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质环境评价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义.docx_第1页
浅谈地质环境评价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义.docx_第2页
浅谈地质环境评价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义.docx_第3页
浅谈地质环境评价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义.docx_第4页
浅谈地质环境评价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义.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地质环境评价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义 摘 要:地质环境涉及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尤其对现代化小城镇规划建设更是意义深远。过去,人们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质环境与城镇规划建设的关系研究和工程地质条件与某单个建筑物地基基础选型的关系研究,而对现代化小城镇作为一个整体规划建设项目与地质环境关系的研究非常少。本文以永安市小陶镇为例,根据地质环境条件, 从安全、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科学全面的指导。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小城镇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P54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Abstract: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volveing many aspects of peoples lives, especially for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ment tow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is a single building foundation, the selection of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small towns of modernization as a whol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is very lit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rom safety and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 give scientific comprehensive guidaaster;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1镇区概况 小陶镇地处永安市西南部,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一般在254米至990米之间,境内水系发达,主要为文川溪及其支流。全镇总用地面积为413.8平方公里,小陶镇规划面积约25km2,本次调查面积约41.7km2,调查区内地形起伏,总体走势“四周高、中间低”,工作区范围黄海高程在229568.4m之间,属山间河谷盆地与丘陵地貌镶嵌,目前工程建设相对较少。镇区规划建设用地现状分布在北东向的文川溪两侧河谷低丘,黄海高程在229325m之间,主要分布在小陶、大陶口、八一等洋面村一带,河谷阶地分布于群山之中,区域内地面坡度在30%(约16)以下的河谷低丘面积较大的有小陶至大陶口、八一至五一、团结至和平等山间河谷盆地。镇区规划形成“一城五村”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城”指一个镇区,“五村”指五个特色村(四个旅游特色村和一个工业村),它们协调互动,城乡统筹发展。具体详见永安市小陶镇总体规划图(图1)。 2地质背景 2.1地质构造 调查区位于新华夏系闽西隆起带和政和海丰构造带与北西向构造永安-晋江大断裂复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除了有一个不全的下邓背斜构造外,以断裂构造为主,主要有北东东向湖口经西学至红星断裂,北东向有劳动经八一至马颈断裂、益众亭至大池断裂,北西向有五爱至新寨断裂、八一经张坑至红星断裂、团结至和平断裂,南北向有大池至麟厚断裂。 图1永安市小陶镇总体规划图 2.2地层 地层自古生界寒武系至第四系的地层断续出露,有寒武系林田群(Є1-2ln)、东坑口群(Є 3dn),泥盆系天瓦岽组(D3t)、桃子坑组(D3tz),石炭系林地组(C1l)、船山组(C3c),二叠系栖霞组(P1q)、文笔山组(P1w)、童子岩组(P1t),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冲洪积层(Q4al-pl)等。 2.3地震及新构造运动 小陶镇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历史最大地震是在1997年5月31日发生的5.2级地震。永安市位于北东向政和-海丰断裂带和北西向永安-晋江断裂带交汇处,具备发生中等地震(5震级7)的地质构造条件。从1971年福建省建立地震观测台网以来,永安市共发生大于2级地震800余次,至2008年10月底在永安市及其邻近地区共发生地震次数为:2.02.9级有643次,3.03.9级有103次,4.04.9级有6次,5.05.9级有2次,大多数在永安小陶镇和连城赖源镇交界处。 3地质资源 3.1供水资源 小陶镇地表水资源丰富,水量充足,水质良好;地下水资源可供开采利用的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天然资源总量达12233.38m3/d,允许开采资源量9957.07m3/d,可开采量平均1582.30m3/d.km2,补给汇集条件好,水质良好,可供开采资源量大。 3.2地热资源 调查区内地热资源为玉带龙泉,水温55,出露于下湖口盆地南西侧,高出河床约40m,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破碎带中流出,伴有少量气体逸出,泉眼附近有极薄的硅质泉华,在北东向小沟口断层交汇处温泉成群出露,大致呈北东向排列,最大出口已开发为玉带龙泉,流量10.88升/秒(即940吨/日),而小的出口处在205国道之下,修建国道时被村民引流养鱼,流量2.5升/秒(即216吨/日),温泉总流量大于1000吨/日。 3.3天然建筑材料 小陶镇建筑材料资源丰富,条石、块石、碎石、砂、和粘土等均有,尤其是建筑的石料更为丰富,遍布全镇,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4地质灾害 调查区地貌为山间盆地与丘陵相间,其外力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滑坡、崩塌及岩溶塌陷,区内历史以来仅有滑坡有8处、崩塌有8处、岩溶塌陷1处,其地貌上多处于低山丘陵区坡脚地带,主要是建房、修路等工程活动引起。由于区内较少大范围的工程建设和土地开发,保持原生态环境,因此,地质灾害相对较少。 地质环境 5.1水环境评价 5.1.1地表水 垃圾场下游场地铅(Pb)镉(Cd)污染超标为类水质标准;文川溪铅(Pb)镉(Cd)均有不同程度超标为类水质标准,从上下游对比看,下游各项污染指标均略高于上游;盆地外围支流的地表水水质均较好,除西学溪锌(Zn)偏高微超标外,其它均在类范围内。 5.1.2地下水 调查区地下水(岩溶水)质量级别为良好级别,单项组分评价分值均在类以内,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可作为备用水源地。但是在八一村一带的孔隙水综合评价分值F为大于7.2,归为极差级,可能由于取样点距河流较近受到河水的污染,该河流水质本身较差,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属类水, Mn、 Ni离子和NO2-均超标(为类),不宜作为生活饮水水源,可作为工、农业用水。 5.2土壤环境评价 调查区土壤环境质量级别绝大部分为二级(占55%),少部分为三级(占20%)和一级(占25%),污染较重区主要分布于西学和新中盆地附近及甘乳岩等地,轻度污染区分布广泛。从污染成分和分布特征与调查分析认为,主要是受岩土层含矿物质的污染,其污染较重区附近均有矿山分布。 5.3城镇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本次评价,选择地形坡度、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土壤质量、河岸的坍塌与侵蚀及淤积变化等8因素组合进行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分区,根据8项评价因子综合考虑,各项有影响的单因子均列出来进行叠加,然后按各因子影响地质环境质量相应权重,分别由多到少和由严重到轻逐一排列,得出各评价单元综合地质环境质量等级,并按等级分区区间人工干预后,经人为经验修饰和调整后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小陶镇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质量总体为中等-较好,沿文川溪两岸分布地质环境质量适宜区、基本适宜区,其外围分布地质环境质量适宜较差区、适宜差区呈不规则状,局部零散分布。 6城镇发展规划地质论证与预测 调查区目前属总体规划阶段,按总体规划中心城镇分为一个中心(公共服务区)五个组团(八一工业组团、大陶组团、小陶组团、团结组团、张坑组团)。 6.1公共服务区 位于规划城镇中心部位,风化不均,西半部为童子岩组煤系地层,软质岩易开挖平整,东半部为林地组硬质岩不易开挖平整;虽然所处地质条件较好,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各类工程建筑,但是完全平整后南侧与麒麟山公园区存在高陡边坡,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将产生滑坡和崩塌问题,局部高填方地段未经处理还存在地面沉降问题;该区的中部下伏基岩为煤系地层,存在压矿问题,至今尚未进行煤田勘探,具体矿体的空间分布与储量不明,应权衡考虑避让还是放弃小范围的煤矿资源,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在规划区内不允许有地下采空区,因此建议放弃小范围的煤矿资源为宜。 西部煤系地层岩层产状陡,节理裂隙很发育,开挖边坡极易发生滑坡和崩塌;东部林地组石英砂岩、砂砾岩,岩石坚硬,平整有难度,但可作为建筑材料,就地取材。 6.2八一工业组团 位于规划中心城镇的北部,以工业为主的各类厂房,少量生活办公设施,该组团所处地质条件较好,均为丘陵小山包,岩石风化强烈,易于开挖平整,现已部分被开挖平整建厂房,完全平整后不存在边坡问题,仅局部高填方区未经处理可能有地面沉降问题,植被和排水系统不完善可能发生水土流失问题;下伏基岩主要为燕山晚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东北角为寒武系变质岩类,东南角为童子岩组煤系地层;该区工程地质条件好,场地稳定性好,适宜各类工程建筑。东侧五爱村局部为岩溶塌陷隐患区,不宜各类工程建筑;东南侧小范围(八一北侧)为煤系地层,存在压矿和局部老洞(采空区)问题,据访问20世纪50年代就有零星断续开采煤矿,位于八一村部北侧200米至500米范围有4个下山煤采硐,深度达60米,至80年代末挖到导水断层透水后才停止开采;因此该地段不宜工程建设,建议保留现有原始森林和扩大种植生态林,作为工业区与公共服务区之间的绿色保护带。 6.3大陶组团 分布于大陶口至长坂及桐林一带,为商住区,该区大部分为文川溪两岸一级阶地,地势平坦,仅东侧靠山边少部分为丘陵坡地,现部分为民房,大部分为耕地;该组团所处地质条件较好,下伏基岩均为燕山晚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完整,工程地质条件好,场地稳定性好,适宜各类工程建筑,为总体规划工程建设最佳地块。但该组团的文川溪两岸边目前未修建防洪堤,存在塌岸问题,建议规划修建高标准的防洪堤。 6.4小陶组团 分布于小陶至劳动一带,为商住区,目前为小陶镇区所在地,该区大部分为文川溪两岸一级阶地至二级阶地,文川溪两岸边目前大部分已修建防洪堤,地势平坦,仅东侧靠山边少部分为丘陵坡地,现部分为民房,大部分为耕地;该组团所处地质条件较好,下伏基岩均为燕山晚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完整,工程地质条件好,场地稳定性好,适宜各类工程建筑,为总体规划工程建设最佳地块。但紧靠山边陡坡地段残坡积层较厚,存在小规模的滑坡和崩塌隐患,规划施工时应做好边坡治理措施。 6.5团结组团 分布于团结至西学一带,为商住区,为山间盆地和缓坡地带,现部分为民房,大部分为耕地;该组团所处地质条件较好,下伏基岩均为林地组和桃子坑及天瓦岽组的石英砂岩、砂砾岩、粉砂岩等,岩体较完整,工程地质条件好,场地稳定性好,适宜各类工程建筑,为总体规划工程建设较好地块。但西南角大池一带存在岩溶塌陷隐患区,不宜各类工程建筑;紧靠山边陡坡地段残坡积层较厚,存在小规模的滑坡和崩塌隐患,规划施工时应做好边坡治理措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尽量少挖,避免产生高陡边坡。 6.6张坑组团 分布于张坑以东地段,为备用组团,地形地貌为丘陵小山包,岩石风化强烈,易于开挖平整,完全平整后不存在边坡问题,仅局部高填方区未经处理可能有地面沉降问题,植被和排水系统不完善可能发生水土流失问题;虽然该组团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各类工程建筑,但该区下伏基岩为煤系地层,存在压矿问题,由于历史上还未进行煤田勘探,具体矿体的空间分布与储量不明,应权衡考虑避让还是放弃该范围的煤矿资源,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在规划区内不允许有地下采空区,因此建议放弃小范围的煤矿资源为宜。 7地质环境问题防治对策 7.1地质环境问题监测及地质灾害预报 深入开展小城镇地质环境问题研究,同时开展城镇地质环境问题监测,通过监测提供数据信息,进而开展地质环境问题预测预报研究,或把监测数据直接传送到防灾减灾指挥中心作为决策指挥的依据。 灾害预报是减灾准备和各种减灾行动的科学依据。近几年来,地质灾害预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因此,应加强多部门多学科协作,积极探索地质灾害的综合预报方法,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对岩溶塌陷区可采用“物探法”确定将来可能发生塌陷的范围作为预报。 7.2地质环境问题防治的工程措施 在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中,应注重研究国土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效应,制定国土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措施,要采取积极的工程措施,保护因国土资源开发而造成的环境影响。加强水土保持,营造绿色生态工程。 7.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小城镇建设应根据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切实根据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分析,实施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合理布局,科学合理地部署工程建设;目前规划的公共服务区西半部位置下伏童子岩组煤系地层,其下含有煤矿,存在压矿问题,必须查明煤矿的分布情况和储量及煤质,确定压矿范围和将来开矿产生陷落区范围,权衡是否放弃矿产资源或避让或更改公共服务区功能规划内容等。对于地质灾害多发地段采取避让,工程建设尽量避开高陡边坡之下;对于岩溶区和断裂破碎带不宜布置工程建设,特别是覆盖型岩溶发育区严禁工程建设;雷区工程建筑应设置避雷针,对五爱至寨中及三星一带可能地下含有铁矿容易引雷,应采取大范围设置避雷设施。 8对规划建设的建议 (1).建议在小陶镇总体规划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