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系统.ppt_第1页
周围神经系统.ppt_第2页
周围神经系统.ppt_第3页
周围神经系统.ppt_第4页
周围神经系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总论,掌握内容,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元的基本构成。 白质、髓质、纤维束、灰质、皮质、神经核、 神经和神经节的组成概念。 脊神经的组成、区分。 膈神经的组成、行程和分布。 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 肌皮神经、腋神经的行程、分支、分布。,神经系统的功能 1、控制和调节其它系统的功能, 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维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统一。 3、智能活动:语言、记忆、综合、 识别、观察等。,一、神经系统的区分,中枢神经系统,脑 脊髓,含有绝大多数神经元的胞体,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 脑神经 内脏神经,神经系统概观,二、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组织是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神经元 神经胶质,神经元,胞体,突起,树突 轴突,神经元模式图,神经元的分类:,根据突起的数目: 假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和传导方向: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根据神经元合成、 分泌的化学递质: 胆碱能神经元 单胺能神经元 氨基酸能神经元 肽能神经元,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 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集聚部位 皮质 灰质在大、小脑表面成层配布,称 神经核 在中枢部皮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白质 神经纤维在中枢部集聚的部位,称 髓质 位于大脑和小脑的白质因被皮质包绕而位于深部,称为 纤维束 在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神经节 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集聚称 感觉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胞体集聚而成 内脏运动神经节传出神经元胞体集聚而成 神经 神经纤维在周围部的集聚在一起称 神经外膜 神经束膜 神经内膜,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和反射弧 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模式图,五、神经系统的研究和观察方法,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概 述,神经的分类: 按分布 躯体神经、内脏神经 按与中枢连接部位 脊神经(31对)、脑神经(12对) 按神经冲动传导方向 传入神经(感觉神经)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又可分为: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脑神经 脊神经 内脏神经,周围神经,一、神经节,脑神经节 脊神经节(背根神经节) 内脏运动神经节,脊神经节结构,二、神经,神经结构示意图,髓鞘:施万细胞的突起卷绕神经元轴突,根据是否有髓鞘分为: 有髓纤维 无髓纤维,神经膜 神经内膜 神经束膜 神经外膜,神经的血管: 外来系统 内在系统,神经的淋巴管: 神经束膜与外膜内有淋巴网,血-神经屏障: 存在于神经内膜毛细血管壁的水平,神经干内神经束 及血管示意图,三、周围神经再生,神经纤维溃变 顺行溃变 逆行溃变,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NGF)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 睫状神经生长因子(CNT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周围神经再生过程示意图,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第一节 脊神经,一、概述,(一)脊神经的构成、分部和纤维成分,前根,后根,脊神经节,脊神经,脊神经由前根、后根 在椎间孔处合成 前根属运动性 后根属感觉性 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 膨大的脊神经节,脊神经的构成,脊神经根,脊神经根在椎管内的走行情况 (由左至右:颈部、胸部、腰部),脊神经共31对,分为5部分:,颈神经8对(C1C8) 胸神经12对(T1T12) 腰神经5对(L1L5) 骶神经5对(S1S5) 尾神经1对(Co),马 尾,C1经寰椎与枕骨之间穿出 C2-7经同序数颈椎上方 的椎间孔穿出 C8经C7下方的椎间孔穿出 T1-12、L1-5经同序数椎骨下方 的椎间孔穿出 S1-4经同序数的骶前、后孔穿出 S5、Co经骶管裂孔穿出,脊神经中含有4种纤维成分:,脊神经的纤维成分及其分布模式图,1.躯体感觉纤维 2.内脏感觉纤维 3.躯体运动纤维 4.内脏运动纤维,(二)脊神经的典型分支,1.脊膜支,2.交通支,白交通支,灰交通支,(详见内脏神经),3.后支,内侧支,外侧支,4.前支:颈丛、臂丛、腰丛、骶丛,枕下神经,枕大神经,第3枕神经,臀上皮神经,臀中皮神经,C1,C2,C3,C4,二、颈丛,(一)颈丛的组成和位置,C1C4前支,颈丛组成模式图,(二)颈丛的分支,皮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麻醉点,肌支: 支配颈部深层肌、 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等,膈神经(C3C5),走行: 前斜角肌前方 锁骨下动、静脉之间 经胸廓上口 与心包膈血管伴行 分布于膈肌,交通支:,C1,舌下神经,舌下神经降支,颈袢,颈神经降支,C3,C2,(舌下神经袢),二、臂丛,(一)臂丛的组成和位置,C5C8前支、T1前支大部分,五根、三干、六股、三束,C5,C6,C7,C8,T1,上干,中干,下干,内侧束,后束,外侧束,臂丛构成模式图,(二)臂丛的分支,1.胸长神经,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胸长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分布:前锯肌、乳房,损伤表现:,前锯肌瘫痪,出现 “翼状肩”体征,2.胸背神经,分布:背阔肌,3.腋神经(C5、C6),腋神经,腋神经,臂外侧上皮神经,肌支:支配三角肌、小圆肌 皮支:臂外侧上皮神经,行程:穿过四边孔 分支、分布:,损伤表现:,肩关节不能外展,4.肌皮神经(C5C7),肌皮神经,肌皮神经,肌支:支配喙肱肌、肱肌、 肱二头肌 皮支:前臂外侧皮神经,行程:穿喙肱肌,行于 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 分支、分布,前臂外侧皮神经,5.正中神经(C6T1),正中神经,外侧束,内侧束,指掌侧总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骨间前神经,返支,行程,穿旋前圆肌及 指浅屈肌腱弓 经腕管入手掌,分支及分布,肘部及前臂部:支配6块半肌肉 手部:皮支、肌支(支配5块肌肉),损伤表现,行程,尺神经,行于尺神经沟内 穿过尺侧腕屈肌起端,深支,浅支,手背支,6.尺神经(C8、T1),分支及分布,前臂部:支配1块半肌肉 手部:皮支、肌支 (支配13块肌肉),损伤表现,7.桡神经(C5T1),臂后皮神经,桡神经,臂外侧下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行程,紧贴桡神经沟向下外行 浅支至手背 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面,深支,浅支,指背神经,分支及分布,臂部分支:皮支、 肌支(支配4块肌肉) 浅支:手背皮肤 深支:支配9块肌肉,损伤表现,M 正中神经 U 尺神经 R 桡神经,手部皮肤的神经分布,手部肌肉的神经支配:正中神经、尺神经,肩胛背神经 肩胛上神经 肩胛下神经 胸内侧神经 胸外侧神经 臂内侧皮神经 前臂外侧皮神经,肩胛上神经,肩胛背神经,肩胛下神经,胸外侧神经,胸内侧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熟悉:腰丛的组成、位置以及分支概况。 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臀上、臀下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 掌握: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行程和节段性分布。 股神经、闭孔神经的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 阴部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 坐骨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 胫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 腓总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目的要求,四、胸神经前支,外侧皮支,前皮支,肋间臂神经,111对:肋间神经 第12对:肋下神经 沿肋沟前行 分支:肌支 皮支(外侧皮支、前皮支) 第46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 第24肋间神经的前皮支 分布于乳房 第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横过 腋窝到达臂内侧,也称 肋间臂神经,第16胸神经前支行于相应的 肋间隙内,肌支支配肋间肌。 第712胸神经前支行于腹横肌 与腹内斜肌之间,向前进入腹直 肌鞘。肌支支配肋间肌及腹肌前 外侧群。,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前壁皮肤的节段性分布:,T2分布区相当胸骨角平面 T4相当乳头平面 T6相当剑胸结合平面 T8相当肋弓平面 T10相当脐平面 T12则分布于脐与耻骨 联合连线中点平面,五、腰 丛,(一)腰丛的组成和位置,T12前支一部分 L1-3前支 L4前支一部分,T12,L1,L2,L3,L4,(二)腰丛的分支,直接发出肌支:支配髂腰肌、腰方肌,其他分支:,1.髂腹下神经,在腹股沟浅环上方 3cm处达皮下,2.髂腹股沟神经,经腹股沟管, 自腹股沟浅环穿出,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3.股外侧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4.股神经(L2-L4),行程,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 经其深面至股三角,分支及分布,肌支:支配4块肌肉 皮支:前皮支、隐神经,隐神经,股神经,5.闭孔神经(L2-L4),行程,分支及分布,穿闭膜管至股部,肌支:支配5块肌肉 皮支,闭孔神经,6.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股支,六、骶 丛,(一)骶丛的组成和位置,L4前支余部L5前支腰骶干 全部的骶神经和尾神经,腰骶干,(二)骶丛的分支,1.臀上神经,2.臀下神经,3.股后皮神经,4.阴部神经,支配臀中肌、臀小肌、 阔筋膜张肌,支配臀大肌,臀上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梨状肌,5.坐骨神经(L4 L5 S1-S3),坐骨神经,行程,穿梨状肌下孔出盆腔 在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下行 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分支及分布,支配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胫神经,(1)胫神经(L4 L5 S1-S3),行程,经内踝后方分为两终支至足底,分支及分布,小腿: 肌支支配5块肌肉 皮支腓肠神经 足底内侧神经 足底外侧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肠外侧 皮神经,腓肠内侧 皮神经,腓肠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损伤表现,(2)腓总神经(L4 L5 S1 S2),行程,绕腓骨颈向前,穿过腓骨长肌 分为腓浅神经、腓深神经,分支及分布,腓浅神经: 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皮支 腓深神经: 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 皮支,损伤表现,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七、脊神经损伤定位相关解剖基础,(一)脊神经分布的节段性规律,(二)皮神经分布的重叠性,相邻两条皮神经的分支分布区域有相互重叠现象,当一条皮神经受损伤时,仅出现皮神经分布区的感觉迟钝;而当两条以上相邻的皮神经损伤时,才出现分布区的感觉完全消失。,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第二节 脑神经,脑神经的名称、顺序、性质和分布概念。 视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动眼神经纤维成分、行程、分支分布。 滑车神经的行程、分布。 三叉神经的纤维成分、三叉神经节的位置, 三大主支在头面部的感觉分区。眼神经的主要分支 (额神经、鼻睫神经、泪腺神经)及分布。下颌神经 的行程、主要分支(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 经、颊神经)运动、感觉纤维的分布。,掌握内容,展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面神经的纤维成分、行程、主要分支(鼓索、 表情肌支)的分布。 舌咽神经的纤维成分,主干行程及各种纤维成分、 分布情况。 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主干行程及各种纤维成分、 分布情况。喉上神经的位置和分布。左、右喉返 神经的行程与分布。 副神经的行程及分布。 舌下神经的分布。,脑神经的名称、排列顺序,嗅N 视N 动眼N 滑车N 三叉N 展N 面N 前庭蜗N 舌咽N 迷走N 副N 舌下N,脑神经出入颅部位,筛孔 视神经管 眶上裂 眶上裂 1眶上裂 2圆孔 3卵圆孔 眶上裂 茎乳孔 内耳门 颈静脉孔 颈静脉孔 颈静脉孔 舌下N管,1,2,3,脑神经连脑的部位,脑神经的分类,混合性神经,感觉性神经,运动性神经,、,、,、,脑神经的纤维成分,感觉 纤维,运动 纤维,脑神经节,三叉神经节,膝神经节,上神经节,上神经节,前庭神经节,蜗神经节,睫状神经节,耳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嗅神经,嗅神经,嗅球,嗅细胞,嗅神经,特殊内脏感觉f,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而成 穿筛孔入颅连于嗅球,颅前窝骨折可伤及嗅丝 造成嗅觉障碍,视神经,特殊躯体感觉f,由节细胞轴突聚集而成 穿视神经管入颅 经视交叉、视束连于间脑,颅内压增高视神经盘水肿,眶 上 裂,海 绵 窦,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上斜肌,脚间窝 (中脑),动眼N核 动眼N副核,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内、下直肌,下斜肌,下支,展神经,外直肌,下丘下方 (中脑),滑车N核,展N核,延髓 脑桥沟,睫状肌 瞳孔括约肌, ,(副交感f),动眼N副核,动眼N核,动眼神经,上支,下支,睫状N节,睫状短神经,感觉根:来自V1的鼻睫神经 传导眼球一般感觉,交感根:来自颈内动脉交感丛, 支配瞳孔开大肌、眼球血管,副交感根 (睫状神经节短根),滑车神经,展神经,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诸感觉核,三叉神经运动核,痛温觉的纤维 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触觉的纤维 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眼神经,走行,分支,眼神经,额神经,眶上N,滑车上N,颧N,上颌神经,鼻睫神经,泪腺 神经,鼻睫神经,滑车下N,筛前、后N,睫状长N,眼神经,泪腺神经,上颌神经,走行,分支,前支 中支 后支,上颌神经,翼腭神经 (神经节支),翼腭N节,颧神经,上牙槽后N,上牙槽中N,上牙槽前N,上牙槽 N丛,走行,分支,咬肌N、颞深N、 翼内肌N、翼外肌N,下颌神经,面神经,分布范围,起始核,面神经的行程:,运动根,中间神经,内耳门,茎乳孔,面神经,膝神经节,面神经管内分支,1.鼓索,味觉f舌神经舌前2/3味觉 副交感f舌神经下颌下N节 下颌下腺、舌下腺,2.岩大神经(岩浅大神经),3.镫骨肌神经,面神经,岩大N,岩深N,翼管N,面神经,鼓索,镫骨肌N,面神经的颅外分支,1.颞支,2.颧支,3.颊支,4.下颌缘支,5.颈支,翼腭N节(蝶腭N节),副交感根:岩大神经 交感根:岩深神经 感觉根:翼腭神经,下颌下N节,副交感根:鼓索副交感纤维 交感根:面动脉的交感丛 感觉根:来自舌神经,翼腭N节,副交感根,交感根,感觉根,下颌下N节,前庭蜗神经,蜗核,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蜗神经,舌咽神经,分布范围,起始核,走行,延髓橄榄后沟上部出脑 与迷走N、副N同穿颈静脉孔出颅 行于颈内动、静脉之间 经舌骨舌肌内侧达舌根,分支,1.舌支,舌后1/3粘膜, 司一般内脏感觉和味觉,2.咽支,3.鼓室神经,4.颈动脉窦支,下N节鼓室N鼓室丛 岩小N耳N节,耳N节,副交感根:岩小神经下泌涎核 交感根:脑膜中动脉交感丛 运动根:下颌神经 感觉根:耳颞神经,迷走神经,分布范围,起始核,走行,橄榄后沟出延髓颈静脉孔出颅 在颈动脉鞘内下行达颈根部,左迷走N越过主动脉弓前面 左肺根后方食管前面 食管前丛迷走N前干,右迷走N越过右锁骨下A前面 右肺根后方食管后面 食管后丛迷走N后干,分支,喉上神经与喉返神经,喉上神经: 外支伴甲状腺上A下行,支配环甲肌 内支与喉上A伴行入喉, 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 以及咽、会厌、舌根,喉返神经:,环甲肌以外所有喉肌 声门裂以下喉粘膜,迷走神经在腹部的分支:,副神经,特殊内脏运动f,疑核脑根加入迷走N 咽喉肌,副N核脊髓根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舌下神经,一般躯体运动f,舌下N核舌下神经,舌肌,舌的神经,一般粘膜感觉,舌前2/3舌神经(V3) 舌后1/3舌咽神经的舌支,舌前鼓索 舌后1/3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味觉,运动,眶的神经,眼N,面神经,视N,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动眼N 瞳孔开大肌交感神经 上、下、内直肌、下斜肌、 上睑提肌动眼N 上斜肌滑车N 外直肌展N,泪腺的分泌,眼球感觉,视觉,运动,脑神经简表(1),脑神经简表(2),脑神经简表(3),脑神经简表(4),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第三节 内脏神经,目的与要求,1、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交感干的位置、组成;掌握内脏大、小神经及其联系、分布概况。 2、掌握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掌握颅部副交感神经纤维分布情况。 3、熟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双重分布概念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4、熟悉灰交通支与白交通支的概念, 5、熟悉交感神经节前、后纤维分布的一般规律。,内脏神经系统,内脏运动神经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组成概括如下:,一、内脏运动神经,内脏运动N与躯体运动N的差别,(一)交感神经,1.交感神经概观,(1)交感神经,低级中枢:脊髓T1L3节段 灰质侧柱中间外侧核,周围部:交感干、交感N节和由N节 发出的分支、交感N丛等,自主神经概观,交感N节根据位置不同,分为:,椎旁节 椎前节,(2)椎旁N节(交感干N节),位于脊柱两旁,借节间支连成 左右两条交感干,交感干全长可分为5部分, 每侧有1924个N节:,颈部34个 胸部1012个 腰部4个 骶部23个 尾部两侧合成1个奇N节,颈部,胸部,腰部,骶部,尾部,奇N节,(3)椎前N节,腹腔N节(2) 肠系膜上N节(1) 肠系膜下N节(1) 主动脉肾N节(2),位于脊柱前方,腹主A脏支 的根部,包括:,腹腔N节,肠系膜 上N节,肠系膜 下N节,主动脉肾N节,(4)交通支,白交通支,有髓的节前f,呈白色 连于T1L3脊N前支与相应的 交感干N节之间,灰交通支,无髓的节后f,色灰暗 连于交感干与31对脊N前支之间,脊N,灰交通支,白交通支,交感干N节,中间外侧核前根脊N干白交通支交感干,交感N节前f三种去向:,止于相应的椎旁N节并换元 在交感干内上行或下行后,终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N节。 (T1T6)中间外侧核的节前f,在交感干内上升至颈部, 在颈部椎旁N节换元; (T6T10)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至其它胸部交感N节换元; (T11L3)在交感干内下降,在腰骶部交感N节换元。 穿过椎旁节后,至椎前节换N元。,1、到相应的椎旁节换元,2、经相应椎旁节,在交感干 内上升或下降,3、借路经过椎旁节到 椎前节换元,白交通支,节前纤维三种去向,交感神经概观,椎前节,椎旁节,交感N节后f三种去向:,攀附动脉走行,在动脉外膜形成相应的N丛(如颈内、外动脉丛, 腹腔丛,肠系膜上丛等),并随动脉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由交感N节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脏器。,发自交感干N节的节后f经灰交通支返回脊N,随脊N分布至头颈部、 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等。31对脊N与交感干之间都有 灰交通支联系,脊N的分支一般都含有交感N节后f。,白交通支,1、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交感神经概观,3、内脏支,2、血管支缠绕动脉随之分布,节后纤维三种去向,2.交感神经的分布,(1)颈部,颈上N节 颈中N节 颈下N节,第1胸N节,颈胸N节 (星状N节),节后Nf的分布:,随8对颈N分布 形成A丛,随A分支分布 咽丛 心丛,(2)胸部,胸神经节位于肋骨小头的前方 每侧有1012个,随12对胸N分布 胸主动脉丛、食管丛、肺丛、心丛等 穿过第69胸N节的节前f,组成内脏大N 腹腔N节 穿过第1012胸N节的节前f,组成内脏小N 主A肾N节 内脏最小N,节后Nf的分布:,内脏大神经,内脏小神经,(3)腰部,有4对腰N节,(4)盆部,节后Nf的分布: 随5对腰N分布 腰内脏N,节后Nf的分布: 随骶尾N分布 盆丛,23对骶N节、1个奇N节,总结: 1.来自脊髓T1T5节段中间外侧核的节前f,更换神经元后, 其节后f支配头颈、胸腔器官和上肢血管、汗腺、竖毛肌。 2.来自脊髓T6T12节段中间外侧核的节前f,更换N元后, 其节后f支配肝、脾、肾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 3.来自脊髓L1L3节段中间外侧核的节前f,更换N元后, 其节后f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