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翻译.doc_第1页
游褒禅山记翻译.doc_第2页
游褒禅山记翻译.doc_第3页
游褒禅山记翻译.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并翻译划横线的句子。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塚也。4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5今言“华(读一声)”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6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7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8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9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10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1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12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1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18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1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20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2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我认为其主旨句在:“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这一段中的“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希望能帮到你!三、学习第一段:(一)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实词、虚词:址、卒、以故、今、以、阳、盖、而 2、理解活用和古今异义:舍、名3、理解特殊句式:(1)始舍于其址 (2)有碑仆道(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4、分析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段内思路5、背诵第一段(二)自学和小组助学四、学习第二段 (一)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实词、虚词:其、而、然、以、且、盖、方、或、咎、所至、是 2、理解活用和古今异义:侧、上、穷、见、明、极3、正确翻译句子:(1)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分析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段内思路5、背诵第二段(二)自学和小组助学五、学习第三段(一)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实词、虚词:焉、观、以、夷、观、之 2、理解活用和古今异义:于是、非常、险远、至于、幽暗昏惑、相3、理解九正确翻译特殊句子:(1)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3)不随以止也4、分析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段内思路找出得要语句并理解5、背诵第三段(二)自学和小组助学六、学习第四段(一)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实词、虚词:以、悲、之、莫、所以 2、理解活用和古今异义:谬、传、名、道、学者3、理解九正确翻译特殊句子:(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分析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段内思路找出得要语句并理解5、背诵第四段(二)自学和小组助学七、自学第五段八、自学讨论总结全文1、文章思路理解2、这篇游记是如何因事论理,叙议结合的?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如何围绕主旨安排详略?第二板块:课文助学一、背景资料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时王安石34岁)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王安石游褒禅山和曾巩游玉山的经历一样,都因游者不想前行,而未能穷尽山洞但这时的王安石比他的朋友曾巩大了十几岁(当时曾巩只有十八岁),思想也深刻的多,他并不是象曾巩那样只是遗憾于“遗泉石之胜”(曾巩游倍州玉山小岩记),而是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高远的知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其立场和世界观虽然并不相同,但莫不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韧顽强的追求与奋斗精神革命先驱李大钊有诗道:“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这里,闪耀着无产阶级思想的光辉,也熔铸着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思想精华二、作者资料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现江西省临川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祐三年(公元1085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抑制大官僚地主的兼,强化统治力量,以防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迭遭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他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