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科技联姻——关于音乐软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1页
传统与科技联姻——关于音乐软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2页
传统与科技联姻——关于音乐软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3页
传统与科技联姻——关于音乐软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4页
传统与科技联姻——关于音乐软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10607二级学科代码:135101二级学科名称:艺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 目:传统与科技联姻关于音乐软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作用专业代码:135101专业名称:视唱练耳所在院系:音乐学院交稿时间:2014年4月学 号:20111442065姓 名:蔡丽指导教师:侯道辉二一四年四月一日传 统 与 科 技 联 姻关于音乐软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作用 专业名称:视唱练耳申 请 人:蔡 丽指导教师:侯道辉(教授)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 委员: 目 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01)英文摘要及关键词(01)一、绪论(02)二、关于音乐软件在视唱中的运用情况(03)三、关于音乐软件在练耳中的运用情况(10)四、结语(13)参考文献(14)传 统 与 科 技 联 姻关于音乐软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作用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本文将通过“绪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关于音乐软件在视唱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关于音乐软件在练耳中的运用情况析”、“结论”这四个方面来进行有关视唱练耳与音乐软件的讨论,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来进一步解读传统(视唱练耳教学)科技(音乐软件)之间的潜在联系。以及他们的结合对具体的视唱练耳教学“优越性”的表现形式的揭示。关键词:视唱、练耳、音乐软件、软音色、声部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Abstract:This paper will adopt the Introduction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about music software Sightsinging teaching situation, about music software ear training in the use case analysis, conclusion that four aspects to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solfeggio and music software, combined with their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further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Solfeggio teaching) Technology (Music Software) potential links between. And their specific binding pair Solfeggio teaching superiority reveals manifestations.Keywords: sight-singing, ear training, music software, soft tones, voices一、绪 论传统与科技联姻关于音乐软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作用这篇论文是根据2013年5月10日在广西艺术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的“I sing You sing 王碗聪、蔡丽、薛雅悯、李卫丹艺术硕士视唱音乐会”而来。具体来说,在这次视唱练耳音乐会的排练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音乐谱例的筛选、甄别、制谱大都是我自己“事必躬亲”来完成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才使得它在今天的理论创作上埋下了“伏笔”。马克思说,“实践决定认识”。这篇论文的创作也不例外,归根结底是在自己艺术硕士音乐会的举办基础之上形成的。可以说没有在2013年5月份的艺术实践,也就没有这篇论文。或者说不能很好地创作理论。关于选题的依据,可以简要表述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的道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主要有如下三点。第一,当代研究有漏洞。也就是前人还没有做到或者是没有做完善的一些知识点有哪些?比如说在李彦徵的 电脑音乐软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知识窗2012年版第4期)一文中,就没有联系具体的谱例,和软件做升入细致的讲述,他这篇文章的选点很好,但是没有完全深入进去,仅仅只是叙述性的说明。还有武汉音乐学院黄茜整体听觉教学理念的新体现(参见刘永平主编视唱练耳理论与教学文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150页)等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完善”。这些“不完善”都是可以进行这个课题的深化和发展的。第二,当代研究有空间。拓展视唱练耳教学的“多维化”。也就是对于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再探讨”和“再挖掘”。对于学习视唱练耳专业的学生而言,防止学习过程中的“单打一”现象,探索“音乐软件”与“视唱练耳”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进度的有效方式。(从笔者中期考核音乐会的实践经验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来谈音乐软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是既往研究没有很好体现的,具体情况见后面两个知识点的写作提纲即可)。第三,当代研究有意义。提高学生在视唱练耳学习中的“效率”,或称之为“高效化”。视唱练耳的训练,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具体的弹或者是唱,为了具体的“唱准确”和“弹准确”。对于这一点来说,音乐软件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因为它在具体的音响表现形式上是“量化的”和“精确的”,甚至是“优雅的”,如果学习者能够在演唱演奏中结合音乐软件所具有的“便利性”和论文中具体将要提高的“优越性”,对则对于具体音乐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二、音乐软件在视唱中的运用情况音乐软件在视唱教学中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对于多声部的训练,相对于进行单旋律的联系而言,用手在钢琴上面“一指弹”和利用音乐软件在具体的音频制作过程中的“单声部”(也称“单轨音频”)来说,不能体现它的“优越性”。具体来说,将音乐软件爱你渗透到视唱训练中的“优越性”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况:第一,合唱的排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受时空的限制。就四声部合唱而言,如果通过专业的音乐制作软件制作成mp3这种音频格式。那么,个人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排练”合唱曲,而提高效率。第二,在多声部的视唱曲目训练中,声部的“分”与“合”显得十分自由。换句话说,在四声部合唱训练中,可以屏蔽掉任何一个声部。来进行另外三个声部的合唱练习;也可以单独Solo一个声部来进行练习,而屏蔽掉其余三个声部。第三,缩短彩排的时间,提高合唱曲目的训练效率。也就是说,每个组员不需要天天排练,而是根据制作好了的MP3这种音频格式(一般来说会制作成单声部的MP3与四声部的mp3两种音响),在底下进行“分与合”的声部练习。之后,再进行“真实彩排”时就会显得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第四,音乐软件还可以代替伴奏,包括管弦乐队的伴奏、钢琴伴奏,和其他电声乐队的伴奏。这样一来,就可以节省音乐会的经费开支。 下面讲结合笔者在“2013年艺术硕士音乐会”音乐会的几个谱例来做具体的说明,包括五线谱的制谱,以及在音乐软件“Nuendo”的MIDI编辑的过程作一个具体的演示和具体的说明。四声部的谱例是以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六月船歌为例子来进行演示的,这首作品是四季(1876)钢琴曲集中最著名的一首,如歌的旋律以及作曲家在创作中对于音色,力度,音准的控制都是极为细腻的,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演出中对于作品的把握“宜细不宜粗”,而在音乐会的排练中,借助音乐软件则会起到较好的排练效果。例1-1例子1-1是六月船歌的呈示部,整个呈示部是32小节。呈示部内部是一个使用展开性段落的三段曲式,呈示段是一个10小节并行关系的二句式乐段。前面两小节的男高和男低声部属于作品的前奏。呈示段的第一个乐句的旋律姓呈上升的态势,先上后下(女高音声部由小字一组的d小字二组的g)。在德奥音乐语汇中把这种“曲尾冠音”态势的旋律称之为“疑问式”的语气。而结合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作品27)来看,会发现作曲家的这个两小节的乐节也标记了“渐强”到“渐弱”的力度情况,意在让演奏或演唱者对其中细节的把握。对结构分析把握清楚了,则可以进行具体的制作过程(这也称之为演奏过程),根据纸质谱例,具体的制作过程如下演示:第一,根据纸质谱例,运用音乐软件(Sibelius)制作成电子版的谱例,具体情况如图示1-1所示:图1-1根据图示1-1可以发现,这里的六月船歌的谱例与例子1-1虽然都是同一个作品,但是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前者是“纸质文件”而这里是“电子文件”。前者是音响和谱例静态的,而这里的图示1-1是“流动的”。换句话说,只要我们对着纸质文件(谱例),在音乐软件(绘谱软件Sibelius)中对这部作品中的音符一一输入即可实现 具体有关利用音乐软件制作谱例的技术可以参见林贵雄、吕军辉编著计算机绘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6页。其中就有涉及对于总谱和合唱谱例的制作,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的作者都是广西艺术学院的教师,具有一定便利性,也就是说有问题可以直接请教他们。 。根据书本提示输入完总谱之后,并检查相关的演奏力度和速度标记,则可以点击“Play”按钮来实现“暂时播放” 之所以称之为“暂时播放”,不是说利用Sibelius就不能对乐曲进行播放,而是说利用Sibelius它不适合作为最终的“音乐成品”或“音响出版物”,因为Sibeliusi的演奏音响实在是太不真实,这也是软件开发者把它称之为“绘谱软件”而不是“制作软件”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又因为视唱练耳教师相对于其他音乐专业的特殊性(对于听觉的几位重视),所以才给予强调。 的功能,而具体的“音乐成品”则需要借助专业的音乐软件“Nuendo”或者是“Cubase”等来完成,根据笔者的习惯,这里仍旧以Nuendo来进行演示,因为Nuendo相对于Cubase来说,它更侧重于“音频编辑”。第二,将用Sibelius绘谱软件制作完好的总谱,输出保存为MIDI格式的文件之后导入到专业的音乐软件Nuendo中去。具体情况可以用图示1-2表示如下:图1-2根据图示1-2则可以发现,它的软件界面看起来比绘谱软件Sibelius更加的“精致”和细腻。视觉效果非常好。细致些看还会发现:红色的按钮是“S”(这其实是独奏英文单词“Solo”的简写),也就是说它跟西贝柳斯还是有相同的地方的,也说明音乐软件的使用尽量熟悉一些常用的英文单词还是有好处的,它便于你对于音乐软件尽快上手;其次,还有与红色按钮相间的“黄色按钮M”,这个也很好理解,就是静音“Mute”这个英文单词的简写形式“M”。最后,还可以看见图示1-2下面的“纵线”,那是播放指针的位置显示,那个播放指针是用键盘(空格键)来控制的,就相当于音乐会排练的“指挥”那样。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停 关于Nuendo或Cubase这个两个软件的具体运用情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见广东星海音乐学院的教授陶一陌编著的电脑音乐Midi与音频应用技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第758页的有关内容,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写作的重点是为了制作专业的学生而来的,并不是针对“视唱练耳”专业,所以在翻阅和学习,以及引述的时候都要有所侧重点。比如说概述第三部分“高级补充技巧”就可以适当的翻一下即可,不必深究。需要注意的是,将用Sibeliusi制作并导出的Midi文件,进入Nuendo这个专业的制作软件之后其声部形态由过去的“乐谱形态”,变为这里的“音块形态”,在播放指针所指示的区域,我们还可以发现有些“断断续续”的“横向线条”,那就是五线谱中的音级,如果打开具体的“钢琴卷帘”窗口还会发现钢琴卷帘窗里面红色的“横向线条”还对应着左边的“钢琴小键盘”。也就是说,对于声部显示的方式变了,但音高音色都不会改变。但音色必须要改变,这就是将MIDI事件引入Nuendo的原因之所在。第三,根据Nuendo中的Midi文件,进行音色的调换。因为从Sibeliusi导入进来的Midi(也就是船歌总谱)默认状态下是没有声音的,即使有声音其音色也是不真实的(像GM音源那样失真)。这里,主要使用了两款音源:亦即Hypersonic“综合性”软音色和The Grand 2钢琴音色(特别是其中的The Grand 2这个钢琴音色非常逼真)。图1-3 有人说,“Hypersonic是Steiberg出品的系列软音源中的一款,其功能强大、性能卓越,是波表音源中的王者”。 引自文海良编著玩转软音源,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页,第一段。 不得不承认,这一款软音源虽然比较小(只有1.7G)但它之所以被表述为“综合性”的音色,是因为他的音色种类高达1800个,对于视唱练耳教学中音色的选择足够了,而且不需要太高的电脑配置都可以完成音乐制作。图示中有乐器声部的音色名称如“Flute、Oboe、Clarinet、Bassoon”(也就是木管四重奏),这时,回过头去看一看图示1-2中的MIDI(位于音乐软件Nuendo中的乐器声部),可以发现横相对应的英文字母在MIDI声部的“头部”还是写着“Flute、Oboe、Clarinet、Bassoon”这四个英文单词。换句话说,你所调动的音色在音源和音乐软件中的显示是统一的,也务必是统一的。从音乐会排练的角度来讲,将Sibeliusi做好的乐谱,导出成MIDI专业的音乐软件Nuendo进行检验调出专业的软音色Hypersonic或其他音色简要的音量调试(专业术语称之为“缩混”)导出音频(Mp3格式),可以看成是利用音乐软件制作大体流程了。结合前面讲到的四个主要方面的“优越性”,不难发现。经过这四个步骤的制作过程之后的“音乐成品”(Mp3)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听觉的;若不考虑将音乐输出成Mp3的格式,则可以通过“M”与“S”的方式进行某些乐器声部的单独演示(S),又屏蔽或静音(M)的方式关掉某一个或某几个乐器声部,防止四部合唱训练中的“喧宾夺主”或“你方未罢,我登场”等等“抢戏”的或者是“混乱”的情况出现,也就是第二点优越性中所讲到的,“声部的分合训练更易于控制”。另外,针对船歌这首曲目的每一位演唱者(SATB)制作不同的单声部,又按着上面“四步走”的程序制作成缺少自己声部的音频(三声部中没有SATB之一)的三声部音频进行台下的“对位练习”,以及制作成包含SATB的四声部合唱的完整音频对于下面的“跟唱训练”都可以在排练之后和排练之前就训练有素,提高演唱者的排练效率。而这一点在现场排练是难以做到的。因为排练大多数情况,你会“无意识地”受到周围声部(SATB之一)的影响,而唱不准自己的声部;也会存在自己一个人唱的时候找不到音准的情况,但是有了音乐软件中的单声部音频(Mp3)则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旋律的听辨和模唱(这一点,我们可以翻看过去的视唱练耳教本中,比如说湖南文艺出版社曾经出版的高考视唱练耳教程,冯往前先生编著的就带有磁带形式的音频),有了音乐软件这些事件就变得容易得多了,甚至得心应手,只要有一台电脑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完成,并顺利地完成。它还有一点优越性就是能“节省成本”,从以上的制作过程来看,通过音乐软件加软音色的制作方式,制做出来的Mp3(准确说应该是“有针对性的Mp3”)能更大限度地节省音乐会的成本。最后,简单介绍一下The Grand 2(专业的钢琴音色),之所以专门来介绍这一款软音色是因为它不属于像Hypersonic那样“综合性”的音色(1800种音色),而只是“集中优势兵力”的一种音色(钢琴音色),也就是说它的大小虽然与Hypersonic不相上下(都是2G左右),但是它的音色要比Hypersonic中的钢琴音色真实得多,不管是从音色还是空间感,出来的效果来说都是非常真实的。图1-4根据图示1-4则可以发现,它与之前的Hypersonic相比在界面上只是一个钢琴,并出现模拟的演奏键盘。你所在Nuendou中输入的音符,都会以“现场演奏”的方式在钢琴键盘上进行“演奏回放”。这里之所以,把这个音色单独挑出来介绍除了它的真实性之外,还在于视唱练耳授课教师经常使用的乐器就是称之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所以,有意识地学习对于The Grand 2这个软音源的使用对于具体的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就笔者在2013年5月10日在广西艺术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的“I sing You sing 王碗聪、蔡丽、薛雅悯、李卫丹艺术硕士视唱音乐会”来说,所有音频的制作都是采用这个音频来进行制作的,效果逼真而且利于演唱和排练。三、音乐软件在练耳中的运用情况如果说将音乐软件渗透到“视唱”中的优越性是典型的,那么,将音乐软件引入到练耳的教学中的优点则是“十分典型的”。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的优越性:1、音色多样化,听觉训练可以拓展到对音色的训练。因为视唱练耳老师不可能会演奏世界上的每一种乐器。而有了音乐软件,有了“软音色”(像超级管弦乐音色),一个老师就可以“演奏”世界上的任何一种乐器。2、采用专业的音乐制作软件制作视唱曲目的音响,在“音高”、“节奏”、“力度”等音乐要素方面会更加的精确,因为音乐软件制作出来的音响是“量化的”和“精确的”。 例1-2贝尔格例子1-2,是由维也纳著名作曲家贝尔格创作的三幕歌剧沃采克中的一个片段(完整谱例可以参见刘永平现代音乐视唱练耳教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笔者之所以举这样一个“自由无调性”的例子,旨在说明:相对于传统视唱曲目而言,现代视唱曲目的节奏和调性,音高都显得相对复杂,如果对于贝尔格的这个作品进行视唱听辨训练制作成MP3这种格式的音频,就防止了教师在实际训练过程中的节奏“错位”,甚至是“微错位”的情况产生;而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在后面的课下练习或复习中结合自己已经制作好了的MP3这中音频来进行巩固,则是再好不过的。避免了自己在训练音高、节奏和调性过程中的注意力分散等问题的产生。3、授课老师一个人演奏不了的“中小型乐队”(比如说6声部、5声部视唱、四声部曲目),都可以通过音乐软件来完成。甚至还可以根据训练的需要,在力度、音色上“着重强调”某些声部,来达到训练的目的。例1-3拉索例子1-3是由佛兰芒著名作曲家拉索创作的回声(完整谱例可以参见张燕主编多声部视唱,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这里的谱例一眼望去便知是两组“四部合唱”的叠加,也就是友以往常见的“四声部”变成了这里的“八声部”,这对于个人的视唱训练来说在难度上肯定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是对于哪个省部的训练都在具体的实践中会出现“混淆听辨”的情况,如果有了音乐软件,将其中的八个声部之一单独挑出来进行练习,又或者是将里面的任意两个或三个声部跳出来“分部合唱”都会容易得多。与过去仅仅依靠钢琴来进行听觉和市场训练对比而言,有了音乐软件,那么无论是在具体的音色上,或者是声部的叠加上面,视唱训练都显得从容不迫又兼具高效性,准确性。4、通过不同的音色听觉来训练学生的练耳,可以防止学生学习中的“单调、乏味”等授课现象,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听觉的“广度”和“深度”。例1-4蔡丽例子1-4是笔者在过去跟随侯道辉教授的学习过程中自己创作的一个曲子,这是一个建立在d羽调式上面的,并行关系的二句式乐段。作为学生听辨训练的一个小曲之一,尽可能地穷尽所有的节奏型。细致些看,除了乐曲的头部和尾部的节奏型(二八音型二分音符)有重复之外,其余的音型都不完全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片论文中之所以选用这首曲子,是因为在举办广西艺术学院论文开题报告中,得到了几位老师的一直好评,在现场的ppt当中我还制作了利用Hypersonic制作成三种不同的音色演奏的Mp3,来让老师们听辨。主要是“长笛、小提琴、钢琴(采用The Grand 2)”,所以这里再次采用这个例子作为讲解的需要。 。这个例子在制作的程序上也是按着之前制作俄罗斯伟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船歌的步骤一样,同样是“四步走”。所以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是:笔者在制作这首作品Mp3过程当中的一个细节问题,就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因为采用sibelius的MIDI事件直接输入到Nuendo之后出现了音色“自动切换”的情况(也就是说不能用笔者指定的音色如长笛、小提琴进行播放),总是默认一种音色(单簧管),这很可能就是你在西贝柳斯绘谱软件中选定的音色(GM音源)在Nuendo中的“信息默认的连锁反应”。解决办法就是,直接自己重新在Nuendo中再次输入乐谱即可(只不过过去是以音符的形式输入,而这里则是以“音块”的形式输入),只要多动手,在实际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关于对于效果器的使用,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因为只要音源选择的好,以及对于控制器信息(如力度、表情)的准确控制,也基本可以满足课堂的需要。对于效果器只需要适当的了解一下即可,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广东星海音乐学院的教授陶一陌编著的电脑音乐Midi与音频应用技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第63144页的有关内容。此外,之所以没有提及专门的视唱练耳软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都与Sibelius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音色失真”,具体情况可以用表1-1表示总结如下:表1-1视唱练耳音乐软件专业的音乐制作软件1)名称:EarMaster(练耳大师)/Auralia (灵听)。 2)不足:音色太差(音色只能调用WINDOWS自带的波表合成器)。1)名称:Cubase、Nuendo、水果、cakework、bandinbox、西贝柳斯等(以前两个为主)。2)优点:除了音色非常真实之外,在演奏的速度、力度和表情控制上都非常细腻、敏感,到位。四、结 论将音乐软件渗透到音乐素质训练的“视唱”与“练耳”两大不同但又相关的教学中去,对于音乐客观的表达,对于音乐练习中的效率的提高,对于音乐会成本的节省,以及在具体的视唱训练中音色多样性的选择都是有所适用的,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