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doc_第1页
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doc_第2页
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doc_第3页
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doc_第4页
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亚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第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阅读下列改革措施,据此判断它们共同的历史意义时间改革措施管仲在齐国改革(公元前七世纪中期)相地而衰征鲁宣公改革(公元前594年)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商鞅变法(公元前四世纪中期)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A直接瓦解了分封制 B土地私有权得到了诸侯国法律承认 C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为争霸、兼并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庄子的“齐物”观点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3、“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宋 B元 C明 D清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沿袭和完善,观察下图判断该图所反映的行政区划属于哪一朝代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5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颁布于1936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6、1852年,英国人米契尔描述中国:“在收获完毕以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10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以粗布而论,我们是没有任何希望与之竞争的。”他试图说明的是A.中国人习惯了节俭的生活 B.中国的家庭手工业主要从事棉纺织C.中国棉布的生产成本低廉 D.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对英国工业品的顽强抵制7、英国史学家约翰在谈到古希腊政治文明时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以下关于古希腊政治文明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近代英国的制度创新借鉴了古希腊的政体形式C.主权在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基本特征D.古希腊雅典民主选举原则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8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所承担的最根本的历史使命是A、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B、推翻封建势力和完成国家统一C、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9、洛克认为:“富有并不在于有多少黄金和白银,而在于比其他国家和邻国多多少白银,而谁能控制贸易,谁就能获得更多的金银。”这种经济思想是A工业革命前的主流思想 B工业革命后的主流思想C罗斯福新政后的主流思想 D冷战结束后的主流思想10、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11、右图片说明了A.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 B.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C.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劳动的强度 D.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12、20世纪30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什么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此段材料不能用来说明 A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在西风东渐中存在着地区差异B上海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在近代中国往往开风气之先C近代以来中国东西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内地仍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D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和所处社会环境有关1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从1919年开始已酝酿了30年),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这说明A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传入中国C中美政治理念趋向相互认同 D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视野14、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共和革命作为革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它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纪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据此,康有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应该是A恢复传统价值观 B引进西方价值观 C实行专制政体 D实行民主革命15、1834年,英国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的受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食,因劳动繁重,贫民称救济院为“巴士底狱”。这反映出:英国工业化初期的社会贫富差别巨大 大量的贫困者有好逸恶劳的倾向追求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现象严重 政府通过立法来解决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贫困问题A. B. C. D. 1620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机遇,其含义是A、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B、各国乘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C、更多运用科技成就,榨取相对剩余价值 D、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17、下图为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79年列出的课程计划。该课程( )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重在培养翻译人才 要求学生文理兼修 注重近代思想启蒙A B C D18、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19、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人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一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上述改变A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 B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C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20、“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在这个新的全球世界里为什么美国像是水中之鱼?” 针对全球化浪潮中的疑问,有学者这样回应:“美国是一条非常大的鱼,在全球化的水中轻松地游着,居于支配地位。”这表明A.全球化就是美国化,美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无所不能B.在全球化浪潮中,美国在综合实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C.在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利益可言D.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超级大国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21读晚商文化分布示意图,据此图可知晚商时期的青铜铸造A是该时期文化遗址的共同特征 B遗址分布和政治中心分布一致C主要集中于黄河与长江流域 D随着商朝灭亡而衰落22、“中国加入世贸,就好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23、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时期主题词“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赶英超美“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十五”(2001-2005)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B.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24、“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谥号的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问,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判断“曹操墓真伪”的基本依据应该是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C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情况相结合 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25、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作者马汉麟在该书中写道:“姓名、礼俗、宗法这是社会一系的内容。明星固然耀眼,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却是广大民众。”据此可以得知他强调研究A.物质文明 B.社会文明 C.政治文明 D.精神文明三亚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第卷 (选择题 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盖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材料二 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 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郭沫若全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4分)(2)据材料三,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史观和方法。(4分)27(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太祖初渡江,颇有重典,命(李善长)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明史刑法志太祖平武昌,即议律令,十二月书成。凡为令一百四十五条,律二百八十五条。明史李善长传材料二 1804年制定的法国民法典,就继承了法学阶梯的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体例;而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则是以学说汇纂为蓝本的,形成了总则、债法、物法、亲属法、继承法。法、德两国的民法体系,又为瑞士、意大利、丹麦、日本等众多国家直接或间接的加以仿效。(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对明朝产生的影响。(2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罗马法与近代西方国家法典的关系,并结合史实指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法制建设的态度。(4分)材料三 前苏联、新中国、旧中国法律体系构成比较序号前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以前的旧中国1国家法宪法与宪法相关法宪法2行政法行政法行政法3劳动法社会法4土地法经济法5集体农庄法6财政预算法7家庭法8民法民法商法民法9刑法刑法刑法10诉讼法诉讼与非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特点。(2分)28(10分) 下列是一组有关中国古代对商业(或商人)认识及政策的材料: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商鞅为政,奖励耕战,实施了一系列重农抑商措施,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汉高祖刘邦“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这样认识政府和商人和商业的关系“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并要把主张盐铁官营,剥夺商人的桑弘羊油烹以谢天下;北宋时,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考试,南宋时,富商“榜下捉婿”成为风习;明武宗下令“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王阳明“士农以其尽心于修治具养者,而利器通货犹其士与农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雍正帝:“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请回答:(1)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社会对商业发展的认识。(5分)(2)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5分)29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美国人所说的石油时代,大约开始于1860年洛克菲勒公司就显出很多商业的技巧。他们掌握了供输油用的铁路、运河航线:因此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地对生产课税南方开发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的前身一一这些冒险家,对独立生产者进行凶恶的斗争。在这一方面,他们不择任何手段:武装袭击、炸毁工场和工厂、放火焚烧油井,无所不用。结果查明,宾西法尼亚铁路局用特惠的运费帮助该公司。独立生产者则须支付加倍的石油运费;而这超额运费的50%又归入石油公司的腰包在敷设了输送石油到油车或油船的地下油管后,类似的行径更变本加厉。这种输油管落在石油托拉斯手里;独立石油生产者组成辛迪加来敷设新油管。这时南方开发公司组织一帮流氓,发给手枪和机枪来对付那些铺管的挖土工人,并把钩子发给这些流氓采掘出埋在地下的管道,甚至使用大炮在把石油生产抢到手后,石油托拉斯赶快又把枷锁加在零售商头上。为了迫使零售商只卖美孚石油公司的石油,公司压低油价,把油售给他们的竞争者;假如还达不到目的,公司就在这批顽固商人的店旁开设支店,把所有货都按低价出售,直到把对方弄到完全破产为止。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材料二 我们必须推进我国工业。我们必须以尽快的速度扩大我国工业,把工人数量增加一两倍。我们必须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而且愈快愈好。但是要做到这一切,就需要大宗的资本。积累的道路很多,其中必须指出的主要道路至少有下列几条:第一,为了把国内余资首先用在工业的需要上,必须不让它分散,而让它集合到我们合作社的和国营的信贷机构中,同时要采用发行国内公债的办法第二,必须严密地堵塞一切使国内部分余资流入私人资本的腰包因而损及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和漏洞第三,为了企业折旧、扩大企业和进一步发展企业,必须在工业本身,在工业每个部门中,积存一定的储备第四,国家手中必须积存为防备国家遭受任何意外(歉收),为滋养工业、扶植农业、发展文化等等所必需的一定后备。 斯大林全集第八卷(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苏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资本积累的异同?(4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两种不同方式积累工业资本的主要经济原因。(4分)(3)简要评价两种资本积累的途径。(4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早在17世纪初,欧洲人就开始有组织地向北美移民。但在十七八世纪,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移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