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统一练习.doc_第1页
说明文统一练习.doc_第2页
说明文统一练习.doc_第3页
说明文统一练习.doc_第4页
说明文统一练习.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二、说明文的分类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A、 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 B、 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常用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四、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五、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六、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列数子)、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摹状物)、引资料(作引用)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事例(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事例(举例子)。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一二三四首先 其次 然后) (3)列数据(子)。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列数据: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打比方: 像、仿佛(9)摹状貌(物)。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作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引资料 : 引用,标记是引号。七、如何阅读说明文一、抓住题目首句,明确说明类型。二、粗读全篇课文,把握事物特征。n三、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n四、细读课文每段,归纳说明方法。n五、品读关键语句,体会说明语言。八说明文常见题型1、说明对象及特征2、说明顺序的判断3、常见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4、理解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5、说明文的结构6、综合素质考察1要值多少钱谢在永天气预报所指的气温是指在离地面1.5米高度的位置上所观测的气温,以表示。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盛衰、经商成败息息相关。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气温变化1,对世界农业生产的影响更是惊人!据估计,农业生产区气温每下降1,就会减少一周(7天)的生长季。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在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气温上升1时,中国华南因全年的日平均气温基本上大于10,故积温变化为365,可种植三茬作物,相当于每一茬作物有122的积温变化。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均会出现增产或减产10的情况。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经济学家发现,酷夏可激发人们的消费热。若夏季平均气温偏高1,则35以上的高温天数就会飙升,空调、电风扇、纸扇、冷饮、啤酒等销售量就会成倍增多,商家个个无不拍手称快。德国刑侦专家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当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混凝土浇灌工程,务必严格按照每天气温来安排,夏天不能超过28,冬天不能低于零下5,否则,会出现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百年大计可能毁于一旦。气温变化1与人的死亡有关。如上海市在炎热日(34以上),夜间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8人;午后每升高1,死亡增加10人。广州市炎热日最高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2.3人;炎热日最低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1.5人。(选自青年文摘彩版2007年第11期)19.整体概括。阅读本文,回答下列两题。(4分)(1)气温变化1,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试加以概括。 (2)简要概括第两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 20咬文嚼字。文中多处出现“据估计”“据测试”“统计分析”等字样,可否去掉?为什么?(2分) 21.分析写法。阅读全文,回答下列两题。(4分)(1)全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2.比照信息。下列说法与原文不一致的两项是 ()(2分)A.气温上升,经济效益跟着上升;反之,则下降。B.气温上升,农作物产量全都上升;反之,则普遍下降。C.气温上升,人们的消费比例提高;反之,则降低。D.气温越高,工程质量就越好;反之,则越差。E.炎夏高温,死亡人数便会增多;反之,则会减少。23.个性体悟。联系全文及相关知识,你认为气温变化是升好还是降好?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9.(1)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盛衰、农作物产量、经商成败、犯罪率高低、工程质量、死亡比例等。(2)气温变化1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