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好榜样”的背后.doc_第1页
“学习雷锋好榜样”的背后.doc_第2页
“学习雷锋好榜样”的背后.doc_第3页
“学习雷锋好榜样”的背后.doc_第4页
“学习雷锋好榜样”的背后.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雷锋好榜样”的背后转载自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教授 张红每年的三月前后,一个人的名字都会被反复提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穿越时代的精神符号,这个人就是雷锋。从1963年到2012年,学习雷锋在各个时期都成为紧扣时代主题的社会运动,在半个世纪的岁月里,雷锋这个普通的中国士兵已经逐渐演化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政治和道德模型。雷锋研究者、曾发表论文雷锋的媒体宣传与时代变革的吴海刚认为:尽管雷锋精神一再被解读和建构,在不同的年代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但学习雷锋的功能不外乎有三个:其一是政治运动的风向标,其二是构建或者维护政治权威的工具,其三是社会风气的调解杠杆。这一点也在官方文件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中得到了证实。学习雷锋的价值和功能被概括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然而,与以往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学雷锋活动相比较而言,这次的学雷锋也伴随着不少质疑的声音。在笔者看来,这是迅速掀起的“雷锋热”现象背后的冷思考,体现了非常可贵的理性精神。质疑或争论的焦点在于两个问题:其一是学习雷锋的内容,雷锋精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是否能够被无限“挖掘”和“赋予”?其二是学习雷锋的形式问题,究竟应该怎样学雷锋?是行政推动地学还是民间自愿地学?学习雷锋究竟是一种完善人格的自我提升还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活动50年来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遭遇到几次冷热。有意思的是,每当社会心态出现混沌或者不明朗时,雷锋精神总是被高调提起,雷锋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英雄,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贴上不同的标签。在官方语境里,雷锋的形象和精神经历了几次变迁。“无产阶级战士雷锋”和“共产主义道德标兵雷锋”。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醒目的雷锋形象。雷锋精神的内涵在“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曾经流行全国的歌曲中体现得最为鲜明。雷锋精神突出的表现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品格”和“愿做革命螺丝钉”的精神。学习雷锋最重要的表现是“毛主席的教导记心上”,服从集体和革命的需要,随时舍弃个人利益的行为。雷锋在驾驶室内学习毛泽东选集的照片成为流传于世的雷锋照片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张。“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一句话。应该说,此时的雷锋精神,政治符号的意义大于道德的意义。“为人民服务的榜样”和“平凡而伟大的好人”。这是雷锋贯穿于上世纪80年代的形象,暗示了雷锋精神作为道德教化的意义开始逐渐显现。雷锋精神中的“钉子”精神得到了新的阐发,被定义为“勤奋学习科学文化技术,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与此同时,“爱憎分明不忘本”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维护社会公德,培养文明行为,注重品德修养”。学习雷锋的行为和“文明礼貌月”、“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这是为了适应逐步开展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提高国民素养而作出的适应。“岗位奉献的模范和志愿者”。1990年3月,关于雷锋精神的社论再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雷锋精神被定义为:“一种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合,其核心是共产主义精神。”由此出现了学雷锋指导思想的变化:钉子精神被解读为:“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雷锋精神所包含的价值理念是“立足本职,忠于职守”。于是“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开始成为学雷锋的重要形式,同时涌现出像李素丽、徐虎这样岗位学雷锋的新时期标兵。对于青少年学生,“学雷锋精神,做四有新人”是那个时期最响亮的口号。上世纪90年代后期,雷锋精神开始跟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学习雷锋最重要的举动是坚持社会公益服务。2000年,共青团中央把每年的3月5日确立为“中国志愿者日”。进入新世纪以来,雷锋的形象开始复杂化和多元化,最重要的体现是雷锋不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神”,开始走下神坛,变得平民、亲和甚至时尚。雷锋的真实形象开始还原,参与建构雷锋形象的除了官方话语体系,还有知识分子话语体系和民间话语体系。一系列幕后的资料走上前台,关于雷锋的“奢侈品”毛料裤子、皮夹克、瑞士英格表,雷锋骑摩托车的照片开始公开。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到2006年间,关于雷锋的著作大概出了七八本之多,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是师永刚和刘琼雄编著的雷锋 19401962,这本书用大量翔实的资料和图片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雷锋,雷锋从“可敬”走向了“可亲”。雷锋甚至成了一个时尚符号,以雷锋为标志的商品,以雷锋为主题的游戏都现身网络,雷锋被不同程度地娱乐化和时尚化。这个阶段的尴尬事实是雷锋形象的热和学雷锋活动的冷形成了鲜明对比。雷锋精神过时了吗?成为许多人心头一个大大的问号。面对道德滑坡,人情冷漠,许多人也开始怀念雷锋和呼唤雷锋。在这次学雷锋的话语体系中,雷锋精神在继承和发扬以往定义的基础上,为了符合时代特征,又一次得到了新的阐发。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增加了“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这一条。针对这种现象,学者应学俊在“学雷锋”是怎样成为一个问题的?提出了质疑和批评:“雷锋具有怎么样的精神、品质那是客观存在,能够随便赋予时代气息的元素吗?为了说明没有过时就勉强地自圆其说,这有违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毫无疑问,雷锋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助人为乐都是无争议的,但创新精神出自何处?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郭明义的事迹在人民日报上刊登时的标题就是郭明义30年学雷锋的启示:公民道德的高度和力量。这种联系明显有牵强之处,雷锋精神是一种完全利他的高标精神,志愿精神是一种价值理性,是在“利己”基础上“利他”而达到一种互惠,是一种完全尊重个体选择的生活方式。另外,雷锋精神中那些代表特殊时期的意识形态的内容和大公无私的精神与公民道德精神讲求权利意识、个体权利也是有冲突的。我们不能为了学雷锋,就无限诠释和建构雷锋。关于学雷锋活动的另外一个疑问是怎样学雷锋的问题。从上世纪60年代到今天,学雷锋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一种个体自愿行为,而是由官方组织,借助行政力量实现的一种任务。在新一轮学雷锋高潮中,力度最大和最为瞩目的是雷锋的故乡长沙的举动:要求百万中小学生续写雷锋日记, 成立学雷锋指导处,对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子女升学、住房保障等方面予以照顾。学雷锋不仅成为一种硬性的任务,同时被异化为利益驱动下的行为,这恐怕是与学雷锋的本意背道而驰的做法。50年学雷锋中,最为国人诟病的就是“形式化”和“运动化”。关于前者,曾有人戏谑过:每年一到了三月,老奶奶就变得异常紧俏,不够用。因为她们都不敢上街,只要一站在路口,就会有一群少先队员冲过来将其架过马路。老大爷都不敢开门,一天光接待打扫卫生的就有十几拨之多。关于后者,那句著名的“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就是明证。这是黑色幽默为载体的深刻讽刺。也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学雷锋不仅仅是个态度问题,还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广为流传的歌曲再清楚不过地指出了学雷锋在执行方式上属于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榜样教育法”。榜样教育法是有其内在机制的:哲学依据是个体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及主观能动性,心理学依据是模仿心理机制。榜样教育法之所以富有成效,根源在于客观事物发展不平衡性与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所特有的自我反思性及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以共同构筑的生活世界为基础,通过人所特有的社会心理特征模仿心理,榜样示范活动与学习者的行动之间达到一种动态均衡。个体间的差异性能否激活学习者的自我反思和主观能动性必须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之上榜样与学习者共同构筑的共同生活世界。传统榜样教育法中,共同生活世界的构筑成为其生效的内在根据;而在传统社会生活向现代社会生活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共同生活世界的缺失而无法构成这种内在张力从而使得榜样教育的效果弱化。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学习雷锋好榜样最为鼎盛的年代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一代成长起来的人们对雷锋生活开始变得陌生起来,由于失去了共同生活世界的基础,学雷锋活动开始遇冷。根据观察学习理论,榜样教育的发生过程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来获得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通过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生过程和动机过程形成行为意识。行为模仿的水平分为四个层级:首先是直接模仿,复制其行为;其次是综合多次所见的行为,形成自己的行为,称之为综合模仿;再然后是象征模仿,模仿行为所代表的意义;最后是抽象模仿,模仿的是行为原则而非具体行为。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上个世纪70年代雷锋体日记和作文的流行,80年代做好事形式的雷同等等,都处于直接模仿的水平,这也是形式化产生的主要原因。90年代以后开始出现综合模仿和象征模仿,如奉献精神,在本次活动中,学雷锋被要求建立常态化的机制,但各地纷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