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治疑难杂证经验举隅_第1页
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治疑难杂证经验举隅_第2页
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治疑难杂证经验举隅_第3页
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治疑难杂证经验举隅_第4页
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治疑难杂证经验举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6 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治疑难杂证经验举隅 【摘要】 谢晶日教授临床多年,精通中医经典 ,学术上崇尚脾胃学说,临床上博采众长 ,大胆探索 ,擅长内科 ,对妇科、儿科亦很有造诣。其治病知常达变 ,不拘成法 ,以从肝脾论治疑难杂证而独树一帜,每收佳效。 【关键词】 谢晶日教授 疑难杂证 临床经验 1 健脾疏肝益气养阴治糖尿病 女, 60 岁, 来诊 ,患糖尿病合并高血脂已数年 ,时口干口渴欲饮 ,易饥而食后脘胀 ,大便干,面色萎黄 ,肌肤甲错 ,头晕头沉,舌质暗红 ,少许黄腻苔 ,脉弦滑。血糖 ,尿 糖 (+),甘油三酯 。治拟健脾疏肝益气养阴法。药用柴胡 15g g,黄芩 15 g,黄连 15 g,西洋参 15 g,黄芪 20 g,沙参 20 g,佛手 20 g,砂仁 15 g,山药 15 g,茯苓 20 g,白术 15 g,厚朴 15 g,槟榔 15 g,甘草 10 g。1 剂 /d, 2 次加水煎服。连服 7 剂后 ,口渴欲饮已平 ,食后腹胀亦减,惟头晕头沉,肌肤甲错 ,脉象弦滑 ,谢师谓此乃燥热伤津基本缓解,肝脾仍虚, “ 久病及肾,久病必淤 ” ,再拟健脾益气补肾 ,佐以活血化淤以渐杜其根。柴胡 15 g,黄芩15 g,黄连 15 g,黄芪 20 g,沙参 20 g,佛手 20 g,砂仁15 g,山药 15 g,山萸肉 15 g,炒杜仲 25 g,茯苓 20 g,白术 15 g,甘草 10 g,陈皮 15 g,莱菔子 10 g,川芎 15 g,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6 当归 15 g,天花粉 25 g。是方随证加减 ,连服 30 剂 ,诸症悉除 ,复查血糖、尿糖、血脂均属正常。 按:糖尿病属中医学 ” 消渴 “ 范畴,中医历来认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为其主要病机。其病因多与素体阴虚、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有关。病变主要部位在肺、脾、肾 ,故有上、中、下三消之称。在治疗上 ,大多结合 “ 三消 ”之辨证 ,施以 滋阴降火、益气生津等常法。 谢师认为本病之病机与脾胃功能失调最为密切。因脾主运化 ,输布精微 ,升清降浊 ,开窍于口 ,体内精微物质代谢紊乱 ,造成病理性产物 ,为内生之邪。血糖乃饮食之所化 ,高血糖、高血脂与脾失健运、肝失疏泄、甘浊内滞有关。甘味既可生湿又能助湿 ,湿邪既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而困遏脾胃 ,又可化热伤津 ,进而累及五脏 ,致精血阴阳俱衰 ,变生多种兼证 ,以致迁延难愈。立法遣药应着重健运脾土 ,疏肝降浊,斡旋中焦。脾胃强健 ,纳运健旺 ,疏泄如常,斡旋得利 ,诸症自消。 2 和胃通腑辛开苦降治失眠 男 ,52 岁 来诊。 患失眠证 ,屡用养心安神,交通心肾之品但日渐加重 ,至 竟烦躁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6 不思饮食 ,昼夜辗转。初时服用安眠镇静之西药还可勉强入睡 ,久之百药无效,并心烦口干苦 ,胃脘痞闷 ,食则易吐 ,大便干结常几日不行 ,舌红苔黄 ,脉弦。谢师谓此正合内经 “ 胃不和则卧不安 ” 之经旨。治拟和胃通腑辛开苦降法。药用制半夏 15 g,党参 15 g,甘草 10 g,黄芩 15 g,大黄 10 g(后下 ),枳壳 15 g,干姜 10 g 黄连各 15 g。 1 剂 /d, 2 次加水煎服。 4 剂后患者复诊云:服上方 3 剂后 ,痞满烦躁大减 ,觉通体舒泰而安卧,是方随证加减 ,连服 15 剂 ,诸症悉除 ,不寐告愈。 按:半夏泻心汤乃张仲景为脾虚夹痰之 “ 痰气痞 ” 而设,伤寒论第 149 条有言: “ 伤寒五六日 ,呕而发热者 ,但满而不痛者 ,此为痞 , 宜半夏泻心汤。 ” 谢师认为 ,此患者主诉虽为不寐 ,但其胃脘之痞才是真正病机。盖脾胃居中州之地 ,斡旋全身气机 ,若脾胃不和则升降失司 ,枢纽废驰 ,百病自生矣。痞为相隔不通之义, “ 满而不通谓之痞 ” 胃腑不降 ,浊气壅遏于中 ,易化痰生热上扰清窍,神明被扰故不寐而烦 ,此正应素问 逆调论之 所言: “ 胃者六腑之海 ,其气亦下行 ,阳明逆不得从其道 ,故不得卧也。下经曰: 胃不和则卧不安 此之谓也。 ” 方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6 用半夏泻心汤为主 ,取其辛开苦降 ,蠲痰消痞之效 ,再微加通腑泄浊之品 ,更能承胃气下行 ,以增和胃降逆 ,开结除痞之功。痞得化 ,胃得和 ,痰热无源 ,不扰清窍 ,不寐自愈。 3 健脾调肝治闭经 女, 40 岁, 来诊。患者于 2004 年开始经量逐渐减少并经期延长,渐致闭经。经多次治疗效果不佳,来诊时病人神疲肢倦,食欲不振,脘腹胀 满,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缓弱。谢师谓此乃脾虚生化乏源,冲任气血不足,经血不能满溢,治拟疏肝健脾补血益气法。药用黄芪 25 g,白术 15 g,佛手 15 g,砂仁 15 g,白扁豆 25 g,莲子心 15 g,薏仁 20 g,白芍 15 g,川芎 20 g,当归 20 g,牛膝 15 g,土虫 10 g,益母草 30 g,山药 15 g,茯苓 15 g,甘草 10 g。 1 剂 /d, 2 次加水煎服。是方随证加减 20 剂,月经应期而至,唯量少色淡。故去薏仁、白扁豆加制首乌 25 g,炒杜仲 15 g,鸡血藤 15 g 等补血生血之药 ,又续服数剂后,月经逐渐恢复正常。 按:谢师认为,闭经的病因错综复杂,但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气血失调,有虚实两个方面。据李东垣 “ 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 之说,治闭经多从脾胃入手,盖脾胃同居中州,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6 为一身气机之枢纽,敷布精微于全身,脾升则健,胃降则和,五脏六腑的气机升降就有动力来源。又 “ 肝藏血 ”“ 脾统血 ” 无论哪种闭经均与肝脾有密切关系,故治闭经重在健脾同时还应调肝,使得脾有所养,肝有所藏,水谷得纳,气血得生,气机疏利,冲任得和,血有所主,经血自调。 4 健脾益气疏风散寒治顽固性荨麻疹 女, 45 岁,于 来诊。近 3 年常皮肤阵发性瘙痒 ,抓后起片状红斑 ,凸于皮肤 ,扪之灼热 ,时起时落 ,尤以阴天下雨为重。曾多方求治 ,内服过皮质激素及各种抗组胺药物 ,均无显效。平素易患感冒 ,畏寒恶风 ,乏力纳少 ,面色苍白 ,饮食睡眠欠佳 ,小便尚可,大便质稀,舌质暗体胖 ,边有齿痕 ,苔薄白 ,脉细弱。治拟健脾益气 ,疏风散寒法。药用黄芪 15 g,党参 15 g,茯苓 15 g,白术 15 g,山药 15 g,当归 15 g,丹参 15 g,牛膝 15 g,土虫 10 g,桂枝 10 g,紫苏 15 g,白芍 15 g,防风 15 g,羌活 15 g,独活 15 g,焦三仙各 15 g, 1 剂 /d, 2 次加水煎服。药进 7 剂 ,患者述其服药期间皮疹出现频率明显减少 ,再予是方随证加减共服药二十余剂,疹未再现。 按:谢师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方中黄芪、党参、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6 茯苓、白术、山药、白芍、焦三仙益气健脾养胃 ,从而化生气血,以治病本;丹参、当归、牛膝、土虫养血活血,并佐以二活祛风,达到 “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 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并有抗组胺作用。谢师所用传统中医理论亦得到现代科学的有力佐证。桂枝、紫苏、防风疏风散寒以治其标。诸药 共奏健脾益气、疏风散寒之目的,用药直中病机且配伍严谨,故收佳效。 5 结语 谢师从脾胃论治,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