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灌区节水灌溉发展的思路.docx_第1页
浅谈灌区节水灌溉发展的思路.docx_第2页
浅谈灌区节水灌溉发展的思路.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灌区节水灌溉发展的思路 摘要:农业灌溉是灌区的主业。在石堡川灌区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严峻形势下,在农业用水效率不高和没有其它水源补给的情况下,当前只有采取节水灌溉才是灌区灌溉发展的出路,才能保障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灌区实际情况,分析了灌区灌溉的节水潜力,并从工程、农业和管理方面提出了今后节水的发展方向、技术和措施。 关键词:灌区 节水 发展 思路 一、农业灌溉现状分析 (一)灌溉现状 1、灌溉用水量:石堡川水库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接缘地带,属于典型的旱塬缺水区。灌区惠及延安、渭南两市的洛川、白水、澄城三县十七个乡镇。 目前灌区总耕地面积76万亩,工程控制面积52万亩,设施灌溉面积40万亩,灌区年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设计灌溉保证率50%。年设计来水量6730万m3。实际年均灌溉用水量2565.4万m3,(取2005-2015十年的平均值),实际灌溉面积仅19万亩,年均来水量仅为2650万m3(取2005-2015十年平均值),远远满足不了灌溉用水需求。农业作物生产仍处于干旱低产的状态,用水矛盾突出。 2、目前灌溉主要方式以传统的地面灌溉为主,年亩均净灌溉定额107m3。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9。年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2。 3、在节水高效灌水技术方面,由于涉及到灌溉成本问题,目前灌区内还未对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技术进行推广应用,这也是今后应该发展的主要方面。 (二)现状评价 由于灌区工程修建于特殊的历史年代,工程设计标准低、建造质量差,工程遗留问题较多,加之经过多年的运行,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安全隐患诸多,灌溉方式落后,“卡脖子”工程较多,有效灌溉面积衰减,直接影响了灌区的发展。另外田间渠系大部分为土渠过水,水量损失大,输水效率低,灌溉成本高,群众水费负担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一方面库水资源紧缺,另一方面造成的水量浪费大,用水效率不高的现状,在河源来水量少和没有其它水源补给,国家对黄河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以及灌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的形势下,灌区灌溉要持续发展,根本出路在节水。只有通过节水,才能逐步满足灌溉规模发展的需要。 二、灌溉节水潜力分析 灌区的用水水平分析:灌区目前的农田实灌亩均用水量为205方,灌溉水利用系数0.5,用水指标与其它地区和发达地区进行对比(如北京市分别为180方,0.68),用水水平仍有差距,用水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干渠工程节水潜力。目前,干渠水利用系数仅0.84。若完成对干渠工程的全面衬砌修复,干渠水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9,年可节水498万m3。 2、目前支渠水利用系数仅0.86,实施支渠工程的U型衬砌和管道化后,支渠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88,年可节水224万m3。 3、田间工程节水潜力。斗渠、分渠配套差,是灌区挖潜的重点,目前,斗分渠水利用系数只能达到0.85。实施斗渠以下渠道工程的管道化,U型衬砌防渗,可使斗、分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88,年节水约197万m3。按目前的水价估算,亩节省水费6元。 4、田间节水潜力。因土地不平,大力浸灌的原因,深层渗漏严重。据灌区各站历年观测,田间水利用系数仅为0.85。实施规划要求的田间灌水方式后,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92,年节水216万m3。 综上所述,通过节水改造后,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可从目前的0.55提高到0.71,灌溉水利用系数从目前的0.52提高到0.63。灌区从渠首到田间,年可节水1135万m3。其中,斗渠以下节水413万m3,减少群众水费支出亩均5.4元。可见,实施灌区节水改造潜力很大,势在必行。 三、灌区今后的节水方向及措施 应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实施节水改造,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同时深化灌区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才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稳定农业灌溉,保障灌区粮食安全。 (一)实施节水工程,采用节水技术,减少输水损失 1、干支渠以砼衬砌防渗为主。根据石堡川灌区地形落差大、水源清澈及渠道工程布置特点,干支渠改造应主要以砼进行衬砌,对干支渠道未衬砌段及老化损坏段加固衬砌,在砼衬砌中通过抗冻胀技术和土工膜布应用进行渠道防渗处理,以此提高干支渠道水利用系数。 2、斗渠及以下渠道U型衬砌和管道输水为主。灌区1m3/s流量以下的田间渠道工程多为土渠行水,也是灌区工程节水改造的重点。目前灌区斗渠以下工程布局基本合理,仅作局部调整,主要对1m3/s流量以下田间渠道工程,配套良好或地形落差小的田块,实施斗渠U型衬砌;在地形自然落差较大,具备采用低压暗管输水条件的地方应推广低压暗管防渗形式。 3、田间工程因地制宜,实施以果园喷、微灌节水工程。根据灌区不同地区特点,因地制宜,优先实施节水改造,推广管灌、滴灌、喷灌等先进节水灌溉实用技术,最大限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灌溉效率。根据地形,大田作物进行部分面积的有压喷灌。在有自压喷灌条件的凹地,可充分利用地形自然优势实施喷灌工程。在近期内,通过典型示范,建设一批好的样板工程,推动其全面展开。 (二)强化田间农业节水措施,节省灌溉水量 针对各种节水技术措施,只有与节水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才能发挥综合优势,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灌区地形为北高南低,灌溉田块多为梯田,田面基本平整,通过筑埂打畦积极引导群众采用畦灌等节水措施。对麦田等大田作物,可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实施膜上灌溉,减少田面水量蒸发。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如间复套种,利用地膜的保温作用,在麦后余膜中复种豆类作物,使灌区变一年一熟制为一年两熟,提高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引进抗旱品种。这些具有投资少、节水增产效果显著,技术成熟的优点,可在灌区推广。 (三)提高灌溉管理水平,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1、建立新型用水服务组织。全面推行农民用水协会参与式管理模式,规范改制斗运作管理。紧抓基层管水人员培训,建立一支会管理,懂技术的基层专业管理队伍。 2、加强工程维修管护养护工作。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管护维修费用,建立有利于工程管护维修的体制和机制,改善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问题,保证工程完好率,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3、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