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探究空间开发创造潜能.doc_第1页
拓展探究空间开发创造潜能.doc_第2页
拓展探究空间开发创造潜能.doc_第3页
拓展探究空间开发创造潜能.doc_第4页
拓展探究空间开发创造潜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拓展探究空间 开发创造潜能内容摘要:小学音乐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重视音乐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内心感觉和自我体验,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学会自主创新地学习。儿童天生就有音乐创造的潜能,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探究意识,开发创造潜能,是当今教育的主题。音乐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艺术,音乐学科的体验性和实践性最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培养多元智能,促进全面发展的特殊功能,拓展音乐活动空间,营造探究学习氛围,以学生的需要、兴趣为出发点,通过编配动作、即兴画画、创编歌词、创作节奏、创作小品,续编故事、拓展探究等方法,叩开学生的想象力之门,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资源。并拓展学习空间,以“发现、想象、探究、创造”多种教学活动作为探索的手段,激励学生参与音乐体验与探究,在实践中创新求异,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同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成为终身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受益一生。关键词: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拓展空间 创造潜能 挖掘开发二期课改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重视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个体的内心感觉和自我体验,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学会自主创新地学习。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儿童天生就有音乐创造的潜能,只要教师的教学组织科学合理,就能提早打开学生的智慧闸门,最大限度地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使他们不断地在教师帮助下把各自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创造的本质在于新,教学中,我努力探索挖掘新教材中现有的、潜在的趣味性,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性、创新性学习为主,寻求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探究和创造欲望,以此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我做了以下探索:一、引导“发现”,唤起创造激情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情生于境,境能移情”。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就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问题情境(任务情境),给予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探寻知识的空间,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主发展的有效学习方法,利用各自的优势去“发现学习”,并在音乐学习中不断唤起学生的创造热情,促进学生进入创造性思维的最佳状态,在实践活动中尽情释放创造性的潜能。如:开展春天的音乐会创作活动之前,我要求学生双休日去公园、野外观察探究:“寻找春天”。学生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带着问题认真地进行了观察。第二次上课时,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描述“春天在哪里?”。有说“春天来了,桃树羞答答地探出了粉红色的小脑袋向人们点头微笑。”有说“春雨滋润了泥土,柳树发出了嫩嫩的绿芽,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还有说“天气变暖和了,可爱的小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了。”同学们还即兴模仿了春雨“滴答,滴答”、小鸟“叽叽喳喳”、春风“沙沙,沙沙”等大自然中的音响,为即兴创作活动积累了丰厚的生活素材。要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创造,必须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巧妙”设计“问题”能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他们发现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高峰。探究“声音的高低”时,我设计通过发声体震动的科学实验,让学生自主实践探究声音的高低。整个过程我注重探究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有想的空间、动的时间。我要求学生先通过观察实物、演示及自己操作,利用各自的优势去“发现学习”,再由教师点拨,学生自己探索研究形成对“声音的高低”这一知识的感性认识。运用这种分段式的实验方法,让学生们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探究学习过程。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尝试用橡皮筋、木条、盒子自制有高低音的拨旋乐器,一边演唱,一边用自制乐器为自己伴奏,把整节课推向高潮。让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得出结论,逐步形成探求创造的心理愿望,久而久之创造能力就能逐步得到培养。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独立思考,二、诱发“想象”,激活创新思维在音乐学习中首先涉及的是听觉,音乐必须通过听觉感知才能实现其价值。动、演、创、赏等环节均由听而起。“听”不仅是智力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过程。充满情感的音乐形象会把学生引入音乐世界,引发想象与联想,使学生动之以情,感之以形。想像是创造的最重要手段,让学生学会感知音乐,不仅利于想象力的发展,更能促使创造思维的发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知理解音乐形象,在感受音乐过程中展开想像的翅膀,我经常采取自主欣赏和边听边议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体验、感悟、记忆、积累、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欣赏新春乐,初听时我让学生自主欣赏,再听时我与学生们边听边展开激烈的讨论。听到柔和宁静的旋律,有的说:“一家人在吃团圆饭”,有的说:“给长辈拜年拿红包”,当说到“打电话拜年时”,同学们说出:打电话、发短信息、网上聊天等多种向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的形式。听到欢快热闹的旋律,学生发言更踊跃,这个说:“大人们在贴对联、挂灯笼”,那个说:“小朋友在放鞭炮”,还有学生说:“爸爸大扫除,妈妈包汤圆、爷爷奶奶准备年夜饭”,他们生动描述了各自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当学生感受形象后我又提出让他们根据乐曲来演音乐小品,学生们情绪更是高涨。他们按各自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选择喜欢的形式合作表演,成功地表现出人们满怀喜悦,共渡新春佳节的欢庆场面。这样的自主学习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和理解。又如:在欣赏森林铁匠时,让学生倾听音乐后提问:“你听了这段音乐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看到了铁匠门你追我赶打铁”。有的说:“看到了铁匠在添煤、拉风箱,让炉火更旺。”还有的说:“铁匠门正在比试谁打造的铁器更精美”音乐描绘的生动画面顿时浮现在学生面前。再次欣赏音乐时,学生们边听边用形体动作表现出铁匠们“抡大锤、敲小锤、添煤、拉风箱等热闹场面。可见给学生一定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猜想,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他们的创新思维才会被激活,他们的创新欲望才会得到萌发。三、激发“探究”,挖掘创造潜能创造性音乐实践活动,不仅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发现、不断探索的内化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的探索者,由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东西才是最具有创造性和富于个人特色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使他们形成探究的心理取向,进而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参与感知,操作、体验探究活动,捕捉音乐中的“为什么”,探寻音乐海洋中的奥秘,使各自的创造潜能不断得以挖掘。 如:一年级学生欣赏小芽快快长后,我根据小朋友爱唱、爱跳、爱模仿的特点,采用“激情体验再创造”的方法,让学生开展我是一颗小芽芽的创作活动。活动前我让学生复听一遍音乐,激起学生对种子的喜爱,再让学生通过想、说、动自主探究小种子生长过程。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他们联系前面所听的乐曲把平时观察的和课外书籍中学到的种子生长的知识用到小组自主探究中,经过小组的自主探究,大组交流,学生们总结出种子的生长过程睡醒、喝水、发芽、出土、长大。发现了种子的生长条件水、温度、阳光。之后,学生们又在小组内用各种肢体语言把种子是如何长大的生动形象地表演了出来。课堂上一组又一组的学生上台即兴表演,每个小朋友都把自己化成了一颗种子,体验了种子出土的喜悦,学生们在自主探究中再次显示了创新才能。 信息交流拓宽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渠道,我充分利用这个宽阔的尝试平台,使学生学习训练形式更显开放性、研究性、综合性。“查找、收集、筛选、提炼、整合”,信息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了参与探究、获得体验、反思感悟、即兴创编的学习过程,从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三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乡情民族风采时,课前,我先让学生围绕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这一主题去网上及图书馆查寻有关资料:(各民族节日、服饰、歌舞,风俗)等,通过筛选、整理,然后把重组的信息用于课内展示交流,力求让学生眼、脑、手并用探求知识的来源,掌握提炼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上课时,我给了学生充裕的活动空间任由他们自由发挥,师生双向获取和表现信息,有的学生通过媒体把从网上收集的少数民族服饰介绍给大家;有的学生为大家推荐自己心中的偶像(苗族歌唱家宋祖英)并让我们欣赏她委婉动听的歌唱;有的学生干脆以西藏小朋友的身份“自述”自己家乡的风俗与节日;那些喜爱舞蹈的同学还把课余自编的一组民族舞蹈奉献给大家,学生们精彩的展示表演把各民族浓浓的乡情带给每位小朋友,让每位学生都得到艺术美的享受。由于信息内容都由学生自主选择和查找,丰富的信息交流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四、拓展“空间”,开发创造潜能 音乐是最具创造性的艺术教育,从作品的产生、表演到欣赏,创造贯穿始终。它能使学生通过对不同的音乐体验和行为展示,凸现音乐的创造性。因为实践与创造是学生进行综合学习的基础,我拓展学习空间,努力创设实践环境,多渠道、多方位地给学生提供探索时空,让他们动中玩、动中乐、动中想、动中创,有效地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提升他们创造能力,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一)即兴创造 即兴创造是一种基于音乐情景或音乐情绪而事先不做任何准备,不依据乐谱进行的音乐创作活动,是学生听到音乐后的直觉思维反映。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教师要有意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理解音乐,既自主又自由地参与即兴创造,在即兴创作与表演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尽其所能的展现自己的创造才华。1、即兴表演依据音乐体验很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体验、感悟、记忆、积累、表达,培养创造的个性与品性。如:学唱春天的歌这首歌时,先让学生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根据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对旋律的掌握,启发学生用舞蹈动作表现出各自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这就需要学生动脑筋把学过的动作有选择地组合在一起进行再创造。这样的即兴表演学生非常喜欢,在欢乐的歌声中,学生们有的表演花草树木随风摆动,有的表演小鸟快乐地飞舞,有的表演小动物尽情玩耍,还有的表演小伙伴捉迷藏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即兴创编动作形象地表现出孩子们在美的春天里愉快嬉戏的情景。这样,既让学生在即兴创作与表演中获得了情感的满足,又培养了他们的即兴创作能力。2、即兴画画好的音乐作品会让学生动情,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欣赏完快乐的小鸟,我请学生用画笔描绘出乐曲中的情节。学生们可兴奋啦,他们有的跪着,有的坐着,还有的趴着,他们就像小画家一样听听抒情音乐,想想乐曲中的情景,动动画笔。经过想象学生们创作的画各有特色:快乐歌唱的鸟,展翅飞行的鸟,说悄悄话的鸟等等。尽管他们画的不太美,画面也不够完善,但画中显示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二)创编歌词歌曲离不开歌词,歌词是歌曲的主体,它是词作家对生活的体验和创造。教唱歌曲时,在学生理解歌词正确表达情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即兴创编歌词,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一年级学唱摇篮时,当学生学会这首歌后,我引导他们以“摇篮”为主题,从生活中去找题材为歌曲即兴创编歌词。学生们很会动脑筋,把大树当“摇篮”,鸟儿当“宝宝”;大海当“摇篮”,鱼儿当“宝宝”;花园当“摇篮”,草儿当“宝宝”;妈妈的手当“摇篮”,自己当“宝宝”;他们创编的多种歌词充满童趣,表现出他们丰富的创造能力。(三)创作节奏二年级学会儿歌玩具乐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我指导学生尝试用音符为喇叭、大鼓、小铃创编节奏(音响),开展 “争当小小音乐家”的创作活动。学生们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创编了各种节奏(音响),显示了他们即兴创作的才能。为丰富儿歌玩具乐的表现形式,更为反馈学生的创造成果,当学生用自编的节奏(音响)成功地模仿表演后,我先肯定了学生的创造成果,然后对表演形式提出改进意见,即在儿歌的最后添加卡农节奏游戏让学生尝试多声部模仿节奏练习。这种游戏学生既要把准自己的节奏,又要注意与其他声部的配合,虽增加了表演难度,却给学生提供了再探究的机会。创编节奏活动将生活实践与音乐融为一体,使学生生活在音乐中,学习在音乐中,训练在音乐中,学生可贵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开发。(四)创作小品音乐的创造往往是一瞬间的思维火花,教学中我总做有心人,随时捕捉学生创造的闪光点。我把深受学生喜爱的小品表演引入教学,有目的地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角色化的创作表演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三年级学生欣赏乐曲萤火虫后,见学生兴趣正浓,我提议以这首乐曲为背景把萤火虫助人为乐的精神创编在音乐小品中,学生们听后立刻欢呼起来表示赞同。他们自由组合,自定主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小品的创编实践活动。当音乐再次响起,各小组表演的 “送盲人过马路”、“探望病中的同伴”、“慰问孤老”、“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等小品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尽管这些小品因创作时间短还略显粗糙,但在创作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拓展、探究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展现。(五)续编故事音乐教学不仅在于模仿,更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创造美的动作,美的故事,美的形象,美的世界,这是高层次的音乐创作活动。欣赏鸭子拌嘴时,每听一遍我都给学生留有“动”的时间和空间。初听乐曲时,学生通过动脑、动口感知了音乐形象。复听乐曲,学生又以语言描述和即兴表演感受了音乐的情绪。那么,学生是否真正感知理解了音乐呢?为了反馈教学根据学生爱听故事更爱表演故事的特点,我提议续编音乐故事鸭妈妈请客,学生纷纷表示赞成。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爱好,选择了“抒情优美”、“低沉缓慢”、“活泼欢快”三种不同的情绪的音乐用语言、形体动作、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来创编音乐故事。创作活动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智慧和群体力量,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尽情地创编。最后,在小乐队的伴奏声中,学生随着音乐生动地表演出动物们互相帮助,结伴同行,鸭妈妈热情待客,及大伙唱生日歌祝小鸭生日快乐的热闹场面,生动的表演把整节课引入高潮。小组创作让学生学会了交往,懂得了合作。组内的互动互补,提高了音乐创作的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六)拓展探究 如果一节课单纯听一首乐曲或教一首歌曲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情感和探究需求,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三年级教唱理发师时,我添加了相应的拓展内容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我问学生:“生活中的理发店与歌中所唱的一样吗?学生们愣住了。我启发他们去理发店观察探究一下:“当今理发师的工作与歌中唱的有什么不同?在理发店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学生们带着问题认真地去理发店进行了观察。第二次上课时,我让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