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陶渊明诗歌的理解.doc_第1页
对陶渊明诗歌的理解.doc_第2页
对陶渊明诗歌的理解.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死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所谓“靖节”,有“保守节操,显身之志”之意,这无疑是对陶渊明人格的最为恰当的评判。陶渊明,中国文坛田园诗开山之宗,他的“出仕”与“出世”,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他的挣扎与无奈,都能从他的诗歌中窥见一二。周敦颐说:“爱菊者,陶后鲜有人。”陶渊明爱菊,人们所欣赏的事物要么是具有自己所不具备的特质,要么是与自己身上引以为豪的某些优点相通。我认为陶渊明是后者,他爱菊,正是因菊的清高孤傲,菊的孤芳自赏就如同他自己,既坚韧顽强,傲岸不屈,又慷慨悲凉,尝尽世间苦楚。陶渊明留在世人心中的是一个”隐士”形象,但在他的前期,他也不是没有做过入仕的尝试。他的曾祖父是东晋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勋陶侃,作为望族之后,必定也是想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朱熹曾说:“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陶欲有为而不能者也,又好名。”他在咏怀诗饮酒二十首(其一)中写道: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这四句就作诗时的现状落笔,漫漫长夜,鸡不肯鸣,有谁能像当年刘龚了解张仲蔚那样,来了解我一介布衣心中的感情呢?透过平淡朴实的语言,一种有负平生壮志的遗恨突涌而出。由于东晋实行“九品中正制”,而且“望非世族”,即使渊明祖上功勋卓著,到他这一代时家道已衰落至“箪瓢屡空”的贫困地步,有志难伸也让他发出了“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感慨。当现实的黑暗阻挡了陶渊明的进仕之路,加上政治动荡,虽先后出任过恒玄的幕僚、刘裕镇军参军和刘敬宣建威参军,但他始终找不到自己真正欣赏的明主,然而政治局势的不明朗,世事翻覆,加上晋朝衰颓之势不可挽回与自己一心拥护晋朝的矛盾冲突,他最终选择了归隐这条道路。在辛丑岁七月赴假 还江陵夜行涂口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开始萌生去意,“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作者为行役所累,心中充满了沉重的失落感,想到要投冠归里,在茅屋中修身养性、保持名节。隆安五年(401)年冬,诗人的母亲孟氏病故,诗人有了一个归隐的机会。他回到浔阳柴桑的老家居丧。“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表现出了诗人躬耕田亩的喜悦之情。至于他彻底归隐之后的心情,归园田居五首(第一首)这样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把“出仕”称作“适俗韵”和“误落尘网”,对以前从仕之事非常懊悔,说自己的性格本来喜爱的就是山水田园之物。鸟恋旧林,鱼思故渊等比喻,则更加强调了自己本不属于官场,乡野才是自己的“故乡”。我觉得直接表明诗人态度的莫过于“守拙”二字,守拙与取巧相对,可见诗人对官场的汲汲营营厌恶之深,在他看来,从仕会泯灭人淳朴的本性,变得投机取巧,曲意逢迎。这不是他想要的。从另一首诗中我们也能看到他对于归隐生活的坚定,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五首(其三)诗人劳作后的轻松愉快,满心惬意跃然纸上,并且表示出身体受累并不足虑、只要不违背意愿就行的豁达,不禁看到了诗人坦荡的胸襟。从陶渊明一系列的诗作中,我们不难看出陶渊明写诗实事求是,他的写作与他的思想,他的生活密切相关,他几乎没有题物,咏物之诗,诗歌类型也不外乎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之类。在他归隐田园的生活中,诗是他的精神寄托,也是他的灵魂所在。东晋有“儒玄双修”的时风,魏晋应运而生的玄学,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陶渊明以老庄的道家思想落实到生活中,发现了自然之美,并进一步将自然之美拟人化。他的作品中时常出现对“自然”和“真”的追求,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 连雨独饮又如这几句: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五首(第一首)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这样独特的人生追求导致了他只能做一个隐士,他用田园的美好对比官场的丑恶,用咏怀诗、咏史诗表现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但是,尽管理想再美好坚定,现实总是残酷的。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也并不是那么美好。他在归园田居五首(第二首)中写道: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五首(第二首)另外还有: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有会而作,并序诗人躬耕田垄,作为一个普通农人生活,势必要做一般农活,也会为庄稼发愁。这句诗就是说诗人经常担心天气会突然变冷,地里的庄稼会同草丛一样枯萎零落。但是陶渊明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坦然表示“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他觉得既要坚持夙愿,也要珍惜生命,在这种看来是矛盾的态度中,去寻求最大的生存价值。钟嵘诗品评价陶渊明的诗风:“其源出于应璩, 又协左思风力, 文体省净, 殆无长语,笃意真古, 辞兴婉惬。每观其诗,又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 欢言酌春酒” 、“ 日暮无天云” , 风华清靡, 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说明了陶诗的总体艺术风格:平淡自然,淳真亲切。我认为陶渊明作诗如做人,不仅仅因为他的真性情,更因为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