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前置_王力古代汉语.ppt_第1页
宾语前置_王力古代汉语.ppt_第2页
宾语前置_王力古代汉语.ppt_第3页
宾语前置_王力古代汉语.ppt_第4页
宾语前置_王力古代汉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宾语前置,界定,古今汉语动宾结构(介宾结构)的基本语序都是动词(介词)在前,宾语在后,但是在某些条件下宾语前置位于动词(介词)之前。这是古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 这不属于起强调作用的临时倒装,而是要受到一定的条件制约。,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条件,教材271-272页。 其一:必须是疑问句, 其二: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 二者缺一不可。这种句式的规则比较严格,例外很少。,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一)疑问代词+动词,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人称) 乡人长於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孟子告子上)(人称) 於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事物) 既富矣,又何加焉? (论语子路)(事物)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论语子路)(事物) 梁客辛垣衍安在?(战国策赵策三)(地点),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二)疑问代词+能愿动词+动词,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人物)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又谁敢德?(左传成公三年)(人物),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一般也置于介词前。例如: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人物)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三)(原因) 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上)(方式)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方式) 子归,何以报我? 左传成公三年(方式)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战国策齐策四)(方式),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消亡,王力汉语语法史:到了汉代,疑问代词宾语后置的结构逐渐发展出来了;到了南北朝以后,这种疑问代词宾语后置的发展已经在口语中完成了。 李海燕先秦汉语常见宾语前置研究: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在先秦时期是比较严格的,从战国中后期开始演变,演变过程非常缓慢,东汉时期“谁”向后置的演变基本结束,汉以后“何”的演变速度加快,直至唐五代时期完成。,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条件,教材263-264页。 其一:句子是否定句; 其二:代词作宾语。 这里的否定句是指含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或无定指代词“莫”的句子。,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一)正例,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人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人称)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人称)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礼记礼运)(指示)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左传宣公二年)(指示),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二)反例,否定句,宾语不是代词,不能前置: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 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未绝鼓音。(左传成公二年) 若不许君,将焉用之?(左传昭公四年) 吾不能早用子。(左传僖公三十年),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三)反例的说明,“君”、“子”、“臣”、“小人”、“仆”等尊称与谦称不是人称代词。,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律不很严格,先秦时期,即有不少否定句代词宾语不前置的例子。例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圣人不爱己。 荀子正名,否定句的一点说明,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做否定句。否定句中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常见的否定词有“不”、“弗”、“毋”、“勿”、“未”、“否”、“非”、“无”、“莫”等。 “非”用于判断句否定,没有宾语; “否”常用于单词句,作应答之词“然”字的对立词; “无”是“有”的反面,否定的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弗”、“勿”否定的是不带宾语的及物动词。 含有这些否定词的否定句没有代词作前置宾语的条件。,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消亡的时间,王力汉语语法史:到了南北朝以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后置的发展已经在口语中完成了。 李海燕先秦汉语常见宾语前置研究: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产生于殷商时期,向后置的演变萌芽于西周时期,战国时期处于过渡阶段,两汉时期演变基本完成。,宾语在代词复指的条件下前置,教材253-254页。 语用效果:强调宾语 手段:将宾语置于动词谓语之前,在宾语之后用 “之”、“是”、“实”等代词进行复指。,基本句式:o(np)是/之/实v,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左传僖公四年)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左传僖公五年)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左传襄公三年),变式一:唯(惟)o是/之v,语用效果:强调动作的单一性和排它性。 手段:范围副词“唯(惟)”。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左传僖公五年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左传宣公十二年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之求。(荀子王霸),变式二:o(pron)之v,“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谓也。(孟子公孙丑上) 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孟子滕文公上),消亡时间,李海燕先秦汉语常见宾语前置研究: 战国中期以后,“(唯)o是/之v”式的用例大幅度下降,基本上衰落了。 这类句式的发展演变也非常快,在先秦经历了产生、发展、衰亡三个阶段。 但它在文献中完全绝迹几乎是不可能的,往往成为熟语、套语留在语言中。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作为汉语书面语代表的文言文是以先秦汉语为典范的,所以它在后世文人口语和白话文献中不可避免地会留有较多痕迹。,“是”无条件前置,教材361页。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维叶莫莫,是刈是濩(hu)。 诗经周南葛覃(tn) 君子是则是效。(诗经小雅鹿鸣),消亡时间,李海燕先秦汉语常见宾语前置研究:“是”的演变速度非常快,大约从春秋末开始,战国初期处于发展阶段,战国中后期结束。,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教材455页。 语用效果:强调宾语。 手段:宾语前置。,基本句式:o(n)+以,吾道一以贯十。(论语里仁)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文为政)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僖公四年)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孟子滕文公上),变式:是+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仲尼之徒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