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与写实的唯美 浅谈布格罗油画内容摘要:布格罗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代表人物,以神话和寓言题材的唯美主义绘画作品吸引众人。他的作品以高度完整、技法全面追求极致的完美为特征,尤其是对女性形象和神情的塑造极具特色,忧郁的情绪、空洞的眼神和淡淡的哀愁拨人心弦。为了追求高度的优美他舍弃了技法创新,维护官方正统的艺术,因而被现代的艺术家指责为保守的画家Summary :Bouguereau i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half of 19th century French academic, to attract people to the aestheticism of myth and fable theme paintings. His work to a high degree of integrity, techniques full pursuit of the ultimate perfection is characterized, especially in the shaping of the female image and look very unique, depressed mood, empty eyes and a touch of sadness aside heartstrings. In order to pursue a high degree of graceful abandon his innovative techniques, maintaining the official orthodox art, modern artist accused of being a conservative artist.关键字:布格罗 伤感 忧郁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 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的代表人物。于1825年11月30日出生在法国西部沿海的一个酒庄,早年由一位担任教区牧师的叔父教育,他从圣经与神话故事中学会了拉丁语和希腊语,并且也学习绘画课程,获得了当地一所美术学校的人物肖像首奖。童年时就已显示了在素描方面的超人才能。1838年至1841年,他得到了一个曾在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画室中受过训练的老师的指导。1841年,全家迁居波尔多,他开始在当地的美术学院学习,1844年,他获得了人物画一等奖。1846年,他靠了亲戚的资助和自己在当地画肖像的收入来到巴黎,并在不久后进了巴黎美术学院。1850年,芝诺比阿在阿拉克斯河边被牧羊人发现为他赢得了罗马大奖。他在意大利呆了四年后,1854年回到法国。那张巨幅的殉道者的凯旋在1855年世界博览会上所引起的轰动,加上在沙龙中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大量的定件。1875年,他开始在朱利安学院任教。并在1888年成为巴黎美术学院教授。当他去世时,他已在法国、德国和荷兰的世界博览会上获得奖章,比利时和西班牙政府曾授予他勋章,事实上,他得到了一个法国艺术家当时能获得的全部荣誉,其中包括荣誉勋位。1905年春,他在巴黎的家和画室先后遭到盗窃,使他的心脏病加剧,同年8月19日去世。一、创作理念与绘画风格普法战争的失败和巴黎公社的惨痛经历严重的伤害了热爱生活的法国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和梦想,以至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人们都带着消极的抵触情绪,而此时的布格罗并没有停止对美好生活和优美形象的追求,一直不停的实践着他唯美主义的绘画风格。“在一个画家的最初基本训练中,条规不占重要的位置观察与练习才是画家在一生中都必须保持的,我们永远都能在练习的过程中找到新的体会及技法知识。而我最想强调的是,就算有热切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都无法弥补练习不足所带来的缺失,还有什么比有着伟大的构思,却因技术上的缺失而无法完成的画作更让画家困窘的事吗?”“先生!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们,人们必须寻求美和真,必须使作品达到极致。只存在一种艺术,就是能把毫无瑕疵的美和完善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艺术,如同委罗内塞和提香的作品一样。”【】这是布格罗早年艺术创作坚守的原则。他对古典绘画规律高度服从,从画面构成到技法表现,从题材内容、形式到优美雅致的人体造型他都能一一遵循并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也把这视为美术教育的准则而告诫自己的学生们学会观察、掌握素描基础的重要性。布格罗追求唯美主义,擅于创造美好、理想化的境界,他的创作有以神话、天使和寓言为题材的,超出现实的美的画作,也有近似于照片特质的写实绘画题材的作品,他的作品以高度完整、技法全面和擅长表现多愁善感的题材为特征,有时为了追求完美,他不惜篡改现实。他的作品中女性的形象非常恬美,作品中的环境多为乡间丛林,安逸、宁静、悠远。在人物造型处理上为了追求高度的优美,他舍弃技法创新,维护官方正统的艺术,排斥其他艺术流派,因而被现代批评家指责为保守的画家。他描绘了大批的乡村田园情调的作品,农妇、乡下小孩、流浪者、吉普赛女郎、牧羊女等等,都成了他作品下单纯、善良、美丽的形象,她们身上穿着的衬衫、格子图案的意大利服饰,绝不重复的服饰搭配,是布格罗在意大利四年观察记录的结果,而这些在他的笔下都变成了一幅幅赏心悦目而且色彩魅丽的如同诗歌般的绘画作品。这些完美的风格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吸引了大批艺术追随者和赞助人,他一生获得多种殊荣,成为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画家。二、作品欣赏1.山林女神山林女神们在静谧的林间的水中嬉戏,忽然山精们悄悄的出现,她们受到丑怪们的惊吓,如白天鹅般腾空而起翩然飞去,三个强悍而怪异的山精背对画面,一个合掌而跪,似乎向飞去的女神们膜拜,另两个却迷惘于女神们的姿色。画面正是描绘了这一瞬间,这个情节源于希腊神话,是表现了某种对邪念的挣脱。它的构图引人注目,在西方众多的裸体画中这是一幅构图复杂、恪守黄金分割率的古典名作。从画面中部起至左上方大幅度倾斜角式地罗列了山林女神们的飞行姿态,构成了一种惊恐而又不失娴雅、飘逸的运动的画面。把观者的视野引入超越构图范围的空间,唤起人们许多梦幻般的遐想。这幅画是布格罗晚年的作品,创作于1902年,这时的他古典技法已炉火纯青,除了构图上的别开生面之外,用色单纯而效果精妙,淡褐色的山精、灰绿的池水,暖色的树丛皆衬出山林女神们白皙的肌肤,更为有趣的是翩然翱翔的女神多达四十余位,她们被组合的错落有致,衔接精妙而且卓越多姿各显其态。2.维纳斯的诞生维纳斯的诞生素来是古往今来的艺术家热衷于表现的题材,同样也是布格罗人体艺术中杰出的代表作品。画面中的维纳斯刚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惺忪未醒的状态显示出一种高贵的圣洁,如出水芙蓉一般。布格罗的这一幅维纳斯的诞生在同类题材的绘画中有其独特之处,他以极富想象力的构图创造出令人幻想的空间,同时又以写实的手法,把维纳斯现实化、理想化,给人以亲近感,他运用浪漫主义的处理方式,展现了现实与非现实、人与神、天空与地面等空间关系和人物关系。把虚构的、带有伤感情调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描绘得如同发生在观众眼前一样。第一眼看这幅画,让人忍不住想起安格尔的泉和维纳斯从水中升起中人物的姿态和神情。这一典型的姿态是古典主义长久以来探索人体艺术的美的结晶。无论是波提切利还是布格罗,都将这个典型的姿态融入各自的艺术中,将自己的审美趣味与传统的东西糅合在一起。从布格罗维纳斯的诞生与山林女神们中犹能体现他对这一姿态的偏爱。3.两个乞讨的女孩与波西米亚人十九世纪中后期,法国时局动荡矛盾重重,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困苦、飘荡无着,动荡的时代呼唤英雄的出现,艺术领域里德拉克洛瓦激情慷慨的投身于革命浪潮,库尔贝高擎现实主义大旗抨击社会的不公与苦难,米勒的艺术更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中的精华。相比之下,这一时期的学院主义的创作在整体上表现出缺乏文化精英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现实,因而遭到了革命民众的憎恶和批判。而作为学院派领军人物的布格罗,也毫不犹豫地被纳入这一被批判的群体中。布格罗的作品中不乏社会关怀、人文关怀的主题,与19世纪70年代美国艺术家温斯格霍默所描写的美国牧羊女和田野农夫相似,都是使观众在距离的美感之下,目睹中下层贫苦居民的生活。他们都采取了艺术手法将其美化、理想化,以符合自己的审美原则和艺术理想。这样做也同样揭示了社会的真实面目,同样具有社会现实意义。波希米亚人、贫穷的家庭和小乞丐女这些作品中表现的就是不公平经济制度下的产物,是社会底层的贫苦形象。两个乞讨的女孩表现的是法国社会底层人民中最弱小无助的流浪儿童的命运。画中的小女孩身着色调灰暗的粗布衣服,头发凌乱松散,显示她们奔波的劳累和辛苦。小女孩怯怯的转过墙角,伸手向人乞求施舍。这只伸出的小手,真切的伸向了每一个画前的观者,它深深地触动你的内心,拷问你的灵魂,逼迫你去审视残酷的社会现实。两人卑微而期盼的眼神,直直的射过来,这时候,你还会去疑问乞丐女的衣服为什么这么干净整洁,连个补丁都没有吗?在布格罗的眼中,表现苦难不一定非要衣衫褴褛、破败邋遢。波希米亚人中的波希米亚是捷克斯洛伐克西部地区的旧称,在十九世纪的巴黎,波希米亚人流浪在巴黎街头各个角落,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波希米亚还指称一种生活方式,比如巴黎穷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就叫波希米亚区。总之,波希米亚人代表的是部分底层人民。此作表现的正是一个乡间波希米亚女孩在街头表演结束后坐在河岸的台阶上眺望远方正在冥想的情景。布格罗以高度的写实手法描绘人物的每个细节。最为吸引观者目光的是女孩忧郁的眼神,与小乞丐女相比,波希米亚女孩的眼神里多了一份高贵和尊严,而这种尊严来自依靠自己双手劳作换取的自食其力,这种高贵显现在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三、艺术特色及影响早期的美术评论家这样描述道:“布格罗先生有一种源于自然的天性,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人体的自然美,这种艺术流派重现了远古和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风格。”布格罗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战胜对手的打击并征服大众,在于其独特的艺术审美见解和主张,以及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尤其是作品中的女性,如优雅的抒情诗一般令人陶醉,在布格罗的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双眉皱起,目光凝重,略带些伤感文人的气质。或许正是这种独特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艺术主张,在他的画笔之下,人物不是来自神圣的天国,而是来自真实的人类世界,即使是神圣的宗教题材绘画也可以用完美的世俗人物形象来进行表现。在他的眼中充满了对人性的赞美和讴歌,哪怕是普通的乡村女孩形象也会被塑造成城堡中清新脱俗的公主。其次,忧郁的人物表情、淡淡的哀伤气氛始终弥漫于他的艺术生命之中。八十年的人生中,他留下了将近八百多福油画作品,“每一天,我充满热情,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我的画室,开始了我一天的工作直至太阳落山,迫使我停下画笔,我急切盼望第二天的到来。,如果我不能和我心爱的绘画事业在一起,我会非常痛苦。”【】带着对绘画事业的无限热爱,布格罗用一生将忧郁之情在唯美之中发挥到了极致。布格罗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感,他的笔触光滑细腻,苛求完美,尤其是描绘女性人体的作品中,几乎找不到明显的笔触 。所有的色彩被揉在一起,形成了梦幻般的朦胧效果,渲染了人物无限的愁绪。再次,空洞的眼神、忧郁的表情深入人心,画中人大大的眼睛,呆滞空灵的目光,大概是时代造成的贫困哀愁之情总是挥之不去,向上凝望的眼神、低垂的目光或忧郁的神情都给人一种无限的瞎想和沉思。布格罗在艺术的潮流中被淹没了近百年,作为学院派艺术代言人的他曾成为前卫艺术家及评论家们攻击的对象,成为一个时代、一种流派或一种风气下的艺术殉道者。20世纪80年代,“美术学院研究热”在西方学术界兴起,人们的目光停留在了布格罗的绘画上,重新惊叹于他高度完整、技法全面而且温柔婉约的艺术风格。1900年在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一位报社记者问及德加和莫奈,在他们眼里,谁最有可能在20世纪仍被尊誉为法兰西29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二人一致认为,只有一个人威廉布格罗。“我的每一分钟都值一百法郎”布格罗曾对嫌弃他的人说过这话。【】布格罗在艺术上的成就得到了时代的认可,绘画给了他作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基高端新材料项目建议书(参考)
- 历史建筑修缮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参考模板)
- 老字号品牌振兴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 淮北师范大学《煤的洁净燃烧与高效利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编程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的车辆安全检查工作制度
- 河北师范大学《量子力学Ⅱ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学院《舞台演播室形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导与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金属材料制备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某医院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操作规程)汇编
- 公司治理、政治关联与企业绩效
- 音乐鉴赏之歌曲鉴赏ppt
-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 国开电大《工程数学(本)》形成性考核作业5答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大单元作业设计
- 西藏自治区2021年小升初数学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含解析)
- 《康复医学》第一章第一节
- 论文联想与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培养
- 食品营养与安全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信阳农林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