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诗词创作赏析.doc_第1页
古代女性诗词创作赏析.doc_第2页
古代女性诗词创作赏析.doc_第3页
古代女性诗词创作赏析.doc_第4页
古代女性诗词创作赏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女性诗词创作赏析 女性的文学创作才能,决不比男人差。但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压制下,多少有才华的女子被隐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下。尽管如此,也不能使有才华的女子完全绝迹,女性中总有人要冲破“无才便是德”这张罗网,表现出各个方面的才能,包括文学创作方面的才能。“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拨开历史的封尘,伴同时光的回转,依然能目睹她们鲜活的面容,聆听她们心灵的怦动。人们仿佛能听到她们诉说着遗留在历史边缘的爱与恨,情与泪,内心的涌动与激荡。 一:惜春总怕花开早 古代的女子由于受到各种限制,生活范围狭小,大多被排斥在重大的社会活动之外。女子要走出家门,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学习,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征战就是典型的例子。因而女子们只能在闺门之内感受着时光的变迁,应和着鸟鸣虫吟,流连着春花秋月,感叹着青春易逝。故而对花的爱惜、对春的怜惜就成了古代才媛们共同吟唱的主题了。 楼外重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杜鹃鸟),便做无情,莫也愁人意。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宋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这是一首写得非常出色的惜春词。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巧妙地将春天、重杨、柳絮拟人化,把自己内心的情思倾注到大自然的万物中去。楼外千万缕的杨柳垂条,随风起舞,仿佛和自己惜春的心情一样,想留住春天。可是春天只停留片刻,还是要匆匆离去。柳条无法把春留住,而痴情的柳絮便发挥出随风飞扬的本事,悄悄尾随着春光,看看它究竟到何处去。这形象动人的比拟非常微妙又十分含蓄地透露作者对春的消逝的无限惋惜之情。留春不住,只好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形象地写出春天在风雨潇潇之下悄悄离去,流露了女词人无限惆怅抑郁的情绪。再来看一下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篇小令,一共才六句,好似一幅图画,且还有对话。九百年前的女词人能自编自导,在如此简洁的描述中蕴含丰富的情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一晚上的风吹雨打使得女词人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赖以排遣,酒喝多了,觉也睡得浓了,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未为梦隔,拥衾起来,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这时,听得外间的侍女在启户卷帘,一日之计已开始。便急忙问她说:“海棠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答:还好还好,一夜又是风又是雨,可海棠一点也没动。女主人听了叹道:“傻孩子,你可知道么?你再仔细看难道看不出那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一番花信五更风,那管春霄梦未终。 起傍芳丛频检点,夜未曾否损深红? 清胡慎仪早起 在这首诗里,诗人忽然听到了花信风的到来,内心就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尽管春夜未尽,梦未终,也赶快起来,到花从中频频查看,究竟昨夜开的花是否被摧残了。 从以上诗词中可看出,女诗人们对花如此钟爱,为花憎风恨雨,所为者何?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了女子对生活眷恋的情感,然更重要的是伤花即伤春,也就是感叹青春年华的易逝,惜春也就是想留住自己的青春年华。有道是,风雨葬花,如葬美人,如葬芳春,凡一切美好事物年华,都在此一痛惜情怀之内。无怪乎她们要发出“请从今,秉烛看花,切莫待,花枝老”(清徐灿水龙吟)的感叹了。 古代士大夫们对花也钟爱有加,相比而言,男性笔下的花会使人想起某种艳情的意味。在他们的笔下,花即女子,女子也即花,所谓“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在士大夫心中,人间的繁花仿佛是造化专为男人创造的另一种女性,它陪衬烘托了女人的美色,同时还补充了男人企图从女人身上得到,而实际上并不具备的理想美”所以男人吟花是为风月,女人爱花是爱自己,感同身受,感情真挚。 二:为伊消得人憔悴 常言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古往今来,博取功名,为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这些宏伟大业是男人的专利,而完全依附于男性的古代妇女,爱情的命运就是她们的根本命运。女人与男人的根本区别是女人可以只为“情”而活,女子的一生最大愿望是找到一个如意情郎君。所谓“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唐鱼玄机赠邻女),而一旦成婚之后,男人成了女人生命中的全部了。思念在外或求学或征战或游玩或为仕的丈夫也成了才媛们常谈常新的话题了。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唐陈玉兰寄夫 诗的文字浅显易懂,表达的感情异常真挚而深沉。全诗突出一个“忧”字,由西风吹而感到凉意,由凉意而担忧丈夫寒冷,由寒冷而挂念所寄出去的寒衣是否已收到,在写信时,“一行书信千行泪”,对丈夫的深情和忧心,完全交织在一起,扣击读者的心弦。 好男儿志在四方,有时也不免心在四方,所以在家的女子除了担心丈夫在外的衣食住行外,恐怕更深一层担心的是丈夫在外做什么。“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丈夫是否会移情别恋,拈花惹草呢?唐代薛媛的写真寄外,通过动态和静态的结合描写,绘出了她思念远出不归的丈夫的百结愁肠:“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已惊颜索莫(神气沮丧的样子),渐觉鬓凋残(稀疏衰弱)。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愿君浑(全)忘却,时展图画看。”好一个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感情如此深沉、凝重、细致、百折千回,强烈地扣击着读者的心弦。据说薛媛的丈夫南楚材游于陈 、颖一带,常出入于颖州牧之家,迷恋其女,长期不给家里去信,打算抛弃薛媛,薛媛画了一幅自画像并题此诗寄给了楚材,楚材看后,顿生悔意,才归家与妻白头到老。 类这类题材还有宋上庠士人妻寄鞋袜其中“好将稳步青云上,莫向平康漫惹尘”是希望丈夫在外好好求学显贵,不要在繁华的京城里浪迹于歌楼妓馆。看来不管是“士有百行,女唯四德”的古代,还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当代,女子对丈夫的担忧如出一辙。她们都恨不能“安得身轻如燕子,随风容易到君旁”(南宋黄氏感怀)。要说这两种担心都没有,只是用闲心来思念丈夫的也不乏其人。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醉花阴、武陵春,明代沈宣修的望江南暮秋等等都是佳作。其中李清照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还成为千古名句了。 别郎容易见郎难。几何般,懒临鸾(镜子)。憔悴容仪,陡觉缕衣宽。门外红梅将谢也,谁信道,不曾看? 晓妆楼上望长安。怯轻寒,莫凭栏。嫌怕东风,吹恨上眉端。为报归期须及早,休误妾、一春闲。 -宋魏玩江神子春恨 这是作者给丈夫寄的一首词,上阕写思郎折磨身躯之苦,下片写盼郎郎不归之怨。此词别具一格,先思后怨,先蓄后放,思怨交织,无限伤心。“懒临鸾”表现为思郎而百无聊赖。“憔悴容仪”、“缕衣宽”都是为思郎而造成,易使人想起李易安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类的句子。“红梅将谢”写惜春而无心赏春,连近在门前的红梅,从它盛开到将谢,也不曾去看过一眼,写得含蓄委婉,可见其思郎之苦。下阕着眼“望”仍然是表现思,从思引出怨。“怯”、“嫌怕”、“吹恨”一连串的对景物的感受。表示“恨”。接着写怨春风不报归期,还不知道“郎”归不归,情绪惘然。最后“休误妾、一春闲”句,恐其误了青春。其怨恨之情一泻无遗,点明“春恨”这一主题。对丈夫的思念,对爱情的坚贞、专一是连在一起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息夫人曾在大车中就发出了“ 谷(活着)则同室,死则同穴”的爱情誓言,可谓感天动地。南朝宋时,鲍令晖也有“容华一朝改,惟余心不变”(古意赠今人)的话送给远征在外的丈夫。要说感情最热烈,词情最浓艳,令无数红颜羡慕不已的当数元代的管道升。她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赵孟頫之妻。当时管道升已四十有余,赵孟頫想娶妾,写一首词窥探夫人的意思:“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尔年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管道升做了一首我侬词回答他: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如火! 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gu)(棺材的外套)! 这首近似大白话的词无疑给赵孟頫当头一棒。以情动人,诙谐有趣,自然效果极佳。赵孟頫放弃了娶妾的念头。这对那些尤其是现在意欲抛却年老色衰的糟糠之妻的人来说,应该读之有愧色矣! 三:巾帼亦有须眉志 古女子由于生活范围的狭囿,视野不开阔,似乎写出来的词总限于离愁别恨、夏虫春草、花香雨声之类。也就是历代评论者评论的所谓“闺阁习气”或“浅弱”。不难看出,与之相对的正是男性风格,如典雅高贵,或如现在人所乐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刻的社会意义”,但“这种评价的根据是男性中心的批评标准,它只强调女诗人不能那样做诗,而没有解释她们何以那样做诗”。如果换一个角度,把被视为缺点的倾向视为闺秀诗的特征,如果暂且不提优劣之分,而只着眼于男女诗作的不同之处,我们也许会发现,即使是受重重禁锢之下的古代才媛,也不都是“终日凝眸”、“泪眼问花”的闲愁者,透过她们的诗作,同样也可以看到内心深处对不合理制度的诘难、对命运的抗争,及对国家的一片拳拳挚爱之心。 不满自己的婚姻,敢于大胆地抨击,这是才媛们首先向不合理制度发出的第一个诘难。汉代班婕妤的怨歌行可说是封建时代女子悲剧命运的一面镜子。 新裂(裁剪)齐纨素(齐地产的细娟),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常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qi)笥(s)(足制的小箱子)中,恩情中道绝。 作者用合欢扇来象征自己,以“合欢扇”的命运来象征自己的命运,在热天,合欢扇有“动摇微风发”的用处,因而受到“常入君怀袖”的恩宠;可是,当秋节一到,它被抛进“箧笥”里了,与主人的情分断了。君王的喜好就是女子的命运,班婕妤的遭遇可谓是千千万万妇女命运的写照。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都为大家熟知,陆游的钗头凤历来被文学史家誉为“脍炙人口的佳作”,而唐婉酬答陆游的钗头凤其艺术价值似比陆游的更高,更能激起读者的感情波澜。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孤独)。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唐婉大胆直抒了内心的积郁,又那样艺术地描绘出了不能告人的心理活动。自己本是个多情女子,却被骤雨摧残,悲愤难平,心事万千,向谁诉说呢?只能凭栏独语,暗自饮泣,从心底发出无限的哀叹“难!难!难!”,眼前的现实已是男娶女嫁,各在一方,但自己却仍然爱恋前夫,而此情又不能表露,只好在人前“咽泪妆欢”竭力“瞒!瞒!瞒!”这是何等难言的痛苦啊! 此诗写得凄楚哀伤,令人柔肠寸断,难咽茶饭,可以说是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对女子自己身为女子却不能享受与男性同等的权力表示不满、愤满乃至控诉是才媛们向不合理制度发出的第二个诘难。“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吟月更吟风”(朱淑真自责)便是对这种制度的无声抗议。女子并不是没才,而是压迫使才发挥不出来。她们也想与男儿一样求功名,比高下。“勿谓好功名,名媛亦不免”(唐 夏伊兰偶成)。“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唐 鱼玄机游崇贞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外)。女诗人提出了从未提出过的问题:怀才不遇。尽管这个问题对于广大妇女并不存在,但它至少说明,女子一旦在男性独享的领域得到尝试的机会,她就有可能产生新的要求,这正是觉醒的始兆。随着时代的发展,才媛们渐渐从不满变成了愤懑、再转为发怒了,从而表现出了冲破一切的大胆与无所顾忌的洒脱了。 闺阁沉埋十数年,不能身贵不能仙。读书每羡班超志,把酒长吟李白篇。 怀壮志,欲冲天,木兰崇嘏(女扮男装为吏的女子)事无缘,玉堂金马(指代为官)生无分(缘分),好把心情付梦诠(指写作繁华梦)。 -清 王筠鹧鸪天 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沉埋”于“闺阁”的极端不满。生不能象男子一样去建功扬名,死也不能成仙升天,这是对桎梏女性的社会和世俗的愤懑。喜欢读书的王筠,常被班超投笔从戎的壮举,以及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情所吸引,痛惜自己身为妇女,不能象他们那样施展自己的报复。下篇写自己即使满怀冲天的壮志,也无缘象木兰那样女扮男妆驰骋疆场或者象崇嘏那样进身役吏,与男子为伍。既然为官为宦无缘分,与其在痛等中消磨青春,倒不如把自己的青春都投入到创作繁华梦一剧中,替数千年来与自己一样沉埋闺阁的妇女们宣泄不平。这首词强烈地表现了作者愤世疾俗的思想,以及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这种为女性的不平而呐喊,在古代女性诗词中是不可多得的。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身受重重限制,心受重重禁锢的古代才媛,虽然外不能杀敌报效国家,内不能为官造福百姓,但她们仍有着一颗心系百姓心系天下的拳拳之心,虽然幽怨,甚至无人回应,但却感天动地,足令须眉男儿汗颜不已。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人是男儿? 宋花蕊夫人述亡国诗 五代后主蜀主孟昶入蜀降宋后,他的妃子花蕊夫人被充入后宫,宋太祖赵匡胤见她貌美而且有诗情,很宠爱她。但她始终不忘蜀国。宋太祖问她,蜀国被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她立即吟了这首诗做答,诗中表现了她不甘亡国的感情,在感叹自己无力的同时,用直率的语言谴责十四万战士不战而降,责骂他们没有一个象男子汉,简直替妇女叹了一口千百年来压在心头的闷气! 京洛烟尘弃不收,西湖台阁做金瓯(u)(国土)。 流连秋色还春色,歌咏杭州胜汴洲。 自愿苟安增币帛,谁抒孤愤报仇雠(chu)(仇敌)。 栖霞岭畔将军墓(岳飞墓),只有南枝记旧邱。(坟墓) 清毛秀惠钱塘怀古 作者是生活在满族人统治的清朝,显然她是借古讽今。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占领了北方大片领土,汴京沦陷。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被俘。公元1127年,赵构(徽宗的儿子)偏安南方,在杭州建立了南宋朝廷,诗中直言不讳地斥责南宋统治者,指出他们不思恢复被敌人蹂躏的北方领土,却在杭州过着醉先梦死的生活。“谁抒孤愤报仇雠”句,对以宋高宗赵构为首的南宋统治者作了一针见血的揭露,他们迷恋西湖的湖光山色,连父仇也不报了,但是广大的人民还时时不忘抗金英雄岳飞将军!两相对照,何等鲜明!作为一个普通妇女,有如此见识,如此关心国家大事,实为可贵。 同时代李清照的绝句大家都熟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充分表现了她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成了不同凡响,高视诗坛的千古绝唱。清代松江徐氏女作咏岳墓仅存两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便可雄视千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代“鉴湖女侠”秋瑾,她所作了大量诗词大都是抒发政治抱负,充满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对酒)。这气势何等之磅礴!格调何等之轩昂!她作为封建时代末期从闺阁中走出来的一名闺秀,竟有如此凌云壮志,如此献身精神,并能像她壮烈的一生一样,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凝成如此激动人心的爱国诗篇。怎么不让女子钦羡,让须眉汗颜! 以上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古代女性诗词创作方面的一些特色。可以看出“女子无才便是德”只不过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充满欺骗性的、杀人不见血的谎话。我们可以看到才媛的创作才能的确不比男性差,她们具有才情,诗情,更具风情。如果不是封建压制,两千多年的文坛诗坛,会有更多的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