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崎《心理测量学》-7测验常模.ppt_第1页
戴海崎《心理测量学》-7测验常模.ppt_第2页
戴海崎《心理测量学》-7测验常模.ppt_第3页
戴海崎《心理测量学》-7测验常模.ppt_第4页
戴海崎《心理测量学》-7测验常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数的解释 第七章 测验常模 绝对水平 相对水平 一、基本概念 1.原始分数 n被试在接受测验后,根据测验的记分标准,对照被试 的反应所计算出的测验分数 2.导出分数 n在原始分数转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 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考点和单位,且可以相互 比较的分数。 3.分数转换 n按某种规则将原始分数转化为导出分数的过程。 第一节 分数转换 二、百分等级分数 (一)含义 n一个群体的测验分数中,得分低于这个分数的 人数的百分比。 n如果将某一个被试群体分为一百个等级,则每 位被试所占的等级数就是百分等级。 (二)计算 .未分组分数资料 n先将被试团体的全体原始分数从大到小排序 ,然后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2.分组分数资料 N:被试总人数 X:原始分数 L:X所在组的下限 f:X所在组的次数 i:组距 Fb:X所在组以下各组次数之和 n分组次数 累积次数 n953250 n9011247 n8518236 n8027218 n7549191 n7065142 n653877 n602539 n551314 n5011 (三)评价 1.优点 n具有可比性;易于计算;解释方便。 2.缺点: n单位不等:中间数据差异扩大(7570) 两端数据差异缩小(6560) n顺序数据:不能说明分数间差异的数量。 n特定团体 三、标准分数 (一)一般Z分数 n1.意义:将原始分数与团体的平均数之差除以 标准差所得的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度量原 始分数离开其平均数的分数之上多少个标准差 ,或是在平均数之下多少个标准差。 n抽象值,不受原始测量单位的影响,并可接受 进一步的统计处理。 2.计算 3.评价 n可比且可加 n不同测验分数可以直接进行比较 4.正态化的标准分数 百分等级分数 原始分数 Z分数 P值 (二)标准分数的变式 1.T分数 nT10Z50 2.CEEB分数 nCEEB100Z500 3.韦克斯勒智商 nIQ15Z100 (三)标准分数变式的评价 1. 优点 (1)单位相等 (2)正态分布:各种导出分数-百分数等级分数 (3)正态分布:测验的分数的直接比较 2.缺点 (1)过于抽象,不易理解。 (2)在非正态分布下,分布形态不同的变式分 数,仍然不可以作相互比较,也不能相加求和 。 (四)标准九分数 n原始分数服从正态分布 n0.5个标准差为单位 n九段:最高一端为9分,最低一段为1分,中间 一段为5分 标准九分本段变积累加变积 9 8 7 6 5 4 3 2 1 4% 7% 12% 17% 20% 17% 12% 7% 4% 100% 96 89 77 60 40 23 11 4 第二节 分数合成 一、分数合成的意义 (一)种类 1.项目的组合 2.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 3.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 (二)问题 1.采用什么方法来合成分数 2.什么形式是最适当的分数组合 3.需要多少及何种测验分数作最适当的组 合分数 二、分数合成的方法 (一)临床诊断 (二)加权求和 (三)多重回归 (四)多重划分 (一)临床诊断 1.定义:根据直觉的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 素加权,而获得结论或预测 2.评价 l优点: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具有灵活的 针对性 l缺点:主观加权易受决策者的偏见影响 缺乏精确的数量分析 1.条件:各个测验所测特质间相互代偿,连 续性资料,大体同时获得 2.方法 (1)单位加权:Xc=X1+X2+Xn (2)等量加权:Zc=Z1+Z2+Zn (3)差异加权:Zc= W1Z1+ W2Z2+ WnZn (二)加权求和 1.含义:研究一种事物或现象与其他多种事 物或现象在数量上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l大学学习成功 语文、数学、外语等 lY=a+b1x1+b2x2+bnxn (三)多重回归 2.分析 (1)输入:预测与效标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以及所有变量间相关的相关距阵 (2)过程:联立方程 (3)输出: l回归方程式(各个预测源的加权量) l复相关系数R R2:决定系数,表示效标中的变异数可由预测源来解释的比例 3.预测源的确定 l首先选用最佳预测源 l直到渐近效度不再增加 l一般24个 l条件:线性关系、连续性资料、同时获得 l1.条件:预测源间不具互偿性 l2.含义:在各个特质上都确定一个标准, 从而把成绩划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类。在 一个测验上合格了,不能保证总的要求一 定能合格。只有每个测验都合格时,总要 求才算合格。 (四)多重划分 3.过程:连续栅栏 l最有效的预测源前置 l其他因素:比较简单、花费少的前置 第三节 常模编制 一、常模与常模团体 (一)常模 l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 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 (二)常模团体 1.定义: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 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2. 常模团体的确定 l测验编制者:确定所编制的测验的适用总体, 所选定的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该总体。 l测验使用者:选定合适的常模团体,以解释被 试的分数。 (三)确定常模团体的注意事项 1.群体构成的界限必须明确。 l必须清楚地说明所要测量的群体的性质与特征 l若大群体内有多个小团体,且差异显著,则分别建立常 模 2. 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 l随机化原则,统计学抽样 3.取样的过程必须明确且有详尽的描述。 4.样本大小要适当。 l总体的数目 l群体的性质 l测验结果的精确度 5.常模团体必须是近时的。 6.注意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的结合。 二、制定常模的过程 (一)确定适用团体,抽样选取常模团体 (二)常模团体施测,得到分数及其分布 (三)确定常模分数类型,制作常模量表 三、几种主要的常模参照分数 (一)百分等级分数 (二)标准分数 (三)发展量表 l人的许多心理特质,如智力、技能等,是随时间 而发展的,所以可以将个人的成绩与各种发展水 平的人的平均成绩相比较,制定出发展量表。 1.心理年龄 l将个人的行为与各年龄组的一般儿童比较而得到 一个年龄分数 年龄水平测验分数 1431 1228 1025 822 618 l比内 l基本要素 l一组可区分不同年龄组的题目 l一个常模团体 l常模表 l优点:易于理解、解释与比较 l不足:单位不相等 2.年级当量 l将被试的测验成绩与某一年级的学生的平均分数 作比较,看其相当于哪一年级的水平 l单位:10个月 年级词汇测验分数 0.60-12 0.914 1.115 2.022 2.528 l评价 (1)教育内容在各个年级上是不相同的,年级单 位是不相等的。 (2)年级当量的解释比较困难。 (3)年级常模经常被误用为标准。 3.总评 (1)优点 l易于理解 l可以与同等团体做直接比较 l为个人比较和纵向比较提供了基础 (2)缺点 l只适用于所测的特质随年龄发生系统变化的情况 l只适用于典型环境下的儿童 l单位不相等 l获得同样的年龄或年级当量分数,并不一定具有 相同的智力或学业水平。 (二)商数 1.比率智商 (1)IQMA/CA100 (2)存在的问题 l高龄儿童的实际年龄 l智力年龄并非等距 2.教育商数 (1)EQEA/CA100 lEQ:某岁儿童所取得的平均教育成就 (2)以教龄作单位,有时意义不明确。 3.成就商数 (1)AQEA/MA100EQ/IQ100 (2)评价学生的努力程度、教师的教学效果 (3)存在的问题: l智力与学业成就中等程度相关 l智力测量、教育测验并非百分百可靠 四、呈现常模的方法 (一)转化表:由原始分数、相应的导出分数和对 常模团体的有关具体描述3个要素构成 1.简单转化表 l将单项测验的原始分数转换为一种或几种导出分 数 原始分数百分等级标准分数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99 96 89 78 67 54 42 31 21 13 6 1 1 70 66 62 59 55 52 48 44 41 39 34 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