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1*通讯作者祖雅琼,马骏,李丽剑,潘立军,刘艳霞*(天津医科大学,天津,300070)摘 要 在社会需求和政策导向下,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规模和生源上都发生了显着变化。课程体系建设是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当前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全面、系统的分析,探讨现行课程体系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提高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依据。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体系我国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培养医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200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文件,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此举对调整和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使各高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招生规模和生源结构上都发生了显着改变。如何在新形势下确保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己成为当前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生培养是一个包含课程教学、导师指导、教育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多环节的系统工程,其中以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1。针对生源转变,对现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做出适应性调整,是保证其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国内此领域研究开展较少,对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现况也缺乏大范围、系统化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各高校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全面、系统的分析,探讨现行课程体系中存在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依据。一、我国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具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的院校共95所,本研究从可获性角度,选取其中81所信息获取较全面的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对课程体系情况进行了收集、整理,分别从课程容量、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5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一)课程安排及课程容量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91.4%的高校安排研究生入学后集中完成6个月理论课程学习,并获得规定学分;6.2%的高校安排学生在前6个月集中进行学位课程学习,部分与临床实践关系密切的非学位课程则安排在第二学期课余时间开设;仅2所高校(2.4%)实行了较灵活的课程安排,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及导师要求,自由选择上课学期,或全部利用课余时间修满规定学分。在课程容量的设置上,92.6%的高校实行了学分制,学时与学分转换标准各高校基本趋于统一。对理论课程学习的毕业学分要求15-41学分不等,平均学分要求26.1分,相差较为悬殊。(二)课程体系结构当前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中较通用的课程体系结构如下: 公共必修课:同一层次研究生必修的通识性课程;学位课 专业基础课:指以二级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学位课,侧重于本学科的共同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专业课及专业英语课:体现本学科自身特征和学科知识结构及发展特点的专业及英语课程; 选修课:指为构筑医学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研究课题、就业需求和研究生个人爱非学位课 好、兴趣,选修的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 补修课:即为了保证培养质量,跨专业入学和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的要求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本科课程。在作为研究对象的81所院校中,课程体系符合上述结构的院校占85.2%。为方便分析,我们将不符合该体系结构的少数院校课程按此模式进行了调整,并将非学分制院校的课程按照学分制换算,一并进行统计。表2 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构成及学分分配一览表 课程体系结构构成比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A.公共必修课B.专业基础课C.专业课及专业英语课D.选修课课程量(学分)平均构成比48.7%17.6%16.7%17.0%构成比分布区间18.8%81.8%5.6%41.4%5.6%31.8%0%48.4%由表2可知,从当前我国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构成的整体情况来看,公共必修课占最大比例,约48.7%,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英语课、选修课各占比例大致相同,约各占17%。各高校在构成课程体系各部分课程的学分分配上差异较大。(三)课程内容目前90%以上的院校对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研究生采用了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课程内容设置,罕有高校专门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定符合其自身培养特点的个性化课程体系。27.2%的院校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基本一致,71.6%的院校仅降低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总学分的要求,删减了部分实验技术、方法学、人文社科类及跨一级学科的课程内容。仅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5所院校专门开设了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的相关课程。近年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课程逐渐受到关注。54.3%的院校为研究生开设了前沿讲座类课程,部分院校开设了生命伦理学、医学法学、现代社交礼仪等人文伦理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四)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大多仍延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仅少数院校引入了研讨式或自主式教学理念。约18.5%的院校在医学研究生的部分课程中采用了PBL教学模式,也有部分院校,如兰州大学,采用了seminar教学(研究生研讨班)、文献阅读和读书报告等自主教学模式。此外,个别院校开展了研究生“微课程”等新型组课模式的探索。(五)课程体系的区域性、层次性特点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区域性差异,课程体系建设较完善的院校多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而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在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高校间的差异并不显着,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在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模式选择等方面无明显差别。二、现行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问题分析(一)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目标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近年来我国全日制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招生规模和生源布局上都发生了显着变化,而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并未作出适应性调整。多数院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重视不足,多采用与科学学位研究生相同的课程体系,没有从研究生培养目标上加以区分,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二)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内容有待优化。我国现行的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结构基本合理,在向学生提供系统的基础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培养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等方面缺乏足够重视,课程教学与临床结合不够紧密,对临床实践能力提升作用有限。(三)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国外医学教育采用的教学模式通常灵活多样2。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培养出的研究生知识体系缺乏整体性,临床思维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多种核心能力缺失。(四)各高校办学层次和培养规格定位不明确,课程建设缺乏特色。综合性重点大学的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承担着培养技能创新型人才,为各三级甲等医院培养医疗服务行业领军人才的使命;而地方性医学院校应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出发,承担起向本地区医院、社区、医疗服务行业输送技能操作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当前部分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不准确,盲目参照重点大学课程体系,导致不同层次高校间课程体系的盲目求同。三、对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改进建议(一)缩短课程集中学习时间,推行更灵活的课程安排。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特别是应届本科生源,临床技能基础薄弱,合理配置学位课程,可变相延长临床实践时间。建议缩短或取消六个月的学位课程集中学习,将研究生课程安排在临床实践的课余时间穿插开设,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导师安排“分阶段”修满毕业规定学分。(二)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围绕职业发展需要,构建合理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涵盖医学基础知识、临床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四个项目,包括专业基础理论、交叉学科理论、医学前沿进展、方法类课程、实验技术类课程以及人文素质类课程六个部分。强化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职业态度的培训,构建符合医疗行业需求的知识系统,使其既能满足研究生科研实践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又能满足临床实践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三)结合临床实践需求,动态更新课程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与能力培养直接相关、工作领域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组成教学内容,对传统的课程进行整合和重组,并适时地增设急需的新课程(包括老课程中的新内容),建立起理论教学体系的动态运行机制3。如加大研讨、综合性专题讲座类课程内容比例,体现学科发展主流;采用案例教学、调查报告等形式,增设职业道德、法律、医患关系等课程内容,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化素质教育。(四)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如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有益于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EBM教学法(Evidence Based Medicine)有益于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模拟教学法(Simulation Teaching)有益于信息的获取、动作技能训练及决策能力的培养4。医学生临床技能依靠在临床实践阶段的培养,而多种教学模式引导下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独立分析、处理问题训练是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好进入临床实践阶段的有力保证。(五)逐步建立我国各高校通用的课程结构标准化模式及通行的学分转换制度,实现地域和校际间学生学习的互通往来,以及课程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促进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在此基础上,各高校应根据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就业需求导向,明确本校办学层次和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格定位,合理课程设置,有所侧重,体现出各高校课程建设的特色化,形成我国不同层次高校协调发展的格局,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具有竞争力的医学应用型人才。参考文献:1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62 Lafaev RKh, Avtushenko EG, Mezhazakis FIMeans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of parasitology in higher medical academic institutionsJMed Parazitol (Mosk). 1998,(1):47-49. 3 张彦文,刘艳霞等探索药学人才培养地区合作教育模式下的教学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0-124 Stewart MSmall-group problem-based learning as a complex adaptive system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7,23 (3):303-313Study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on Curriculum System of Master Professional Degree in MedicineZu Ya-qiong, Ma-Jun, Li Li-jian, Pan Li-jun, Liu Yan-xia*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300070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policy and requirement of employment, the scale and sources of medical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have been changed significantly. Curriculum system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master professional degree in medicine,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ically analyzed current curriculum system, discussed the deficiency of it, the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cultivation quality of medical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students.Key words: Medic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