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是三峡地区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doc_第1页
奉节是三峡地区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doc_第2页
奉节是三峡地区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doc_第3页
奉节是三峡地区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doc_第4页
奉节是三峡地区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奉节是三峡地区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奇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积淀,孕育出璀璨的三国文化、三峡文化和诗歌文化。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奉节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如何深入发掘、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打造廉政文化名城、三峡文化名城和诗歌文化名城三张文化旅游名片,带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旅游这一支柱产业,值得思考。一、打造奉节文化旅游名片的三大优势(一)廉政文化是奉节文化旅游的基石。县官许由从“私开古墓盗宝”到“奉公守节廉政为民”的神话故事,让奉节这一县城美名远扬。自古以来,奉节的干部都勤政廉政,有为官严正、使杨乃武、葛毕氏沉冤得伸的刑部郎中刘正品,有保路护国、名扬全川的邓孝可,有爬山涉水为农民工讨薪的好干部胡光明,有昼夜坚守保一方平安的好警察帅辉等。2010年奉节县出台“六项暂行规定”,从不准请客送礼到不准私车公用等六个方面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了严格规定,加之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八严禁”、“十二不准”的相继出台实施,在广大党员干部中营造了“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崭新社会风尚。(二)三峡文化是奉节文化旅游的血液。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巴、楚文化的汇合地区,同时也深受蜀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浸润。本土文化与这些文化要素融合涵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三峡民俗文化。其中位于奉节境内的瞿塘峡是长江三峡的第一峡,是我国长江流域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的重要遗迹,还是吴蜀相争的古战场,易守难攻的军事宝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上浩浩荡荡的三峡移民,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练就干了部群众吃苦耐劳、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开拓奋进的时代精神,丰富了三峡文化的内涵。创作的以三峡移民为题材的电视剧山高水长、舞蹈朝辞白帝彩云间、音乐人间圆了三峡梦等都是宝贵的资源优势。 (三)诗歌文化是奉节文化旅游的灵魂。奉节素有“诗城”之美誉。我国历代不少著名诗人,如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孟郊、刘禹锡、白居易、苏轼、苏辙、王十朋、陆游等曾先后至此,留下传世名篇,讴歌这里的山山水水。特别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登高等更是提升了奉节诗文化的品牌和知名度。奉节还是竹枝词的故乡,至今这种乡土风味浓郁,情韵悠长的民歌仍在广泛传唱。经夔州刺史刘禹锡摹仿学习,加工整理,竹枝词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据了一个显赫的位置,被誉为“诗之国风,词之九章”。奉节现有白帝诗社、夔门诗社、杜甫研究会、三国文化研究会等民间社团,编印了白帝城、秋兴、三峡诗刊、夔州文化等期刊,诗词文化资源优势明显。二、打造奉节文化旅游名片的三大构想依托奉节廉政文化、三峡文化和诗歌文化资源优势,对应打造廉政文化名城、三峡文化名城和诗歌文化名城,最终把奉节建设成“文化旅游名城”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名片一:廉政文化名城“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必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简短有力的话语,抓铁有痕的措施,昭示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腐肃贪的坚定决心。基于这样的社会环境,我们有效利用奉节廉政文化资源,借助现有景点名气,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大力开发“廉政旅游”,形成廉政文化品牌,打造廉政文化名城,让各地区党组织把奉节作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首选之地,使廉政文化“入目、入耳、入脑、入心”,最终建成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奉节打造廉政文化名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设廉政文化博物馆,征集廉政征文、格言警句、书画篆刻、摄影等各种廉政文化作品展出;二是建设“奉公守节”主题园,开展三国文化研讨、三国历史寻踪、廉政故事大讲堂、读书思廉、专家讲廉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活动;三是建设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基地,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歌曲、案例等,创作剧本,拍摄廉政影片,开展廉政影视大家赏和廉政歌曲大家唱活动;四是出版廉政文化饰物纪念邮票;五是把廉政文化与与扶贫、生态保护相结合,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宅基地整理及复垦等,重点打造特色民俗文化小镇。名片二:三峡文化名城习近平总书记说:“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目前,奉节精心培育的“三大空间”已经形成架势,朱衣西部新区、兴隆旅游新城和草堂移民生态工业园,正张开热情的双臂欢迎有识之士投资兴业。三峡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和更多投资者到奉节,聚集人气、提升商气,共同把奉节建设成渝陕鄂边区美丽、富饶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奉节打造三峡文化名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依托2005年版第五套中的10元人民币和中国奉节国际摄影节、国际夏令营、超级卡车大赛等节会活动扩大影响力;二是实施“申遗”工程,将奉节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修缮三峡碑林,从书法、史学和文学的角度陶冶游客情操;四是举办“三峡移民”故事大讲堂和三峡文化旅游主题论坛,利用电视、广播提高影响力;五是聘请知名编剧和导演在瞿塘峡白帝城等景点创作拍摄以本土文化为题材的电视剧、音乐剧及纪录片。名片三:诗歌文化名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自觉接受中华儒文化“忠”、“义”、“孝”、“悌”等传统美德的熏陶,并在对“诗”的切身感悟中不断提升自我的精神素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诗城”奉节在三大文化旅游名片的打造中提档升级,最终建成国内乃至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奉节打造诗歌文化名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打造诗歌文化亮景点,将古诗词用现代高科技的声光色进行包装,对经典诗词的色彩美、图画美、意境美进行还原,让旅游者身临其境感受山水风光品味诗词意境,让古典诗词焕发出新的魅力;二是设计诗歌文化浪漫旅游线路,将精品景点和普通景点结合,将游览景点和参与活动结合;三是精心设计建设商品一条街、餐饮一条街、民俗表演一条街、娱乐一条街等诗歌文化功能区;四是建立诗歌文化工作室,举办诗歌文化博览会,出版诗歌刊物,开发一批诗歌文化旅游产品。三、打造奉节文化旅游名片的五大措施(一)高规格组建好一个班子。打造文化旅游名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大力协作,紧密配合。为此,必须大员上阵,成立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和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高规格的领导小组,从旅游局、发改委、规划局、城乡建委等单位抽调工作人员,组建精干高效的工作专班,负责文化旅游名片打造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协调、组织、服务、沟通,掀起打造文化旅游名片的高潮。(二)高起点描绘好一张蓝图。发展文化旅游,规划要先行,没有规划的文化旅游是盲目的。规划不仅是蓝图,也是发展文化旅游的抓手。要按照全县一盘棋的思想,科学规划文化旅游的发展目标、方向、内容。要舍得在规划上投入,聘请具有国际水准的设计规划单位,高水平描绘文化旅游建设的宏伟蓝图,高标准编制文化旅游名片打造的总体规划。(三)高质量筹措好一批资金。一是政府引导。政府应千方百计争取国家级、市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文化旅游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旅游规划编制、市场开发和宣传促销、旅游公益设施建设和建设重要景区景点以及奖励优秀旅游企业人才等。二是市场化运作。尽快制定出台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以良好的软环境吸引投资者。三是多渠道争取。积极引导民间投资,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和经营,兴办文化旅游经济实体,投资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四)高标准建设好一支队伍。一是重培训。建立健全旅游发展培训体系,开设导游培训、农家乐经营培训、公职人员营销培训、服务行业技能礼仪培训,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二是重引进。实施“旅游人才引进”战略,引进旅游专业策划、经营、管理等高级人才。三是重培养。着力培养一批“能烧会煮”的厨师、一批“能说会道”的导游、一批“能干会带”的带头人、一批“能管善管”的管理者,一批“能做强擅做大”的企业家,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五)高格调营造好一种氛围。一是广泛宣传、层层动员,征集最具奉节特色、体现旅游内涵及文化底蕴的宣传口号、图标、照片等,彰显奉节特色,提高奉节文化旅游吸引力;二是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将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包括手机这些终端全部动员起来,大张旗鼓地宣传文化旅游名片的打造,让文化旅游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团体、进企事业单位。三是与中央、省市级电视台等媒体合作,通过播放旅游宣传片、开辟旅游专栏等方式,对奉节文化旅游进行整体宣传推介;四是到大中城市举办文化旅游项目推介活动,组织旅游企业到外地参加旅游展会,宣传推介奉节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首首名诗聚焦奉节,不仅勾勒出奉节峡高水急的地理特征,更描绘出一幅灿烂的文化长卷。近年来,奉节决定建设文化大县,启动了城市文化工程,着力重塑城市灵魂,这座三峡地区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正在迎来新生。建成具有诗城特色的文化大县奉节县文广新局局长曾学军说,2009年,奉节县出台了关于彰显诗城风采建设文化大县的决定,全县着力打造诗歌创作基地、博物馆教育基地等基地,同时坚持产业为“经”,文化为“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文化的推动下产生持久的竞争力。奉节还将文化大县建设工作纳入民心工程,委托重庆社会科学院编制了建设文化大县规划及文化发展中长期规划,并邀请市级专家进行评审;还编制了奉节县“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县文化事业发展方向、项目建设、人才培养等,形成了建设文化大县的任务书、线路图和时间表。在资金保障上,奉节保障每年县财政性文化建设投入占本级财政总支出的1%以上,每年设立100万元诗城文化创作基金,还专门设立了文化发展基金、文物保护基金等。“力争2012年,奉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5%以上,基本建成具有诗城特色的文化大县。”曾学军说。抓硬件:启动诗城文化产业园建设在完善硬件设施方面,奉节投资1900万元,建成以诗城文化为特色的滨江文化大道,让市民在休闲观赏美景的同时沐浴诗城文化;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凤凰山健身梯道文化工程,以10幅浮雕和40幅地刻,反映了奉节从远古到现代的历史文化状况,使市民在登山健身的同时追寻历史的记忆。“十一五”期间,奉节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已建成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等“大件”,建成2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04个农家书屋;开展了村文化室、文化中心户建设;基本解决20户以上的自然村无法收看电视的问题。“目前,奉节历史文化博物馆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图书馆、白帝城忠义广场等正在建设,并启动了以投资8900万元的白帝城风景区为中心的诗城文化产业园建设,占地5平方公里,可容纳500户企业入园落户,将形成以旅游、演出、娱乐为主体的文化产业格局。”曾学军表示。抓软件:让诗歌留在百姓心里奉节是一座享誉“诗城”盛名的城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历代文人都曾在这里留下传世名篇,讴歌奉节的山山水水。如何以诗歌铸就“城市灵魂”,让诗歌在群众中传唱?一方面,奉节着力打造创作基地,专门成立了夔门诗社、三国文化研究会等文艺社团,出版发行了精选夔州诗100首赏析、奉节文化大观等反映诗城文化的书刊,聘请国家知名教授和学者整理编辑夔州诗全集,开创全国县市层面诗词保护之先河。另一方面,奉节通过电视、音乐、课本、赛诗会、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快诗歌文化传播,让诗城文化成为丰富群众生活、引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