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井生产现状2.1 井田境界及可采储量2.1.1 井田境界在煤田划分为井田时,要保证各井田有合理的尺寸和境界,使煤田各部分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煤田范围划分为井田的原则有:1) 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利用地形、地物、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以及煤层特征等自然条件,以减少煤柱损失,提高资源采出率,充分保护地面设施;2) 要有与矿区开发强度相适应的井田范围,要保证井田范围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有足够的储量和服务年限及合理的尺寸;3) 照顾全局,处理好与临矿的关系;4) 直线原则,井田的划分应尽量采用直线或折线,有利于矿井的设计和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根据以上划分原则,设计燕子山矿井田东西长4.03km,南北宽3.5km,面积18.1km。开采深度610m至1005.9m批准开采8#煤层。 2.1.2 矿井地质储量矿井地质储量包括平衡表内储量和平衡表外储量。平衡表内储量是指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煤层的主要质量指标如灰分含量发热量等和经济技术指标如煤层厚度赋存条件等都符合工业要求可供开采的储量。平衡表外的储量是指煤层的质量指标或经济技术指标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业要求,目前暂不能开采,但今后可能利用和开采的储量。依据精查地质报告中所提供的可采煤层底版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计算该井田的地质储量:M=s.h.d (2.1) 式中:M资源量 ts水平投影面积 mh煤层厚度 md容重 t/ mM=s.h.d=18.1106(5.61.3) =13176.8万t 2.1.3 矿井可采储量矿井可采储量系指地质储量扣除各种煤柱损失及开采损失后的储量。永久煤柱损失包括井筒及工业场地、村庄、开拓巷道、断层、陷落柱及井田边界和其它永久留在井下煤柱的损失。本井田已算明的工业储量为12617万t。根据矿井设计规范要求,确定本井田的井田边界煤柱取20m,估算本井田内保护工业场地、井筒、井田境界、建筑物等留置的永久煤柱损失约占工业储量的10%。矿井的采区回收率,按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定的要求,薄煤层采区回收率为85%;中厚煤层采区回收率为80%;厚煤层采区回收率为75%,按矿井设计规范要求本井田为中厚煤层确定采区采出率为80%,由此可确定本井田的可采储量:Z= ( Zc P ) C (2.2) = (12617.3-872.8)0.8 =9395.6Mt 式中:P保护工业场地、井筒、井田境界、建筑物等留置的永久煤柱损失;C采区采出率0.8;Zc工业储量。2.1.4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矿井工作制度根据煤炭工业设计规范规定矿井年工作日定为300d。矿井日净提升时间确定为14h。由于本矿井采用了集中布置,且主要开拓巷道布置在岩石中,为了减少提升人员时间,增加副井的提矸时间;以及带区走向较长导致个人上下班时间较长,并且生产设备先进,为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本矿井工作制度采用“四六”制,“四班作业,三采一准”每日四班,三班采煤,一班检修。这种作业形式,即可增加采煤时间,又可以保障机器有充分的检修时间,更适用于综采工作面。每班工作6小时,为了便于管理,拟定正规的作业循环为,三班采煤一班检修,生产班每班割两刀煤,另外,工作面产量应保证矿井达产。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1) 生产强度与地质条件的符合,本矿井地质构造简单,储量丰富,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属于厚煤层;(2) 矿井生产能力与工业储量符合煤炭工业设计规范要求;(3) 根据煤炭市场需求情况,本矿井的煤质属于政府调节煤种;矿井生产能力主要根据矿井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条件、设备供应及国家需煤等因素确定。针对燕子山矿井的实际情况:地质构中等复杂,储量丰富,煤层赋存较稳定,开采条件优越,主要可采煤层为8煤。8煤平均厚度5.6m,根据煤9铁箱试验结果,煤的结焦性能较差,块度小,抗碎性及抗磨性能较差,不适于单独炼焦之用,但可以考虑作配焦用煤;煤的焦油含量较高,属富油煤高油煤,可考虑煤的综合利用。由于煤的发热量均在18.0124.18MJ/Kg,可作为动力用煤。矿井沼气相对涌出量为:0.393.38/t,绝对涌出量为1.275.56/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1.52.85/t,绝对涌出量为4.959.24/min。煤尘具有爆炸危险,煤尘爆炸指数为38.4264.2。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是衡量矿区开拓的主要内容,它的大小体现了矿井的开采程度,它不但影响一个矿井的开采技术经济效果,而且影响到整个矿区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矿井生产能力确定过小,其服务年限可能过长,将大量积压已勘探的煤炭资源,反之若生产能力过大,可能造成矿井长期达不到设计产量或生产分散,接替紧张以致矿井服务年限过短,矿井很快报废,机械设备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能力,造成投资大收益小,且过短的服务年限会影响到其它工业的协调发展。因此规程规定了大,中,小型矿井的服务年限以及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的关系式: P=Z/(AK ) (2.3) 式中:P矿井服务年限,aZ矿井可采储量,万t (Z=9395.6M t )。 A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0万t/年。K储量备用系数,一般取1.4矿井服务年限:在井田范围内,根据井田可采储量计算矿井设计服务年限Z=9395.6Mt,A=120万t可计算出矿井的设计服务年限P : P=Z/AK=55.9年则 ,查设计规范可知,矿井生产能力为120万t 时,设计服务年限应该大于50 年,故矿井生产能力满足规范的要求。我国各类井型的矿井和服务年限见表3-2-1 表3-2-1 我国各类井型的矿井和服务年限井型设计生产能力(Mt/a)矿井服务年限特大3.05.060大1.22.450中0.450.940本矿井设计为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 第一水平的服务年限就是全矿井的服务年限。4) 井型校核通过对实际煤层开采能力、辅助生产能力、储量条件及安全条件等因素对井型加以校核:(1) 煤层开采能力表2.5 井型和第一水平服务年限本井田8号煤层赋存稳定的厚煤层,平均倾角为13,地质结构简单,易于采用放顶煤开采。据实习矿井生产实际,可布置一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保产,煤层开采能力能满足矿井设计生产能力。(2) 辅助生产系统能力校核本设计的矿井为中型矿井,开拓方式为双立井单水平开拓。主井采用大箕斗提升,提升能力大,能满足提升方面的要求。大巷采用强力胶带输送机运煤,运输能力也能达到要求,且机械化程度高。辅助运输采用电机车运输。井底车场调车和通过能力均能满足要求,各辅助生产环节都能满足要求,不会影响生产能力。(3) 安全条件校核本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8号煤有煤尘爆炸性危险,但在设计是以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措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涌水量较小(85 m3/h)。工作面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经通风设计表明:通风满足要求。所以,各项安全条件均可得到保证,不会影响矿井的年生产能力。(4) 储量条件校核规范规定,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应与矿井的储量相适应,以保证足够的服务年限。服务年限为56年,可以满足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2.2 井田开拓 井田开拓是在总体设计已经划定的井田范围内,根据精查地质报告和其它补充资料,具体体现在总体设计合理原则,将主要巷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其中包括确定,主、副井和风井的井筒形式、深度、数量、位置、阶段高度、大巷位置、采(带)区划分以及开采顺序与通风运输系统。2.2.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1) 地质条件对开采的影响矿井开拓方式按井筒倾角不同分为平硐、斜井、立井三种形式,按井筒形式分为单一开拓和综合开拓本井田开拓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 本井田煤层埋藏深度中等,煤层浅处在-200m,最深处到-1150m。(2) 煤层倾角较小,平均倾角为13。(3) 可采煤层为8号煤平均厚度5.6m。(4) 井田偏西北有一条大断层,对井田划分和开采影响不大。2) 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1) 井筒形式的选择:根据本矿井的实际情况:表土层平均厚100;区内地势平坦;煤层埋深较小,浅部埋深-200m。虽然煤层埋深不大,但表土层不稳定,不适用斜井与平峒开拓,确定本矿井采用立井开拓。要保证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位于稳定的围岩中,应使井筒尽量不穿过或少穿过流沙层、较大的含水层、较厚冲积层、断层破碎带、煤与瓦斯突出煤层、较软煤层及高应力区。(2) 井筒数目:本矿井采用主井提煤,副井运料。由于矿井走向长度和倾向长度相差不大,而且矿井开采深度不大,故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3) 为方便管理将主井与副井均布置在工业广场内,其中主井提升,副井进风,回风井回风。采用抽出式负压通风方式。3) 工业广场的位置、形状和面积工业场地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 尽量位于储量中心,使井下有合理的布局;(2) 占地要少,尽量做到不搬迁村庄;(3) 井田两翼储量基本平衡;(4)工业广场应充分利用地形,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且避开高山、低洼和采空区,不受崖崩滑坡和洪水威胁;同时工业场地的标高要高于最高洪水位;(5)工业广场宜少占耕地,少压煤;(6)水源、电源较近,矿井铁路专用线短,道路布置合理。4) 阶段参数确定井田主采煤层为8号煤层,把矿井设计成一个大的带区,期间有一大断层,但对开采的影响不是很严重。前期开采井田的-690m标高以上煤为上山开采。 后期开采-690标高以下煤层为下山开采。前期煤层倾角变化较小为13,缓倾斜煤层,为实现高产高效,要求巷道布置系统力求简单,掘进工程量要少,结合实际生产中带区布置与带区布置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分析比较可知本矿井采用带区式开采优势明显,故设计为带区式开采。井底车场布置在8#底板岩石中。5) 方案比较1)提出方案根据以上分析,借鉴我国现有高产高效矿井及国外生产矿井的经验,结合本井田地形地貌、煤层赋存等情况特提出以下两种开拓方案:现提出以下两种技术上可行的开拓方案分述如下:方案一:双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主、副井井筒均为立井,布置与井田中央,只设一个水平,开拓大巷布置在岩层中,设一条辅助运输大巷,一条胶带回风大巷两条大巷。为便于在巷道交叉时架设风桥等构筑物,辅助运输大巷和胶带回风大巷距煤层底板一定距离掘进。大巷基本保持与煤层同方向布置,巷道坡度不随煤层而起伏,一般保持8,胶带大巷上仓段局部10。见图所示。方案二 主斜副立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斜井提煤运输能力大,立井辅助运输能力大,为此提出主井采用斜井开拓,副井采用立井开拓,但是斜井超出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压煤多。主、副井布置与井田中央,只设一个水平,开拓大巷布置在岩层中,设一条辅助运输大巷,一条胶带回风大巷两条大巷。为便于在巷道交叉时架设风桥等构筑物,辅助运输大巷和胶带回风大巷距煤层底板一定距离掘进。大巷基本保持与煤层同方向布置,局部半煤岩及岩巷,巷道坡度不随煤层而起伏, 一般保持8,胶带大巷上仓段局部10。在上述经济比较中需要说明以下几点: 方案1和方案2中带区划分方案及带区巷道布置形式相同,也开采方式相同。 大巷和带区的辅助运输费用均按占运输费用的20%进行估算。从以上技术经济比较结果可以看出:方案二比方案一的费用多出37%,超过了10%,故方案一为最优方案,即该矿井设计选用双立井单水平带区开采的开拓方案。以工业广场为中央分为四个带区表2.7 井筒开拓方式比较图井筒形式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主立副斜井开拓煤层条件埋藏深、表土厚为缓倾斜煤层。倾角小于25表土层薄无流沙层倾角较小,地形复杂。井田范围较大。优点井身短,通过井筒的各种管线长度小,提升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对辅助提升有利,人员提升快,井筒断面大,通风阻力小,生产经营费用低,有利于井筒维护,实用性强,技术可靠,不受煤尘瓦斯水文等限制。开拓部署能适应、产量大,生产集中的要求,主斜井不受长度限制的要求,井筒装备及井底车场地面设施简单,施工简单,掘进快,初期投资少,延伸方便安全出口好。最简单的开拓方式技术经济最有利,主运环节设备少,地面工业广场简单,水可自流,无水仓施工条件好,掘进速度快。主斜井胶带运输生产能力大,井筒不受长度限制。缺点井筒施工复杂,装备复杂,基建投资大,井筒延伸困难井身长,通过井筒各种管线长,生产经营费用高,维护难,掉转提升能力小,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差。对井田构造和自然条件有一定限制。综合立井和斜井两者缺点。适用条件生产能力大,煤层埋藏深,表土厚或水文情况复杂,开采煤层不受条件限制,不适合斜井,平硐,综合方式时均可采用立井开拓。地质构造简单,井田走向短。山岭,丘陵,沟谷地区,煤层埋于山中,在山麓开平硐开拓。矿井生产能力大。 (1) 技术比较以上所提出四个方案大巷及水平数目不同,区别在于井筒形式和井筒位置的不同,及部分基建、生产费不同。方案一、三主井井筒形式不同。方案一主井为立井,立井开拓不受煤层倾角、厚度、深度、瓦斯及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主要缺点是井筒施工技术复杂,备用设备多,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掘进速度慢,基建投资大;方案三主井为斜井,斜井的运输提升能力比立井大,有相当大的提升能力,可满足特大型矿井主提升的需要,斜井井筒也可作为安全出口,井下一旦发生事故,人员也可从主斜井迅速撤离,但斜井开拓的工业广场比立井的工业广场大,带来的煤炭损失非常大。井田内8#煤层厚度大、倾角小、赋存稳定,涌水量小,立井的优点突出,选用大箕斗提升能力大很适合1.2Mt的中型矿井的需要。经过以上技术分析、比较,在结合粗略估算费用结果,在方案一、三中选择方案一:双立单水平开拓。方案二、四主要区别在副井筒形式不同,以及设计的井筒位置。方案二井筒位于井田中央的储量中心,井下运输距离短,运输费用相对较低,但主斜井的提升能力大,副井罐笼提升也很大。方案四井筒位于井田边界,由于井田利用部分井田边界煤柱,减少部分压煤,但井田中央煤层距地表距离大,井筒长,基建费用多,经过以上技术分析、比较,再结合粗略估算费用结果在方案二、四中选择方案二:主斜副井单水平开拓。(2) 经济比较第一、二、三、四方案有差别的建井工程量、基建费、生产经营费和经济比较结果.表2.10燕子山矿开拓方案各费用汇总表 项目基建费(万元)运输费(万元)合计(万元)百分比方案一3270.279375.20111165.37100%方案二3494.489375.20111007.44100.14%方案三3651.3511499.20118335.75106.60%方案四5027.9213812.53118194.46106.47% (3) 综合比较从以上经济技术比较来看:方案2虽然比方案1的生产系统简单一些,初期建井费也比方案1便宜,因此可认为方案1、2在技术方面不相上下,但方案1在经济方面要明显占有优势。综合平定所以最终的选择是方案一。即:双立井单水平开拓。2.2.2 矿井基本巷道(1)井筒井筒断面布置形式根据第四章井田开拓可知,本矿井的井筒采用立井开拓即主,副井及风井均为立井,由于半圆拱形断面的井筒有利于采用混凝土,石料和锚喷等永久支护,同时半圆拱形断面具有承受地压性能好,通风阻力小,服务年限长维护费用少以及便于施工等优点,所以本矿井井筒形式均采用圆形断面。(2) 提升容器的选择主井提升容器的选择是由井筒用处、井筒深度、矿井设计年产量和提升机类型决定的。本矿井水平为-700m,矿井设计年产量为1.2Mt/a,主井用提升煤炭兼下放大型设备,故提升容器选用箕斗,副井用作升降人员,材料设备和提升矸石,故选用罐笼。(3) 井筒装备立井井筒装备包括:罐道梁、罐道、梯子间、管路电缆间、过卷装置以及井口和井底的金属支撑结构。其中罐道梁、罐道是井筒装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保证提升容器安全运行的导向设施,也是决定井筒设备安装工期的主要工作。各装备的布置情况见井筒平面图(4) 井筒静直径主要根据提升容器的大小和数量、井筒装备、井筒布置和各个安全间隙来确定。确定静直径的井筒,如果用做通风时,还必须进行通风速度校核,在满足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的条件下才算合格。井筒的掘进直径由井筒静直径与井筒永久支护厚度决定。井筒永久支护厚度的设计,经常采用计算与经验类比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根据本矿井的设计年生产能力,参考井筒断面图集,风井断面图主井井筒内布置两对12t长形箕斗,提升机采用多绳摩擦提升机,组合钢罐道。主井担负全矿的煤炭提升任务。表2. 11主井井筒特征表 井型120万t提升容器一对12t长形箕斗井筒直径6.5m提升机多绳摩擦提升机井深690m井壁结构与井筒支护形式表土和风化基岩段素混凝土支护,支护厚度500mm,基岩段混凝土支护,支护厚度350mm。井筒净断面积33.18m2基岩段毛断面积40.72 m 2表土段毛断面积44.18m 2表2. 12副井井筒特征表井型120万t提升容器一对井筒直径7.5m双层2车加宽罐笼井深690m井壁结构与井筒支护形式表土和风化基岩段素混凝土支护,支护厚度550mm,基岩段混凝土支护,支护厚度400mm。井筒净断面积44.18m2基岩段毛断面积54.11m2表土段毛断面积58.09m2 表2.13风井井筒特征表 井型120万t基岩段毛断面积26.42m2井筒直径5m表土段毛断面积26.42m2井深180m井壁结构与井筒支护形式混凝土砌碹厚度350mm,充填混凝土厚度50mm。井筒净断面积19.63m2表2.14井筒特征表 井筒名称井口坐标/m井口标高/m提升方位角/倾角/断面形状深度/m井筒装备纬距/m经距/m主井401180.3178150.95+50090圆700箕斗副井401185.5678020+50090圆700罐笼风井401557.2578365.95+5090圆2502井底车场及硐室(1) 井底车场的形式和布置形式井底车场形式及线路要满足以下要求:调车工作简单,机车运行可靠,管理方便;车场施工方便,各井筒间、车场巷道与主要运输巷道间能迅速贯通,缩短矿井建设时间; 车场井巷工程量小,建设投资省,便于维护,成产成本低。车场的通过能力,必须满足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并有30%以上的富裕系数,使矿井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操作安全,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井底车场应开掘在易于维护的岩层内; 合理布置各种硐室,尽可能减少巷道的交叉点。目前我国大型矿井多采用底卸式矿车和带式输送机井底车场,由于本设计采用的运煤工具也是胶带输送机,所以采用带式输送机环形井底车场。主井装载系统:装载方式采用全上提方式,由胶带机机头硐室(南翼预留开口,后期施工)、井底煤仓、装载胶带机巷及给煤机硐室、箕斗装载硐室组成。井底煤仓为垂直煤仓,净直径8.0m,净高约23m,煤仓容量1000t左右。为减轻块煤破碎,煤仓内设置敞开式螺旋溜槽;为防止堵仓,煤仓漏斗采用双曲线设计并设空气炮装置. (1)供电系统:由井下主变电所硐室及通道组成,与主排水泵房联合布置。(2)主井井筒与总回风巷连接处:与胶带机机头硐室标高相同(-618.5m),两翼胶带输送机大巷的回风均从此处进入主井井筒。(3)主井井底清理撒煤系统:由于主井装载系统采用全上提布置,主井井底清理撒煤系统相对比较简单,位于井底车场水平,在主井井底设置集煤漏斗和池子,用扒装机装入矿车,由副井罐笼提至地面处理。井筒淋水经水沟直接流入井底车场水仓。(4)副井井底系统:由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信号硐室、副井清理斜巷等组成。(5)排水系统:由井下主排水泵房、井底车场水仓及清理斜巷、主排水泵房管子道组成。主排水泵房布置在副井出车侧。本设计在井底车场设置两条水仓,水仓的有效容量为2000m3,采用水仓清理机清理。 (6)煤仓下设置给煤机,原煤经给煤机、装载胶带机运到箕斗装载硐室中的定量仓内,由主井箕斗提至地面。 (7)井下爆破材料库:设在车场南侧,回风直接引入主井井筒。考虑到本矿井煤层较薄、岩巷多,炸药需要量较大,容量按2400kg设计,其形式采用壁槽式。(8)、其他硐室:车场内还设有电机车修理间及存放硐室、消防材料列车库、调度室、保健站、等候室、工具备品保管室等。2井底车场硐室 主排水泵房及水仓主排水泵房布置,共三台水泵,一台使用,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水仓是低于井底车场标高开凿的一组巷道,一般由两条断面相同的互相隔开的巷道组成,一条清理一条正常工作,水仓的入口应布置在空车线车场标高最低处。水仓内的最高水位低于水泵房底板标高12m。矿井正常涌水量为85 m/h,最大涌水量110 m/h,水仓容量按能够容纳8小时矿井正常涌水量考虑,总容积为900 m 主变电所主变电所与主排水泵房联合布置,经通道与井底车场相通 井底煤仓本矿开采的8#煤为优质无烟煤。带区煤仓容量目前一般为50500t。煤仓容量与带区生产能力的关系参考下表:表2.15煤仓容量与带区生产能力关系带区生产能力(万t/a)303045456060100及以上带区煤仓容量(t)50100100150150250250500诸多形式的煤仓中尤以圆形断面的煤仓利用率高,不易形成死角,便于维护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结合本带区煤层底板岩性综合考虑,本矿区选用圆形断面煤仓。 箕斗装载硐室箕斗装载硐室采用“全上提式”布置。图2.7井底车场布置主井井底清理撤煤硐室根据箕斗装载硐室的布置形式,主井井底清理撤煤硐室布置在副井井底车场水平通过撤煤清理巷与辅助运输大巷联系,撤煤经转载进入大巷煤流系统。图2.7井底车场布置爆破材料库由于矿井主要巷道布置在煤层中,并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爆破材料主要用于回采工作面强行放顶,用量较小,故设计确定井下爆破材料库容量为600kg。其他硐室井底车场内还布置有等候室、水仓清理绞车硐室,消防材料库及蓄电池机车检修硐室等。(3) 主要开拓巷道根据第四章井田开拓确定的开拓系统,选择初井底车场以外的主要开拓巷道(如主副运输大巷,回风石门,带区石门等)的断面形式和尺寸以及支护方式等。选择时,可根据巷道穿过的岩石性质,巷道用处,服务时间长短,运输设备的外形尺寸及通风要求,从巷道断面设计图册中选取,所选定的巷道静断面积除应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外,还应进行通风校验。巷道断面形状的的选择本矿井主要巷道布置在煤层中。根据现行巷道主要掘进方法和流行的支护方式,该矿井的主要开拓巷道均采用锚喷支护。综合上述考虑情况,决定本矿井主要开拓巷道断面形状均采用半圆拱形。巷道断面尺寸的选择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巷道静断面必须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安全设施、设备安装、检修及施工的需要,存放或通过它的机械器材运输设备的数量与规格,人行道宽与各种安全间隙以及通过巷道的风量来确定。2.2.3 大巷运输设备选型轨道大巷运输采用8t蓄电池机车牵引1.5t固定箱式矿车,担负矸石和设备物料的运输,轨距600mm。电机车型号为XK-6/110-1A,矿车选用型号为MG1.7-6A的固定箱式矿车运输矸石材料,型号为MP1.5-6A平板车运送设备。具体参数见表221表2.18 运输设备参数表名称型号(mm)轨距(mm)轴距(mm)外形尺寸(长宽高)8t蓄电池机车XK-6/110-1A60011004500106015501.5t固定箱式矿车MG1.7-6A6007502400105012001.5t平板车MP1.5-6A600750240010504152.2.4 矿井提升方式主井选用12t箕斗一对副井选用1.5t矿车双层二车普通罐笼3带区设计3.1 煤层的地质特征本带区的主要可采煤层为8#煤。详见表3.1煤层情况表3.1煤层情况煤层平均厚度5.6m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倾角715开采煤层8煤煤种2#气煤稳定程度较稳定本工作面所采煤层为8号煤层:位于7-3号煤层下7.5526.52m,平均20.25m。煤厚08.20m(生产点),平均5.6。井田内赋存面积较大、可采范围分布于北中部。结构简单,属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煤层倾角在715之间,平均13,属缓倾斜煤层,内生裂隙发育。煤层硬度系数f=24。8煤为沥清弱玻璃光泽,厚层状,视密度为1.25t/ m,以暗煤为主,亮煤次之,煤岩类型为亮暗煤,煤质牌号为低灰、低硫、低砷、低磷,高发热量的优质二号气煤,既可作为炼焦配煤,又可做为各种动力及民用燃料煤。3.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1) 保证带区具有完整的生产系统,生产系统要完善可靠,便于管理;2) 合理集中生产,确保带区与工作面的正常接替,确保矿井的生产能力同时,为稳产高效创造条件;3) 良好的经济效果,巷道布置在符合合理的基础上,力求工程量省,投资少,见效快,巷道维护费用低,带区吨煤生产成本低;4) 安全生产的条件好,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矿井防火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与开采规程的有关规定。设计首采带区位于井田西南方向,大巷北部,靠近工业广场。带区内划分为10个倾斜分带,组成一个统一的采准系统。根据王楼矿实际情况,各分带之间留设3m窄小煤柱,采用沿空掘巷的方法掘进回采巷道。3.2.1巷道布置1、带区巷道布置以轨道大巷、运输大巷两侧保护煤柱线设停采线。首采带区由6个倾斜分带联合布置。在轨道大巷一侧掘带区车场与带区煤层运料平巷沟通;在运输大巷一侧掘带区回风斜巷与带区煤层运煤平巷贯通。带区煤层集中运料平巷和运煤平巷与各分带运输斜巷和分带轨道斜巷联通。2、工作面巷道布置首采工作面开切眼、分带轨道斜巷和分带运输斜巷均沿3煤底板布置在煤层中,两分带斜巷相互平行且与切眼垂直(具体见带区巷道布置图)。3、 带区煤柱为保证带区的采出率,在开采的过程中,条带之间采用跳采的开采形式,并保证两翼均衡开采的方法,当已开采结束的工作面稳定后,采用沿空掘巷的方法掘进巷道,大约留三到五米的小煤壁保证采空区的瓦斯以及涌水不会危机到掘进巷道工人的安全,这样能很有效的提高条带的采出率,充分体现了本矿井设计对国家一些要求的执行。4.带区车场1、确定带区车场的形式、线路布置本设计带区煤层运料平巷通过带区下部车场与轨道大巷相连接,除了带区下部车场,带区内没有其它车场。带区下部车场用行人运料斜巷作下部车场,通过提升绞车提升;绞车房独立通风,并设置风窗调节风量;分带轨道斜巷内采用绞车牵引矿车进行辅助运输。5.带区主要硐室布置1)带区煤仓设置一定容量的带区煤仓对于保证采掘工作面正常生产和高产,高效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面采掘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运输系统的潜力,保证连续均衡生产。在分带运输斜巷与带区煤层运煤平巷连接处,大巷两侧对应两个带区设一个带区煤仓。带区煤仓采用倾斜煤仓,断面为圆形,煤仓高度为19.34m,用混凝土砌碹支护,壁厚300mm。煤仓容量按采煤机连续作业割一刀煤的产量计算。为了大巷安全,煤仓与大巷连接处必须加强支护,在煤仓下部收口处四周敷设数根钢梁,灌入混凝土与大巷支护连为一体。2)绞车房应选择在围岩稳定,无淋水,矿压小和容易维护的地点;在满足施工机械安装和提升运输要求前提下,绞车房应尽量靠近变坡点,以减少工程量。绞车房采用三角架进行安装。绞车房的高度一般在34.5m。断面形状和支护设计为半圆拱型,采用锚喷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技术侦查学专业题库- 虚拟现实在技术侦查教学中的应用
- 2025年社会工作初级综合能力考试试卷答案与解析
- 2025年大学科学教育专业题库- 创新性科学教育的探讨
- 2025年大学体育教育专业题库- 体育教育学习方式研究分析
- 学做小交警的课件
- 机场安全员考试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度公务员考试《常识》练习题附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小丽成长日记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描写13篇
- 教育与文化发展长效承诺函8篇
- 2024年6月黏膜病学练习题与答案
- 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讲座男生篇
- 高中期中考试家长会PPT课件 (共51张PPT)
- JJG 573-2003膜盒压力表
- GB/T 39634-2020宾馆节水管理规范
- GB/T 13234-2018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 营业线施工单位“四员一长”施工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库
- 紧急采购申请单
- 全球卫生治理课件
- 工程地质学:第7章 岩体结构及其稳定性
-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
- 非洲猪瘟防控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