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古代诗词韵脚证明“梗、曾、通”同摄王义然按照现代普通话读音,“梗”字和“曾”字,韵母都是eng,没有丝毫区别。因而,从汉语音节的要素构成上考察二者的韵类归属,无论是韵摄还是等的归属,都应当是完全相同的。“通”字的读音韵母是ong,而ong这个韵母在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上,用注音符号标注其读音,与ueng的标注相同。这就是说,ong这个韵母的实际读音,可视为介音u与开口呼韵母eng的结合,等同于ueng。因而,“通”字的读音与“梗、曾”二字的读音,都含有相同的开口呼韵母eng。按笔者在介音论一文界定的韵摄概念,凡是在韵文中能同作韵脚一起押韵的字,都属同一个韵摄;区别此韵摄与彼韵摄的唯一标志,就是开口呼韵母(单纯韵母),凡是读音含有相同的开口呼韵母的字,都属同一个韵摄。据此可断言,“通”字与“梗、曾”二字应属同一个韵摄。只是“梗、曾”二字的读音不含介音,属于一等韵,而“通”字的读音含有介音u,属于三等韵。看起来,问题并不复杂。但令人费解的是,被学界奉为至宝的韵镜按十六韵摄编制等韵图。十六韵摄中有一个“梗”摄、一个“曾”摄和一个“通”摄。这种划分虽然谁也没有讲出其中道理,但却迷惑了古今中外不少学子。笔者撰写此文的目的就通过对古代诗词韵脚的归纳,证明十六韵摄划分中的“梗”摄、“曾”摄和“通”摄本属同一个韵摄。让读者通过若干诗词押韵实例,看清韵镜十六韵摄划分严重脱离汉语语音实际的根本错误,洞悉传统音韵学附会韵镜错误的错误。本文以全唐诗为基本研究资料,以先秦作品诗经和楚辞作辅助。所使用的证明方法是简单枚举归纳法。具体论证步骤是:1、收集用“梗”字作韵脚的诗篇,归纳属于“梗”摄的汉字;2、收集用“曾”字作韵脚的诗篇,归纳属于“曾”摄的汉字;3、收集用“通”字作韵脚的诗篇,归纳属于“通”摄的汉字;4、对“梗”摄字和“曾”摄字进行对比分析,用既属于“梗”摄又属于“曾”摄的字的存在,证明“梗”摄和“曾”摄本属同一个韵摄;5、收集用“通”摄字与“梗、曾”摄字同作韵脚的诗篇,用此类诗文的存在,证明十六韵摄中的“梗、曾、通”三摄本属同一个韵摄。以下是全部证明过程:一、用“梗”字作韵脚的诗篇 在全唐诗中,用“梗”字作韵脚的诗作共四篇,全部列示在此: 1.1、卷390_12 【咏怀二首】李贺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全诗韵脚依次是:“陵、井、影、梗、顶”。 1.2、卷236_52 【苦雨忆皇甫冉】钱起 凉雨门巷深,穷居成习静。独吟愁霖雨,更使秋思永。疲痾苦昏垫,日夕开轩屏。草木森已悲,衾帱清且冷。如何游宦客,江海随泛梗。延首长相思,忧襟孰能整。全诗韵脚依次是:“静、永、屏、冷、梗、整”。 1.3、卷336_20 【秋怀诗十一首】韩愈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上无枝上蜩,下无盘中蝇。岂不感时节,耳目去所憎。清晓卷书坐,南山见高棱。其下澄湫水,有蛟寒可罾。惜哉不得往,岂谓吾无能。离离挂空悲,戚戚抱虚警。露泫秋树高,虫吊寒夜永。敛退就新懦,趋营悼前猛。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名浮犹有耻,味薄真自幸。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今晨不成起,端坐尽日景。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冏冏。丧怀若迷方,浮念剧含梗。尘埃慵伺候,文字浪驰骋。尚须勉其顽,王事有朝请。全诗韵脚依次是:“凌、蝇、憎、棱、罾、能、警、永、猛、绠、幸、屏、景、冏、梗、骋、请”。 1.4卷222_8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杜甫 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碣石岁峥嵘,天地日蛙黾。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骨惊畏曩哲,鬒变负人境。虽蒙换蝉冠,右地恧多幸。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紫绶映暮年,荆州谢所领。庾公兴不浅,黄霸镇每静。宾客引调同,讽咏在务屏。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一阳发阴管,淑气含公鼎。乃知君子心,用才文章境。散帙起翠螭,倚薄巫庐并。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自我一家则,未缺只字警。千秋沧海南,名系朱鸟影。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波涛良史笔,芜绝大庾岭。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再读徐孺碑,犹思理烟艇。全诗韵脚依次是:“整、永、颍、省、黾、梗、境、幸、井、领、静屏、省、鼎、境、并、骋、警、影、颈、岭、请、艇”。 1.5、卷39_9 【赞德上越国公杨素】陈子良君侯称上宰,命世挺才英。本超骐骥足,复蕴风云情。摅藻掞锦绮,育德润瑶琼。已踵四知举,非无三杰名。济世同舟楫,匡政本阿衡。雍容入青琐,肃穆侍丹楹。桂宫擅鸣佩,槐路独飞缨。高门罗虎戟,绮阁丽雕甍。金樽酌湛湛,歌扇掩盈盈。匈奴轶燕蓟,烽火照幽并。天子命薄伐,受脤事专征。七德播雄略,十万骋行兵。雁行蔽虏甸,鱼贯出长城。交河方饮马,瀚海盛扬旌。拔剑倚天外,蒙犀辉日精。弯弧穿伏石,挥戈斩大鲸。鼓鼙朝作气,刁斗夜偏鸣。六郡多壮士,三边岂足平。岭云朝合阵,山月夜临营。胡尘暗马色,芳树动笳声。关云未尽散,塞雾常自生。川长蔓草绿,峰迥杂花明。小人愧王氏,雕文惭马卿。滥此叨书记,何以谢过荣。高山徒仰止,终是恨才轻。 全诗韵脚依次是: “英、情、琼、名、衡、楹、缨、甍、盈、并、征、兵、城、旌、精、鲸、鸣、平、营、声、生、明、卿、荣、轻”。 此文属于一韵到底的篇章。韵脚中虽然未含“梗”字,但其中的“并”字与“梗”一起押韵,属于“梗”摄,故其他韵脚字也都属于“梗”摄。 以上五首诗所含“梗”摄不重复汉字: “梗、陵、井、影、顶、静、永、屏、冷、整、凌、蝇、憎、棱、罾、能、警、猛、绠、幸、景、冏、骋、请、颍、省、黾、境、领、鼎、并、颈、岭、艇、英、情、琼、名、衡、楹、缨、甍、盈、征、兵、城、旌、精、鲸、鸣、平、营、声、生、明、卿、荣、轻”二、用“曾”字作韵脚的诗篇 2.1、卷126_63 【韦给事山居】王维幽寻得此地,讵有一人曾。大壑随阶转,群山入户登。庖厨出深竹,印绶隔垂藤。即事辞轩冕,谁云病未能。 全诗韵脚依次是:“曾、登、藤、能”。 2.2、卷338_20 【永贞行】韩愈四门肃穆贤俊登,数君匪亲岂其朋。郎官清要为世称,荒郡迫野嗟可矜。湖波连天日相腾,蛮俗生梗瘴疠烝。江氛岭祲昏若凝,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蛊虫群飞夜扑灯。雄虺毒螫堕股肱,食中置药肝心崩。左右使令诈难凭,慎勿浪信常兢兢。吾尝同僚情可胜,具书目见非妄征,嗟尔既往宜为惩。全诗韵脚依次是:“登、朋、称、矜、腾、烝、凝、曾、憎、灯、肱、崩、凭、兢、胜、征、惩”。 2.3、卷362_29 【牛相公见示新什,谨依本韵次用以抒下情】刘禹锡 剧韵新篇至,因难始见能。雨天龙变化,晴日凤鶱腾。游海惊何极,闻韶素不曾。惬心时拊髀,击节日麾肱。符彩添隃墨,波澜起剡藤。拣金光熠熠,累璧势层层。珠媚多藏贾,花撩欲定僧。封来真宝物,寄与愧交朋。已老无时疾,长贫望岁登。雀罗秋寂寂,虫翅晓薨薨。羸骥方辞绊,虚舟已绝縆。荣华甘死别,健羡亦生憎。玉柱琤瑽韵,金觥雹凸棱。何时良宴会,促膝对华灯。全诗韵脚依次是:“能、腾、曾、肱、藤、层、僧、朋、登、薨、縆、憎、棱、灯”。 2.4、卷572_29 【即事】贾岛 索莫对孤灯,阴云积几层。自嗟怜十上,谁肯待三征。心被通人见,文叨大匠称。悲秋秦塞草,怀古汉家陵。城静高崖树,漏多幽沼冰。过声沙岛鹭,绝行石庵僧。岂谓旧庐在,谁言归未曾。全诗韵脚依次是:“灯、层、征、称、陵、冰、僧、曾”。 2.5、卷704_25 【题东林寺元祐上人院】黄滔 庐阜东林寺,良游耻未曾。半生随计吏,一日对禅僧。泉远携茶看,峰高结伴登。迷津出门是,子细问三乘。全诗韵脚依次是:“曾、僧、登、乘”。 2.6、卷339_29【送侯参谋赴河中幕(侯继时从王谔辟)】韩愈 忆昔初及第,各以少年称。君颐始生须,我齿清如冰。尔时心气壮,百事谓己能。一别讵几何,忽如隔晨兴。我齿豁可鄙,君颜老可憎。相逢风尘中,相视迭嗟矜。幸同学省官,末路再得朋。东司绝教授,游宴以为恒。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雪径抵樵叟,风廊折谈僧。陆浑桃花间,有汤沸如蒸。三月崧少步,踯躅红千层。洲沙厌晚坐,岭壁穷晨升。沈冥不计日,为乐不可胜。迁满一已异,乖离坐难凭。行行事结束,人马何蹻腾。感激生胆勇,从军岂尝曾。洸洸司徒公,天子爪与肱。提师十万馀,四海钦风棱。河北兵未进,蔡州帅新薨。曷不请扫除,活彼黎与烝。鄙夫诚怯弱,受恩愧徒弘。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又欲面言事,上书求诏征。侵官固非是,妄作谴可惩。惟当待责免,耕劚归沟塍。今君得所附,势若脱鞲鹰。檄笔无与让,幕谋识其膺。收绩开史牒,翰飞逐溟鹏。男儿贵立事,流景不可乘。岁老阴沴作,云颓雪翻崩。别袖拂洛水,征车转崤陵。勤勤酒不进,勉勉恨已仍。送君出门归,愁肠若牵绳。默坐念语笑,痴如遇寒蝇。策马谁可适,晤言谁为应。席尘惜不扫,残尊对空凝。信知后会时,日月屡环縆。生期理行役,欢绪绝难承。寄书惟在频,无吝简与缯。全诗韵脚依次是:“称、冰、能、兴、憎、矜、朋、恒、灯、僧、蒸、层、升、胜、凭、腾、曾、肱、棱、薨、烝、弘、登、征、惩、塍、鹰、膺、鹏、陵、仍、绳、蝇、应、凝、縆、承、缯”。 以上六首诗所含“曾”摄不重复汉字: “曾、登、藤、能、朋、称、矜、腾、烝、凝、憎、灯、肱、崩、凭、兢、胜、征、惩、层、僧、薨、縆、棱、陵、冰、乘、兴、矜、恒、蒸、升、凭、弘、塍、鹰、膺、鹏、仍、绳、蝇、应、承、缯”。三、用“通”字作韵脚的诗篇 3.1卷198_99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岑参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潇湘在帘间,庐壑横座中。忽疑凤凰池,暗与江海通。粉白湖上云,黛青天际峰。昼日恒见月,孤帆如有风。岩花不飞落,涧草无春冬。担锡香炉缁,钓鱼沧浪翁。如何平津意,尚想尘外踪。富贵心独轻,山林兴弥浓。喧幽趣颇异,出处事不同。请君为苍生,未可追赤松。全诗韵脚依次是:“穷、功、中、通、峰、风、冬、翁、踪、浓、同、松”。 3.2卷569_30 【赠花】李群玉 酒为看花酝,花须趁酒红。莫令芳树晚,使我绿尊空。金谷园无主,桃源路不通。纵非乘露折,长短尽随风。 全诗韵脚依次是:“红、空、通、风、”。 3.3卷88_2 【奉和圣制喜雪应制】张说圣德与天同,封峦欲报功。诏书期日下,灵感应时通。触石云呈瑞,含花雪告丰。积如沙照月,散似面从风。舞集仙台上,歌流帝乐中。遥知百神喜,洒路待行宫。全诗韵脚依次是:“同、功、通、丰、风、中、宫”。 3.4、卷17_55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东蛮】柳宗元东蛮有谢氏,冠带理海中。已言我异世,虽圣莫能通。王卒如飞翰,鹏鶱骇群龙。轰然自天坠,乃信神武功。击虏君臣人,累累来自东。无思不服从,唐业如山崇。百辟拜稽首,咸愿图形容。如周王会书,永永传无穷。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广输抚四海,浩浩知皇风。歌诗铙鼓间,以壮我元戎。全诗韵脚依次是:“中、通、龙、功、东、崇、容、穷、重、风、戎”。 3.5、卷45_2 【落成会咏一首】陈元光泉潮天万里,一镇屹天中。筮宅龙钟地,承恩燕翼宫。环堂巍岳秀,带砺大江雄。轮奂云霄望,晶华日月通。凌烟乔木茂,献宝介圭崇。昆俊歌常棣,民和教即戎。盘庚迁美土,陶侃效兼庸。设醴延张老,开轩礼吕蒙。无孤南国仰,庶补圣皇功。全诗韵脚依次是:“中、宫、雄、通、崇、戎、庸、蒙、功”。 3.6、卷20_61 【相和歌辞东武吟】李白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白日在高天,回光烛微躬。恭承凤凰诏,焰起云萝中。清切紫霄迥,优游丹禁通。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宝马丽绝景,锦衣入新丰。倚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宾友日疏散,玉尊亦已空。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闲作东武吟,曲尽情未终。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全诗韵脚依次是:“风、功、躬、中、通、虹、东、丰、桐、宫、穷、公、蓬、空、雄、终、翁”。以上六首诗所含“通”摄不重复汉字:“穷、功、中、通、峰、风、冬、翁、踪、浓、同、松、红、空、丰、宫、龙、东、崇、容、重、戎、雄、庸、蒙、躬、虹、桐、公、蓬、终、翁” 四、“梗”摄字与“曾”摄字的比较 把前文归纳的“梗”摄字与“曾”摄字列示在此,以便比较观察分析: 1、“梗”摄字: “梗、陵、井、影、顶、静、永、屏、冷、整、凌、蝇、憎、棱、罾、能、警、猛、绠、幸、景、冏、骋、请、颍、省、黾、境、领、鼎、并、颈、岭、艇、英、情、琼、名、衡、楹、缨、甍、盈、征、兵、城、旌、精、鲸、鸣、平、营、声、生、明、卿、荣、轻” 2、“曾”摄字: “曾、登、藤、能、朋、称、矜、腾、烝、凝、憎、灯、肱、崩、凭、兢、胜、征、惩、层、僧、薨、縆、棱、陵、冰、乘、兴、矜、恒、蒸、升、凭、弘、塍、鹰、膺、鹏、仍、绳、蝇、应、承、缯”。3、既属“梗”摄又属“曾”摄的汉字: “陵、蝇、憎、棱、征”。认真观察分析可以发现,“陵、蝇、憎、棱、征”五字,既可以在“梗”摄字中找到,也可以在“曾”摄字中找到。这就是说,在唐诗中,这些字既可以和“梗”字同作韵脚一起押韵,又可以和“曾”字同作韵脚一起押韵。这就证明了在诗人的语音习惯中,“梗”与“曾”具有相同的韵类属性,十六韵摄划分中的“梗”摄与“曾”摄本属同一个韵摄。五、用“通”摄字与“梗、曾”摄字同作韵脚的诗篇5.1、卷892_12 【更漏子】韦庄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全文上阕韵脚依次是: “暝、井、红”。 观察此文上阕的三个韵脚“暝、井、红”,对照前文对韵脚的归纳,这里的“井”字属“梗、曾”摄,“红”字属于“通”摄。所以,此文属于“梗、曾”摄字与“通”摄字同作韵脚一起押韵,可以证明“梗、曾、通”三摄本属同一个韵摄。 5.2、卷406_1【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元稹 (文末节选,全文附后。)每想潢池寇,犹稽赤族惩。夔龙劳算画,貔虎带威棱。逐鸟忠潜奋,悬旌意远凝。弢弓思彻札,绊骥闷牵縆。运甓调辛苦,闻鸡屡寝兴。闲随人兀兀,梦听鼓冬冬。班笔行看掷,黄陂莫漫澄。骐驎高阁上,须及壮时登。全诗韵脚依次是: “惩、棱、宁、縆、兴、冬、澄、登”。 观察此文八个韵脚“惩、棱、宁、縆、兴、冬、澄、登”,对照前文对韵脚的归纳,这里的“惩、棱、兴”等字属“梗、曾”摄,“冬”字属于“通”摄。所以,此文属于“梗、曾”摄字与“通”摄字同作韵脚一起押韵,可以证明“梗、曾、通”三摄本属同一个韵摄。 5.3、卷543_53 【玄都观李尊师】喻凫 藓帻翠髯公,存思古观空。晓坛柽叶露,晴圃柳花风。寿已将椿并,棋难见局终。何当与高鹤,飞去海光中。全诗韵脚依次是: “公、空、风、并、终、中”。 观察此文六个韵脚“公、空、风、并、终、中”,对照前文对韵脚的归纳,这里的“并”字属“梗、曾”摄,“公、空、风、终、中”等字属于“通”摄。所以,此文属于“梗、曾”摄字与“通”摄字同作韵脚一起押韵,可以证明“梗、曾、通”三摄本属同一个韵摄。 5.4、卷10_35 【封泰山乐章雍和】俎豆有馥,粢盛洁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钟鼓管磬,肃唱和鸣。皇皇后祖,来我思成。全诗韵脚依次是: “丰、平、鸣、成”。 观察此文四个韵脚“丰、平、鸣、成”,对照前文对韵脚的归纳,这里的“平、鸣”等字属“梗、曾”摄,“丰”字属于“通”摄。所以,此文属于“梗、曾”摄字与“通”摄字同作韵脚一起押韵,可以证明“梗、曾、通”三摄本属同一个韵摄。六、证明“梗、曾、通”三摄同一的先秦诗篇 6.1、诗经周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全诗韵脚依次是: “星、东、征、公、同”。 对照前文的韵脚归纳,在此处五个韵脚中,“星、征”属“梗、曾”摄,而“东、公、同”属“通”摄。故此诗可证明,在先秦时期,“梗、曾、通”可以同作韵脚,一起押韵,属于同一个韵摄。 6.2、诗经小雅正月谓山盖卑,为冈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全诗韵脚依次是: “陵、惩、梦、雄”。 对照前文的韵脚归纳,在此处四个韵脚中,“陵、惩、梦”属“梗、曾”摄,而“雄”字属“通”摄。故此诗可证明,在先秦时期,“梗、曾、通”可以同作韵脚,一起押韵,属于同一个韵摄。 6.3、诗经小雅常棣每有良朋,烝也无戎。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全诗韵脚依次是: “朋、戎、平、宁、生”。对照前文的韵脚归纳,在此处五个韵脚中,“朋、平、宁、生”属“梗、曾”摄,而“戎”字属“通”摄。故此诗可证明,在先秦时期,“梗、曾、通”可以同作韵脚,一起押韵,属于同一个韵摄。 6.4、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全诗韵脚依次是:“蒸、雄、兢、崩、肱、升”。 对照前文的韵脚归纳,在此处六个韵脚中,“征、兢、崩、肱、升”属“梗、曾”摄,而“雄”字属“通”摄。故此诗可证明,在先秦时期,“梗、曾、通”可以同作韵脚,一起押韵,属于同一个韵摄。 6.5、楚辞九歌国殇屈原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全诗韵脚依次是: “弓、惩、凌、灵、雄”。 对照前文的韵脚归纳,在此处五个韵脚中,“惩、凌、灵”属“梗、曾”摄,而“弓、雄”属“通”摄。故此诗可证明,在先秦时期,“梗、曾、通”可以同作韵脚,一起押韵,属于同一个韵摄。 6.6、楚辞九章涉江屈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狖行。全诗韵脚依次是:“中、穷、行”。 对照前文的韵脚归纳,在此处三个韵脚中,“行”字属“梗、曾”摄,而“中、穷”属“通”摄。故此诗可证明,在先秦时期,“梗、曾、通”可以同作韵脚,一起押韵,属于同一个韵摄。以上六首诗足可证明,按照国人普遍的用韵习惯,“梗、曾、通”不仅在唐代属于同一个韵摄,早在先秦时期就属于同一个韵摄。 纵览全文,笔者断言,无论是从音节的要素构成上分析论证,还是用简单枚举归纳法证明,结论都一样“梗、曾、通”属于同一个韵摄。韵镜的十六韵摄划分,硬把一个韵摄分成三个,既不符合唐代的汉语语音实际,也不符合先秦时期的汉语语音实际。十六韵摄划分是一种不伦不类的分类。韵镜是一部舛错迭出的韵书。音韵学领域把韵镜作为判别是非得失的标准,极力附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