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LEC评价法在选煤厂危险源辨识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浅析LEC评价法在选煤厂危险源辨识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浅析LEC评价法在选煤厂危险源辨识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LEC评价法在选煤厂危险源辨识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阐述危险源的性质、分类,同时详细介绍了LEC评价法的原理,评价程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对于选煤安全管理有一定的意义。 作文 关键词:危险源 ;LEC评价法; 安全管理 危险源是一切事故发生的前提,是事故发生过程中能量与物质释放的主体,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危险源是选煤厂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保证职工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辨识危险源,对选煤厂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主要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对比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这两种方法主要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的分析,对于危险源的危害性表述不是很直观,而LEC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直观的显示危险源的危害性,对于选煤厂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等。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 二、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危险源的的定义,危险源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将危险源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与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 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选煤厂中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有:a、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供电设备,锅炉等。b、使人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等,如起重、提升机械、高差较大的场所等。c、能量的载体。如设备的运转部件。d、一旦失去控制可能发生能量累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如压力容器等。e、危险物质,指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如油脂、浮选药剂、氯化锌等。f、生产、加工、储存有毒有害危险物质的装置、设施、场所等,如油脂库。g、人体一旦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如工件的棱角,毛刺等。 2.第二类危险源 为了利用能量,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生产过程中流动,转换做功,就必须采取屏蔽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既必须控制危险源,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绝对可靠的约束是不存在的,导致约束、限制能量的屏蔽措施失效或被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被称为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 a、人的因素:主要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操作失误等。b、物的因素:概括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和故障。c、环境的因素: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及企业、社会等软环境。 3.两类危险源的关系 事故的发生,总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的能量或有害物质,也就无所谓事故,但是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能量的约束与控制,也不会发生事故,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三、LEC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通过对系统的调查分析,界定出系统中的哪些部分、哪些区域是危险源,其危险的性质、危害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过程规律、转化的条件、触发因素等,以便有效地控制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使危险源不至于转化为事故。 总结大全 LEC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B、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 DLEC.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所以,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 此外,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因而人为地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在这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仍然可能”的分值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6。同样,在01与1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值。于是,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表1)。 作文 表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众所周知,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例如,每月暴露一次的分定为2,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的分值为3。当然,根本不暴露的分值应为0,但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毋须列出。关于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见表2。 表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造成事故或危险事故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以工伤事故而言,可以从轻微伤害到许多人死亡,其范围非常宽广。因此,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它值规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在两个参考点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列出表3所示的可能结果的分值。 表 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4.风险等级划分(D)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分值。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表4 风险等级划分(D) 四、LEC评价方法优缺点与局限性 LEC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 总结大全 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及划定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