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化话语和女权主义话语.docx_第1页
《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化话语和女权主义话语.docx_第2页
《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化话语和女权主义话语.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以富考和多罗茜史密斯的话语分析理论为依据,剖析所罗门之歌中存在的女性化话语和女杈主义话语。文章认为这两种话语是互动的,指出莫里森通过这对矛盾的抗衡及其力量关系的改变,既揭示了父权社会家庭中女性压抑的心理和生活,叉让读者看到黑人妇女为争取个性解放而作的种种努力,以及这些努力给妇女的生活和命运所带来的变化。关键词:女性化;女权主义;话语;互动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英里森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77年,曾获全国图书评论奖、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奖,把托尼莫里森纳入了最受尊重的当代世界作家之列。从其出版至今,该小说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对象,还被列为美国许多学校的文学课教材,戚为美国文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罗门之歌是莫里森作品中比较独特的一部:它的主角是男性。与宠儿、爵士乐、最蓝的眼睛、天堂等相比,所罗门之歌不仅男性角色居多,而且这些角色大多塑造得深刻、复杂,许多方面耐人寻味,颇得评论家们的青睐。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奠里森仍没摆脱为黑人妇女创作的早期写作思路,小说中的女性角色还是透过男性的光辉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眼前,颇有“喧宾夺主”之势。为此,笔者想从话语分析角度,剖析小说中一对相互矛盾的话语:女性化话语和女权主义话语。莫里森通过这对矛盾的抗衡及其力量关系的改变,既揭示了父权社会家庭中女性压抑的心理和生活,叉让读者看到黑人妇女为争取个性解放而作的种种努力,以及这些努力给妇女的生活和命运所带来的变化。在女性化话语中,妇女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做传统观念中女人应该做的事,任何抵抗行为都被视为越轨,因此,在人们的观念中妇女历来都是受压迫的对象。但近年的女权主义理论家们在话语分析理论家富考(Foueault)的影响下,不再把妇女看成单纯的受压迫群体或男性主宰社会的牺牲品。他们认为妇女同时也是社会矛盾斗争的主动参与者,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多罗黹史密斯(Dorothy Srnith)在关于女性化话语的著作中强调,由于妇女的抵抗力量和社会结构的演变,女性化话语和女权主义话语的力量对比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她认为话语是一种人为刨造的东西,而不是什么我们必须服从的客观存在,所以各种话语以及同一种话语内的力量关系是互动的。富考和多罗茜-史密斯的话语理论对于理解所罗门之歌的深层意义是很有指导作用的。女性特点是产生更为美好、更为人性化社会的一条途径。女性化的女人深受传统社会的欢迎。关于什么样的女人才是女性化的,托马斯布劳德赫斯特(Thoma$Broadhurst)在就提高思想认识、改善行为方面给年轻女士的建议中非常具体的描述:忠心耿耿地尽妻子、母亲、女儿和朋友之职的女人,比那些无视重要职责、每天沉溺于哲学和文学的思考、在虚构和浪提的幻境中飞翔的女人要有用得多。托里尔-莫伊(ToriMoi)则认为女性化是一个文化概念,是某个特定文化环境强加给女性的一系列特征。早期的女权主义理论家认为女性化是社会强加给妇女的一种思想意识,它把妇女置于被动地位,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总之,女性化涵盖了传统社会对女人的所有要求:顺从、柔弱、被动、尽女儿一妻子一母亲之责、不应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所罗门之歌在塑造男性角色的过程中透露出很强的女性化话语,使这些女性角色在人生的很长时间内生活处于压抑状态,成了男权社会的摆设和陪衬。男主人公米克曼生活在一个典型的父权家庭里。这种家庭不仅是美国社会,也是西方文明亘古不变的重要特征之一。男主人公的父亲梅肯戴德是家之主,他掌握着经薪大权,子女的教育问题、儿子的工作和前途、女儿的婚姻等全由他说了算,而他的妻子露丝除了管理家务外没有说话的权力。在这样的家庭里,已经十四五岁的两个女儿仍像洋娃娃,整日坐在家里做着当时妇女们都做的绒花;他的妻子除了偶尔邀请几个邻居喝茶闲聊外,随时都得面对丈夫的冷漠和莫明其妙的怒火。梅肯-戴德“让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因害怕而显得笨拙。他跟妻子说的每个字中都透着仇恨。他对两个女儿的失望之情就像从筛子中漏下的灰堆积在她们身上,使她们黄油色的脸色更加灰暗,本来应该如银铃般的小姑娘声音不再清脆”。戴德是个很难接近的人,他的冷漠使全家人除了害怕,谁也不敢随便跟他说话,父权的威严体现在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中,家庭的女性化话语强得足以让露丝和两个女儿窒息。例如,在全家驱车出游之时,露丝提醒丈夫小心点,梅肯用一种很不屑而且充满嘲讽的口吻反问道:“你想开车吗?”还威胁说:“如果你再说一句我该怎么开车的话,你就给我走回家。我说话算数。”(第15页)在这个家里,女人不管说什么话都是多余的。他的两个女儿就更没说话的份了,整个情节发展过了三分之二读者才开始听到她们的声音。此外,梅肯还有“长兄如父”的架势。他的妹妹帕洛特是个很有代表性的黑人妇女,纯朴并且富有个性,但在梅肯眼中,她是个邋遢、古怪、酿制私酒的坏女人,只会给他丢脸。兄妹久别重逢时他仍没忘了以兄长身份教训妹妹,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不能穿戴得像个女人吗?”(第20页)女性化话语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在梅肯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女人该怎么说话、怎么做事、怎么穿着打扮、在家庭处于何等地位似乎都有现成的模式,任何的“越轨”都是梅肯之类无法接受的。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米克曼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很大影响。他不像其父亲那么霸道,那么专横,但“女人是弱者”这个观念还是深深地刻在他的脑子里,而且在去南方接受黑人民族性洗札前,他对女人从没认真过。米克曼曾为了保护母亲露丝而把父亲梅肯击倒在地;事后,他坦白地承认这么做并不是因为爱母亲。在米克曼眼中,母亲鳝丝只是个无助的小女人而已。不仅像戴德父子这样的男人是这么看的,就连以现代西方社会价值观衡最自己生活的黑格(帕沼特的外孙女)也持同样的观点:“我们是弱者。”米克曼问道:“相对什么而言?”黑格回答说:“女人并不像她们看上去那样坚强力气是一回事,我指的是女人在其他方面尾弱者。”(第96页)关于这一点,露丝的感触是最深的。跟儿子谈话时,她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在家中的身份和地位:“我是个小女人。我不是说自己矮小,而是说渺小。我小,因为我被压小了。我住在一座又大叉气派的房子里,但却被压挤成一个小包袱。”(第124页)家庭中的女性化话语使戴德家的两个女儿到了40多岁仍“待字闺中”,做着10多岁就开始做的绒花,用大女儿的话来说,这种手工活“能让我平静,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精神病医院让病人编篮子、织布地毯的原因,因为这样他们能保持安静”。(第213页)这话表达了她的无奈,也让读者看到了其受压抑的个性。美国主流社会也存在着极强的女性化话语,梅肯就是按照这种话语设计两个女儿的。为了女儿能嫁人中产阶级,他决定送她们去接受大学教育。大女儿困担心母亲在家受欺侮,放弃了外出上学的机会;二女儿福斯特科琳西亚斯有幸上了大学,但遗憾的是当时的教育体制是按女性化话语设计的:她所接受的教育教会她如何做一个开明的母亲和妻子,怎样才能为文明贡献力量在她这种情况下,也就是为她所生活的社区文明贡献力量。受教育后,科琳西亚斯能做什么也是按女性化话语来确定的:如果婚姻不能如愿,还有别的选择:教师、图书馆员、或某种公益活动、适合知识女性做的工作。与梅肯的愿望背道而驰,科琳西亚斯的婚姻始终未能如愿。她性格随和,人也漂亮,父亲有钱,足以让未来的丈夫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依靠。但当时的教育模式培养丁她身上中上流社会妇女应该有的高雅气质,却投有把帮助丈夫直业的那套本领教给她。强烈的女性化话语框定了男人们的择偶标准:这些男人想娶善于持家的女人为妻。他们希望未来的妻子不要因为太习惯于中产阶级的生活而没有雄心,没有渴求,没有活力。他们希望未来的妻子也喜欢往上爬,喜欢获取,喜欢为了维持既得地位所需要的一切社交活动。他们希望妻子能牺牲自己,并理解丈夫的牺牲和努力。而要做到这一切,科琳西亚斯太高雅了深地刺痛了她,使她陷入沉思:“成熟的女人?她想尽量想出几个来。她母亲?她姐蛆?布赖恩玛华女子学校的训导长?麦克玛丽?与她母亲一起喝茶的女人们?币知为何,她们当中没有一个算得上成熟的女人。她所认识的女人全是洋娃娃。”(第196页)换言之,在她所生活的那个阶层中,女人差不多都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培养出来的,都是男人的陪衬和摆设。例如,小说多次描述戴德全家星期日F午出游的“盛况”,但叙述者指出梅肯带着全家出行,并非真的想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因为这个对他而言并不重要;而是想在别人面前炫耀他的家庭和汽车,因为这些都是他成功的标志,受过大学教育的女儿对他来说更是一种资本。43年来,他的大女儿已经看透其父亲,在为妹妹的婚事跟弟弟对峙时,她总结性地说:“我们这辈子都是那样过的:他把我们当成巴比伦的贞洁处女拿来向众人炫耀,然后又把我们当成巴比伦的妓女羞辱我们。”(第216页)父权家庭和社会中强烈的女性化话语严重地压抑了妇女,使她们失去了培养个性的机会,长期以来生活在男人为她们圈定的范围内。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强调话语间的力量关系是可改变的。所罗门之歌中强烈的女性化话语必然会引出与之相对立的力量,笔者认为这就是文本中的女权主义话语。莫里森本人并不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她在文学生涯早期曾表达过她对白人女权运动的不信任。她说早期的妇女运动给人的印象是由中高阶层妇女组成的、具有较强优越感的组织活动,她们只关心那个阶层的利益,并不重视大多数黑人妇女的问题。她们不是要工作而是想以此提高自己的地位一她们的兴趣不是如何运用从“一家之主”那里得到的自主权,而是如何成为“一家之主”。奠里森认为女权运动并没找到解决种族及性别歧视问题的有效途释如果从为争取妇女选举权而兴起的女权主义运动来看,莫里森确实算不上是女权主义者。在从边缘到中心的女权主义理论中,贝尔胡克斯(Bell Hooks)从政治的角度给女权主义下了定义:女权主义是一场结束性压迫的运动。艾伦肖抚特(Elaine Showalter)则在关于女权主义诗歌理论一文中从文化的角度给它下了定义:一场自觉颂扬历来为妇女所特有的价值观、信仰、观念和行为的运动。奠里森的作品都是围绕黑人文化展开的,她的民族情结体现在每部作品的角色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所以笔者认为根据艾伦肖沃特的定义,莫里森应可列入女权主义范围。她曾不止一次强调黑人妇女在民族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在她作品中随处可以感受到女性的力量,所不同的是她的女权主义富含文化意义,而非我们普通概念中为争取选举权而斗争的妇女政治运动。卡罗琳狄那德(carulyn Denard)在奠里森小说中女权主义和民族性的交叉中指出:因为黑人妇女的少数民旌地位,她们大都不愿接受主流文化中许多妇女所提倡的那种政治性质的女权主义,而是首先忠诚于民族。对黑人妇女而言,她们的女权主义往往具有更强的群体观念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文化内涵更浓,而非政治性。在笔者看来,所罗门之歌中的帕洛特就是典型的一例,可让读者对莫里森的女权主义观点有个大概的了解。1963年她68岁,寿丝拿樱桃酱给她当早餐时哭过一次,此后投掉过一滴眼泪。”(第149页)在外人跟里,她显得有点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