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育率变化的原因分析.doc_第1页
关于生育率变化的原因分析.doc_第2页
关于生育率变化的原因分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生育率变化的原因分析引言: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让人非常震撼。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亿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2010年人口普查初次公报出来时,不少人疑问:“为什么不公布总和生育率数据,难道太低了不好意思公布?” 要维持人口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生育率(妇女人均生孩子数)需要维持在2.3。但所有客观调查(包括2000年人口普查、2005年1抽样调查)都显示,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3左右。一中国人口发展现状1971年,国务院恢复计划生育办公室,井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之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计划生育办公室和领导小组。计划生育成为我国既定的人口政策,其核心是通过控制每个家庭的生育孩子数,来达到控制全国人口过快增长的目的。1981年3月6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正是成立。随后,省、地、县及乡级计划生育组织相继成立,逐步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网络。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全面实行及政策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大,人口的出生率迅速下降。1990年以后,各种数据都表明我国计划生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人口迅猛增长的势头已经被有效控制。新世纪后,政府不断调整和改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控制生育率的力度一直没有松动,我国的生育水平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建国以来我国的生育水平变动轨迹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后到1970年代前,生育水平非常高;第二个阶段是1970年代,生育水平急剧下降;第三个阶段是1980年代,生育水平在离更替水平不远处徘徊;第四个阶段是1990年代至今,生育已经低于更替水平仍逐渐下降。(表一)表一 1991-2010年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年份TFR年份TFR年份TFR19911.6519971.4920031.4019921.5219981.4920041.4419931.5419991.4720051.3319941.6020001.2220061.3819951.4620011.3920101.4419961.5520021.38数据来源:2001-2004年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5年数据来源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杏资料;2006年数据来源于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数据来源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杳公告。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总和生育率时很低的。而我国总和生育率过低,同时我国老年化问题也很严重,这对我国来说,在很多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造成我国生育率过低的因素较多。二总和生育率过低的原因1.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得到了很好的控制,1980年代,我国生育水平在离更替水平处左右徘徊;1990年至今,生育已经低于更替水平仍逐渐下降。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策,它对我国近几十年人们的生育产生了很广泛深刻的影响,我国很多地域积极响应这一基本国策,只生育一个小孩,既是很多年轻夫妇想要生育更多的小孩,在我国严厉执行这一国策的坏境下,也不能生育。因此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是造成我国低生育率最大的因素。2.经济发展我国生育率降低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生产力进步的最明显体现。经济中GDP、人均GDP、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这四个因素对人口生育产生影响。对于我国社会来说,经济发展会导致人们思想观、价值观以及生育观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的提升,GDP、人均GDP大幅度的上涨,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我国城市化水平也越来越高。随之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加剧,人们的生活成本提高;其次,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增加,社会开始重视知识才能,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成本也不断的提高,加之现在学校高收费现象的加剧,很多人认识到了养孩子的成本过高,而选择少生、优生;再次,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国很多的传统生育观点被进一步打破,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观点很大程度上已不能影响人们的生育活动。3.女性受教育水平女性受教育水平会对她们的生育观产生很大的影响,女性的生育观对我国生育率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受教育水平高的妇女更容易理解并接受政府的人口政策, 愿意响应国家的号召。此外, 受教育水平高的女性因为接受的教育比较多,不再容易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更具有现代的婚姻观、家庭观和生育观, 并能认识到早生、多生对个人和家庭的不利影响, 自觉地少生优生,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也不断的提高,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大量晚婚晚育的现象。其次,受教育水平高的女性,广泛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有了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而她们一旦参加了工作,就必然会与她们从事的家务劳动及生儿育女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她们要么放弃自己的工作,要么少生育。而受教育程度高的妇女往往更喜欢利用年轻精力充沛的时候,学习知识以便于在社会生产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不可避免的减少了生儿育女的数量。因此, 受教育水平高的女性生育率将会稳定在较低的水上。4.节育措施的普及七十年代以来,我国提倡晚婚婚育,少生少育和独生子女政策,提供免费避孕措施,广泛宣传计划生育知识等使我国总和生育率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随着避孕和人工流产手段的普及, 更加促使了没有生育意愿的妇女生育率的下降。另外,生育意愿的偏好也会影响生育率,特别是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生育政策的限制和群众理想子女数本已较少,现在满足性别偏好的方式极有可能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 即从以前通过多生来满足性别偏好转变为通过胎儿性别选择及人工流产的方式来实现。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超计划生育,又可以避免非意愿性别的生育。可见,达到性别偏好实现方式的转变对生育率会起到抑制作用。结语:我们知道, 生育率的下降主要取决于婚姻及其年龄、避孕、人工流产和哺乳作用, 同时又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这种多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生育率下降是必然的结果,我国经济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到人民没有富起来,而我国人口老年化已严重的地步。因此我国分析造成生育率过低的因素,努力减少这些因素对我国生育率的影响,提高我国的生育率已是迫在眉睫的事。希望我国尽快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高我国的生育率。1赵维祥.超低生育率现象及其影响研究, 2012年5月2朱峰.台湾生育转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生产力对生育率的影响作用,2009年3饶克勤、陈育德、陈晓章.婴儿死亡率水平对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