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汉语中的敬称的文献综述 学 生:周柳柳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指导教师:谢荣娥 长江大学文学院 中国是礼仪之邦,重礼是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而且我们将继续把中国的礼仪文化发扬光大。何为“礼”,礼记曲礼上云:“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就是说在交际中,要用谦卑的词语来指称自己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用尊敬的词语来指称对方或他人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谦词和敬词。敬称和谦称出现在中国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王珏曾经在古汉语委婉语的等级色彩指出原因如下:“第一,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皇权尤其至高无止。第二,古汉语委碗语既可通过自身显示交际者的社会千级;又可通过它使用中的不对称现象显示交际者的社会等级。第三,古汉语委婉语既在修辞止显示着交际双方的不同语言等级;又在交往中显示着交际者的社会等级。” 【1】 一、关于常用敬称词的研究。敬称都是用来称呼别人,因此敬称是没有第一人称的,一些学者曾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1、关于“您”、“您们”等第二人称。“您”字作为敬称并非在有了语言之初就出现了,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建等级制度的日益森严而逐渐出现的。关于第二人称代词敬称形式“您”的来源有两种意见,其一是黄晓雪在敬称形式“您”的来源中提到:“(一)王力先生认为是从近代汉语(金元时代)的恁、您发展而来;(二)吕叔湘先生认为您是你老(你老人家)的合音,是你老脱落了老字元音,只剩下l,而汉语没有-l,就转成发音部位相同的-n。”【2】张巨龄在从“您”字敬称起于何时说开去指出:“吕叔湘先生早在60多年前就已撰文做过详尽的分析。他指出,金元时代的您作为敬称使用,有五种情况:一是父与子语,如知远闻言,只见眼泪汪汪向承义道:您不须去,您若去时,两个舅舅必用计谋陷害(见五代史平话);二是翁与媳语,如惹大个东大岳耶耶,它闲管您肚皮里娃娃(见元杂剧);三是夫与妻语,如喜色满腮,知远从头一一开解:您儿见在,三娘且请放怀(见刘知远传诸宫调);四是与使女语,如张生闻语速开门,连问:管是恁姐姐使来唦(见董解元西厢记);五是与敌人语,如指彦威:听吾语存仁义交您归去。”【3】由上可见,“您”字作为敬称始于金元时代。您”是第二人称代词,表尊称或敬称,这在现代汉语语法学界已取得共识。但在它的复数形式问题上却分歧很大,没有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关于“您”的复数形式问题,众说纷纭,纵观各家之言,武金锋在其文章“您”的复数形式研究机述中概括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四点:“(1)认为您只用于单数,没有复数形式。(2)认为您既可用于单数,又可用于复数,即单复数合二为一。(3)认为您在口语里没有复数形式,您们一词只在书面语中出现。 (4)认为您的复数形式就是您们,不论口语还是书面语。【4】关于第二人称的复数形式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定论,但是关于“您们”一词作为第二人称的复数形式一直没有得到普遍的肯定,因为在我们日常的口语和书面语中并不习惯使用“您们”。所以第二人称的复数形式没有确定的说法。2、关于第三人称的敬称形式。第三人称的敬称比起第二人称来说要丰富很多,并且在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可以很明确的通过听别人的称呼语而得出对华人之间的身份、年龄等信息,这也正是汉语博大精深之所在。敬称是表示恭敬、尊敬的称谓,完全符合顾曰国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提出的 “贬己尊人”原则中的“尊人”。“抬”和“尊”指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具体有如下见解:(1)令关于“令”字,张广飞在尊称和谦称一文中指出:在第三人称中称呼别人时大多会用到“令”这个词。令尊、令严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令堂、令慈是对别人毋亲的尊称;令正是对别人妻子的尊称;令兄、令弟、令姐是对别人兄弟姐;令郎、令爱是对别人儿子女儿的尊称。“令”字是对他人亲属称谓的一个敬词。对别人的亲属称谓上加上“令”字后,“令”之前就不能再加“你或您”字。如:“你令郎”、“你令正”都不可以。在别人面前谈起自己的亲属,也不能加“令”字。【5】同时吴小如在“家”“令”“舍”及其他这篇文章中写到:称呼对方的亲属,一般都用“令”字打头。如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对自己的父亲也可称“家严”,死则称“先严”),称对方的母亲为“令堂”(对自己的母亲也可称“家慈”,死则称“先慈”),以及令兄、令姐、令叔父、令姑母等。至于对方其他的人,我们一般不予区分是否健在还是已故,因此“令先”的说法似乎不宜类推,至少我没有听过“令先堂”“令先弟”这样的称呼。【6】郭灿金、张召鹏认为:“先”是指已经去世的人。“先母”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母亲时所用的敬词,即“我的已经逝世的母亲”,因此,“先母”必须是第一人称用语。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使用这个词语。不论出于多么敬重的心情,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都是不能使用“先母”这个称呼的。“先父”的使用与此相同。对此不可不慎。【7】(2)尊关于“尊”字,李亮在从古汉语敬谦称解读礼貌原则这篇文章中归纳了“尊”的用法:“尊”有尊贵、高贵之义,用在相关的词前敬称听者或与听者相关的人或事。尊阃、尊嫂、尊阁、尊正、尊夫人都是敬称对方的妻子;尊称听者的意见为尊命;尊仪、尊颜敬称听者的仪容等。【8】(3)贵关于“贵”字,李亮在从古汉语敬谦称解读礼貌原则中对其做出如下解释:“贵”有尊贵之义,用在相关的词前敬称听者或与听者有关的事。【9】(4)高关于“高”字,李亮在从古汉语敬谦称解读礼貌原则对“高”字做出了解释:用于称呼听者的事物。称听者的见解为高见;称老人的年龄为高龄或高寿。【10】。(5)老晋家泉在其文章汉语中的敬称“老”“老”中就这个问题做出了精确的论述:由于中国人有姓有名还有字或号,所以“X老”或“XX老”的称呼也就有了不同的方式。学者们一般认为是:、姓+老。例如张寿康文章丛谈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今年秋天,我去拜望叶圣陶先生,同叶老谈起记金华的两个岩洞的写作。叶老着重谈了写景状物的文字,要重视“拿起笔来之前”的工作。【11】、姓+名的第一字+老。二、姓+名的第一字+老。例如修辞学习中有这样一个例子:陈望老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12】以上两例把陈望道、叶圣陶的姓和名的第一个字取出,再称“老”。这样尊称,应用的范围较小,也适用于德高望重的少数人。、姓+字或号的第一字+老。例如周恩来选集下卷中的一个例子:在我们这里有不同等第的人,沈衡老是进士公,黄任老是举人公,董老是秀才公,还有翰林公。【13】、名的第一字老。晋家泉汉语中的敬称“老”“老”中举出这样一个例子:望老在发凡中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指导学术研究,在我国也是个先行者。【14】有点乱啊,记住一个原则,文献综述是客观概述别人的成果,不是你自己做研究。你可以这么改:【学界的共识是(或说学者们一般认为),“X老”或“XX老”有下列几种形式、姓+老。、姓+名的第一字+老。、姓+字或号的第一字+老。、名的第一字老。” 晋家泉汉语中的敬称“老”“老”中的举例即是第四种情况;某某一文研究了第#种和第#种情况等”】【完结,少点废话】(6)玉“玉”是品行高尚的象征,古人对“玉”的评价一向是很高的。而以玉称人,则是古代汉语中别具一格尊称。尊称与谦称中就以玉称人做出了一个简单的概括:对别人尊称的词语中,常用的还有“玉”字。如玉体,身体;容貌;玉度,仪态风度;玉音,言词;玉礼,书信;玉照,照片;玉昆金友,兄弟。【15】而萧世民、康旭平则专门写了一篇名叫以玉称人:古代社交中别具一格的尊称的文章,讨论了关于以玉称人的几种说法,具体内容如下:尊称他人的体貌。尊称他人容颜为“玉体、玉面、玉山、玉容、玉貌等。尊称他人的言语、声音、德操、行为。这类称呼有:“玉声、玉音、玉趾、玉润、玉德、玉温、玉性,等。尊称他人之子、女、兄弟、眷属。称他人之子为“玉麒麟”。称他人之女为“玉女”。称他人兄弟为“玉季”(金昆玉季)或“昆玉”(玉昆金友)。对他人书信文字、诗文的敬称。玉札书信。玉文、玉字文字。【16】(7)“下”字称谓薛吉辰有一篇叫做礼仪中的“下,字称谓的文章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详尽的解说:陛下。 陛下指宫殿、厅堂的台阶,陛下也就是阶下。古代天子坐于宫殿之内,有武士手执兵器排列在台阶两侧保卫、大臣奏事或与天子对话,不敢直呼天子之名,就自称“陛下者”,意思是台阶下的人。后来,“陛下”,就成为对皇帝的尊称。从秦朝开始,专称天子为陛下。殿下。原意是殿阶下,从汉朝以来,通称诸侯为殿下。唐朝初期规定,百官给皇太后、太后上书,东宫官员给皇太子上书,都称对方为殿下。现在,“殿下”是对亲王或太子、公主的尊称,只用于外交场合。阁下。古代三公开阁,“阁下”是对聋公等人的敬称,常在书函中使用。在唐代,百姓之间也互称阁下。今天“阁下”只用于外交场合,是敬称对方的,如“大使阁下”、 “首相阁下”。摩下。摩是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摩下指将帅的部下。后来“摩下”成为对倒巾的敬称。膝下。子女幼年依附于父母膝下,因此以膝下表示幼年。后来书信中常用作称父母的敬词。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多见于早期白话。偷懒要不得,抄太多了,抄文最好少点,觉得重要不要不行,就用自己的话概括,想写论文摘要那样。【17】足下。这个薄敬称谓的由来,缘于一个历史典故,卢铭就这个典故在以卑达尊说“足下”中做出了一些介绍: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逃亡途经五鹿时,饥饿难忍,竟饿倒在随从身上,随行的介之推割掉自己大腿的肉煮汤献给重耳吃,使重耳感激涕零。此后,重耳一行又屡经流亡坎坷,终于借助秦穆公的帮助,于公元前636年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当政之后逐个封赏,竟一时忘了介之推,于是介之推背着老母隐居绵上山中。晋文公欲封赏他,他执意不肯出山。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迫其下山受封,可是他坚持不出山,竟被烧死在一裸大树下。晋文公感念他当年的恩德,命人把那操大树砍回做成一双木屐以作纪念,每当念及介之推,就俯视木屐叹道:“悲乎足下!”后来,相沿成习,“足下”即成了一个表示对人尊敬的社交称谓。【18】二、关于谦称。这一部分都可以不要,全删。写关于谦称、谦词的研究文不对题。 你可以在正式论文中做少量论述:一些谦词也有敬称的作用等等(自我贬抑有时也是抬高别人)。 现实很残酷,没办法,删吧,建议第二部分写: “关于敬称语辞功用的论述”另外,我以为,你的第三部分提前为第二部分,而后第三部写功用,似乎更加好。关于谦称这个问题目前国内外都有很多学者在进行研究。词范围较大,谦称是其中重要部分。葛克雄在其作品敬词谦词敬谦词中对构成谦称的方式进行了一些交代:谦称主要是用贬义词,也用有拟物格的。用这些方式将自己及其所属卑化、弱化、物化、贱化,以自我降格自我贬低而表现谦虚、谦让、谦恭、谦逊的盛情美意。【19】谦称,通常情况下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谦虚的态度,是一种客套用语。因此,谦称往往是对话者自己在讲话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表露出来的词语和语气。它一般是指自己而言,所以多为第一人称。 刘玉环在其文章谦敬语修辞的文化色彩中就谦称提出以下说法:“臣、下走、妾、仆”等;敬称,例如:“子、先生、足下、陛下、夫子、公”等。谦敬副词是指下级对上级、臣属对皇帝、晚辈对长辈或同辈之间,例如:“幸、辱、惠、垂、忝、叨、伏”等。谦敬语的运用就是交际活动的双方把自己与对方分别放在己低人高的不同等级上,即礼记曲礼所谓的“夫礼者,自卑而尊人”,从而显示出“抑己扬人”的礼貌原则。毫无疑问,交际过程中广泛地使用谦敬语,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而有特色的修辞现象。【20】尊称与谦称中曾就“敝”字做了一些分析:“敝”原意为破旧,用作自谦之词。如敝人,是说话人称自己;敝指自己这里;敝校,即我校。常用来表示谦称的还有小、愚等。如称自己为小可,把自己的看法称为愚见,如此等等。【21】 高鸿儒在其文章古人的谦辞中介绍了一些有关谦词的常识性知识:一、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指的是什么?“荆”,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二、僧人、道士以“贫僧”、“贫道”自称,并非出家人自叹贫穷。晋、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唐以后僧人改称“贫僧”,道士谦称“贫道”。这里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而是学识、道行的不足,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三、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涂鸦”这一说法是怎么来的?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抹。卢仝作诗曰:(这孩子)“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四、在文章的标题中,常用到“刍议”一词,如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你知道“刍”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吗?“刍”音ch,本义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古时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贱,故“刍议”常用作谦辞,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五、“鄙人”常用作自称,“鄙”不是“卑鄙”、“恶劣”的意思。“鄙”本义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后引申指郊野、边远的地方。因为边远地区远离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闭塞。自称“鄙人”是谦称自己的见识、修养均不如人。六、书画家在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他人时,常常会谦虚地说一句“聊供补壁”。“补壁”的字面意义就是修补墙壁,书画家说的那句话,潜台词就是自己的作品价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补墙壁的材料。七、在表示谦虚的时候,做学生的,常会说“忝列门墙”, 做朋友的常会说“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会说“忝为著者之一”。“忝”是什么意思呢?“忝”,从心,天声,本义为羞辱。“忝列门墙”指自己不是够格的学生,辱没了老师。“忝在相知之列”有谬托知己之意,辱没了朋友。“忝为著者之一”,指自己的水平不高,辱没了其他作者。八、人们在送礼的时候,常把自己的礼品谦称为“芹献”。它的来历是列子杨朱里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认为大豆是美味,卷耳茎、芹菜等味道十分香甜,还向乡豪夸赞。乡豪拿来一尝,嘴巴里像被蜇了一样难受,还闹了肚子。乡里人都嘲笑、怪罪这个人,这个人很惭愧。后来人们就以“芹献”作为菲薄的礼品的代称。九、古人的谦辞中,“窃”也常用于自称。如:“窃闻”、“窃思”、“窃以为”。这里用“窃”显然不是盗窃义。“窃”本义为盗贼。引申为偷盗,又引申为私下和私自。辞海对“窃”这一义项的解释是“犹言私,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窃闻”即“我私下里听说”,“窃思”也即“我私自忖度”,而“窃以为”则可以理解为“我个人认为”。【22】在现代汉语中,谦词依旧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依旧紧密相连着。谦词属于汉语言的一个分支,它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才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文化意蕴的词语,它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创造的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现代汉语中的谦词是仍在被使用的谦词,它沿袭着汉民族文化的发展经脉,因而在整个谦词范畴中最富生命力。那么这一部分被继续发展着的现代汉语谦词主要蕴含着哪些中国古老的社会文化精神呢? 杜兵毅在也谈现代汉语中的谦词这篇文章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崇尚礼仪。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推崇礼仪。2、尊卑等级。汉民族由于受儒家传统思想的长期影响,形成了一套封建色彩浓厚的三纲五常。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中“君臣、父子、夫妻、长幼”的等级差别就是封建社会推崇的尊卑有序的礼制。谦词反映了这种意识,体现了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等级规则。3、中庸和谐。谦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还蕴含了中庸和谐的思想,它在言语中的应用表现了中国人惯有的中庸不争、追求和谐的精神品质。【23】三、敬辞与谦辞的影响因素、发展变化、词类归属、作用等。改为:“敬辞语法现象的研究”1、影响因素:关于敬辞和谦辞的影响因素,刘玉环在谦敬语修辞的文化色彩中进行了具体的概括:(1)儒家文化的影响。(2)统治者的提倡与宣传。(3)具有民族心理基础。(4)“修辞立其诚”的修辞观的影响。(5)具备了语言方面的基础,并受到辞书典籍的影响。【24】这几点不用分段2、发展变化:下面的内容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了,太啰嗦。刘玉环在谦敬语修辞的文化色彩中非常详细地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谦敬称的变化。一方面,在现代交际中,古代的谦敬称部分消亡或只出现于书面语中。此外,有部分词义发生变化,由褒义变为贬义。用为蔑称。(2)谦敬副词的变化。谦敬副词古今都主要存在于书面语中,古代的谦敬副词,表谦的现代几乎都不再使用或只是作为一个语素存在于书面语中。而表敬的则大多依旧存活在现代汉语中,或独立使用或演变成双音词。【25】3、词类归属关于文言谦称尊称的词类归属,第一种看法认为是名词,如王力在古代汉语说:“谦称和尊称都是名词(或者形容词用如名词)不是代词,所以它们不受代词规律的制约(在否定句中不放在动词前面);但是从词义上说,它们又表示了“我”或“你”。 【26】第二种看法认为是人称代词礼貌式,如周秉钧编著的古汉语纲要有以下说法:文言人称代词分成两类,其中第二类是人称代词的礼貌式,包括谦称和尊称。【27】杨烈雄、杨波在其文章文言谦称尊称的词类归属中归纳如下:(1)谦称、尊称具有文言文人称代词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交际功能。从词的语法意义来看,谦称、尊称已从表示名称变为表示称代,是“我”或“您”的意思。从词的语法功能来看,这些词原来都是名词。从词的交际功能来看,这些词原来作名词用时并不具备特殊的表示礼貌的交际功能,但是用作谦称、尊称后已具有说话人谦虚地称呼自己或尊敬地称呼听话人的表示礼貌的交际功能。(2)“因为谦称、尊称不受一般代词规律制约就认为它们不是代词”的说法不能成立。“在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就前置于动词之前的一般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并不明显。退一步说,就算“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就前置于动词之前”的规律明显,也不能因为谦称、尊称在否定句中作宾语时不放在动词前面就说它们是名词而不是代词。(3)文言某些名词用来表示谦称、尊称后就成为代词这种词类转换现象在文言文中并不是绝无仅有的。【28】4、敬谦辞的作用。礼记曲礼上云:“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这是古人推崇的礼貌原则,即“礼”就是在别人面前要谦卑,要尊敬别人。这和英国著名学者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陈卫兰在解读谦词、敬词所表达的中国式礼貌对利奇的礼貌原则做出了解释,具体有六项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其中,“赞誉准则”是减少对他人的贬低,“谦虚准则”是减少对自己的表扬。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在交际中历来擅长用谦词、敬词来表达“自卑而尊人”的礼貌原则。应时刻注意规范、得体地使用谦词、敬词,表达中国式的礼貌。【29】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人已经在逐渐丢弃对四书五经的学习,同时页使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中华五千年泱泱大国古老文化丢弃了。很多人在公众场合常常因为言语不当闹笑话或者产生了摩擦,因为我们老祖宗曾经流传给我们的那种互相之间的谦恭精神已经日渐没落,我们已经离礼仪之邦越来越远。所以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建设我们的和谐社会,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应该好好重视我们的礼仪文化。这里讲的是功用。别放这里,调整一下。 参考文献1王珏.古汉语委婉语的等级色彩J 洛阳大学学报1995年3月第10卷第1期,第40页2黄晓雪.敬称形式“您”的来源J语言文字学术研究2008年第4期,第39页3张巨龄.从“您”字敬称起于何时说开去J光明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制定与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 基于财务弹性的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研究
- 2025年医疗健康数据隐私保护合规性政策实施效果与挑战报告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自考专业(金融)模考模拟试题(黄金题型)附答案详解
- 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 自考专业(建筑工程)模考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题库试题(考点梳理)附答案详解
- 粤教版 信息技术 选修1 2.4 程序的循环结构 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 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指南2023版
- 房地产中介服务操作手册
- 水质-氯化物的测定验证报告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水利工程制图与应用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纪录片市场投资方向及未来运行状况监测报告
- 托管班安全责任承诺书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盘扣式卸料平台计算书
- 天然气管网SCADA系统方案建议书
-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2020版指南解读
- 《医药电子商务》1-电子商务概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