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变革环境下第三部门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出现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失衡的现象。在破解或消融这种结构性矛盾和失衡的过程中,中国的NGO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和影响。它可以调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各利益群体提供公共服务和均等的机会,弥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失灵;促进社会各阶层与政府之间、阶层内部之间的沟通,整合社会资源;此外,在处理公共危机方面也发挥着预警和协调的作用。 下载 关键词:社会阶层结构 利益格局 第三部门 影响 The social class structure and under the benefit pattern transformation environment third departments influence research Zhao Dongxia Zhao Mengdi Abstract:Along with th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social reforming,our country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benefit pattern has had the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appeared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 and the social unbalanced phenomeictory and in the unbalanced process,Chinas NGO has displayed the unique superiority and the influeains social the fair justice;Provides the public service and the equal opportunity for various benefits community,the atonement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dual malfunctions;Between promotion society various social strata and government,between social stratum interior communication,conformity society resources;In addition,is also displaying the early warning and the coordinated function in the processing public crisis aspn Third department 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F0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81-03 1.社会阶层结构嬗变中的社会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着复杂的大转变,发生了高速度、大规模的社会分化。经济制度、资源分配方式、社会结构形态变革引发阶层关系的显著变迁,城市社会阶层结构最终形成了以暴富阶层和特权阶层为核心的上层社会、以白领为中心的中层社会、以农民、城市下岗工人和部分融入城市的农民工为核心的下层社会。这种阶层结构改变了原来的阶层关系,打破了原来的力量均势与阶层关系运行规则,而新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力量均势没有形成,使得阶层关系更加错综复杂,阶层认同与阶层地位合法性得不到确立,常常引发阶层关系矛盾问题。表现在: 1.1 利益需求矛盾。伴随着我国多种经济成分的进一步发展,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各阶层之间的利益追求从单一、平均化向差异性和多层次性转变,矛盾更多集中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共享的需求。如下岗职工、进城的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不仅关注自己的再就业问题,也关注社会保障和制度上的平等与公正。现代“白领”阶层除了要求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外,还追求机会的平等和更多的民主权利。一些富裕阶层除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外,也寻求政治资本。但是,中国政府当前的经济实力无法惠及各阶层的利益需求,学费过高、分配不公、医疗改革不到位、看病难、社会保障覆盖面小、房价高等问题使弱势群体的不满加剧;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通货膨胀的出现,利益诉求机制的不完善使“白领”阶层稳定性与民主性很弱;而强势群体在强调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的环境下,其特权受到监控,目的难以达到。 1.2 社会生活矛盾。不同的社会阶层由于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不同,使其具有不同的社会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社会财富的追逐和阶级意识的强化造成阶层间的矛盾和对立日益加深。如一些企业主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任意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克扣拖欠工人工资,侵犯职工的合法权益,违法经营、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利用非科学手段使用资源,他们甚至花钱买“官”,大肆行贿腐蚀党政干部。另外,中上社会阶层收入一般较高,其高消费、高奢侈的生活方式引起下层社会成员的极度反感,尽管他们有权对财产进行自行支配,但我国的传统文化主张互助互爱、勤俭持业,致使人们在思想和心理上排斥新的社会阶层。因此,近几年我国的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加,各类刑事犯罪总量居高不下,暴力犯罪层出不穷和社会黑势力的日益猖獗,以及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与歧视等等,都凸显着我国社会阶层间矛盾的严峻性。 1.3 观念意识矛盾。原有的社会阶层社会责任感较强,阶层群体受教育程度相当,社会转型、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打破了文化体系赖以生存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引发了人们观念、社会心理、意识形态以及非意识形态的变化,文化的矛盾是建立在经济、社会矛盾的基础之上的,由于新的社会阶层同原有的社会阶层之间存在差距,使人们在收入、职业、社会地位上存在不平等,导致其受教育程度大大不同,因而引起了思想观念上的冲突,多种异质文化共存于当代社会,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文化的矛盾多种多样,如排他主义同集体主义、享乐主义同艰苦奋斗的精神等,这种种的矛盾都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化领域主流文化同许多非主流文化间的排斥,引发了一系列的观念意识矛盾和问题。 2.利益格局调整中的社会失衡 失衡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人类社会要不断向前发展,失衡是必然的。尤其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新的社会阶层涌现,社会各种构成要素在不断变迁和重组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种种不协调、不均衡的现象,而新的社会整合、协调等机制尚未建立,社会利益格局在调整中凸现失衡的危机。 2.1 利益主体多元化。首先,原有的利益主体不断分化和重组,形成许多边缘性或集合性的利益主体。如农民阶级中真正的农民正不断减少,许多农、林劳动力逐渐进入其他利益群体;工人阶级内部也分化为机关干部、企业经营者、普通职工等不同利益群体。其次,新的利益主体形成。如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他们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中培育出来的,对其自身利益的认知比较明确,利益意识敏感,在整个社会利益体系中占有自己的利益位置。正由于各利益主体之间占有的社会资源不同、收入水平不同、获利方式不同,在他们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并产生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如农民工进城后,他们享受不到同等的公民待遇,在就业、生活、子女入学等方面付出了很大代价,劳动与报酬的失衡、身份与职业失衡使他们无法与城市社会融合。即使在城市,体制外的非正规就业人员、下岗工人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也远远偏低。而新利益主体作为市场经济的开拓者与受惠者,为保障自身的利益也寻求政治资本,但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使他们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可以说一些利益主体承担了改革的大部分成本却没有公平分享改革的成果,“被剥夺感”由此产生,导致对获益群体产生不满甚至敌对情绪。 2.2 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格局的调整使城乡、地区等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形成了“马太效应”,即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一般来讲,国际基尼系数的警戒线为0.4,而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了这个标准甚至有扩大的趋势。国家发改委在2006年2月5日发布的对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现状的总体判断的报告中显示:城市居民最低收入1/5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2.75%,仅为最高收入1/5人口拥有收入的4.6%。城乡差距更为明显,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为4:1(除各种隐性收入以外,实际在6:1以上)。利益差距不仅体现在收入的不等上,还体现在政治参与的差距上。由于经济收入低下,社会中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能力明显不足,使得物质财富逐渐成为影响政府决策的力量,许多私营企业、外商等收入较高的社会阶层凭借自身的经济力量影响政府决策,而政府往往为其提供便利,弱势群体由于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或无效而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引发思想和文化上的裂变和分歧,相对利益较低地群体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不同利益主体在心理上处于对立状态,降低了社会认同感,“分配不公”、“腐败”现象滋生,导致社会失衡。 2.3 利益诉求具体化。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不同社会成员依据自身的经济地位和利益关系,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利益诉求也更加具体。如信访作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意的渠道之一,数量不断增多。同时,群体性事件数量也大幅增加。中国社科院2005年社会蓝皮书报告显示,从1993年2003年间中国10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的数量由1万增加到6万多,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307万,涉及领域广泛分布于医疗、教育、住房以及下岗失业、土地征用、环境污染等。由于各诉求主体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文化程度和意识存在差异,城市人群和社会上层利益主体的诉求较为充分,而农村人群和基层群众的诉求往往不畅通,受理不力。当然,多元的利益诉求全部满足既不可能也不现实,但一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大体均衡是社会中不同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结果,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社会群体提出的意见和要求长期得不到表达,各种不同意见和对立性情绪得不到合理的释放,利益主体将被迫采用一些极端的形式,党群关系紧张,社会中仇官、仇富心态进一步恶化,各种暴力性冲突等形式的政治参与也随之出现,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2.4 利益协调滞后化。利益协调是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随着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诉求具体化,利益关系问题成为我国内部的主要问题之一。如劳资关系、干群关系、农民和城市阶层关系、农民和政府工作人员关系等,协调阶层关系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转型期,新制度、新秩序尚未建立和完善,社会中仍然缺乏对分配不平衡的矫正机制,税收、社会保障等制度也在不断的调整和形成中,成熟的、公平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还在探索。因此,面对变化了的阶层结构与阶层关系状况,国家未能及时在制度对阶层关系的职能、角色、地位与利益进行充分确认,也未能及时地协调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结果是在社会不断进行格局调整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社会中弱势群体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社会资源分配不平衡、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生活质量差距较大等都会导致社会失衡,威胁着对社会的稳定发展。 3.社会变革中第三部门的影响 社会阶层嬗变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利益格局调整所产生的失衡,以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全球问题的日益严峻等作为直接原因促使NGO迅速成长,为NGO提供了最主要的社会条件和客观需要。其中以“白领”为主的社会中间层具有发展NGO所必需的公民意识、契约精神、公益观念等,使NGO获得了相应的人力资源。因此,据统计,2002年,转登记的和未登记的NGO有140万多家;到了2004年底,全国各类民间组织已发展到28万多个,其中社会团体近15万个,比上年增长5.4%;民办非企业单位13.3万个,比上年增长6.7%;基金会902个;而到了2006年,民政部发布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指出,目前我国NGO数量比上年度增加10.6%,总量已达到35.4万个。这表明,NGO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力量,与市场、政府共同构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并非中文固有的词汇,作为一个外来语,它是指有别于政府组织(第一部门)、营利组织(第二部门)的各种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总称。也有学者将之称为第三部门、民间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它主要提供部分公共物品与服务,强调个人奉献、成员互益等价值观念,具有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重要特征。它广泛分布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主要领域里,如社会服务(44.63%)、调查与研究(42.51%)、行业协会与学会(39.99%)、文化与艺术(34.62%)、法律咨询与服务(24.54%)、政策咨询(21.88%)和扶贫(20.95%)等,发挥着聚、立、推三方面的基本社会作用。聚就是NGO不仅能聚集一批热心公益的志愿人员,而且它还能发挥利益与资源聚合的社会功能,把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多元利益表达出来,同时通过有效的社会动员积聚影响政府的决策。如中国汶川地震中NGO在第一时间迅速聚集来自四面八方的资源和人力,与政府并肩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强悍的力量。立则是NGO通过自身的行动支持社会的多元格局,维护人们的多元利益,培养民众的作风,养成民主生活的习惯,同时弘扬以人为本的社会正义,保障普通百姓的基本人权,如活跃在世界各国的数以万计的环保组织。而推指的是NGO能够推动政府和国际组织关注那些因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而遗留的社会问题和各种矛盾,促使它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建立良好的制度,同时通过自身的功能调和甚至抑制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针对弱势群体的扶贫组织。 由此可见,NGO作为第三部门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最快的领域,它不仅有效补充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内在缺陷,具有许多积极的社会作用与政治作用,而且在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与利益格局变革时期也有着独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3.1 破解阶层结构变革中的难题。如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政府支持成立的国内最大的扶贫NGO,在该基金会的带领下,相继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NGO,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它们所开展的活动像“希望工程”、“母亲水窖工程”以及“烛光工程”,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帮助西部贫困干旱地区妇女和群众解决饮水困难,帮助贫困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张淑琴女士所创办的“儿童村”,专门救助服刑罪犯子女,到目前已救助了300多名孩子;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及其下属的“艾滋病工作网络”、“爱心家园”、“红丝带之家”等和各地方艾滋病防治协会对流动人口等高危人群开展了防治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心理咨询、行为干预,对HIV感染者、艾滋病人及其家属开展了爱心关怀活动。另外,有些NGO还直接吸收弱势群体成为组织中的成员,如中国工会,十分关注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问题,把大量非正规就业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这类NGO不仅能帮助弱势群体自立自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而且也从根本上减少贫困人口,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中层群体更加关注机会的均等和民主权利的实现,NGO可以将该阶层各利益主体的需求传达给政府,反映“白领”阶层的愿望和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使中层群体切实感受到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同时将政府的政策传达给该群体成员,在政府和中层群体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保障信息及时、顺畅的沟通,这也成为中层群体机会均等的前提。此外,NGO在环保方面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如由梁从诫、杨东平等人创办的“自然之友”,作为一个民间环保团体,保护了许多濒临绝种的动植物,在它的呼吁与宣传下,藏羚羊、滇金丝猴避免了绝种的厄运,紫荆山林区也幸存了下来,大大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3.2 调整利益格局失衡的问题。NGO的资金三大来源之一的社会捐赠可以促进资金从上层群体向下层群体的流通,从而提高社会底层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社会下层群体也可以接受NGO为弱势群体提供的各种扶贫服务,从根本上缩小贫富差距。在NGO的协调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在社会中得到控制,将中下层群体的利益诉求在源头上得以准确的反映;单个的公民利益诉求往往不会引起社会的重视,有的甚至只能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像“工青妇”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将占人口一半的工人、青年、妇女的诉求传达给政府,保证公众意愿的传递,这比公众个人具有更强的政治表达能力。随着NGO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也越来越重视NGO所传达的民意,使各个群体真正的承担起了利益表达的主要角色,发挥出自己的政治参与能力;NGO使组织间的冲突更容易得到调节,组织间的对立容易达成妥协,起到维护各个组织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实际利益的作用,使全社会形成容易对话、妥协的氛围,既起到维权作用又推动了民主化建设的进程,促进社会和谐程度的提高。 3.3 处理公共危机的影响。我国公共危机除了传统的自然灾害和生产性危机外,各种群体上访事件、群众性对抗事件、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等危机发生频率不断提升,政府自身很难及时控制危机的发生,而且在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加快、波及范围更广,甚至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此时,政府更显得力不从心,若处理不到位,容易在各社会群体中造成不满情绪的蔓延。NGO能有效地弥补政府在这个方面的不足,并显示出自身特有的优势。首先,NGO在公共危机发生之前具有预警作用。大多数NGO来源于基层群众,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和民间性,如社区也是NGO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及时将居民的各种信息传达给政府,方便政府决策,也能将政府的决策第一时间传达给公民,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在危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4单元 教学初探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
- 2025年见证取样员必考题库与答案
- 2025年燃气从业人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第6单元 习作:记一次游戏 名师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统编版)
- Unit 4 My family!Lesson2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冀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6-2031中国双筒洗衣机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 2026-2031中国收割机产业市场发展及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心内科护理课题题目及答案
- 2025重庆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聘27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025-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 航空气象知识培训课件
- 输电线路事故抢修课件
- 51单片机毕业论文
- 康复科特色宣传
- 《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实务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解读》学习资料-题库-温州市继续教育-一般公需课
- 儿童DIY蛋糕课件
- 新课程中考数学备考策略
- 物流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水中的牛奶烟花课件
- 湖北省武汉市多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 电力行业收费标准及政策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