全面发展; 除注重物质消费外,更注 重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 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 的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发展比较平衡将缩小地区、 城乡、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 ;惠及十几亿人口。 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二者只是 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条件,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的发展和 完善。 探究三: 结合下列材料,谈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 要实现哪些目标? 材料1:世界银行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国家分为四组:756 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756-299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 2997-926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9265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2006年我国人均GDP跨入2000美元的平台。 材料2: 衡量工业化水平主要看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主 要是指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和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两个指标。 2002年工业产值达到51.5,初步实现现代化。2000年三大产 业的就业比重是:50、22.5、27.5。2020年三大产业的产 值比重达到5、55、40,就业比重则达到20以下、40 、40以上,这时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 从经济体制和经济体系来看,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清除,还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材料3:2000年我国农村小康总体实现程度在93 左右,城乡收入差距在3:1以上。1999年西部地区 小康实现程度为84.18,中部和东部地区为93.18 、97.86,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市突破4000美元, 最低的贵州省只有300多美元。 材料4:医疗问题也是关系百姓生活的大问题。 目前,全国有亿多人没能享受任何形式的医保,已 有的医保也存在保障水平较低等问题。亿多城镇非 从业居民的医保制度刚刚开始试点,农村新型合作医 疗的扩大覆盖面工作还很艰巨。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 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 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 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 快发展。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 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有条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 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60年代,人们平均2个 月才可以领到半斤肉 ,并且还要凭票供应 。 今天,超市出售的方 便食品,种类繁多。 六、七十年代,由于 物质匮乏,人们只能穿 蓝色制服 今天, 一样的 蓝色, 不一样 的感觉 过去有三间瓦房就已满足 今天住着别墅还觉得 太寂寞 以前,买一辆自行车是 人们多年的梦想 过去人们见面时的问候语 是:吃过了吗?现在人们见 面的问候语是:买车了吗?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状况是( )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C、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D、殷实的小康社会 练习练习 A A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 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 活更加殷实 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我国 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A、 B、 C、 D、 C C 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区别有( ) 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 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 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 共同发展 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 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总体小康是我们的近期目标,而全面小康则是我们 的最终奋斗目标 A B C D B B 4、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