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内容提要:文言文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个难点,更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窗口。因此,教师教好文言文对于自己的成功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是语文教师想要教好文言文,只有做到教得准、教得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是语文教材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但却是学生学习我国古代文化和了解我国发展史的一个窗口,也是学好现代汉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为了保证自己的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就应该让学生在学好其他汉语知识的同时学好文言文。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我认为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呢?本文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去做:首先是教得准,其次是教得活。所谓教得准,是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教准文章的字、词、句,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与掌握。我国历史悠久,汉民族语言的发展史也源远流长,其流传与发展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口头形式,这种形式有着非常明显的地方差异。不过,只要仔细分析北方话和南方话其结构还是符合汉语的基本特点的。另一种是书面形式,这种形式里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就更大了,以致于今天学习文言文需要翻译,和学习外语差不多。但重要的是语言的基本形式除了少数特例外,许多的古今含义和用法还是相同的;而且许多文言字词和句式在现代汉语及文章中也经常出现,使语言更加精炼而具有民族特色。一个人有没有较强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及较好的文言文的基础,在学习文言文时是有高低之分的,在文字的表达上也有着优劣之别的。不论是哪一种语言,虚词总是作实词的辅助,古今概莫能外。学生学习文言文,其虚词确实需要掌握,否则读起来就会遇到困难。但是语言表达实际内容的不是虚词,而是实词;并且虚词究竟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也是值得考虑的。其规律总是从大量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专家学者们研究古代汉语,写出有关著作,对文言虚词的各种用法总结出大致的规律,这可以供教师在教学时参考,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讲授一些,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好文言文是有好处的。但如果在课堂上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辨析却是没有必要的,弄不好还会把学生搞糊涂了,这正如学习现代文时适当讲一点语法有好处,但讲多了也就不一定好。另外,在古今语言文字的继承关系上,虚词和实词一样,有许多基本用法都是相对应的。即使是不相对应的,甚至是特殊用法的,只要结合上下文的实词、句子的意思就能区别,可是这种区别光靠课堂上的训练很难奏效。我从实践中感受到,文言虚词的用法只有多读文章、熟读文章才能真正体味到。所以,我认为对于文言虚词的教学教师要讲得精而准,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实词和句子的分析上。古代汉语中实词词意较单一,但随着语言的发展也日趋丰富,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以致多音节词,字和词就有了许多不同。再加上当时社会生活的需要和语言的某些习惯后来都没有了,这就使有些古音、古字和古语渐渐趋于自然消亡。而现代汉语语汇中尚保留的字和词,在内涵上也和古代用法不尽相同,对于这种情况,教师教学中只能作一般的讲解,让学生作一般了解就行。重要的在于弄清实词的两个区别:即区别同一个词的不同解释和几个不同字词所具有的相同的意思。前者如“兵”,其原意指兵器,即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兵”后来又引申为拿武器的人,作“士兵”或“军队”解释了;再后来又引申为士兵和军队的活动,又可以解释为“战争”了。后者如“坚”、“固”、“刚”、“强”,“坚”是指土硬、“固”是指城硬,“刚”是指刀硬,“强”是指弓硬。它们的基本意思都是硬。教学中最重要的区别是当时字词之间的意义的相通和古今意义的相异。如前面所举的四个字中的“坚”和“固”,“坚”与“强”、“刚”与“强”都可相通。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的“固辞不受”中的“固”就解释为“坚”。韩非子难势:“誉其盾之坚。”中的“坚”则解释为“固”。而后汉书马援传“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中的“坚”又是“强”的意思。这些意义相通的字词,后来都几乎成为双音节词,即“坚固”、“坚强”、“刚强”。文言词语中有的古今意义差别很大,甚至完全相反。如桃花源记中的“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里的“妻子”解释为“妻子和儿女”,今义却是“成年男子的配偶”。词意范围已大大缩小了。又如黔之驴中的“稍出近之”里的“稍”解释为“渐渐”,而今义却是“稍微”、“树梢”等,意思完全不相联了。再如:雨小儿辩日中的“日始出时去人近”里的“去”,解释为“距离”;宋定伯捉鬼:“得钱千五百,乃去。”中的“去”解释为“离开”,而今义却是“往”、“到”之意,意思由不同到相反。以上类似的情况在文言文中经常遇到,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讲得不够准确,学生在学习中就容易望文生义,把语意搞错。文言句子大多言简意精,这一特点往往表现在省略、转折、对偶、骈句、倒装句中。如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这些句子语言简洁精炼,除了用词准确以外,还表现在句中省略了对话人双方的称谓。这使双方的对话根据语境能够不言自明,达到简练的、紧凑的艺术效果。但是,文言文的这些省略成分,在教学中应该讲清楚,翻译时应该把它补充出来,以免使学生想当然、凭感觉去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愚公移山一文中愚公在反驳智叟时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里的“而”字所表示的转折关系使愚公的理由显得非常充分,有力地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高尚品质、突出了高大的人物形象。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语言铿锵,气势雄伟,这是文中多处使用了整齐的对偶句、使得文章写得特别精彩。如“衔远山,吞长江”,“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古代许多文章都是句短语简,句式整齐,节奏感强的骈体文。如爱莲说一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就是如此。在曹刿论战中写鲁公回答曹刿的判断语,就全是用倒装句来加以突出的:“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这里如果不用倒装句,意思即为“弗敢专衣食所安也”、“弗敢加牺牲玉帛也”。但是用倒装,把宾语前置,就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使文章语言更加精炼。以上所说的文言字、词、句,如果教师在讲解时把握不当,讲解不准确,就会让学生不易弄懂。只有教师讲解准确了,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文言遣词造句的妙处,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打下良好的文言基础。教得活是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力求符合学生实际,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读,读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多数教师教授文言文时最常用的方法。学生每学一篇文言文,教师总是先一句一句地领读,直到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流畅时方可。文言诗词学生容易上口,也容易背诵,但教师在领读和要求学生背诵时,要注意突出诗词的音节、韵味和感情。如:小学教材上王之焕写的登鹳鹊楼在领读时可以这样分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白日” 读得清亮,“依山”要读得舒缓,“尽”要读得细而长,“黄河”要读得高昂,“入海”要读得深厚,“流”要读得奔流,这样才能把诗中夕阳西下的留恋情意,和黄河东去的磅礴气势读出来。“欲穷”要读得兴奋,“千里目”要读得高远,“更上”要读得有力,“一层楼”要读得干脆。这样,对诗人想登高望远、勇于进取的决心和信心,才足以体味。散文是语文教材上文言文中比例最多的文体。如果句子短、学生也容易读;句子长,转折又多,学生读起来就会感到困难。这时,教师除了分清音节外,特别要注意句子的中心词和句子之间的承接关系。如:韩愈写的马说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这段文字,第一句应读得响亮,强调“千里者”,“尽粟一石”要读出千里马的不平凡。第二句因表现了食马者的无知,所以整句要读得平谈,但“不知”要读得沉些、拖长些,以突出作者替马惋惜的情感。第三句很长,有判断、反问、转折、递进等层次,读时需要精心处理:“是马”要读得高而缓,表现作者爱马的深情,“虽”要读得重些,表现出惜马的不遇,“且”要读得急些,因为心中不平,“安”要读得有力,以表示对不会养马的食马者的忿恨之情。“才美”要高声读,“不外见”则读得声平音促,“不可得”要读得稍沉,“求”要读得拖音,“其能千里也?”三个音都要读得很沉重。教师领读之后,还应该再给学生自己朗读的时间,让他们各人按各自的速度、音量、语调去读。接着,还应该让学生对照书上的注释轻声读,边读边翻译。这时,学生就会由情入理,缘音思义,注重于思考了,读也就趋向深化了。议,是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对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解决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学生钻研课文,交流心得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文言文学习中的思维活动,仅从翻译的角度来说,就牵涉到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对应比较,文言词语本身含义的范围和演变,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一般句型和特殊句式的区别等等。学生在议论中可以使各自的思维显得更加活跃,更加敏感。在学生议论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他们学习中实际存在的疑点和难点,即有困难的问题,各自容易忽略的问题和完成教学目的的有关问题,抓住这些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学习就更深入了。例如,在愚公移山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互相讨论只注重了词、句的理解,我便引导他们注意本文的现实意义,因为这是学习本文的目的。接着,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学习中是否需要愚公精神?”同学们展开了强烈的讨论。最后,大家都一致认为需要,并且应该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把愚公精神发扬光大。我用理解和赞同的目光看着他们笑了。点,即老师直接介入学生学习,以导师的身份对学生学习适时给予点拨。学生在学习中有时候自以为都懂了,其实则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刻地理解。此时,教师要加以点拨。比如卖油翁,这篇短文,记叙生动,文字也浅显易懂,学生对照书上的注解,稍读就懂。但其中有几个句子顺文释意并不难,如果教师提出辨析一下,学生就能进一步钻研而有新的收获。“尝射于家圃”,“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其中的“射”字,前一个“射”是动词。指练习射箭;后两个“射”是名词,后者指射箭的本领;而“知射”的“射”字包括射箭的知识和能力。文言文中刻画人物都非常简练,常采用白描的写法。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进行点拨,学生更容易囫囵吞枣了。例如,作者写陈康肃因卖油翁看射箭“久而不去”,很想听到赞美的话,便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不料卖油翁竟轻描淡写地说:“无他,但手熟尔。”陈康肃马上愤然曰:“尔安敢轻吾射!”一副傲慢骄横态度,就勾画得活灵活现了。卖油翁则相反,朴实稳重,对陈康肃练习射箭,开始“睨之”,并不十分在意,看到“其发矢十中八九”也不过微微点头,至于自己酌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也只淡淡地说:“我也无他,惟手熟尔“文章的描写,何其情景生动,性格鲜明!这些地方给学生点一点,他们才会真正体会到这篇文章是短而好。教师点拨的方法除上述可用外,还可以应用在段与篇在思想内涵的理解与全文的结构与语言等特色的归纳及课文的背诵方面。问,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置疑、提问及解答的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的综合展现。文言文教学,以前教师们几乎都是以串讲的形式来完成,学生很少有“吟咏感悟”的机会和习惯,也不太提问题,学生成为了教师牵着的一头头牛。随着语文教改的发展与完善,串讲的文言文教学形式已经被淘汰,新的语文教法专著强调注重的是“吟咏感悟”。这样,就对语文老师教好文言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该在鼓励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会他们提问,而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回答,并且教会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授文言文可以精心设置一些与课文紧密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答,教会他们灵活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当然,我们不提倡教师以不断发问的形式来教学,也不提倡学生的凡问都好,有问必答,而是为了教会学生读书,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促,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督促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中的各项任务。我国从全国各地实施“普九”以来,学生的基础相对要差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等等的因素都说明了教师教学中督促的重要性。“促”的工作,说说容易,但做起来是比较麻烦的,例如: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乡镇中学,学生基础差些,教师们无可非议,因为我们可以给学生补一补。最难的是学生受各因素的影响,竟有10%左右的学生不爱读书。平时,一般的老师布置作业,他们做也不做。像这样的学生,如果没有教师的有力督促,又怎能培养好他们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呢?又怎能让他们把书读好呢?当然,并不是说工作不容易就不做,相反的还要多动脑筋,想办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认为最枯燥的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具体步骤可以如此:首先是督促他们多读文言文,强化记忆一些简单的文言篇目,积累基础的文言文词汇;其次是教师给他们认真讲解文言课文,用文言文中丰富的内容和感情去感染他们,使他们明白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及意义,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第三是教师要创造条件,让他有参加朗读或背诵文言文的机会。第四是鼓励他们多看文言课外书。这四个环节中都要求教师既要有布置又要有检查,那督促的效果才会抓得出来。当然,上述所述的读、议、点、问、促五种方法在教学中并不是单独进行,而是应该根据课文的侧重点,有机地、灵活地综合运用,使这些方法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教师教得准、教得活强调的是教,那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又该怎样联系教材特点从哪些方面来培养他们的能力呢?新的教育专著认为:首先是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其次是培养学生吸收信息的能力;第三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评价能力;第四是培养学生的精读、泛读能力;第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背诵能力;第六是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训练学生,有效提高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合同范本:药品采购招标投标销售协议
- 2025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知识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火灾安全培训案例课件
- 陕西路政考试题库及答案
- 湖南小自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 初一开卷考试道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医院护士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临时建筑拆除施工合同范文
- 2025年绿色生活挑战赛节能减排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人工气道的护理试题(含答案)
- 手卫生完整课件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 蒙台梭利教学法(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无犯罪证明委托书模板
- 朗文3000词汇表大全
- YYT 1898-2024 血管内导管导丝 亲水性涂层牢固度试验方法
- 铅锌矿开采中的环境影响评估与风险防范
- 旅游咨询服务培训课件
- 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铁路交通事故救援
- 妇科宫腔镜诊治规范课件
- 除尘布袋更换应急救援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